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出師表
本來,蔡文姬的到來已經讓劉星感到頭疼的了,畢竟蔡邕是大才子,而她是大才女,文人最不好搞,可現如今又出現一個前皇後,還在雒陽,在她的家裏,這太麻煩了。
劉星知道了此事可就坐不住了,畢竟人家是前皇後,現在也是王妃的身份,自己得去拜見。
因此,劉星次日就去了蔡文姬的家裏。
蔡文姬的府邸,庭院深深,花木扶疏,一派寧靜雅致的氛圍。劉星踏入府中,心中帶著幾分敬意和期待。曾經在皇宮中享有尊貴地位的女性,如今卻因亂世而流離失所的唐姬就在這裏。
穿過曲折的迴廊,劉星被引入一間幽靜的客廳。室內陳設簡樸而不失高雅,牆上掛著幾幅字畫,散發著淡淡的墨香。蔡文姬已在廳中等候,她身著素色衣裙,氣質溫婉,見到劉星,微微頷首致意。
“劉大人,娘娘已在此等候多時。”
蔡文姬輕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敬意。
劉星點頭,目光轉向客廳的內室。隻見一位身形纖弱的女子緩緩走出,她身著淡雅的宮裝,麵容姣好卻帶著幾分憔悴,正是唐姬。
唐姬向劉星行了一個宮中的禮節,聲音柔和而略顯淒涼:
“劉將軍,妾身唐氏,今日能在此相見,實感榮幸。”
劉星連忙下跪行禮,語氣誠懇:
“唐姬娘娘,亂世之中,您受苦了。但有差遣,臣將全力以赴!”
之前,蔡文姬已經講了,唐姬是逃難而來到的雒陽。
唐姬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感激之色:
“劉將軍厚意,妾身心領了。隻是這亂世,何處能有真正的安穩呢?”
蔡文姬在旁輕聲安慰:
“娘娘,劉將軍乃仁德之人,他必有良策,能為娘娘分憂。”
劉星其實真的不知道這位唐姬要見自己做什麽。隻能聽著。
唐姬說道:
“劉將軍前些日子我路過潼關,被賊子李傕的部下攔截,說要將我抓走去侍奉於他,幸虧了趙子龍將軍解圍,如今才能來到雒陽城,再見這雒陽城,不由得讓人感慨啊!”
“哦?!”
劉星沒想到子龍竟然還有一段這樣的經曆,這是加分項啊,但又一想道:
“李傕竟然如此大膽?娘娘,可是否讓臣出兵征討長安?!”
唐姬又是一陣苦笑道:
“劉將軍,在下人雖然活著,但心已經死了,隻求遠離戰亂,過上平靜的生活。”
蔡文姬正在為唐姬和劉星斟茶,聽到兩人的說法,一怔的問道:
“劉將軍已經有意出兵長安?!”
“正有此意,亂臣賊子竊據三輔之地,董賊剛死,如今豈能輪到他的這些手下胡作非為,之前關東聯軍各自為戰,不思進取,當初的我也是實力不足,如今亂局,我即便是拚了這身命,也不能再也不管了!”
劉星說得激昂,結果,蔡文姬眼圈紅潤了起來,道:
“劉將軍,家父死的慘啊!”
完了,終於來了,麵對這兩個女人,一個是死了丈夫的,一個是死了爹的,這可如何是好?!
待蔡文姬情緒安穩下來之後,她終於說了:
“王子師以剪除董卓為立下蓋世功勳,將我父含冤折磨致死,實則就是擔心我父將來在漢史當中,將他的種種醜行記錄下來,因此才不顧那麽多人的勸阻,執意而行!我可憐的父親啊...”
我靠,有一個理由出現了,而且是來自於死者家屬的說法。
“額,娘娘、夫人,二位有何求,但請示下,我劉拱辰一定盡力而為!”
“鏟除奸佞!”
兩人異口同聲!
劉星聽了,心中一動道:
“李傕和郭汜雖然是賊,但如今他們兩人已經被陛下封官晉侯,我若舉兵攻打,師出無名啊!”
“我可為將軍寫一份出師表!”
蔡文姬朗聲說道!
我靠,出師表?!
隻見蔡文姬迴身返迴內堂,不久後,就拿出一張布帛,遞給劉星,上麵寫著:
【出師表】
臣蔡文姬頓首言:
昔日漢室不幸,董卓亂政,天下分崩離析。今李傕、郭汜等賊臣,盤踞長安,挾持幼主,倒行逆施,致使生靈塗炭,社稷危殆。臣聞“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故敢獻此書,以助劉將軍討賊之大計。
劉將軍忠勇蓋世,仁德昭著,自領雒陽以來,撫民以靜,治軍以嚴,百姓安堵,士卒用命。今欲興師問罪,以正天下視聽,臣雖女流之輩,亦願效犬馬之勞,為將軍籌謀。
伏願將軍麾下,精選虎賁,厲兵秣馬,待時而動。臣聞“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請將軍深謀遠慮,審時度勢,以期一舉成功。
臣又聞“民為邦本”,故請將軍出師之際,不忘安民為本,保境安民,使百姓免受戰火之苦。同時,臣願盡綿薄之力,以文宣武,以筆代劍,為將軍聲援。
今國家多難,四方雲擾,正待忠臣義士,共扶漢室。臣雖不才,願隨將軍,同仇敵愾,以清君側,以安社稷。
望將軍納臣之言,興義師,伐無道,以正天下,以安黎民。臣不勝惶恐,謹拜表以聞。
劉星看完,心中大喜,妥了,有了大才女蔡文姬的神作,看天下誰敢攔我!
