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濟,字元江,汝南細陽人,現任三公之一的司空大人。


    由京兆尹楊彪出麵,求見司空張濟,司空召見。


    張濟坐在書房中,心中波濤洶湧。他手中拿著楊彪遞來的密報,關於馬元義勾結宦官封諝、徐奉,意圖借太平道教眾之力攻陷京師雒陽的消息,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頭。他深知,此事一旦處理不當,將會引起朝廷動蕩,甚至可能動搖國本。


    然而,宦官集團勢力龐大,根深蒂固,張濟即便身為司空,也不得不顧忌其影響。他心中矛盾重重,既想為國家除去這一隱患,又害怕觸怒宦官,引發更大的麻煩。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急匆匆的腳步聲,一名侍衛神色慌張地闖入書房,氣喘籲籲地稟報道:“司空大人,不好了,京師中已有流言傳出,說太平道教眾即將起事,人心惶惶,不知該如何是好。”


    張濟聞言,眉頭緊鎖。他知道,此事已經刻不容緩,必須盡快向皇帝匯報,並尋求對策。他站起身來,吩咐侍衛道:


    “備車,我要立刻入宮麵見陛下。”


    皇宮內,皇帝正在禦花園中散步,享受著片刻的寧靜。張濟匆匆趕來,向皇帝稟報了馬元義等人的陰謀。皇帝聽後,麵色凝重,沉默片刻後問道:


    “司空大人,依你之見,該如何處置此事?”


    張濟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陛下,此事關乎國家安危,必須嚴懲不貸。臣建議,調集北軍五營,加強京師防守,同時立刻派人捉拿封諝、徐奉等人,宮中所有的宦官、衛尉、執金吾都要進行審問。”


    “司空,朕近日聽聞,郭勝在北城與楊彪發生點衝突,此事你可知曉啊?”


    張濟聞言,心中不禁一緊。他知道郭勝乃是十常侍之一,非封諝和徐奉所能比的。此事他也聽楊彪說起過經過,一定是郭勝小人先告狀,讓皇帝先入為主了。


    “此事,臣知道,那日是雒陽北部尉奉命緝拿馬元義,因晚間城門關閉而起的衝突...”


    “哼,你無需多言了,說什麽宦官、衛尉的,朕的宮中要是有這麽多的太平教眾,朕還能夠活到現在嗎?此事就事論事,既然有人證指認封諝、徐奉,你查他們就行了,難道朕對他們這麽好,他們忍心背叛朕嗎?此事,你去和張讓商量去。”


    “這...是,臣遵旨!”


    皇帝到了此時也沒有料到事情的嚴重性,而且還在故意保護十常侍,至於什麽封諝、徐奉的,皇帝估計都不認得。


    但,皇帝也算是給自己麵子了,畢竟沒有深究郭勝與楊彪之間的事情。


    此事有這樣的結局也算是不錯了。


    於是乎,思考張濟又找到張濟,起草旨意。


    而與此同時,幾乎是一夜之間,京師雒陽陷入了混亂。太平道教眾在城中四處放火,好在楊彪等人已經有了準備,穩住形勢,同時派出京師各方的武備參與其中,強力鎮壓。


    衛尉、執金吾等兵士,披掛整齊,尤其是執金吾,金盔金甲,威武無比。


    同樣的包括劉星,也親自披掛上陣,與太平道教眾展開激戰。


    經過一夜的激戰,太平道教眾盡數伏誅,街上一時間是血流成河,官軍們取得了勝利。為了以絕後患,張濟建議派遣京師的三營軍隊,在京師周邊繼續剿滅太平道教徒,但又因為張讓等人在皇帝麵前說已經天下太平,此事又不了了之。


