霍光微笑道:“陛下看得很透徹,士族確實如此認為,那太學學子不是乞兒就是孤童,身世悲慘,境遇可歎,他們自然不會覺得其中學子有和他們一起同窗的資格。”
“那元輔日後可願將嫡脈子孫送入太學就學?”
霍光微怔道:“陛下用官之源若以太學為主,臣自當遣子孫入太學。”
這就是階級……劉病已聽的很清楚,很顯然霍光是不願意,可要是國之大政傾向於太學,那麽霍家也別無選擇,天下士族同樣別無選擇。
還是為大漢官場保留這塊淨土吧……
“朕打算在皇家太學之外再立兩學,其一為國子監,其二為大漢學宮。
這國子監招收的是全天下的士族豪門子弟,年齡以七歲上,十歲下為限。
大漢學宮則收那些被各地官府舉薦而出的孝廉,在學宮中學習理政之道。
不管是皇家太學、國子監還是大漢學宮中的學子必須要完成學業,通過每兩年一度的大考才能進入官場,從觀政到地方官員,一步一個台階晉升到中樞,乃至入六部內閣主天下之政,這便是朕所提議的學舉之製。”
霍光臉上波瀾不驚,這內心再一次掀起了驚濤駭浪!
當真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皇帝這一手看似顧及到了士族的感受,也沒有廢除官府舉孝廉的通道,等於是告訴天下士族,他們舉薦的人,朝廷依舊會用。
但是霍光敏銳的發現了其中的貓膩。
以前孝廉被舉薦是直接擁有做官的資格,隻要通過審查就能走上仕途,可現在不行,孝廉入京還需要入學,入學還需要結業需要考核,合格者才能為官。
這等於告訴天底下所有孝廉,他們被士族舉薦給官府,被官府舉薦成為孝廉也沒用,他們能否成為官員已經不是靠士族,而是靠自己的學業能否達到朝廷用人的標準。
霍光完全可以想象,那大漢學宮裏的孝廉想要通過大考絕對不容易,皇帝一定會設置重重阻礙乃至刁難,目的就是為了讓所有非士族出身的孝廉知道,他們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靠的乃是自己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努力,如此一來就能徹底淡化掉士族給予孝廉的影響。
當真是好深的心機,好厲害的謀算!
不過這事沒必要點明,點明可不符合中庸之道。
“哦,對了。”劉病已似乎突然間想起了什麽道:“皇家太學是皇室出錢籌辦的學府,收留的也都是身無分文的貧苦孩童,所以一應用度都是皇室出資,這是沒辦法的事。
朕用皇室用度養數千學子,盡管有湯家主資,可少府花錢地方太多,故而依然備感吃力,所以這國子監和大漢學宮就不冠以皇家之名了,但是朕也不希望國庫財政因為兩所學府而吃緊。
因此國子監和大漢學宮需要收費,收取學費、筆墨紙硯課本費、飲食以及一應用度等等費用,此事元輔可以召集內閣定下章程。”
霍光心下已有計較。
“臣還有一問。”
“元輔請說……”
“陛下於上林苑錘煉三千禦林軍,不知可是打算以這三千兵馬入主各軍,控製天下軍隊?”
隨著霍光的這一問,頓時間這禦書房內的溫度似乎都下降了幾度。
霍光似笑非笑,似乎很想看看睿智近妖的皇帝如何迴答這個聽起來頗為要命的一問。
軍權呐!掌控了軍權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控製了軍隊的大臣就是真正的權臣!
按理來說,霍光一日不死,劉病已都不應該對軍隊生出覬覦之心,但是終究還是有那麽一點的不甘心呐。
主要是劉病已覺得時不我待,人生那麽短暫,豈能不爭分奪秒,平白浪費數年時間,劉病已覺得實在虧的慌。
但是他動作不敢太大,他不想引起霍光的不滿甚至猜疑,覺得他是想要褫奪兵權,奪迴本該屬於皇帝的尊威,那樣一來君臣之間必生嫌隙,這與當前劉病已的謀算的一切利益不符。
所以正如霍光說的那樣,他確實是打算錘煉禦林軍為大漢軍隊的種子,將來再通過這些種子徹底改變天下軍隊。
“是!”劉病已斬釘截鐵的吐出一個肯定的答案。
沒什麽好藏著掖著的,這本身也不算隱秘,他原本賭的就是禦林軍在霍光能夠容忍的範圍之內,如今則是通過肯定的迴答來賭霍光的忠誠!
