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


    “航海探索司把阿非利加掀了個底朝天?”


    “現在還整了個十國聯軍準備拿下薩阿迪王朝?”


    “讓他們去探索更新地理海域繪圖,他們直接把大明新軍的活也給幹了?”


    聽了錦衣衛上報上來的阿非利加的局勢。


    朱由檢不由有些好笑。


    “航海探索司探海少使於經義率兩千探海護軍在阿非利加集結了六萬餘聯軍。”


    “據說已經對薩阿迪王朝下達了最後通牒。”


    “其實之所以下個最後通牒現在還沒有正式開打。”


    “一來是因為於經義他們還在摸薩阿迪的情況以便製定出更合適的對敵之策。”


    “二來是因為十國聯軍還沒有完全集結完畢。”


    “探索司還真是能整活.............”


    朱由檢笑了笑:“舉十國聚兵六萬餘,對上薩阿迪那邊怎麽樣?”


    “不會吃虧吧?”


    “如果戰略得當的話,真要是開打,十國聯軍這邊應該也吃不了什麽虧。”


    錦衣衛指揮使沈一川認真迴道:“據臣所知——於經義雖然是文官出身。”


    “但是在兵事方略上也頗有鑽研。”


    “放在阿非利加那一畝三分地上,於經義的統兵才能應該也夠用了。”


    “那就好,你們錦衣衛在那邊的暗樁多幫襯著點,不能讓於經義他們吃了虧。”


    “於經義他們膽子還真是夠大的。”


    “也不向朝廷申請後援,直接就整這麽大的活..............”


    朱由檢感慨道:“這下子,咱們大明的使臣可算是聲名在外了。”


    嘴上雖然這麽說,但朱由檢的心裏還是非常得意和開心的。


    於經義他們一個探海船隊就能將阿非利加折騰個天翻地覆。


    做了那麽多囂張之事還沒被人砍死。


    還能一句話就號召十國共同出兵討伐不識時務的薩阿迪王朝。


    這說明什麽?


    歸根結底這還不是因為有一個無比強大的大明帝國為他們托著底呢!


    人的名樹的影。


    這“大明”二字就足以讓大明使臣橫行於天下萬國之間了。


    想到這裏,朱由檢隨即命人擬了一道旨意——讓駐守福建的鄭森率內衛福建水師艦隊即日揚帆起航去阿非利加走一遭。


    為於經義他們撐撐場麵。


    雖然,估計等福建水師趕到阿非利加的時候,於經義那邊可能已經完事了。


    但主打一個托底............


    本來,朱由檢還打算讓剛剛組建完成的大明新軍神威遠洋艦隊去阿非利加轉一圈呢。


    但現在看來——阿非利加那邊暫時已經用不著大明新軍出手了。


    航海探索司不聲不響的就把這事給辦了...............


    於是,朱由檢再次將目光瞥向了大明的“好鄰居”——羅刹。


    哦!不對!


    準確的說應該是建奴在羅刹重建的清國了。


    前段時間,朱由檢就給白無屠他們提前放了話。


    讓他們做好率軍劍指羅刹清剿建奴餘孽的準備。


    現在也差不多是時候了。


    也省的白無屠他們整天在係統群裏一日三問,就等著重新開幹了...............


    既然阿非利加那邊不需要神威遠洋艦隊專門走一遭了。


    那就轉戰羅刹吧——海陸並進,抓“逃犯”!


    -------------------------------------


    崇禎二十二年。


    朱由檢公開表示——對於建奴在羅刹重新立國以及羅刹認建奴為宗主國之事倍感憤怒與震驚。


    大明官方實錄載記——建奴於羅刹複國立,收羅刹為藩,帝怒,欲興師討之。


    寥寥數語,概括之。


    相較之下,《建奴事紀》記載的倒還算比較“詳細”。


    《建奴事紀》:崇禎二十二年,有聞於朝,建奴者,於羅刹之境複立其國,且納羅刹為藩。


    上聞之,龍顏震怒,欲興師討之。


    建奴者,舊為邊患,大明數與之戰,疲於奔命。


    幸天兵奮威,驅之逐之,使其亡命。


    然今其於極西之地複起,竟有擴土之妄,收羅刹以為用,此乃大逆。


    上曰:“朕之天下,豈容此獠再亂!”


    “彼以餘孽之身,行此悖逆,若不伐之,何以對祖宗,何以安天下。”


    遂令兵部議征剿之策,欲興王師,以靖邊亂,揚大明之威於萬裏之外,使四夷知犯我者必誅。


    史臣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此役若興,必為驚天動地之舉,關乎大明國運,天下拭目以待。


    朱由檢表示——我“真沒那樣式的”,我一個穿越者哪說的出那麽多那麽好聽的詞.................


    這對話明顯是經史官演繹潤色過的。


    所以說——縱觀史書這事,可信但也不能盡信,得會抽絲剝繭結合時代背景思考辯證。


    於是,在探索司於經義等人在阿非利加上躥下跳的大背景下。


    征伐追剿建奴、羅刹的事宜便被提前提了上來。


    崇禎二十二年三月。


    朱由檢以大明皇帝之尊正式發布《討建奴羅刹檄》興師討伐。


    《討建奴羅刹檄》


    朕紹繼大統,君臨萬方,承祖宗之洪基,守天下之正統。


    自古華夷有別,禮義為綱,正統之序,昭然於世。


    嚐憶建奴者,本塞外虜夷,我大明以寬厚之德,容其於邊地,賜爵封土,望其安分守己。


    奈何其狼子野心,背信棄義,屢犯邊陲,戮我子民,劫我財貨,致生靈塗炭,邊民流離,實乃罪惡盈積。


    幸賴祖宗庇佑,將士用命,將其逐之域外,方解此患。


    豈料建奴餘孽竟於羅刹之地,興風作浪,鳩占鵲巢,建偽朝大清,此等行徑乃對我大明之公然挑釁,已觸天怒。


    羅刹本化外之邦,不知禮義,不明事理。


    今竟奉建奴為宗主,實乃助紂為虐。


    其與建奴勾結,妄圖染指我大明之土,擾我大明之民。


    此等行徑,天人共憤。


    二者合謀,如蝮蛇之毒,惡虎之猛,若不除之,國將不國。


    朕今命忠勇之師,興正義之兵,征伐此二賊。


    師出有名,為護我疆土之完整,為保我子民之安寧,為正我華族之綱常。


    王師所至,當如秋風掃葉,蕩滌奸邪。


    建奴、羅刹之逆,若能束手就擒,縛獻首惡,向我大明乞降,或可稍緩天誅。


    若仍執迷不悟,負隅頑抗,則王師一至,玉石俱焚,勿謂言之不預也。


    特此檄文,傳告天下。


    檄文雖然言明“向我大明乞降,或可稍緩天誅”雲雲。


    但從朱由檢指派的征伐陣容就能知道——建奴這次肯定是不會有機會向大明服軟的。


    人家肯定會“血戰到底”、“寧死不屈”、“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畢竟,白無屠、常伯衡他們行軍打仗自有其風格。


    朱由檢又是一個懂得放權不喜“微操”的開明之君。


    這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主打讓將領在戰場之上一個自由發揮。


    滅絕組合之下,那就是一個眾生平等、一視同仁。


    服軟?


    肯定有陰謀!


    投降?


    不用問——那特麽肯定是“詐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樹上,天降百萬勤王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灰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灰芒並收藏人在樹上,天降百萬勤王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