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平除了建設署日常工作外,有時也參加立法委組織的調研活動。他們參觀訪問敬老院、兒童福利院。了解老人和孤兒們的生活條件,教育和醫療狀況,財務開支,以及管理人員素質,管理方法是否科學合理等。把調研結果寫成報告,提交有關部門決策和整改。
這一天,他們小組來到臨終關懷醫院看望癌症患者,這裏大多數是老年患者,也有少數中青年,個別幾個少年兒童。他們一個個灰心喪氣,病怏怏的樣子,大多躺在床上,目光遲鈍,表情憂傷;一個老漢,頭發花白,胡子拉碴,坐在一張椅子上曬太陽,他麵目憔悴,見有人走來,也不理睬。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名患者名叫史明伯,現年七十歲,患肝癌已三年,病情已到晚期,治愈無望,肝已硬化,吃飯等死,目前飲食很差,消化不良,院裏大夫早晚給他輸液,並打止痛針,拖延時間而已,類似病人,不久於人世,每天給他們換洗,保持衛生。生活上給予關心照顧,但對他們的疼痛和悲楚愛莫能助。”
“他們親人是否前來探視?” 丁一平問。
“少部份患者家屬隔天來一次,大多數不來,接到死亡通知,他們才來接走辦理喪事。”
“患者臨終有無需求和遺囑?”
“大多數患者入院前在外已辦有遺囑手續。在這裏就是等死。需求倒是比較一致,人人都希望不痛早死,但病死有個過程,機體功能逐漸喪失,而且病情惡化,痛苦難熬,止痛針藥,愛莫能助,基本上是慢慢痛死,其慘狀不堪入目,真所謂慘不忍睹。有的患者長嘶吼叫,痛不欲生,幾經尋找自殺方法,因我院管理嚴密,自殺無門。眼睜睜看著他們痛苦掙紮,工作人員不忍觀看,隻好躲開。
有些有地位、有知識的患者大罵當權者、嘲笑立法委是偽君子,假道學,說人們假人道、假人權,假慈悲,假孝順,完全是些無人性的惡魔,居然妄稱天使和菩薩!
臨死之人,應該出言為善才對,他們惡語相加,其情可恕,痛不欲生這句成語,隻有親曆者才體會深刻,有一個教授臨死前長歎,安樂死立法,應該由臨終者參加表決才能體現民意。
各位委員,我雖為臨終關懷醫院員工,每天在慘不忍睹環境中工作,幾乎精神崩潰,再不解決,我將辭職另謀生路。”
這位員工淚如雨下,看來他句句真切,十分感人。
調研小組成員,竟相沉默。丁一平迴去後寫了一份關於安樂死立法的提案,征得調研小組其他幾名委員聯名,把提案呈遞上去。
丁一平又邀約媒體記者分別采訪了一些自殺未遂的癌症患者,其中有個姓張的老太婆患骨癌,醫院宣稱已無法醫治她的病症,而且檢查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其他髒腑。等於宣布了她的死刑,她幾個兒孫為了表示孝道,采取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到處尋醫找藥,一會兒叫她吃這種土方子,一會又吃那樣草藥,張老太本已苦不堪言,再幾番折騰,實在忍受不了,一根繩索懸梁自盡,一了百了,但不幸被及時發現,送醫院搶救過來;家人嚴加看管,她整天痛不欲生,采訪她時,她兒女在旁。記者問:
“你們認為母親該如何是好?”
“反正母親活一天,我們盡心盡力醫治一天,不然人家會說我們兒女不孝,口水話能淹死人,我們無臉見江東父老。”
記者問:
“你們認為母親的病能治好嗎?看見母親這般痛苦,你們其心何忍?”
“反正死馬當活馬醫,那裏有信息和門路,就去找來試一試,活一天治一天,直到她去世為止,這樣總算盡了兒女一片孝心。母親整天喊痛,我們也無可奈何,愛莫能助呀!”
記者問:
“要是政府立法,允許母親安樂死,你們會同意嗎?”
“當然同意哪!母親安然離世,少受痛苦,我們也減少開支,減輕勞累,何樂而不為?既然法律許可,他人哪敢責難,於國、於家、於母親三方都有利。怎會不答應呢?”
記者轉身問張老太婆:
“如果有安樂死立法,你會選擇安樂死嗎?”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安樂而死,求之不得。可惜百姓隻是癡心妄想而已;我等不到哪一天了,看來隻好一直痛苦到死,但願後人有幸享受安樂死,我在陰間朝天磕頭作揖!”
一天,電視台接到電話,記者帶攝像師前去采訪;原來在一個平民小區,四樓一個孤單老漢,六十幾歲,隻有一個女兒,外嫁他鄉,老漢的妻子前年去世,女兒接他去同住,老漢顧慮過多,執意單獨生活;去年他查出患有肺癌,已到晚期,醫治無效,迴家等死;他女兒為他請保姆照料日常生活,他嫌保姆礙事,將其辭退。一人在家忍饑受痛;鄰居多日不見老漢身影,因為素不往來,並不介意;這兩天從門前經過,總聞到一股臭味,敲門不應,隻好報警。
派出所民警協同居委會,並請電視台記者參加,砸門進屋一看,床上一具死屍早已腐爛,屍臭熏天;床頭一封遺書:
絕症之人,痛苦難忍,不願煩擾眾人,服毒自盡了此殘生,轉告親人和政府,我的自殺與他人無關!親友不必悲哀,長痛不如短痛,這就是最好選擇!