這一年多以來,他和霍光之間相處還算融洽,對於他的所作所為,霍光也基本上持肯定支持態度。
所以劉病已相信霍光絕無可能對他不利,甚至想再行廢立,不過有劉賀例子在前,霍光想必也不太可能僅僅隻是廢皇帝那麽簡單,十有八九會謀反。
劉病已賭霍光不會謀反,不反就不可能廢了他,那麽最壞的結果無非是讓他徹底被軟禁在深宮當中,而霍光自己也一定會利用他被軟禁的這些年大肆扶植霍家勢力,防備即便是他死了皇帝掌控大權,也沒辦法奈何得了霍氏一門!
“陛下就真的無所顧忌?”
劉病已嗬嗬道:“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自當頂天立地,恐怕元輔也不願意看到大漢天子是畏畏縮縮的怯懦之君吧。”
霍光老懷大慰道:“陛下說的不錯,大漢強敵環伺,國內豪強遍地,若君王軟弱,則外不能禦敵,內不能安邦,非社稷之福哉。”
劉病已緊繃的心神頓時一鬆。
其實劉病已並不覺得穿越到劉病已身上麵對霍光這樣的權臣有多憋屈,身為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還接受過那麽多年新世紀教育的五好青年,他覺得自己有能力在鋼絲上跳舞,比如利用霍光對大漢的忠心,驅使這個權臣為自己遮風擋雨,去幹掉所有本該迎他而來的明槍暗箭。
而他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為自己慢慢布局天下,同時在霍光死後真正掌控政權!
不得不說這種感覺不錯,很刺激,很爽!
猛然間霍光起身,神情要多莊重便有多莊重,走到禦案前,便從袍袖中取出一個沉香木盒,打開木盒,隻見那木盒當中靜靜躺著一塊絹帛,還有一物……
虎符!
“那元輔日後可願將嫡脈子孫送入太學就學?”
霍光微怔道:“陛下用官之源若以太學為主,臣自當遣子孫入太學。”
這就是階級……劉病已聽的很清楚,很顯然霍光是不願意,可要是國之大政傾向於太學,那麽霍家也別無選擇,天下士族同樣別無選擇。
還是為大漢官場保留這塊淨土吧……
“朕打算在皇家太學之外再立兩學,其一為國子監,其二為大漢學宮。
這國子監招收的是全天下的士族豪門子弟,年齡以七歲上,十歲下為限。
大漢學宮則收那些被各地官府舉薦而出的孝廉,在學宮中學習理政之道。
不管是皇家太學、國子監還是大漢學宮中的學子必須要完成學業,通過每兩年一度的大考才能進入官場,從觀政到地方官員,一步一個台階晉升到中樞,乃至入六部內閣主天下之政,這便是朕所提議的學舉之製。”
霍光臉上波瀾不驚,這內心再一次掀起了驚濤駭浪!
當真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皇帝這一手看似顧及到了士族的感受,也沒有廢除官府舉孝廉的通道,等於是告訴天下士族,他們舉薦的人,朝廷依舊會用。
但是霍光敏銳的發現了其中的貓膩。
以前孝廉被舉薦是直接擁有做官的資格,隻要通過審查就能走上仕途,可現在不行,孝廉入京還需要入學,入學還需要結業需要考核,合格者才能為官。
這等於告訴天底下所有孝廉,他們被士族舉薦給官府,被官府舉薦成為孝廉也沒用,他們能否成為官員已經不是靠士族,而是靠自己的學業能否達到朝廷用人的標準。
霍光完全可以想象,那大漢學宮裏的孝廉想要通過大考絕對不容易,皇帝一定會設置重重阻礙乃至刁難,目的就是為了讓所有非士族出身的孝廉知道,他們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靠的乃是自己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努力,如此一來就能徹底淡化掉士族給予孝廉的影響。
當真是好深的心機,好厲害的謀算!