    就在中平元年的正月,馬元義、唐周等一幹被捕的太平道教徒,在京師被誅殺,而馬元義則被車裂於市。


    官軍勝利了,就要論功行賞,不過,這個職權還是掌握在張讓等人的手中,劉星因為得罪了郭勝,並未因此被予以封賞,反倒是很多沒有聽過名字的人被加官進爵。


    劉星因此悶悶不樂。


    不過,劉星的名聲倒是打了出去,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這其中就有袁紹,他主動登門拜訪,劉星出門迎接。


    袁紹先是替劉星一陣的惋惜,之後說道:


    “拱辰不必沮喪,聽聞今日朝會,陳耽和曹操兩人上書說,原本應有二十六個在此次平亂立下大功的人而為受封賞,反而有另外的二十六人受封高官,皇帝聞聽勃然大怒,責備了張濟,聽聞拱辰就在這二十六人名單當中,不日,陛下就會有封賞了!”


    “哦?本初,真有此事?!”


    “嗬嗬,難道拱辰還不信我嗎?”


    劉星純粹是說禿魯嘴了,以袁紹通天的本事,此事定然是真的。


    想到自己就要升官發財,心中高興了起來,於是命人擺下宴席,款待袁紹。


    二人相對而坐,觥籌交錯間,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近日京師的風波。劉星舉杯輕抿,神色凝重道:


    “袁將軍,此次京師之事,實乃國家之不幸,幸得司空張濟大人英明果斷,方得平息,但結局卻實在讓人失望。”


    袁紹點頭附和,眼中閃過一絲銳利:


    “不錯,宦官與邪教勾結,實乃大不敬,而張司空,此事的背後實乃朝廷內部的矛盾與紛爭,未來,令人擔憂啊。”


    劉星放下酒杯,沉聲道:


    “本初,所言極是,此次事件,不過是冰山一角,朝廷內部,宦官勢力根深蒂固,而忠良之士卻往往受到排擠。若長此以往,國家何以為安?”


    袁紹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壓低聲音道:


    “拱辰,我早就觀你非池中物,日後必有大作為。不知你可有意與我共同謀劃,共圖大事?”


    劉星心中一動,他知道袁紹所言的“大事”指的是什麽。他微微頷首,低聲道:


    “將軍高看劉某了。劉某雖不才,但若能為國家盡一份力,自當義不容辭。”


    袁紹聽了,哈哈大笑,和劉星兩人擊掌相慶,還邀請劉星有時間去他家裏做客。


    劉星站在窗前,凝視著深邃的夜空,心中湧動著無盡的思緒。迴想起今日與袁紹的交談,以及曹操的上書之舉,這兩者的不同做法在他心中激蕩起層層波瀾。


    曹操,敢於直麵朝廷弊端而上書,勇氣與決斷讓人敬佩。但,因此會樹敵眾多,此時的曹操坦誠、果敢必會贏得尊敬和支持。


    而袁紹呢,他的做法與曹操截然不同。他更傾向於在幕後運籌帷幄,操控局勢,謹慎和謀略讓人佩服。然而,這種做法也讓人產生猜忌和疑慮,畢竟,幕後操盤往往伴隨著陰謀與算計。


    袁紹在曆史上的結局,自己定然不會投靠於他,今日的擊掌是自己腹黑,想要繼續利用袁紹的影響而已,三國亂世,自己要安身立命,就得不擇手段。


    但曹操呢?


    曆史上的結局,如果沒有自己的到來應該會真的發生,那麽自己需要投靠他嗎?


    還是...


    這腐朽的大漢江山,需要自己挺身而出來去匡扶嗎?或是交給劉備?!


    劉星此時還是拿不定主意,自己沒有係統、沒有金手指,隻靠幹飯人典韋?!


    不現實啊!


    過了兩日,封賞果然下來了,二十六個人,其餘的二十五人全部被封為議郎,而唯獨劉星則被封為了屯騎尉下邊的軍司馬,秩比千石。


    也是升官了,但,屯騎尉所部可是在外圍,至少處於京師的五環之外。


    來到京城不久,又要換工作了,太特麽的不穩定了。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漢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拙言3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拙言33並收藏三國:漢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