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皇命皇權,可不是他們能夠違抗的
大明:朱雄的崛起與征途 作者:天馬芯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番薯還有馬鈴薯。”
“曆史上在清朝才來到我炎黃大地,但現在不同了。”
“有了這兩種糧食,我以千畝良田來培養增長,未來,這就是我大明化為戰爭帝國 的動力,無需擔憂糧草之患。”朱雄心中暗道。
原本這兩樣,朱雄是準備以後在境外開國時拿出來的。
畢竟對於這糧食就是命的時代來說,這些是真正的神物,絕對的瑰寶,是上百座城 池也比不上的。
朱雄不可能做到無私,他可不想成為什麽有功之臣,但現在情況不同了,他是大明 的繼承者,未來的大明皇帝,現在開始培育,以後拿出去就可向大明天下發放。
從而,以天下之力種植,糧草之患就可解決了。
等這兩個全新糧食真正出現,大明以後必然不會再有餓死子民。
“如今事情不少啊。”
“藩王,皇族供奉。”
“商賈稅收。”
“還有關鍵性的田地侵占問題。”
“這些都需要去管。”
“任重道遠。”朱雄暗想道。
現在,他的事是真的不少了。
以前在不知道身份之前,朱雄完全沒有這些事情的煩惱,在戰場上殺敵即可,歸朝 後也是享受著悠閑度日,哪裏會想這麽多。
畢竟那時候他的身份不同,根本就不會想那麽多。
現在他是皇長孫,已經被老頭子定下為儲君,未來繼承皇位。
現在所想的事也都是國事,與以往完全不同啊。
“將軍。”
“徐國公來了。”
這時。
一個親衛來到了密室內稟告道。
“你們安排去吧。”
“三個任務。”
“監察藩王。”
“良田種植。”
“還有看守。”
朱雄對著林伯三人再次說了一聲,就轉身離開了密室了。
在朱府大殿內。
徐輝祖並沒有如同以往那般熟絡的坐著,而是帶著一種肅穆的站在了殿內。
身份轉變不同不僅僅是自身變化,更是會無形影響到周圍人。
徐輝祖本身就是一個忠義之人,更是深深知道禮數。
“大哥。”
“你來的挺快啊。”
朱雄從殿外走進來,大聲笑道。
“徐輝祖,參見皇長孫。”
但這一次。
徐輝祖沒有那般熟絡的稱妹夫,而是直接向著朱雄躬身一拜。
看著徐輝祖如此。
朱雄並沒有意外。
從當日徐輝祖入宮求情,再有帶著徐妙雲來府中,朱雄就想到了徐輝祖已經知道自 己身份了。
“大哥。”
“這是在府中,無需如此。”
“你還是叫我妹夫吧。”
“現在我可還沒有恢複身份。”朱雄笑了笑,坐下來,然後又招唿著徐輝祖落座。
“禮數不可廢。”
徐輝祖一笑,然後才緩緩落座:“妹夫,不知道你叫我來做什麽?”
“有一件大事要交給你。”朱雄笑了笑。
“請吩咐,隻要我能夠辦到, 一定辦。”徐輝祖當即道。
“你執掌中軍都督府,許多有能力的將領應該都有所印象吧。”朱雄問道。
徐輝祖點了點頭:“不說全部知道,但我執掌中軍都督府也有多年了,我大明內有 戰功有能力的諸將,自然是有幾分印象的。”
“是不是要有何調度?”
朱雄笑了笑,頗有深意的道:“當年大哥你,方孝孺,李景隆,還要我在我府中飲 酒,還記得提及過藩王之禍嗎?”
“如今,你有何看法?”
