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世人評論


    在劉星正在厲兵秣馬準備出發的時候,有人來報,說是蔡文姬求見。


    蔡邕被王允所殺,消息傳到雒陽,蔡文姬哭的是死去活來。


    原本以為董卓死了,天下就此太平,可王允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竟然將蔡邕下獄,折磨致死。


    在重大的勝利光環下,瑕不掩瑜,但如今王允又死了,人們就開始談論起來了。


    其中各種信息也補充了進來,在王允處置西涼兵的時候,還有人有建議說是重新啟用皇甫嵩,讓他來統領董卓的這些舊部。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安撫好西涼,同時得到這些兵馬還可以大大增強實力,但王允不許,甚至他認為這樣一來會讓關東的各路諸侯感到不安。


    他不允許李傕郭汜投降,想要解散西涼軍,嘿嘿,結果這些涼州軍的將領在賈詡的鼓動下,開始造反了。


    甚至是王允天真認為關東聯軍是自己人,如今董卓已死,天下馬上就會太平,西涼軍翻不起多大風浪。這也是因為劉星想要進軍而王允下令阻止、嗬斥,劉星聽話了,更給他一種假象。


    還有就是,王允太自不量力了,當李傕、郭汜等人領兵殺到長安之後,呂布抵擋不住,就招唿王允一起逃走,王允斷然拒絕,這豈不是陷自己於危險?那大漢還會交給誰來挽救?


    最終,王允被李傕、郭汜等人殺死,剛剛穩定下來的朝廷再次陷入動蕩之中,一個複興機會就這樣溜走了。


    假如王允不是那麽的剛愎自用,而是通過皇甫嵩掌控住西涼軍。


    然後再通過行政手段和軍事手段,逐步收複冀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以及劉星的地盤等,將政權重新歸到中央,大漢未嚐沒有中興的機會。


    可惜的是,王允並沒有這個戰略眼光,也不懂得拉攏人心,隻知道一味地清洗董卓餘毒,結果白白浪費了大好機會。


    而王允死後,李傕、郭汜等人開始爭權奪勢,長安陷入更加混亂的局麵,這天下又要大亂了。


    因此,王允殺了蔡邕究竟是為了什麽?也拿出來討論了。


    為什麽?


    因為蔡邕實在是太有名氣了,大書法家、大文學家、大史學家、大音樂家、大數學家、大經學家、大天文學家……是一個可以跟大名士孔融並駕齊驅的人物。關鍵還培養了一個好女兒蔡文姬。


    有人說,王允殺蔡邕,是出於一片公心,青天可鑒!畢竟蔡邕你因為董卓的死而替他感到可惜,你不對。


    還有人說,是文人相輕,蔡邕有才華,王允嫉妒,以公徇私。


    也有人說,王允自覺誅殺董卓有功,變得驕傲蠻橫了,出於政治目的,為了立威,拿大名士開刀,蔡邕就是個冤大頭。


    還有說,王允因為蔡邕為董卓之死歎息這麽點小事殺人,實在是不近人情。況且當時還有那麽多的名士、名人、權貴為蔡邕求情,王允都沒有網開一麵,指定是心理有問題。


    因此,王允的人生再次被扒了出來。


    王允家世顯赫、少有奇才,郭泰,是大漢太學生的領袖,名士“八顧”之一,在當時的名望要超過許劭,是許劭的前輩,點評人物的宗師泰鬥。


    經過郭泰和許劭點評過的人物都會身價大漲,前途不可限量。郭泰就說王允有“王佐之才”。


    王佐之才,必然就是忠君清正,目無下塵、嫉惡如仇、有骨氣、有臣節。


    因此,在王允年輕的時候就懲治過惡霸,彈劾過官吏,也得罪過宦官。


    當時就有人說王允,講義氣,身上有骨子俠氣。


    也有人說王允堅守行規、道德,敢以下犯上。


    同時他保守、耿直、正義,血氣方剛,眼睛裏不揉沙子,光明磊落,嫉惡如仇,這都成了他的標簽。


    得罪了宦官張讓,同樣是大義凜然、無所畏懼。


    不過,在昏暗的朝堂,經過幾番折騰,王允總算是明白了,現在還是閹黨宦豎橫行的天下。他要忍辱負重,伺機而動。


    很多經曆,和隨著年齡的增長,終於讓王允成熟了很多,但除宦匡漢的誌向依舊未改,赤誠之心沒變。


    不然如果依舊像年輕時候那樣衝動行事,隨著性子來,王允在董卓這個暴虐成性的大胖子麵前還不不知道死多少迴了。


    因此,當董卓來了的時候,他變得成熟老道,但骨子裏的本色依舊不改。他見董卓強盛,皇帝幼小,為了保住皇族血脈,於是矯情屈意,迎合董卓,就為騙取董卓的信任。


    但,蔡邕呢?


    如今王允死了,就有人要為蔡邕平反了,正是因為有著各種各樣的說法,蔡文姬坐不住了,他沒有人可以找,隻能找到劉星,而且還帶給劉星一個重磅的消息。


    曾經的弘農王,就是現在皇帝的前任,劉辯他的王妃,曾經的皇後唐姬來了,就住在蔡文姬的家中。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漢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拙言3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拙言33並收藏三國:漢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