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正陽門大街,風滿樓。


    此時,樓內可謂是賓朋滿座,樓上樓下擠滿了青年才俊。


    樓內不時傳來叫好的喝彩之聲。


    眾人的目光皆聚焦在一樓大廳正中的高台。


    一名長相俊朗的書生大步登台而上。


    “小生不才,一首《明師滅倭》歡迎諸位指正!”


    「大明雄師氣勢昂」


    「東行破浪斬倭狂」


    「刀光劍影平滄海」


    「青史留名鎮八荒」


    “好!!!”


    隨著一首七言絕句脫口而出。


    現場立時爆發出了陣陣喝彩之聲。


    “我也來一首!”


    “《明踏倭巢》”


    「大明軍威耀九霄」


    「橫刀立馬怒衝霄」


    「誓將踏破倭奴地」


    「掃盡東夷海宇昭」


    “好!!!好詩!”


    “字字彰顯我大明王者之師的霸氣。”


    “博遠兄此詩霸氣磅礴,彩!!!”


    隨著大明朝廷正式宣布準備東征伐倭。


    大明國內可謂是舉國沸騰。


    各地大明子民紛紛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著心中的喜悅。


    像京師、江南等文采飛揚之地更是刮起了一股以東征伐倭為主題的詩會浪潮。


    更令人們驚喜的是——朝廷宣布此次東征伐倭不僅不用勞民傷財。


    反而還給坊間提供了一條生財之道。


    因為,所有東征之費皆由皇帝內帑和國庫支出。


    東征軍餉皆出內帑,國庫也僅僅是出大軍渡海所需的造船之費。


    而由於大明朝廷鼓勵坊間積極發展造船航海業。


    大明的造船業也開始快速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勢。


    朱由檢還親自製定了——重點發展造船航海業,振興海外貿易的國策。


    甚至,還公開喊話——大明不僅要擁有獨步天下的步軍。


    還要擁有天下無雙的海軍艦隊!


    一時間,大明國內的坊間造船廠如同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所以,為朝廷趕造各式船隻的訂單不僅下發到了各地的官辦造船廠。


    也讓各地新興的坊間造船廠迎來了一波機遇。


    而且,從此次朝廷籌備東征伐倭的做法來看。


    也讓大明百姓更加清晰的看到了朝廷推行新政的決心和改變。


    現如今的大明朝當真不是那個一遇到難處就想著要苦一苦百姓的大明朝了。


    就比如——以前,為了應對建奴的軍事威脅。


    朝廷不斷加征遼餉,將“苦一苦百姓”可謂是發揮到了極致。


    這種忽視百姓承受能力的做法,無疑也成為了社會矛盾激化的催化劑。


    而這次,朝廷籌備東征伐倭。


    不僅沒有因此加征百姓的稅費,沒有影響正在大張旗鼓推行的一係列新政。


    還給大明子民帶來了一波賺錢的福利。


    坊間造船廠有了朝廷的大宗訂單。


    造船廠為了趕工提升效率,勢必要招收更多的船工。


    在造船廠賺錢的同時也給當地百姓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而隨著大明掀起的這股子造船風。


    不僅拉動了造船業的經濟也在無形中快速推動了大明整個造船航海業的發展。


    當然了,在大明國內日以繼夜爭相趕造船隻的同時。


    也製定了一係列嚴格的造船規範和驗收規範。


    決不允許為了趕工而忽略質量的不合格船隻濫竽充數。


    提到大明的國家造船規範。


    那就不得不提明朝最大官辦造船廠之一的南京龍江造船廠了。


    作為大明朝最高級別造船廠之一的南京龍江造船廠隸屬工部都水司管轄。


    那絕對是根正苗紅的“部級企業”。


    作為“部級企業”的龍江造船廠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生產標準。


    這些標準包括用料、價格、工藝、驗收等各方麵。


    龍江造船廠製定出的這些標準規範也成為了大明造船業的“國家標準”或“部頒標準”。


    頒布各地船廠全國實行。


    並且,龍江造船廠承擔著建造海運船、漕運船、巡船、哨船、快船、漁船、黃船等多種船隻的任務。


    早在鄭和下西洋期間,龍江造船廠就承擔了建造和改造眾多海船的任務。


    大量的造船實踐催生了新的工藝和標準,也使得龍江造船廠的造船技術不斷發展完善。


    毫不誇張的說——龍江造船廠憑借一己之力硬生生推動了整個大明造船業的輝煌。


    從技術引領、人才培養與輸送、行業標準製定再到推動造船業繁榮以及造船文化傳承與交流。


    這些都離不開龍江造船廠的身影...............


