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合縱?
人在樹上,天降百萬勤王之師 作者:灰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另一邊,清國境內——興京。
已經得知大明朝廷正式發布《討建奴羅刹檄》的多爾袞等人臉都黑了。
恐懼、憤怒、不甘、絕望等負麵情緒籠罩在了所有滿清貴胄的頭頂。
“討夷大將軍白無屠、平夷軍略使賈文和、蕩夷左先鋒常伯衡、滅夷右先鋒蘇滅三................”
多爾袞念叨著明軍此次的統帥陣容,心裏可謂是膽戰心驚、萬念俱灰..............
這個陣容不是擺明了要來趕盡殺絕的嗎?
還有這職務的任命名稱,左一個討夷右一個滅夷的..............
那根本就是沒打算給他們留活路啊!
趕盡殺絕的主旋律未免也太明顯了吧...............
檄文上雖然好像是給他們留了個主動投降或可免全族株連的“口子”。
但就這統帥陣容,他們要是真把這“口子”當真了,那才是腦袋被驢踢了呢................
“國師,這事你有何良策?”
多爾袞將目光看向了多次讓大清死裏逃生的肱股之臣範文程。
“攝政王,事已不可為..............”
“憑借我大清一己之力麵對來勢洶洶的明軍幾無勝算。”
“投降或者議和是根本不可能的。”
“打肯定也是打不過的。”
“為今之計............”
“我們也隻能將希望寄托於聯合泰西諸國共同對抗大明這一條路可以走了。”
其實,範文程心裏還有一條路可以走。
那就是——直接解體大清,化整為零,各自天涯海角逃命去吧.............
但是,這條路在這個場合裏範文程肯定是不敢說出來的。
“聯合泰西諸國?”
“可是.........”
“泰西諸國現在是內憂外患,根本就是自顧不暇。”
“據本王所知,這些愚蠢的泰西人被“東禍”攪得焦頭爛額之際,竟然還不忘內鬥!”
“如果不是泰西諸國內部不穩,他們早就應該平定“東禍”了................”
“難道真的是大明得天護佑?天不亡明?”
“如果不是天意的話,很多事情這趕的時間節點未免也太巧合了吧?”
“泰西諸國內部動蕩之際,大明一招禍水西引,直接要了他們半條命。”
“國師,我們現在去聯合自顧不暇的泰西人?”
“好像有點不切實際吧?”
“再說了——泰西人可都是些欺軟怕硬的主。”
“麵對大明現如今的強勁勢頭,他們不在背後跟我捅刀子就算好的了。”
“指望聯合他們共同抗明?”
“攝政王,其實這次明軍來犯與以往有著根本上的不同。”
範文程正色道:“要知道——我們現在是在羅刹之地重新建立了大清。”
“而且,這次大明的討伐檄文上也是說的很明白。”
“他們此次征伐針對的不僅是我們大清,還有已經認大清為宗主國的羅刹公國。”
“那麽,明軍這次出征討伐的性質對於整個泰西而言。”
“性質就完全變了!”
“羅刹乃泰西之國。”
“如果讓明軍滅了我大清以及羅刹公國。”
“那明軍的手可就是直接伸到了泰西之地!”
“從此,泰西將直麵大明的威脅!”
“隻要我們讓泰西諸國意識到這個問題。”
“如果他們不傻的話,就應該知道如何選擇。”
“有我們橫在大明與泰西之間,泰西諸國還可以有個緩衝之地。”
“而且,據臣所知——泰西諸國現在已經基本和流竄進入泰西的反明勢力達成了和解。”
“隻不過,泰西諸國的內部權力鬥爭依舊沒有結束。”
“不過,我們隻要讓泰西諸國清醒的意識到明軍征伐我大清與羅刹將會對他們造成多大的危機。”
“促成“合縱”共抗大明之事應該也不難。”
說著,範文程排眾而出:“攝政王!”
“臣願親自出使泰西諸國進行遊說力促“合縱”抗明之事!”
“此乃事關我大清生死存亡。”
“其他人可還有什麽要說的?”
“除了國師所言“合縱”之策,諸位可還有其他良策?”
多爾袞並沒有立刻迴應範文程的出使請求。
而是眉頭緊皺地環視著眾人。
他非常希望這個時候能夠有人站出來為大清的未來出謀劃策。
......................
等了片刻,沒有一人站出來獻策。
整個議事廳死氣沉沉的仿佛毫無生機...............
眾人的沉默讓多爾袞振聾發聵。
前些日子還一個個把牛皮吹上天的大清“勇士”們。
麵對即將來犯的明軍卻一個個成為了連話都不敢說的孬種!
看來——現在能為大清出謀劃策的也隻有範文程這位大清國師了...............
“既如此............”
多爾袞強忍著想要大開殺戒的衝動,失魂落魄地向眾人擺了擺手。
“那就按國師提出的“合縱”之策執行吧。”
“各部整軍備戰,做好應對明軍的準備。”
多爾袞苦澀中帶著自嘲:“國師留下,其餘人等都退下吧...............”