... ...
本來,蔡文姬的到來已經讓劉星感到頭疼的了,畢竟蔡邕是大才子,而她是大才女,文人最不好搞,可現如今又出現一個前皇後,還在雒陽,在她的家裏,這太麻煩了。
劉星知道了此事可就坐不住了,畢竟人家是前皇後,現在也是王妃的身份,自己得去拜見。
因此,劉星次日就去了蔡文姬的家裏。
蔡文姬的府邸,庭院深深,花木扶疏,一派寧靜雅致的氛圍。劉星踏入府中,心中帶著幾分敬意和期待。曾經在皇宮中享有尊貴地位的女性,如今卻因亂世而流離失所的唐姬就在這裏。
穿過曲折的迴廊,劉星被引入一間幽靜的客廳。室內陳設簡樸而不失高雅,牆上掛著幾幅字畫,散發著淡淡的墨香。蔡文姬已在廳中等候,她身著素色衣裙,氣質溫婉,見到劉星,微微頷首致意。
“劉大人,娘娘已在此等候多時。”
蔡文姬輕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敬意。
劉星點頭,目光轉向客廳的內室。隻見一位身形纖弱的女子緩緩走出,她身著淡雅的宮裝,麵容姣好卻帶著幾分憔悴,正是唐姬。
唐姬向劉星行了一個宮中的禮節,聲音柔和而略顯淒涼:
“劉將軍,妾身唐氏,今日能在此相見,實感榮幸。”
劉星連忙下跪行禮,語氣誠懇:
“唐姬娘娘,亂世之中,您受苦了。但有差遣,臣將全力以赴!”
之前,蔡文姬已經講了,唐姬是逃難而來到的雒陽。
唐姬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感激之色:
“劉將軍厚意,妾身心領了。隻是這亂世,何處能有真正的安穩呢?”
蔡文姬在旁輕聲安慰:
“娘娘,劉將軍乃仁德之人,他必有良策,能為娘娘分憂。”
劉星其實真的不知道這位唐姬要見自己做什麽。隻能聽著。
唐姬說道:
“劉將軍前些日子我路過潼關,被賊子李傕的部下攔截,說要將我抓走去侍奉於他,幸虧了趙子龍將軍解圍,如今才能來到雒陽城,再見這雒陽城,不由得讓人感慨啊!”
“哦?!”
劉星沒想到子龍竟然還有一段這樣的經曆,這是加分項啊,但又一想道:
“李傕竟然如此大膽?娘娘,可是否讓臣出兵征討長安?!”
唐姬又是一陣苦笑道:
“劉將軍,在下人雖然活著,但心已經死了,隻求遠離戰亂,過上平靜的生活。”
蔡文姬正在為唐姬和劉星斟茶,聽到兩人的說法,一怔的問道:
“劉將軍已經有意出兵長安?!”
“正有此意,亂臣賊子竊據三輔之地,董賊剛死,如今豈能輪到他的這些手下胡作非為,之前關東聯軍各自為戰,不思進取,當初的我也是實力不足,如今亂局,我即便是拚了這身命,也不能再也不管了!”
劉星說得激昂,結果,蔡文姬眼圈紅潤了起來,道:
“劉將軍,家父死的慘啊!”
完了,終於來了,麵對這兩個女人,一個是死了丈夫的,一個是死了爹的,這可如何是好?!
待蔡文姬情緒安穩下來之後,她終於說了:
“王子師以剪除董卓為立下蓋世功勳,將我父含冤折磨致死,實則就是擔心我父將來在漢史當中,將他的種種醜行記錄下來,因此才不顧那麽多人的勸阻,執意而行!我可憐的父親啊...”
我靠,有一個理由出現了,而且是來自於死者家屬的說法。
“額,娘娘、夫人,二位有何求,但請示下,我劉拱辰一定盡力而為!”
“鏟除奸佞!”
兩人異口同聲!
劉星聽了,心中一動道:
“李傕和郭汜雖然是賊,但如今他們兩人已經被陛下封官晉侯,我若舉兵攻打,師出無名啊!”
“我可為將軍寫一份出師表!”
蔡文姬朗聲說道!
我靠,出師表?!
隻見蔡文姬迴身返迴內堂,不久後,就拿出一張布帛,遞給劉星,上麵寫著:
【出師表】
臣蔡文姬頓首言:
昔日漢室不幸,董卓亂政,天下分崩離析。今李傕、郭汜等賊臣,盤踞長安,挾持幼主,倒行逆施,致使生靈塗炭,社稷危殆。臣聞“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故敢獻此書,以助劉將軍討賊之大計。
劉將軍忠勇蓋世,仁德昭著,自領雒陽以來,撫民以靜,治軍以嚴,百姓安堵,士卒用命。今欲興師問罪,以正天下視聽,臣雖女流之輩,亦願效犬馬之勞,為將軍籌謀。
伏願將軍麾下,精選虎賁,厲兵秣馬,待時而動。臣聞“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請將軍深謀遠慮,審時度勢,以期一舉成功。
臣又聞“民為邦本”,故請將軍出師之際,不忘安民為本,保境安民,使百姓免受戰火之苦。同時,臣願盡綿薄之力,以文宣武,以筆代劍,為將軍聲援。
今國家多難,四方雲擾,正待忠臣義士,共扶漢室。臣雖不才,願隨將軍,同仇敵愾,以清君側,以安社稷。
望將軍納臣之言,興義師,伐無道,以正天下,以安黎民。臣不勝惶恐,謹拜表以聞。
劉星看完,心中大喜,妥了,有了大才女蔡文姬的神作,看天下誰敢攔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