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獅子大開口
話說在長安,自打董卓入城時,他故意命令禦史中丞皇甫嵩跪拜迎接,以達到羞辱的目的。
之後,董卓乘坐青蓋金華車,公卿大臣拜見董卓,都需要下車跪拜,而董卓不需要迴禮;朝廷各要職部門都需要到董卓的太師府匯報工作。
董卓的幕僚為了討好他,提出董卓可比薑尚,可稱“尚父”。董卓向蔡邕求教,蔡邕則勸說董卓需要等到平定叛亂,返迴雒陽後才能討論,董卓聽從。
董卓在長安城東修築堡壘居住,又在郿縣自己的封地修築塢堡,裏麵存放大量搜刮來的財物,並有三十年糧食儲備,還說:“等我平定關東後,即雄踞天下,失敗了,我也能守在郿塢活到老。”
董卓如此囂張、跋扈,對大漢還有著一顆忠心的大臣們無不暗暗咬牙切齒。
而就在幾日前長安發生地震,董卓向蔡邕詢問應對,蔡邕趁機勸說董卓放棄乘坐青蓋金華車,董卓聽從,改成“皂蓋車”。
因為董卓非常看重蔡邕的才學,十分厚待,每次有宴會,都會令蔡邕彈琴、主持,蔡邕都會努力匡正董卓的言行,董卓卻很少采納,蔡邕也覺得非常遺憾。
而劉星在雒陽起兵,奪函穀關,滅牛輔,敗呂布,這讓董卓非常的害怕,尤其是地震之後,董卓覺得自己要完了,於是問蔡邕該如何應對劉星。
蔡邕思量之後,就想了這個招數,要安撫劉星的舉措,董卓這次卻是聽了,這才代替皇帝劉協下達了聖旨。
這就是前因後果。
但,革命即將成功,現在就放棄是不是太失敗了?!
劉星需要提條件,讓使者帶給名義上的皇帝,實則是董卓。
第一個,我大軍都已經到了潼關,這裏,包括華陰縣,一定要劃到雒陽的司隸部,歸我劉星管理,那裏的呂布和段煨必須要退出。
第二個,你冊封我的是宛城侯,可宛城和南陽那裏屬於荊州啊,這不行,必須要劃到豫州來,這樣,我作為豫州牧就可以管理南陽郡了,畢竟我的封地在宛城。
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你封我的這些官職都是地方的封疆大吏,看似已經有兩個州了,不少了,但我這樣一個大官,怎能沒有中央職務呢?你考慮一下,我不求三公,但是嘛,九卿的職位你隨便給一個吧。
這是郭嘉幫著劉星想的三個請求。
董卓在看到了之後,是勃然大怒,對,他又怒了。
劉星口頭上已經答應了不再向長安進兵,但他獅子大開口啊,已經給了他名義上的兩個州的地盤了,他竟然還要地盤,要官位,這簡直就是貪得無厭。
董卓怒了,再次找到蔡邕,將劉星的事情說了。
“伯喈,這個劉拱辰太把自己當迴事兒了,咱家念在他是個宗室後裔,才破格讓他當上州牧、封他侯爵,他不知道感恩,而且還得寸進尺,實在是氣煞我也!”
蔡邕聽了則嗬嗬一笑道:
“太師,此事甚妙啊!”
“嗯,怎麽個妙法?”
“太師,您想,這劉拱辰的年紀才二十六歲,如此年紀就成為了兩州的最高長官,他還要地、要官,說明他沒有肚量,這樣的人應該捧殺啊!我看,他的要求並不過分,華陰縣本來他就要攻下了,給他無妨,而南陽郡本來就是屬於他的地盤,名正言順罷了,至於九卿嘛,這個...”
“嗯,咱家明白了,要不怎麽說伯喈是文化人呢,想的就是好,就是妙,那依你看,給他九卿什麽官員好呢?”
“額,這個嘛,還得是太師做主!”
“嗯,我想想吧,可不能給他兵權,這樣吧,太常這個職務也沒啥事,雒陽不是還有挺多的帝陵嘛,就讓他去管好了!他還不到三十歲,就成了九卿之一,該知足了!”
“是,太師說得對,他該知足了!”
就這樣,劉星的請求竟然全被答應了下來,很快又有使者前來弘農,繼續以皇帝的名義告訴劉星。
“朕準了!”
劉星看著聖旨,嗬嗬笑了,問郭嘉:
“奉孝,這個太常我記得是主管禮儀、祭祀、管理陵墓和文化教育。這個董卓當真的是摳門啊!”
郭嘉也笑道:
“主公,太常一職,位列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掌宗廟禮儀之官,兼管文化教育,也統轄博士、太學、太史、太醫。不想在主公的嘴裏竟然成了摳門!”
“啊,哈哈是我孟浪了,奉孝提醒的對!”
