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我略占優勢
全球鍛煉,開局水滸我來選 作者:大師來了啊焦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提議呢,也不能說是錯的,但是實際作用也不算太大。”
“你們講了半天大禹治水的事兒,他到底是不是真的知道如何治理水患呢?”
“不過呢,這篇文章文采飛揚,出眾非凡,念起來朗朗上口,就像六朝時期的駢體文一樣優美。”
宋徽宗微微一笑,猜測道:“恐怕是他提前準備好了,剛好碰上了考題。”
“微臣也是這樣想的,所以才會判定他為第二名。”
餘深深深鞠躬表示讚同。
畢竟,並沒有規定殿試不能押題,隻要不是抄襲,當然是有效的。
“說到何煥……嗯?他在談論川蜀地區嗎?”
“川蜀地帶與中原截然不同,自成一體係,自太宗時期以來,的確讓人煞費苦心。幾次動亂涉及百萬人口。”
“服役製度……”
“各民族得不到應有的利益,很難真正歸順朝廷,自治共享的政策……”
“對於茶葉和布帛的專賣製度,導致布商茶商及其下屬商人傾家蕩產,心中充滿了怨恨……”
“允許民間與大理地區自由交易,並對其征收稅收,收入歸入國家庫房……”
宋徽宗讀完這篇文章,輕輕點了點頭:“這位士子應該是來自蜀地,對家鄉做了不少調研。”
“文章有具體內容,提出的某些方案確實具有可行性,真是個人才啊!”
“沒錯,此人乃是省試第二名,那時候的文章也是相當出色。”
餘深點頭附議:“如果不是黃裳,微臣認為此人同樣具備成為省試狀元的能力。”
“嗯,朕再來看看黃裳的文章。”
宋徽宗笑著拿起最後一份試卷。
“好字!雄渾端正,淡雅溫婉!竟然有人能將三館楷書寫得如此出神入化!”
“甚至似乎並不遜色於蔡太師!”
拿起試卷,宋徽宗隻瞥了一眼,臉色便微微變了,驚訝地說出了這句話。
這個評價實際上非常高,因為當今天下流行四種字體,即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京四人的創新之作。
這四人也被譽為宋代四大書法家。盡管關於“蔡”這個人,有些爭議,一半人傾向於蔡襄,另一半則支持蔡京。但在《水滸傳》的世界觀裏,明確提到的蔡是指蔡京。
“山西盛產煤炭,像大同、陽泉、太原、呂梁、長治、晉城等地,儲量不下億萬……”
“……可用於冶煉鋼鐵、鑄造錢幣、提煉硫磺、燒製石灰、磚瓦、黑礬。”
“優質的鋼鐵分布在幽州,並且在西南內陸以及福建沿海地區集中。”
“江西德興銅礦……”
“以此為基礎,大力開展城市建設,隻需五年時間,這幾個地方就會煥然一新。”
“道路一旦暢通,川蜀、嶺南、瓊州等地也可以開采資源,隻是需要把握好輕重緩急罷了。”
“……這還有規劃流程圖?”
“修築土木工程,開發山林,使得道路貫穿南北,戰爭時期也能確保物資補給不間斷……”
“……政府既能從中取得收益,也能使民眾富裕,上下一心,國家自然會繁榮昌盛!”
宋徽宗長舒了一口氣,整個人都愣住了。他原本隻是想要一份關於治國的看法,而對方卻直接給出了一個包含詳細數據的十年發展策略!
這是什麽樣的神仙試卷啊?
宋徽宗覺得牙都有點疼。
“唉!我們這些人學問淺薄,難以辨別文章中的內容和案例的真實性,所以請求陛下……”
見徽宗沒有迴應,餘深趕緊叩拜並建議。
“請傳喚工部尚書、侍郎等人前來複核這份試卷。”
宋徽宗咬了咬牙。
“那麽狀元的位置呢?”
“在得出最終結果之前,先不要公布。”
“遵命!”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三元及第,狀元郎!
在集英殿後殿,由工部尚書錢某帶領下的侍郎、郎中、主事乃至一群老學究們圍坐一團。他們一邊翻閱蘇墨的試卷,一邊查閱相關文獻資料。
蔡京、餘深以及禮部的一眾官員,有的坐著,有的站著,圍在判卷桌四周,相互之間麵麵相覷。現場氣氛既嚴肅又帶有一絲詭異。
工部主要負責北宋的屯田、水利、土木工程、礦業、交通、官辦工業等多個重要領域。
但實際上,在科舉取士方麵,一直是由吏部和禮部聯合操作。
每次科舉考試,工部通常隨便派出一位高級官員來做做樣子,象征性地走走過場就可以了。就像是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這次卻是首次成為了主角,肩負起了複核試卷的重要任務。
這讓禮部的諸多飽學之士以及主考官餘深感到臉上無光。
然而,事實就是這樣。
術業有專攻啊!
他們能看到蘇墨試卷上的文采華麗,筆力雄健。
但這試卷最為核心的地方,根本並不在於文采……
其中的數據詳細程度令人難以置信,已經達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如果數據真實可信,那麽此人無疑是國之棟梁。
但如果數據是虛構的……
那就構成了欺君之罪!