徐輝祖立刻變得嚴肅起來:“臣還是當初那話,藩王之禍,並非現在,而在於大 明江山未來長期穩固,想要大明永存,必須削藩,但不可過猛,不可太過,否則必激起 兵變。”
“所以,這就是我找你來的原因,讓你甄選忠於我大明將領的原因。”朱雄滿意一 笑,道。
“皇長孫現在就要對藩王下手了?”徐輝祖一愣,十分震驚的問道。
削藩。
是必然的。
如今時代。
當今皇上給予藩王的權柄太大了,九個塞外,還有許多普通藩王,他們掌握的力量 太大了,雖然秦王朱櫝,燕王朱棣都已經被廢黜了,但還有七個。
長久以往,必有大亂。
但徐輝祖所想,在如今這一朝,藩王鎮守乃是當今皇上親自定下,應該不會有什麽 改變,唯有到了後繼之君,才會有針對性的削藩。
自從當初皇上決定設立藩王鎮守大明以來,朝堂上反對的聲音不斷,甚至於滿朝啟 奏藩王鎮守不可取。
但朱元璋根本沒有理會,他想要大明江山永存,哪怕是以後皇帝無能,藩王也可取 之,保證未來的江山是朱家的,任何反對的那些朝臣都被重懲了,最終,藩王之策實 施。
“不錯。”朱雄點了點頭。
“皇上竟然同意對藩王動手?”
“這……這實在是有些難以置信。”徐輝祖麵帶震驚的說道。
雖然當年徐輝祖還並不是什麽大官,但也算親眼見證了當年,他更了解當今皇上的 霸道,做出的事,就算是九頭牛都拉不迴來。
而現在,皇上還在,竟然同意朱雄削藩?
“經過了朱櫝還有朱棣的事,你以為皇爺爺不失望嗎?”
“他可不想留下這些後患給我。”
“而且 . . . ”
朱雄笑了笑,語氣卻是帶著幾分森然:“皇爺爺也知道我統兵的能力,如果以後真 的輪到我動手了,那些膽敢違抗藩王的下場會很慘。”
對此。
徐輝祖木然的點了點頭。
他自然明白朱雄的統兵能力,或者說,整個大明天下很少有人不知道朱雄的統兵能力。
戰神之名,可不是假的。
“不知皇長孫準備如何對藩王動手?”徐輝祖恭敬問道。
此刻朱雄既然召他來了,而且還是第一人,自然是有重任交給他。
“藩王動亂之本,就在於兵權,我要奪了他們的兵權,將執掌之權全部收歸朝廷所 有。”
“藩王。”
“不可掌軍。”
“這是以後我大明的鐵律,如若沒有當今皇權授意,任何膽敢染指兵權的藩王,重 懲不赦。”
“隻要奪了藩王兵權,所謂藩王也就沒有什麽可擔心了。”
“他們也就是世襲的知府罷了。”朱雄說道。
徐輝祖聞言,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皇長孫言之有理,藩王之禍,根本就在於兵權,收迴兵權,就無需擔心了!”