    除了製定“國家標準”的龍江造船廠之外。


    清江督造船廠、衛河船廠、寶船廠也是明朝比較重要的造船廠。


    其中,清江造船廠位於清江浦南岸山陽、清河二縣之間。


    因瀕臨淮水,故以“清江”命名。


    清江造船廠下設京衛、衛河、中都、直隸四個大廠,共八十個分廠。


    廠區沿運河延綿伸展,總長達二十三公裏,可謂是規模宏大。


    鄭和下西洋之後。


    隨著海船需求量減少,龍江造船廠業務萎縮。


    清江督造船廠成為了明朝主要的國營漕運造船廠。


    嘉靖三年,臨清的衛河造船廠部分分廠並入清江督造船廠後。


    其常年有工匠不下5000人,每年造船量增至630餘艘。


    因此,清江督造船廠對明朝的漕運支撐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衛河造船廠,設在臨清,是明朝三大造船廠之一。


    設立於永樂七年,有十八處分廠。


    分廠自總廠所在的南廠街依次展開,東至都司廟,長2.5公裏。


    衛河造船廠主要製造用於海運的遮洋船以及山東、北直隸等北方地區的內河漕船。


    擁有工匠2000餘名,平均每年造船289艘。


    同時還承擔著往來船隻的修補工作。


    寶船廠,與龍江造船廠同樣位於南京,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皇家造船廠之一。


    最輝煌的時候占地多達1000餘畝,開船塢七條。


    明朝史載的大型寶船悉數建造於南京寶船廠。


    寶船廠也是專門為鄭和下西洋打造寶船的地方。


    綜上所述,明朝時期的造船業和造船技術還是有著非常好的底蘊的。


    縱然是因為長期實施海禁政策、資金投入不足、閉門自守、重農抑商等因素的影響。


    到了崇禎時期,明朝的造船技術雖然不像明初時期那樣屬於世界領先地位。


    但是,這時候明朝的造船技術在某些方麵依舊保持著較高水平。


    就比如水密隔艙等傳統技術的傳承。


    這種技術將船體內部劃分成多個相互獨立的艙室。


    即使某個艙室因意外受損進水。


    其他艙室也不會受到影響,從而大大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和安全性。


    這一技術到了崇禎時期在當時的世界上仍舊具有先進性。


    其他國家在這方麵的應用相對較晚或不夠成熟。


    另外就是船體結構設計經驗。


    明朝在長期的造船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船體結構設計經驗。


    對於船體的穩定性、適航性等方麵把握的較為準確。


    例如福船的底尖上闊、首昂尾翹的設計。


    既有利於提高船的速度,又便於在海上作戰。


    這種設計理念在崇禎時期的造船中仍然有所體現。


    還有就是導航技術方麵,即使到了崇禎年間明朝在導航方麵依舊有一定的優勢。


    早在宋代,我們就已經廣泛使用指南針用於航海了。


    到了崇禎時期,指南針技術更加成熟。


    此外,明朝航海家還掌握了通過觀測星象、地標等方式來確定船舶位置和航向的技術。


    這些導航技術在當時對於遠洋航行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當然了,這一時期明朝造船技術相比於西方短板也非常明顯。


    西方在船舶動力技術方麵逐步取得了進步,開始探索使用更高效的風帆係統。


    如多桅帆的出現增加了受風麵積,提高了船舶的動力性能。


    並且,西方還發明了可調節角度的風帆裝置。


    能夠根據風向的變化及時調整風帆的角度。


    使船舶始終保持最佳的航行狀態。


    而這一時期的明朝船舶仍然主要依賴傳統的硬帆。


    帆種單一,操作不便,且難以充分利用不同方向的風力。


    與西方相比在動力性能方麵已是逐漸落後。


    還有就是火炮裝備與海戰戰術方麵。


    西方在海戰中越來越重視火炮的應用。


    戰船裝備的火炮數量多、威力大。


    並且發展出了成熟的舷側炮技術和炮擊戰術。


    雖然這一時期的明朝也開始引進和應用火炮。


    但在火炮的裝備數量、威力以及配套的技術設備方麵仍有不足。


    例如,明朝戰船的火炮甲板設計、火炮的固定和裝填裝置等方麵相對落後。


    影響了火炮的發射效率和戰船的戰鬥力。


    然後就是船舶大型化和遠洋能力以及船舶設計的科學性。


    相比於西方而言,明朝的造船技術在這些方麵也是逐漸落後於西方。


    所以,朱由檢在提出全麵振興造船航海業與發展強大海軍的同時。


    也為實現這一國策製定出了一係列的改革措施。


    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取長補短,積極吸收西方的造船技術。


    大力鼓勵國內造船工匠自主創新的同時,更要不遺餘力的引進西方造船技術。


    將我們的優勢方麵繼續發揚光大的同時。


    也要快速融合西方造船技術的精髓讓其為吾所用。


    兩相融合加上自主創新,催生出更加強大而先進的造船技術。


    爭取讓明朝的造船技術重新走上世界領先的地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樹上,天降百萬勤王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灰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灰芒並收藏人在樹上,天降百萬勤王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