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幾人一路漸行漸遠,馬車沿著蜿蜒的道路,緩緩向著北平的方向行去。這一趟賑災之行,於王玨而言,可謂收獲頗豐。他在與蝗災的艱苦對抗中,積累了無數寶貴的經驗,也贏得了蒲台縣百姓的敬重與愛戴,此時離開,也算功成身退。


    隻是,美中不足的是,王玨心中尚有諸多想法,因各種條件限製,暫時無法付諸實踐。就比如那些他心心念念的高產作物,玉米、番薯等,還未能在大明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王玨深知,如果大明能夠開始大麵積地種植這些高產作物,那將會對整個國家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糧食產量將得到極大的提高,官府和百姓手中都能擁有足夠的餘糧。如此一來,麵對各種自然災害時,便能更加從容不迫。


    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當下單一的農耕作物結構,通過合理的種植規劃,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畢竟,不同的作物對災害的抵禦能力不同,多樣化的種植能增強整個農業體係的穩定性。


    作為一名來自後世的化工人,王玨對山東這片土地有著別樣的情結。在他記憶中的那個時代,山東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化工大省,產業規模龐大得如同巍峨的山巒,企業數量眾多似繁星點點,產業鏈完備得如同一台精密運轉的巨大機器,產品質量高、技術實力強更是聞名遐邇。


    王玨前世很多關係親密的同行都是山東人,甚至連自己的老板都是從山東走出來,前往東北創業打拚的。


    可如今的大明,這片土地還絲毫沒有發揮出它應有的價值和潛力,仿若一顆蒙塵的明珠,亟待被擦拭幹淨,綻放光芒。 王玨坐在馬車裏,思緒如脫韁的野馬般馳騁天外,一個念頭突然在腦海中閃過:“要不要試著把自己的那些工坊開到山東呢?”


    這裏勞動力充足,資源也較為豐富,如果能將後世的化工理念和技術引入,或許能帶動山東的發展,為這片土地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馬車依舊在道路上不緊不慢地前行著,王玨在路上無事,便讓自己的兩個學生總結此次跟隨自己救災的收獲。


    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旅途的寧靜,一騎快馬如離弦之箭般飛馳而來,掀起一路煙塵。來人在馬車前猛地勒住韁繩,駿馬長嘶一聲,前蹄高高揚起,而後穩穩落地。來人迅速下馬,對著馬車行禮道:


    “可是王玨王公子的車駕?”


    王玨聞聲掀開車簾向外望去,隻見一名官吏打扮的男子攔在車前,於是開口問道:


    “正是在下,閣下尋我何事?”


    來人抱拳行禮,身姿挺拔,禮數周全:


    “在下奉陳壽陳大人之命,來請公子去濟南府一敘。尋至蒲台縣時,得知大人已經動身迴北平,所幸一路追趕,總算找到公子了!”


    王玨心裏暗自思忖,自己將那些驅蝗滅蝗的方法完善之後已經交給陳壽了,怎麽又找上自己了?便開口問道:


    “陳參政找我何事?”


    “屬下亦不知,還請公子轉道去濟南府一趟!”


    王玨默默點頭,心中雖有些疑惑,但擔心有什麽變故,於是開口說道:


    “那就先去趟濟南府吧!”


    等到了濟南府,王玨再次來到布政使司衙門。他上前向衙役報上姓名,求見陳壽。


    那衙役聽到王玨的姓名時,臉上露出大為震驚的神色,顯然是沒有想到眼前這位想出諸多驅蝗滅蝗之策,讓陳大人心心念念的王玨竟是如此年輕的一名少年。


    他急忙開口道:“公子稍後,在下這就去稟告陳大人!”


    片刻之後,陳壽隨著衙役快步走來。離著老遠,就麵帶笑意,聲音洪亮地說道:


    “本官在此等候多日,王玨你可算是來了!”


    王玨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在下不會騎馬,身邊又帶著兩個學生,隻能坐馬車來濟南府,倒是讓陳大人久候了!”


    陳壽哈哈大笑,笑聲爽朗,迴蕩在衙門之中:


    “無妨無妨,快隨本官到衙門內詳談!”


    進了布政使司衙門,王玨剛一落座,便開口問道:“陳大人喚我來,可是蝗災一事又出了什麽變故?”


    陳壽嗬嗬笑著,親自為王玨斟上茶水,那茶香嫋嫋升騰而起:


    “蝗災一事倒是沒什麽變故,你那些驅蝗滅蝗之法本官已經派人通知到各地,讓各地酌情使用,剩下的就是災後的賑濟和恢複民生了。這次專門叫你過來,是本官此前見你信中說山東易多發蝗災,需完善監控預警和防治之法,本官這段時間查閱了大量各地縣誌,發現正如你所說,每隔一段時間,山東這地界上便會爆發蝗災。本官想著你既然能想出驅蝗滅蝗之法,想必對如何防範蝗災也定有想法,便想向你請教一二,若是能推行出去,也能讓地方百姓少遭苦難。”


    王玨鬆了一口氣,他一路上還以為蝗災又出了什麽變故,原來陳壽找自己是為了這事兒。這段時間王玨也在一直思考如何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這些自然災害,如今陳壽問了,正好與他交流一番。


    “陳大人,其實在下的驅蝗滅蝗的方法中,就有不少是防治蝗災的辦法,陳大人可以篩選出一些,推行出去,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治蝗災的效果。但想要從根本上杜絕蝗災的爆發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要想減少這類天災帶來的損失,陳大人可以從政策上入手,建立完善的監控預警體係。”


    陳壽眼中閃過一抹亮光,那是對希望與良策的渴望,急忙開口道:


    “還請細細道來!”