“而且。”
“現在皇上他老人家都鬆口了,有皇上的威望在,不管是哪一個藩王,他們都不敢 違抗。”
“這比皇長孫以後繼位還要輕易的多。”
“你來削藩,或許有所阻礙,但以皇上的名義來削,他們不敢有心思。”徐輝祖笑著 說道。。
他是忠於皇權的,更是能夠看到藩王的厲害之處。
如今能夠解決了,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這就是我如此著急處置的原因,有皇爺爺在,不動刀兵就可收迴兵權,意義不 同。”朱雄也是點頭讚同。
“還是皇長孫你迴來了好,皇上為了皇長孫也想通了,以前不管是說提及藩王這個 問題,皇上都會大怒,更別說削藩了。”徐輝祖笑著道。
“藩王的兵權,要全部掌控在朝廷手中,藩王屬地調兵,必須經由兵部,也必須賜 予兵符方可調動,違令者,哪怕是藩王也絕不姑息。”
“大明原有九個塞王。”
“秦王朱櫝,燕王朱棣已經被廢黜。”
“朱櫝麾下的兵力不多,整個府域也隻有四五萬,至於朱棣的北平軍,我已經讓沐 昂接管了。”
“大寧府可暫時不動,寧王是我的人。”
“現在,隻需要篩選七個統禦藩王軍隊的將領,還需要擇選一些副將。”
“這些,都交給你來篩選,這些將領其一,家眷必須在應天府範圍,其二,必須對 大明忠誠,其三,年輕。”
“你多篩選一些人,我再來決定。”朱雄對著徐輝祖說道。
徐輝祖立刻站起來:“臣領命。”
“徐國公。”
“秦逵大人已經老了,”
“你還很年輕。”
“當然。”
“如若你不喜兵部,戶部,禮部都可以選擇。”朱雄忽然對著徐輝祖說了一句。
聞言。
徐輝祖腦中就如同響了一聲炸雷,瞬間會意了。
這是朱雄在給他許諾,未來在兵部,戶部,禮部,三部尚書的位置之中,他可選 擇。
六部尚書,位極人臣,直達天聽,在沒有了丞相的大明朝堂之上,更是已經達到了 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臣,謝皇長孫信任。”
徐輝祖恭敬道。
坦然的接受了朱雄的栽培之意。
如果是其他人說出這話,徐輝祖權當是一個玩笑,但朱雄可是皇長孫啊,已經是暗 中的儲君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今皇上已經將奏折批閱處置之權都交給了朱雄了。
“對了。”
“還有一事。”
“臣從兵部收到了消息,原本在北平軍之中的眾燕王將領都已經歸於應天了,家小 也都被安置在了驛館,但現在卻無人接待他們,皇上也沒有後續旨意安排。”
“不知他們如何安排?”徐輝祖問道。
這一批從北平軍之中調來的將領可不在少數。
“他們對於被調迴應天,有何想法?”朱雄問道。
“都表現出對北平的不舍,但也不敢有微詞,朱棣的情況他們也並不知道。”徐輝祖 說道。
“他們如果敢有微詞,那他們就沒必要活著了。”
“皇命皇權,可不是他們能夠違抗的。”朱雄冷哼了一聲。
“曆史上在清朝才來到我炎黃大地,但現在不同了。”
“有了這兩種糧食,我以千畝良田來培養增長,未來,這就是我大明化為戰爭帝國 的動力,無需擔憂糧草之患。”朱雄心中暗道。
原本這兩樣,朱雄是準備以後在境外開國時拿出來的。
畢竟對於這糧食就是命的時代來說,這些是真正的神物,絕對的瑰寶,是上百座城 池也比不上的。
朱雄不可能做到無私,他可不想成為什麽有功之臣,但現在情況不同了,他是大明 的繼承者,未來的大明皇帝,現在開始培育,以後拿出去就可向大明天下發放。
從而,以天下之力種植,糧草之患就可解決了。
等這兩個全新糧食真正出現,大明以後必然不會再有餓死子民。
“如今事情不少啊。”
“藩王,皇族供奉。”
“商賈稅收。”
“還有關鍵性的田地侵占問題。”
“這些都需要去管。”
“任重道遠。”朱雄暗想道。
現在,他的事是真的不少了。
以前在不知道身份之前,朱雄完全沒有這些事情的煩惱,在戰場上殺敵即可,歸朝 後也是享受著悠閑度日,哪裏會想這麽多。
畢竟那時候他的身份不同,根本就不會想那麽多。
現在他是皇長孫,已經被老頭子定下為儲君,未來繼承皇位。
現在所想的事也都是國事,與以往完全不同啊。
“將軍。”
“徐國公來了。”
這時。
一個親衛來到了密室內稟告道。
“你們安排去吧。”
“三個任務。”
“監察藩王。”
“良田種植。”
“還有看守。”
朱雄對著林伯三人再次說了一聲,就轉身離開了密室了。
在朱府大殿內。
徐輝祖並沒有如同以往那般熟絡的坐著,而是帶著一種肅穆的站在了殿內。
身份轉變不同不僅僅是自身變化,更是會無形影響到周圍人。
徐輝祖本身就是一個忠義之人,更是深深知道禮數。
“大哥。”
“你來的挺快啊。”
朱雄從殿外走進來,大聲笑道。
“徐輝祖,參見皇長孫。”
但這一次。
徐輝祖沒有那般熟絡的稱妹夫,而是直接向著朱雄躬身一拜。
看著徐輝祖如此。
朱雄並沒有意外。
從當日徐輝祖入宮求情,再有帶著徐妙雲來府中,朱雄就想到了徐輝祖已經知道自 己身份了。
“大哥。”
“這是在府中,無需如此。”
“你還是叫我妹夫吧。”
“現在我可還沒有恢複身份。”朱雄笑了笑,坐下來,然後又招唿著徐輝祖落座。
“禮數不可廢。”
徐輝祖一笑,然後才緩緩落座:“妹夫,不知道你叫我來做什麽?”