... ...
話說在長安,自打董卓入城時,他故意命令禦史中丞皇甫嵩跪拜迎接,以達到羞辱的目的。
之後,董卓乘坐青蓋金華車,公卿大臣拜見董卓,都需要下車跪拜,而董卓不需要迴禮;朝廷各要職部門都需要到董卓的太師府匯報工作。
董卓的幕僚為了討好他,提出董卓可比薑尚,可稱“尚父”。董卓向蔡邕求教,蔡邕則勸說董卓需要等到平定叛亂,返迴雒陽後才能討論,董卓聽從。
董卓在長安城東修築堡壘居住,又在郿縣自己的封地修築塢堡,裏麵存放大量搜刮來的財物,並有三十年糧食儲備,還說:“等我平定關東後,即雄踞天下,失敗了,我也能守在郿塢活到老。”
董卓如此囂張、跋扈,對大漢還有著一顆忠心的大臣們無不暗暗咬牙切齒。
而就在幾日前長安發生地震,董卓向蔡邕詢問應對,蔡邕趁機勸說董卓放棄乘坐青蓋金華車,董卓聽從,改成“皂蓋車”。
因為董卓非常看重蔡邕的才學,十分厚待,每次有宴會,都會令蔡邕彈琴、主持,蔡邕都會努力匡正董卓的言行,董卓卻很少采納,蔡邕也覺得非常遺憾。
而劉星在雒陽起兵,奪函穀關,滅牛輔,敗呂布,這讓董卓非常的害怕,尤其是地震之後,董卓覺得自己要完了,於是問蔡邕該如何應對劉星。
蔡邕思量之後,就想了這個招數,要安撫劉星的舉措,董卓這次卻是聽了,這才代替皇帝劉協下達了聖旨。
這就是前因後果。
但,革命即將成功,現在就放棄是不是太失敗了?!
劉星需要提條件,讓使者帶給名義上的皇帝,實則是董卓。
第一個,我大軍都已經到了潼關,這裏,包括華陰縣,一定要劃到雒陽的司隸部,歸我劉星管理,那裏的呂布和段煨必須要退出。
第二個,你冊封我的是宛城侯,可宛城和南陽那裏屬於荊州啊,這不行,必須要劃到豫州來,這樣,我作為豫州牧就可以管理南陽郡了,畢竟我的封地在宛城。
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你封我的這些官職都是地方的封疆大吏,看似已經有兩個州了,不少了,但我這樣一個大官,怎能沒有中央職務呢?你考慮一下,我不求三公,但是嘛,九卿的職位你隨便給一個吧。
這是郭嘉幫著劉星想的三個請求。
董卓在看到了之後,是勃然大怒,對,他又怒了。
劉星口頭上已經答應了不再向長安進兵,但他獅子大開口啊,已經給了他名義上的兩個州的地盤了,他竟然還要地盤,要官位,這簡直就是貪得無厭。
董卓怒了,再次找到蔡邕,將劉星的事情說了。
“伯喈,這個劉拱辰太把自己當迴事兒了,咱家念在他是個宗室後裔,才破格讓他當上州牧、封他侯爵,他不知道感恩,而且還得寸進尺,實在是氣煞我也!”
蔡邕聽了則嗬嗬一笑道:
“太師,此事甚妙啊!”
“嗯,怎麽個妙法?”
“太師,您想,這劉拱辰的年紀才二十六歲,如此年紀就成為了兩州的最高長官,他還要地、要官,說明他沒有肚量,這樣的人應該捧殺啊!我看,他的要求並不過分,華陰縣本來他就要攻下了,給他無妨,而南陽郡本來就是屬於他的地盤,名正言順罷了,至於九卿嘛,這個...”
“嗯,咱家明白了,要不怎麽說伯喈是文化人呢,想的就是好,就是妙,那依你看,給他九卿什麽官員好呢?”
“額,這個嘛,還得是太師做主!”
“嗯,我想想吧,可不能給他兵權,這樣吧,太常這個職務也沒啥事,雒陽不是還有挺多的帝陵嘛,就讓他去管好了!他還不到三十歲,就成了九卿之一,該知足了!”
“是,太師說得對,他該知足了!”
就這樣,劉星的請求竟然全被答應了下來,很快又有使者前來弘農,繼續以皇帝的名義告訴劉星。
“朕準了!”
劉星看著聖旨,嗬嗬笑了,問郭嘉:
“奉孝,這個太常我記得是主管禮儀、祭祀、管理陵墓和文化教育。這個董卓當真的是摳門啊!”
郭嘉也笑道:
“主公,太常一職,位列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掌宗廟禮儀之官,兼管文化教育,也統轄博士、太學、太史、太醫。不想在主公的嘴裏竟然成了摳門!”
“啊,哈哈是我孟浪了,奉孝提醒的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