某某
某月某日
記者後來從警察調查的卷宗中,得知老漢女兒工作和家事繁重,難以分身,接父親同住他又不肯,請保姆照顧父親,已盡孝心,父親自殺早有準備,親人不曾察覺不能怪罪;如此悲劇,世間時有發生。
患有絕症的人據大數據中心統計,每年全國有幾百萬人之多,他們醫治無效,大多等死,而死亡過程長短不同,但共同的特點是痛苦難忍,一分一秒,如熬三秋,漫長的痛苦使當事人渴望安樂而死,然而沒有安樂死立法,最後不少人無奈,隻好選擇自殺!自殺對某些道貌岸然者看來,雖不可取,但能接受,因為它不違法!頂多作為旁觀者,感歎一聲而已;世間多少事,盡在難言中!
另外,丁一平邀約幾名立法委員和電視台記者,再三申請觀看注射式死刑執行現場,幾經周折,終於獲準。
這一天,他們被帶入現場參觀;被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行死刑的罪犯被捆綁在刑床上,手臂上方有輸液瓶,輸液針紮進罪犯靜脈血管中,執法法官宣讀死刑執行書,法醫在輸液管中注射一種特殊針劑,不到十秒鍾,罪犯死亡,死刑結束;被執行者無半點痛苦表情,生命即被剝奪,何等輕鬆!
據說這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對被執行死刑的罪犯,實行人道主義,盡量減少死刑犯的痛苦。
丁一平看完情景,心中感慨萬分。他思量,對罪大惡極者判處死刑以體現法律威嚴,尚可對死刑犯實行人道主義;而廣大守法公民,身患絕症、痛不欲生,自殺無門,又對自殺心生恐懼,為何尋求安樂死反遭非議呢?
丁一平堅信,努力推崇安樂死立法是廣大臨終者的渴望和訴求,他身為立法委員,擬訂提案責無旁貸;他收集整理了十幾份采訪記錄,幾十宗影視錄像,加上大數據的統計資料,串聯十幾名立法委員,寫了義正辭嚴,浩然之氣的安樂死立法提案,附上上述文檔和資料,上交立法委員會討論和審議。
丁一平和眾人迭經催問,終無迴應,眾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這一天,他們小組來到臨終關懷醫院看望癌症患者,這裏大多數是老年患者,也有少數中青年,個別幾個少年兒童。他們一個個灰心喪氣,病怏怏的樣子,大多躺在床上,目光遲鈍,表情憂傷;一個老漢,頭發花白,胡子拉碴,坐在一張椅子上曬太陽,他麵目憔悴,見有人走來,也不理睬。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名患者名叫史明伯,現年七十歲,患肝癌已三年,病情已到晚期,治愈無望,肝已硬化,吃飯等死,目前飲食很差,消化不良,院裏大夫早晚給他輸液,並打止痛針,拖延時間而已,類似病人,不久於人世,每天給他們換洗,保持衛生。生活上給予關心照顧,但對他們的疼痛和悲楚愛莫能助。”
“他們親人是否前來探視?” 丁一平問。
“少部份患者家屬隔天來一次,大多數不來,接到死亡通知,他們才來接走辦理喪事。”
“患者臨終有無需求和遺囑?”
“大多數患者入院前在外已辦有遺囑手續。在這裏就是等死。需求倒是比較一致,人人都希望不痛早死,但病死有個過程,機體功能逐漸喪失,而且病情惡化,痛苦難熬,止痛針藥,愛莫能助,基本上是慢慢痛死,其慘狀不堪入目,真所謂慘不忍睹。有的患者長嘶吼叫,痛不欲生,幾經尋找自殺方法,因我院管理嚴密,自殺無門。眼睜睜看著他們痛苦掙紮,工作人員不忍觀看,隻好躲開。
有些有地位、有知識的患者大罵當權者、嘲笑立法委是偽君子,假道學,說人們假人道、假人權,假慈悲,假孝順,完全是些無人性的惡魔,居然妄稱天使和菩薩!