“有一件大事要交給你。”朱雄笑了笑。
“請吩咐,隻要我能夠辦到, 一定辦。”徐輝祖當即道。
“你執掌中軍都督府,許多有能力的將領應該都有所印象吧。”朱雄問道。
徐輝祖點了點頭:“不說全部知道,但我執掌中軍都督府也有多年了,我大明內有 戰功有能力的諸將,自然是有幾分印象的。”
“是不是要有何調度?”
朱雄笑了笑,頗有深意的道:“當年大哥你,方孝孺,李景隆,還要我在我府中飲 酒,還記得提及過藩王之禍嗎?”
“如今,你有何看法?”
徐輝祖立刻變得嚴肅起來:“臣還是當初那話,藩王之禍,並非現在,而在於大 明江山未來長期穩固,想要大明永存,必須削藩,但不可過猛,不可太過,否則必激起 兵變。”
“所以,這就是我找你來的原因,讓你甄選忠於我大明將領的原因。”朱雄滿意一 笑,道。
“皇長孫現在就要對藩王下手了?”徐輝祖一愣,十分震驚的問道。
削藩。
是必然的。
如今時代。
當今皇上給予藩王的權柄太大了,九個塞外,還有許多普通藩王,他們掌握的力量 太大了,雖然秦王朱櫝,燕王朱棣都已經被廢黜了,但還有七個。
長久以往,必有大亂。
但徐輝祖所想,在如今這一朝,藩王鎮守乃是當今皇上親自定下,應該不會有什麽 改變,唯有到了後繼之君,才會有針對性的削藩。
自從當初皇上決定設立藩王鎮守大明以來,朝堂上反對的聲音不斷,甚至於滿朝啟 奏藩王鎮守不可取。
但朱元璋根本沒有理會,他想要大明江山永存,哪怕是以後皇帝無能,藩王也可取 之,保證未來的江山是朱家的,任何反對的那些朝臣都被重懲了,最終,藩王之策實 施。
“不錯。”朱雄點了點頭。
“皇上竟然同意對藩王動手?”
“這……這實在是有些難以置信。”徐輝祖麵帶震驚的說道。
雖然當年徐輝祖還並不是什麽大官,但也算親眼見證了當年,他更了解當今皇上的 霸道,做出的事,就算是九頭牛都拉不迴來。
而現在,皇上還在,竟然同意朱雄削藩?
“經過了朱櫝還有朱棣的事,你以為皇爺爺不失望嗎?”