即便不至於被推出去砍頭,也要遭到貶謫。
在這種期待差距巨大的情況下,這些老江湖都不敢率先表明立場。
“的確是好字,二十年前,我略占優勢。”
“現如今,我這雙眼已老花了,可比不上了。
“你們講了半天大禹治水的事兒,他到底是不是真的知道如何治理水患呢?”
“不過呢,這篇文章文采飛揚,出眾非凡,念起來朗朗上口,就像六朝時期的駢體文一樣優美。”
宋徽宗微微一笑,猜測道:“恐怕是他提前準備好了,剛好碰上了考題。”
“微臣也是這樣想的,所以才會判定他為第二名。”
餘深深深鞠躬表示讚同。
畢竟,並沒有規定殿試不能押題,隻要不是抄襲,當然是有效的。
“說到何煥……嗯?他在談論川蜀地區嗎?”
“川蜀地帶與中原截然不同,自成一體係,自太宗時期以來,的確讓人煞費苦心。幾次動亂涉及百萬人口。”
“服役製度……”
“各民族得不到應有的利益,很難真正歸順朝廷,自治共享的政策……”
“對於茶葉和布帛的專賣製度,導致布商茶商及其下屬商人傾家蕩產,心中充滿了怨恨……”
“允許民間與大理地區自由交易,並對其征收稅收,收入歸入國家庫房……”
宋徽宗讀完這篇文章,輕輕點了點頭:“這位士子應該是來自蜀地,對家鄉做了不少調研。”
“文章有具體內容,提出的某些方案確實具有可行性,真是個人才啊!”
“沒錯,此人乃是省試第二名,那時候的文章也是相當出色。”
餘深點頭附議:“如果不是黃裳,微臣認為此人同樣具備成為省試狀元的能力。”
“嗯,朕再來看看黃裳的文章。”
宋徽宗笑著拿起最後一份試卷。
“好字!雄渾端正,淡雅溫婉!竟然有人能將三館楷書寫得如此出神入化!”
“甚至似乎並不遜色於蔡太師!”
拿起試卷,宋徽宗隻瞥了一眼,臉色便微微變了,驚訝地說出了這句話。
這個評價實際上非常高,因為當今天下流行四種字體,即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京四人的創新之作。
這四人也被譽為宋代四大書法家。盡管關於“蔡”這個人,有些爭議,一半人傾向於蔡襄,另一半則支持蔡京。但在《水滸傳》的世界觀裏,明確提到的蔡是指蔡京。
“山西盛產煤炭,像大同、陽泉、太原、呂梁、長治、晉城等地,儲量不下億萬……”
“……可用於冶煉鋼鐵、鑄造錢幣、提煉硫磺、燒製石灰、磚瓦、黑礬。”
“優質的鋼鐵分布在幽州,並且在西南內陸以及福建沿海地區集中。”
“江西德興銅礦……”
“以此為基礎,大力開展城市建設,隻需五年時間,這幾個地方就會煥然一新。”
“道路一旦暢通,川蜀、嶺南、瓊州等地也可以開采資源,隻是需要把握好輕重緩急罷了。”
“……這還有規劃流程圖?”
“修築土木工程,開發山林,使得道路貫穿南北,戰爭時期也能確保物資補給不間斷……”
“……政府既能從中取得收益,也能使民眾富裕,上下一心,國家自然會繁榮昌盛!”
宋徽宗長舒了一口氣,整個人都愣住了。他原本隻是想要一份關於治國的看法,而對方卻直接給出了一個包含詳細數據的十年發展策略!
這是什麽樣的神仙試卷啊?
宋徽宗覺得牙都有點疼。
“唉!我們這些人學問淺薄,難以辨別文章中的內容和案例的真實性,所以請求陛下……”
見徽宗沒有迴應,餘深趕緊叩拜並建議。
“請傳喚工部尚書、侍郎等人前來複核這份試卷。”
宋徽宗咬了咬牙。
“那麽狀元的位置呢?”
“在得出最終結果之前,先不要公布。”
“遵命!”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三元及第,狀元郎!
在集英殿後殿,由工部尚書錢某帶領下的侍郎、郎中、主事乃至一群老學究們圍坐一團。他們一邊翻閱蘇墨的試卷,一邊查閱相關文獻資料。
蔡京、餘深以及禮部的一眾官員,有的坐著,有的站著,圍在判卷桌四周,相互之間麵麵相覷。現場氣氛既嚴肅又帶有一絲詭異。
工部主要負責北宋的屯田、水利、土木工程、礦業、交通、官辦工業等多個重要領域。
但實際上,在科舉取士方麵,一直是由吏部和禮部聯合操作。
每次科舉考試,工部通常隨便派出一位高級官員來做做樣子,象征性地走走過場就可以了。就像是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這次卻是首次成為了主角,肩負起了複核試卷的重要任務。
這讓禮部的諸多飽學之士以及主考官餘深感到臉上無光。
然而,事實就是這樣。
術業有專攻啊!
他們能看到蘇墨試卷上的文采華麗,筆力雄健。
但這試卷最為核心的地方,根本並不在於文采……
其中的數據詳細程度令人難以置信,已經達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如果數據真實可信,那麽此人無疑是國之棟梁。
但如果數據是虛構的……
那就構成了欺君之罪!
即便不至於被推出去砍頭,也要遭到貶謫。
在這種期待差距巨大的情況下,這些老江湖都不敢率先表明立場。
“的確是好字,二十年前,我略占優勢。”
“現如今,我這雙眼已老花了,可比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