已經得知大明朝廷正式發布《討建奴羅刹檄》的多爾袞等人臉都黑了。
恐懼、憤怒、不甘、絕望等負麵情緒籠罩在了所有滿清貴胄的頭頂。
“討夷大將軍白無屠、平夷軍略使賈文和、蕩夷左先鋒常伯衡、滅夷右先鋒蘇滅三................”
多爾袞念叨著明軍此次的統帥陣容,心裏可謂是膽戰心驚、萬念俱灰..............
這個陣容不是擺明了要來趕盡殺絕的嗎?
還有這職務的任命名稱,左一個討夷右一個滅夷的..............
那根本就是沒打算給他們留活路啊!
趕盡殺絕的主旋律未免也太明顯了吧...............
檄文上雖然好像是給他們留了個主動投降或可免全族株連的“口子”。
但就這統帥陣容,他們要是真把這“口子”當真了,那才是腦袋被驢踢了呢................
“國師,這事你有何良策?”
多爾袞將目光看向了多次讓大清死裏逃生的肱股之臣範文程。
“攝政王,事已不可為..............”
“憑借我大清一己之力麵對來勢洶洶的明軍幾無勝算。”
“投降或者議和是根本不可能的。”
“打肯定也是打不過的。”
“為今之計............”
“我們也隻能將希望寄托於聯合泰西諸國共同對抗大明這一條路可以走了。”
其實,範文程心裏還有一條路可以走。
那就是——直接解體大清,化整為零,各自天涯海角逃命去吧.............
但是,這條路在這個場合裏範文程肯定是不敢說出來的。
“聯合泰西諸國?”
“可是.........”
“泰西諸國現在是內憂外患,根本就是自顧不暇。”
“據本王所知,這些愚蠢的泰西人被“東禍”攪得焦頭爛額之際,竟然還不忘內鬥!”
“如果不是泰西諸國內部不穩,他們早就應該平定“東禍”了................”
“難道真的是大明得天護佑?天不亡明?”
“如果不是天意的話,很多事情這趕的時間節點未免也太巧合了吧?”
“泰西諸國內部動蕩之際,大明一招禍水西引,直接要了他們半條命。”
“國師,我們現在去聯合自顧不暇的泰西人?”
“好像有點不切實際吧?”
“再說了——泰西人可都是些欺軟怕硬的主。”
“麵對大明現如今的強勁勢頭,他們不在背後跟我捅刀子就算好的了。”
“指望聯合他們共同抗明?”
“攝政王,其實這次明軍來犯與以往有著根本上的不同。”
範文程正色道:“要知道——我們現在是在羅刹之地重新建立了大清。”
“而且,這次大明的討伐檄文上也是說的很明白。”
“他們此次征伐針對的不僅是我們大清,還有已經認大清為宗主國的羅刹公國。”
“那麽,明軍這次出征討伐的性質對於整個泰西而言。”
“性質就完全變了!”
“羅刹乃泰西之國。”
“如果讓明軍滅了我大清以及羅刹公國。”
“那明軍的手可就是直接伸到了泰西之地!”
“從此,泰西將直麵大明的威脅!”
“隻要我們讓泰西諸國意識到這個問題。”
“如果他們不傻的話,就應該知道如何選擇。”
“有我們橫在大明與泰西之間,泰西諸國還可以有個緩衝之地。”
“而且,據臣所知——泰西諸國現在已經基本和流竄進入泰西的反明勢力達成了和解。”
“隻不過,泰西諸國的內部權力鬥爭依舊沒有結束。”
“不過,我們隻要讓泰西諸國清醒的意識到明軍征伐我大清與羅刹將會對他們造成多大的危機。”
“促成“合縱”共抗大明之事應該也不難。”
說著,範文程排眾而出:“攝政王!”
“臣願親自出使泰西諸國進行遊說力促“合縱”抗明之事!”
“此乃事關我大清生死存亡。”
“其他人可還有什麽要說的?”
“除了國師所言“合縱”之策,諸位可還有其他良策?”
多爾袞並沒有立刻迴應範文程的出使請求。
而是眉頭緊皺地環視著眾人。
他非常希望這個時候能夠有人站出來為大清的未來出謀劃策。
......................
等了片刻,沒有一人站出來獻策。
整個議事廳死氣沉沉的仿佛毫無生機...............
眾人的沉默讓多爾袞振聾發聵。
前些日子還一個個把牛皮吹上天的大清“勇士”們。
麵對即將來犯的明軍卻一個個成為了連話都不敢說的孬種!
看來——現在能為大清出謀劃策的也隻有範文程這位大清國師了...............
“既如此............”
多爾袞強忍著想要大開殺戒的衝動,失魂落魄地向眾人擺了擺手。
“那就按國師提出的“合縱”之策執行吧。”
“各部整軍備戰,做好應對明軍的準備。”
多爾袞苦澀中帶著自嘲:“國師留下,其餘人等都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