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天澤一行北上高麗走了一個多月,可謂鞍馬勞頓,本應好好歇息一段時日,可製置使大人命令出征莒州的日期在一天天的接近,再加上又是武鋒軍成立以來的首次遠征,自然隻許勝不許敗,故而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洪天澤在迴來的第三天,便安排同去遼東的舟師帶著親筆書信和製置使府的官文,前往博多去找尋佐久間,讓他按照商量好的路線,帶領幕府武士如約前來助戰,船隻停靠在海州,武士登陸之後由當地駐軍護送到洪家莊。


    隨後,亨利與各莊找來的木匠一起,到處找榆樹,製作長弓,交給從軍中挑選出來的健壯士卒習練。


    劉黑塔和陳巨則全力以赴操練挑選出來的兩千士卒,金望北一刻不停的訓練騎兵。


    原本應該帶著弟弟照看牧群的鶯歌兒則當了撒手掌櫃,把所有事情全都丟給兩個半大小子,自己毫無顧忌的練她的忍術,天天在莊子裏、洪家宅院當中神出鬼沒,搞得莊客和洪家仆婦看到個影子都以為是她,不過,由於老夫人喜歡,也沒人敢出言阻止。


    短促而忙碌的秋收秋種結束了,天氣迅速變得涼爽起來,幾乎天天都是好天氣,而道路兩旁樹木和環繞著湖堤的樹林之中,樹葉漸漸褪去夏裝,換上了秋天的色彩,淮泗大地進入了一年當中最舒適的季節。


    然而,武鋒軍將領和八莊盟的頭目們,卻絲毫不敢有一絲懈怠,終日忙碌在各自的崗位上,慢慢的將左近的村莊和軍隊,粘合成一架運轉自如的機器。


    洪天澤和洪天寶兩兄弟,在盤天龍的陪同之下,先騎馬逐個巡視八莊盟的堡寨和道路,完了之後再坐上輕舟,察看河道,確保在來年武鋒軍精銳盡出的情況之下,足以自保。


    結果令人滿意,各個堡寨都依照陳巨和亨利的建議,縮小、加高,不但更加堅固而且更易於防守。


    營造隊先是在村民的幫助下,將各個堡寨原來的城牆悉數推倒,用渣土碎石瓦礫在中間稍後的位置墊起個一丈來高的台地,夯實之後,重新在此處建造堡寨,由於規模縮小,尋常的磚石、木料綽綽有餘,隻有部分堡寨沒有石料,需要從龜山堡、盤家堡都處采集輸送,是故進展很快。


    新建的堡寨直徑都在百步以內,牆高兩丈以上,牆寬三丈有餘,城牆的底部是堅硬的岩石,上半部是大塊的方磚,堅固異常,再加上底座的寬度,從頂部射出的箭矢足以將整個堡寨的外圍完全覆蓋住,讓攻擊者無所遁形。


    城牆的裏麵,緊貼著內壁全都是分隔起來的房間,分門別類,都有各自的用途,有的儲存物資,有的臨時避難之地,是個完完全全的堡壘。平時僅僅派十餘名莊客在上麵巡視、眺望,村民依舊住在堡寨外圍,自家的屋舍內,耕作如常,一旦預警,則帶上牲畜、糧食、衣物進入堡寨內暫避一時。


    不過,連接各莊的道路,則不盡如意,因為營造隊分身乏術,僅僅是依靠村民們在原來的道路上,從旁邊的溝渠內取土墊高,用碾子夯實而已,並沒有按照規製再鋪上石子和磚石,好在天氣晴好,還來得及。


    道路已然是如此,更不用說河道和橋梁了,完全是老樣子。想到當初洪家莊被敵軍圍攻,倘若沒有河道相助,難逃玉石俱焚的命運,不禁讓洪天澤頗為擔心,不得已催促營造隊加快速度,再從各村調出兩百人和十幾輛牛車過去幫忙,事畢之後,首先整理河道,最後才是道路和洪家莊的莊子。


    日光如梭,轉眼又是兩個多月過去了,河道清理完畢,開始鋪設道路,可是磚頭卻不夠用了,不得已又臨時在湖邊找了塊黏土地,就地起了座大磚窯,取土為坯,收割成熟的蘆葦為柴,燒製青磚。


    秋盡冬來,凜冽的北風將枝頭的枯葉掃蕩一空,清晨時分水麵上已經出現一層薄冰,黏土越來越硬,眼看著已經沒有辦法在嚴冬降臨前把路鋪好了,洪天澤正在著急上火的時候,哥哥天寶卻拿了一封從揚州製置使府送來的私信,讓他更加著急!


    他們的姑丈李庭芝在信中說道,剛剛接到朝廷邸報,蒙元軍隊已經將襄陽西麵、通往長江上遊的糧道徹底截斷,而這條糧道也是襄陽唯一和最後的糧道。襄陽守軍在呂文煥指揮下,連番出擊,想擊破封鎖,可惜盡皆失利,不得不困守孤城,換句話說,自此以後,倘若宋軍不能從外麵破圍而入,則襄陽守軍和城內居民將隻能依靠儲存的糧食、軍械維持。


    李庭芝推測,襄陽城高池深,且早有準備,城內的糧食軍械等物資應該還能堅持兩三年左右,可是,忽必烈已經在元朝境內發布命令,征集大軍和糧餉,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前線,在加強包圍的同時,命令元軍全力攻擊,絲毫不給喘息之機。


    洪天澤看到這裏,放下書信,問道:“哥哥,莫非姑丈命我等即刻出兵?”天寶苦笑搖頭,示意他繼續往下看。


    原來,李庭芝為了緩解襄陽前線的壓力,不得已提前命泗州和楚州駐軍向


    莒州元軍發起反擊。莒州一線元軍兵力薄弱,被宋軍一戰而破,周圍幾個州郡守軍望風而逃,很快被悉數拿下,由於擔心武鋒軍尚未準備妥當,故而沒有在出征的行列。


    當元朝從山西、河北兩地調集軍隊,準備反擊之時,宋軍按照李庭芝事先的部署,全軍徐徐迴撤至靠近泗州和楚州的地勢險要之地布防,再次與元軍形成對峙的局麵。


    在信的末尾,李庭芝吩咐洪氏兄弟,務必在一個月之內做好出征準備,增援前線宋軍。


    可惜的是,洪氏兄弟將事情分派下去剛剛才十天,兩淮製置使府的官文便送到洪家莊,將武鋒軍全軍歸於淮安軍節製,聽其調遣。


    兩淮製置使府的信使上午才走,淮安軍的官文下午就送到了,命令武鋒軍全軍五千兵馬,在五日內開赴淮陰清河口布防,不得有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天朝之裂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快樂的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快樂的蘇並收藏大宋天朝之裂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