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宋天武曆十六年的金兵入關事件。


    後世無數的史學家想破了腦袋怎麽也想不通,鎮守山海關百餘年的唐家,在唐宋這一代為什麽就會突然毫無征兆的放金兵入關?


    凡事總需要有一個理由的吧?唐宋為什麽突然就置唐家百餘年忠良的名聲而不顧,如此堅決的投降了金兵?


    這簡直毫無邏輯可言,也不符合常理。


    這個問題後人想不通,而當時身處這個時代的人們也無法理解。


    很多人甚至一度以為這就是個惡作劇,直到金兵兵臨城下都還不能接受這個事實。


    天武曆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日。


    金兵大將烈誌寧親率十萬大軍出現在神鳴關下,層層封鎖,從此徹底斷絕了幽並涼三州與中原的往來。


    大宋子民已有百餘年不見金兵的馬刀。


    這一天,人們終於迴想起了曾經被這柄馬刀支配過的恐懼。


    消息像風一樣傳遞到了遙遠的帝都,擊碎了帝都貴人們虛偽的繁華。


    一支支軍隊像流水一樣的往神鳴關內湧去。


    天武大帝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已經與宗室大臣連著商議了三天三夜。


    金兵的速度太快了,快到所有人都還沒有反應過來時,他們就已經出現在了神鳴關下。


    無論他們再怎麽不能接受,三州失守都已經成了鐵一般的事實。


    勤政殿上盡是一片悲涼的氣息。


    “攘外並先安內。”


    首輔荀守成說出了這句驚世名言 。


    “如今國內反賊猖獗,宗仁昌大將軍絕不可輕動,微臣以為…如今我大宋內憂外患,已是風雨飄零之際,此時絕不能和金兵開戰,唯有和談方是上策。”


    在荀守成說話之前,宗仁昌正在請戰,想要率兵前往神鳴關與金兵決一死戰。


    金兵入關,這樣的禍患遠大於反賊作亂,連正在前線剿匪的宗仁昌也被緊急調迴了帝都。


    宗仁昌緩緩說道:“如依荀大人所言,幽並涼三州該怎麽辦?”


    荀守成長歎一聲道:“壯士斷腕。”


    宗仁昌怒氣勃發,但總算忍了下去,冷冷道:


    “壯士斷腕?嗬,荀大人上下嘴皮一碰說的好輕鬆啊,三州之地,數百萬軍民,你輕輕一句話把他們的生死安危置於何地?難道這些人就不是我大宋的子民了嗎?”


    宗仁昌說著轉頭朝天武大帝道:


    “陛下,三州之地絕不可放棄,當年南帝何等雄才偉略才打下這三州之地,陛下之才不在南帝之下,如若這三州在您手上失去了,那後世錚錚史書之上會如何記載您呀,這將成為您一生也無法抹去的汙點啊,陛下。”


    荀守成叫道:“老將軍何必出言嘲諷,做出這樣的決斷難道下官的心裏就會好受嗎?”


    “可如今事實就是如此,金國力強而我大宋力弱,之所以能與之抗爭百年也全是依仗山海關之固,可如今山海關也易手了。”


    “再加上國內反賊猖獗,貿然出兵隻怕會招來更大的禍患,大將軍剿匪多年不也沒把反賊盡數誅滅嗎?否則我們如今的局麵怎會如此被動。”


    宗仁昌到底是武將,這時體內的怒氣再也無法忍耐,大叫道:“三年前要不是荀大人一味的慫恿陛下把我宗某人召迴帝都,如今反賊怎會坐大到如此地步。”


    “夠了。”


    天武大帝一聲怒吼,終於說話了。


    宗仁昌情急之下說的話就像一根刺一樣紮進了他的心裏。


    什麽叫慫恿陛下?意思是反賊坐大還是朕的錯了?


    這個宗仁昌到底是在罵荀守成還是在罵朕?


    他果然還在對三年前的召他迴帝都的事耿耿於懷。


    天武大帝一向多疑,要不是如今是多事之秋,以他的性情早就無法忍耐宗仁昌了。


    緩的一緩,天武大帝才說道:“就按荀卿所言,即日起…與金兵和談。”


    “陛下。”


    宗仁昌大急,還想要進言。


    天武大帝卻再也不想在這個話題上過多糾結了。


    猛虎低頭乃是最大的恥辱,這樣的恥辱天武大帝雖然能忍,但和談之事每多談論一分,都像一把把利刃,砍在他的臉皮上。


    當下叫道:“此事到此為止,不必多言,老將軍還是想想怎麽才能快速的把反賊鎮壓下去吧。”


    宗仁昌絕望的閉上了雙眼,知道和談之事已經蓋棺定論,再也不複修改。


    這時他的腦海中不由自主的的浮現了那個矮小的身影。


    幽並涼三州一旦放棄,他可還有半分活路?


    宗仁昌已經可以想象到那個畫麵了,磅礴如海一樣的金兵一遍又一遍的衝擊著那座孤城。


    而龍不祥苦苦支撐卻再也等不到任何援兵。


    他縱有蓋世的才華最終也隻能在茫茫兵海中無力的被淹沒。


    可是會議已經開了三天,從始至終都沒有任何人提起過他。


    其它人不提可以理解,可是天武大帝呢,那畢竟是他的親子啊。


    他到底有沒有想到過,一旦放棄了三州之地,就等於把他的親子逼上了一條絕路。


    要麽降,要麽死!


    再也無第二條路可走。


    其實宗仁昌心裏何嚐不清楚,如今根本不是和金兵開戰的最好時機。


    反賊作亂是一個原因,但大宋重文輕武,兵力疲憊,遠不能與金兵一戰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他也說不清楚為什麽自己要一直堅持收複三州。


    真是像自己說的那樣,是為了數百萬邊軍百姓?還是僅僅是為了那名唯一的弟子呢?


    想到龍不祥,宗仁昌心中一暖,還想做點什麽為他掃除一些禍患,便道:


    “陛下,三州失陷之時,王守義和王倫二人畏敵如虎,躲在神鳴關內不敢出關半步,眼看著三州盡陷敵手。”


    “三州之所以淪落的如此之快,這二人實在是罪魁禍首,還望陛下嚴懲此二人,以安民心。”


    二王皆是荀氏門生,荀守成見狀立刻叫道:


    “陛下,老將軍所言微臣實在不敢苟同,若非二位王大人決斷明確,此刻怕是連神鳴關也已落入敵軍之手。”


    “二位大人忍辱負重,替我大宋江山保住了神鳴關,如今才有了和金兵談判的底氣,否則一旦神鳴關失守,金兵南下再也無險可守,那才是滔天的大禍,兩位王大人實在有功無過,還望陛下明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國家還要大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非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非魚並收藏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國家還要大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