臨死之人,應該出言為善才對,他們惡語相加,其情可恕,痛不欲生這句成語,隻有親曆者才體會深刻,有一個教授臨死前長歎,安樂死立法,應該由臨終者參加表決才能體現民意。
各位委員,我雖為臨終關懷醫院員工,每天在慘不忍睹環境中工作,幾乎精神崩潰,再不解決,我將辭職另謀生路。”
這位員工淚如雨下,看來他句句真切,十分感人。
調研小組成員,竟相沉默。丁一平迴去後寫了一份關於安樂死立法的提案,征得調研小組其他幾名委員聯名,把提案呈遞上去。
丁一平又邀約媒體記者分別采訪了一些自殺未遂的癌症患者,其中有個姓張的老太婆患骨癌,醫院宣稱已無法醫治她的病症,而且檢查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其他髒腑。等於宣布了她的死刑,她幾個兒孫為了表示孝道,采取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到處尋醫找藥,一會兒叫她吃這種土方子,一會又吃那樣草藥,張老太本已苦不堪言,再幾番折騰,實在忍受不了,一根繩索懸梁自盡,一了百了,但不幸被及時發現,送醫院搶救過來;家人嚴加看管,她整天痛不欲生,采訪她時,她兒女在旁。記者問:
“你們認為母親該如何是好?”
“反正母親活一天,我們盡心盡力醫治一天,不然人家會說我們兒女不孝,口水話能淹死人,我們無臉見江東父老。”
記者問:
“你們認為母親的病能治好嗎?看見母親這般痛苦,你們其心何忍?”
“反正死馬當活馬醫,那裏有信息和門路,就去找來試一試,活一天治一天,直到她去世為止,這樣總算盡了兒女一片孝心。母親整天喊痛,我們也無可奈何,愛莫能助呀!”
記者問:
“要是政府立法,允許母親安樂死,你們會同意嗎?”
“當然同意哪!母親安然離世,少受痛苦,我們也減少開支,減輕勞累,何樂而不為?既然法律許可,他人哪敢責難,於國、於家、於母親三方都有利。怎會不答應呢?”
記者轉身問張老太婆:
“如果有安樂死立法,你會選擇安樂死嗎?”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安樂而死,求之不得。可惜百姓隻是癡心妄想而已;我等不到哪一天了,看來隻好一直痛苦到死,但願後人有幸享受安樂死,我在陰間朝天磕頭作揖!”
一天,電視台接到電話,記者帶攝像師前去采訪;原來在一個平民小區,四樓一個孤單老漢,六十幾歲,隻有一個女兒,外嫁他鄉,老漢的妻子前年去世,女兒接他去同住,老漢顧慮過多,執意單獨生活;去年他查出患有肺癌,已到晚期,醫治無效,迴家等死;他女兒為他請保姆照料日常生活,他嫌保姆礙事,將其辭退。一人在家忍饑受痛;鄰居多日不見老漢身影,因為素不往來,並不介意;這兩天從門前經過,總聞到一股臭味,敲門不應,隻好報警。
派出所民警協同居委會,並請電視台記者參加,砸門進屋一看,床上一具死屍早已腐爛,屍臭熏天;床頭一封遺書:
絕症之人,痛苦難忍,不願煩擾眾人,服毒自盡了此殘生,轉告親人和政府,我的自殺與他人無關!親友不必悲哀,長痛不如短痛,這就是最好選擇!
某某
某月某日
記者後來從警察調查的卷宗中,得知老漢女兒工作和家事繁重,難以分身,接父親同住他又不肯,請保姆照顧父親,已盡孝心,父親自殺早有準備,親人不曾察覺不能怪罪;如此悲劇,世間時有發生。
患有絕症的人據大數據中心統計,每年全國有幾百萬人之多,他們醫治無效,大多等死,而死亡過程長短不同,但共同的特點是痛苦難忍,一分一秒,如熬三秋,漫長的痛苦使當事人渴望安樂而死,然而沒有安樂死立法,最後不少人無奈,隻好選擇自殺!自殺對某些道貌岸然者看來,雖不可取,但能接受,因為它不違法!頂多作為旁觀者,感歎一聲而已;世間多少事,盡在難言中!
另外,丁一平邀約幾名立法委員和電視台記者,再三申請觀看注射式死刑執行現場,幾經周折,終於獲準。
這一天,他們被帶入現場參觀;被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行死刑的罪犯被捆綁在刑床上,手臂上方有輸液瓶,輸液針紮進罪犯靜脈血管中,執法法官宣讀死刑執行書,法醫在輸液管中注射一種特殊針劑,不到十秒鍾,罪犯死亡,死刑結束;被執行者無半點痛苦表情,生命即被剝奪,何等輕鬆!
據說這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對被執行死刑的罪犯,實行人道主義,盡量減少死刑犯的痛苦。
丁一平看完情景,心中感慨萬分。他思量,對罪大惡極者判處死刑以體現法律威嚴,尚可對死刑犯實行人道主義;而廣大守法公民,身患絕症、痛不欲生,自殺無門,又對自殺心生恐懼,為何尋求安樂死反遭非議呢?
丁一平堅信,努力推崇安樂死立法是廣大臨終者的渴望和訴求,他身為立法委員,擬訂提案責無旁貸;他收集整理了十幾份采訪記錄,幾十宗影視錄像,加上大數據的統計資料,串聯十幾名立法委員,寫了義正辭嚴,浩然之氣的安樂死立法提案,附上上述文檔和資料,上交立法委員會討論和審議。
丁一平和眾人迭經催問,終無迴應,眾人百思而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