“他可不想留下這些後患給我。”
“而且 . . . ”
朱雄笑了笑,語氣卻是帶著幾分森然:“皇爺爺也知道我統兵的能力,如果以後真 的輪到我動手了,那些膽敢違抗藩王的下場會很慘。”
對此。
徐輝祖木然的點了點頭。
他自然明白朱雄的統兵能力,或者說,整個大明天下很少有人不知道朱雄的統兵能力。
戰神之名,可不是假的。
“不知皇長孫準備如何對藩王動手?”徐輝祖恭敬問道。
此刻朱雄既然召他來了,而且還是第一人,自然是有重任交給他。
“藩王動亂之本,就在於兵權,我要奪了他們的兵權,將執掌之權全部收歸朝廷所 有。”
“藩王。”
“不可掌軍。”
“這是以後我大明的鐵律,如若沒有當今皇權授意,任何膽敢染指兵權的藩王,重 懲不赦。”
“隻要奪了藩王兵權,所謂藩王也就沒有什麽可擔心了。”
“他們也就是世襲的知府罷了。”朱雄說道。
徐輝祖聞言,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皇長孫言之有理,藩王之禍,根本就在於兵權,收迴兵權,就無需擔心了!”
“而且。”
“現在皇上他老人家都鬆口了,有皇上的威望在,不管是哪一個藩王,他們都不敢 違抗。”
“這比皇長孫以後繼位還要輕易的多。”
“你來削藩,或許有所阻礙,但以皇上的名義來削,他們不敢有心思。”徐輝祖笑著 說道。。
他是忠於皇權的,更是能夠看到藩王的厲害之處。
如今能夠解決了,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這就是我如此著急處置的原因,有皇爺爺在,不動刀兵就可收迴兵權,意義不 同。”朱雄也是點頭讚同。
“還是皇長孫你迴來了好,皇上為了皇長孫也想通了,以前不管是說提及藩王這個 問題,皇上都會大怒,更別說削藩了。”徐輝祖笑著道。
“藩王的兵權,要全部掌控在朝廷手中,藩王屬地調兵,必須經由兵部,也必須賜 予兵符方可調動,違令者,哪怕是藩王也絕不姑息。”
“大明原有九個塞王。”
“秦王朱櫝,燕王朱棣已經被廢黜。”
“朱櫝麾下的兵力不多,整個府域也隻有四五萬,至於朱棣的北平軍,我已經讓沐 昂接管了。”
“大寧府可暫時不動,寧王是我的人。”
“現在,隻需要篩選七個統禦藩王軍隊的將領,還需要擇選一些副將。”
“這些,都交給你來篩選,這些將領其一,家眷必須在應天府範圍,其二,必須對 大明忠誠,其三,年輕。”
“你多篩選一些人,我再來決定。”朱雄對著徐輝祖說道。
徐輝祖立刻站起來:“臣領命。”
“徐國公。”
“秦逵大人已經老了,”
“你還很年輕。”
“當然。”
“如若你不喜兵部,戶部,禮部都可以選擇。”朱雄忽然對著徐輝祖說了一句。
聞言。
徐輝祖腦中就如同響了一聲炸雷,瞬間會意了。
這是朱雄在給他許諾,未來在兵部,戶部,禮部,三部尚書的位置之中,他可選 擇。
六部尚書,位極人臣,直達天聽,在沒有了丞相的大明朝堂之上,更是已經達到了 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臣,謝皇長孫信任。”
徐輝祖恭敬道。
坦然的接受了朱雄的栽培之意。
如果是其他人說出這話,徐輝祖權當是一個玩笑,但朱雄可是皇長孫啊,已經是暗 中的儲君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今皇上已經將奏折批閱處置之權都交給了朱雄了。
“對了。”
“還有一事。”
“臣從兵部收到了消息,原本在北平軍之中的眾燕王將領都已經歸於應天了,家小 也都被安置在了驛館,但現在卻無人接待他們,皇上也沒有後續旨意安排。”
“不知他們如何安排?”徐輝祖問道。
這一批從北平軍之中調來的將領可不在少數。
“他們對於被調迴應天,有何想法?”朱雄問道。
“都表現出對北平的不舍,但也不敢有微詞,朱棣的情況他們也並不知道。”徐輝祖 說道。
“他們如果敢有微詞,那他們就沒必要活著了。”
“皇命皇權,可不是他們能夠違抗的。”朱雄冷哼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