不過這事沒必要點明,點明可不符合中庸之道。
“哦,對了。”劉病已似乎突然間想起了什麽道:“皇家太學是皇室出錢籌辦的學府,收留的也都是身無分文的貧苦孩童,所以一應用度都是皇室出資,這是沒辦法的事。
朕用皇室用度養數千學子,盡管有湯家主資,可少府花錢地方太多,故而依然備感吃力,所以這國子監和大漢學宮就不冠以皇家之名了,但是朕也不希望國庫財政因為兩所學府而吃緊。
因此國子監和大漢學宮需要收費,收取學費、筆墨紙硯課本費、飲食以及一應用度等等費用,此事元輔可以召集內閣定下章程。”
霍光心下已有計較。
“臣還有一問。”
“元輔請說……”
“陛下於上林苑錘煉三千禦林軍,不知可是打算以這三千兵馬入主各軍,控製天下軍隊?”
隨著霍光的這一問,頓時間這禦書房內的溫度似乎都下降了幾度。
霍光似笑非笑,似乎很想看看睿智近妖的皇帝如何迴答這個聽起來頗為要命的一問。
軍權呐!掌控了軍權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控製了軍隊的大臣就是真正的權臣!
按理來說,霍光一日不死,劉病已都不應該對軍隊生出覬覦之心,但是終究還是有那麽一點的不甘心呐。
主要是劉病已覺得時不我待,人生那麽短暫,豈能不爭分奪秒,平白浪費數年時間,劉病已覺得實在虧的慌。
但是他動作不敢太大,他不想引起霍光的不滿甚至猜疑,覺得他是想要褫奪兵權,奪迴本該屬於皇帝的尊威,那樣一來君臣之間必生嫌隙,這與當前劉病已的謀算的一切利益不符。
所以正如霍光說的那樣,他確實是打算錘煉禦林軍為大漢軍隊的種子,將來再通過這些種子徹底改變天下軍隊。
“是!”劉病已斬釘截鐵的吐出一個肯定的答案。
沒什麽好藏著掖著的,這本身也不算隱秘,他原本賭的就是禦林軍在霍光能夠容忍的範圍之內,如今則是通過肯定的迴答來賭霍光的忠誠!
這一年多以來,他和霍光之間相處還算融洽,對於他的所作所為,霍光也基本上持肯定支持態度。
所以劉病已相信霍光絕無可能對他不利,甚至想再行廢立,不過有劉賀例子在前,霍光想必也不太可能僅僅隻是廢皇帝那麽簡單,十有八九會謀反。
劉病已賭霍光不會謀反,不反就不可能廢了他,那麽最壞的結果無非是讓他徹底被軟禁在深宮當中,而霍光自己也一定會利用他被軟禁的這些年大肆扶植霍家勢力,防備即便是他死了皇帝掌控大權,也沒辦法奈何得了霍氏一門!
“陛下就真的無所顧忌?”
劉病已嗬嗬道:“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自當頂天立地,恐怕元輔也不願意看到大漢天子是畏畏縮縮的怯懦之君吧。”
霍光老懷大慰道:“陛下說的不錯,大漢強敵環伺,國內豪強遍地,若君王軟弱,則外不能禦敵,內不能安邦,非社稷之福哉。”
劉病已緊繃的心神頓時一鬆。
其實劉病已並不覺得穿越到劉病已身上麵對霍光這樣的權臣有多憋屈,身為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還接受過那麽多年新世紀教育的五好青年,他覺得自己有能力在鋼絲上跳舞,比如利用霍光對大漢的忠心,驅使這個權臣為自己遮風擋雨,去幹掉所有本該迎他而來的明槍暗箭。
而他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為自己慢慢布局天下,同時在霍光死後真正掌控政權!
不得不說這種感覺不錯,很刺激,很爽!
猛然間霍光起身,神情要多莊重便有多莊重,走到禦案前,便從袍袖中取出一個沉香木盒,打開木盒,隻見那木盒當中靜靜躺著一塊絹帛,還有一物……
虎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