    王玨端起茶杯,輕抿一口茶,緩緩開口:“陳大人可以統計出各地的多發災害上書朝廷,建議在山東各府州縣設立‘災害防治司’,專門負責蝗災和水旱災害的監測、防治以及賑災等相關事務的統籌。任命有經驗、責任心強的官員擔任‘災害防治使’,並配備一定數量的官吏,如‘災害巡查吏’、‘防治小吏’等。這些官員的職責包括定期巡視轄區內的農田、荒地、河灘等易發生蝗災的區域,記錄蝗蟲活動情況,同時也時時關注各地的天氣狀況,組織民眾進行噴灑藥物,深挖蝗卵,修築水利設施等防治工作,並且及時向上級匯報災情。”


    陳壽微微皺眉,陷入沉思:“此事倒是可行,但是設立官府機構,牽扯不小,即使朝廷批複,還要涉及到官員的選拔、任命,恐怕短時間內難以成效。”


    王玨點了點頭,畢竟增設官職這件事非同小可,那便隻能在法律製度和官員職責上入手了。


    王玨想了想,開口說道: “在下聽說這次蝗災便是地方官員隱瞞不報才致使蝗災蔓延,陳參政可以著手製定嚴格的法律與獎懲製度。頒布法令,明確規定在災害防治過程中的責任和義務。對於故意隱瞞災情、阻礙防治工作的地方官吏、地主或豪紳,給予嚴厲的懲處,如革職、罰款、監禁等。 對及時發現並報告蝗蟲卵塊或早期蝗災跡象的農民給予物質獎勵,如糧食、布帛或農具等。對於積極參與蝗災防治工作,如捕殺蝗蟲、挖掘卵塊等成效顯著的個人或團體,給予重獎,包括減免賦稅、授予牌匾等。”


    陳壽點了點頭,表示讚同:“這倒是可行,若是能在災害爆發初期就及時采取有效手段,也能避免災害擴大,大麵積的百姓受災。”


    王玨深以為然,隨後又開口說道:“防災救災也不能隻靠官府,而且當下信息傳遞慢,若是偏遠地區爆發災害,等消息傳迴來恐怕就已經晚了,所以大人還要讓百姓們學會自救。


    對於蝗災來說,陳大人可以組織編寫通俗易懂的蝗災防治手冊,內容包括蝗蟲的生長習性、繁殖規律、早期識別方法以及各種防治措施等。通過官府的力量,將手冊分發到山東各地的村莊,要求裏長、族老組織村民學習。


    同時派遣官吏或文人到鄉村進行宣講,向農民講解蝗災的危害和防治的重要性。可以利用農閑時間,在鄉村的祠堂或空曠場地舉辦‘蝗災防治講座’,並現場演示防治方法,如製作簡單的捕蝗工具等。”


    陳壽聞言大喜,臉上的笑容如同春日綻放的繁花:


    “你說的不錯,以往爆發蝗災,百姓們除了捕蝗多少有些束手無策。麵對蝗災也隻能等著餓死或者離鄉逃難,若是百姓們都知曉如何驅蝗滅蝗,官府的壓力就小了太多了。”


    王玨想到山東多發蝗災的原因,又對陳壽開口說道:


    “山東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是導致這裏多發蝗災和水旱災害的主要原因,想要減少災害的產生,還是要從這方麵入手。


    如今災情已經緩和,陳大人可以采用以工代賑的方式,尋找精通治水之人,組織災民大規模的進行水利工程建設,在山東地區修繕和新建灌溉渠道、堤壩和排水係統。


    在幹旱季節,通過灌溉渠道合理地分配水資源,增加農田和周邊地區的濕度,使土壤不適宜蝗蟲產卵。也可以有效的緩解旱情。


    對於黃河灘區等蝗蟲易滋生的區域,可以修建防洪堤和排水渠,防止黃河水泛濫後形成大量的淤泥灘塗,減少蝗蟲的繁殖場所。同時,利用水利設施控製河水的漲落,使灘塗保持一定的水位,抑製蝗蟲卵的孵化。”


    陳壽捏著下巴沉思片刻,隨後開口說道:“此法乃是上佳之策,但大規模的進行這些建設,就會產生大量的徭役,恐怕會傷農啊,而且朝廷的開銷也不小,本官也隻能上書朝廷,請陛下決斷。”


    王玨笑了笑,笑容中帶著一絲無奈與豁達:“這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隻能慢慢來了。”


    王玨喝了口茶繼續補充道:“其實這次災情如此嚴重,一方麵固然是蝗災勢大,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山東飽受靖難戰火,又遭遇饑荒,百姓和官府的存糧不足,說到底還是百姓的糧食產量太低。


    在下有一套革新後的農耕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糧食的產量,如今正在北京推行,已經有了些效果,待在下迴去之後,會請世子上書陛下推行此法,以後山東再有災禍,也不至於如此艱難。而且在下日後會想辦法在西域和海外尋找一些高產的糧食作物引進大明,到時候便可以采用輪作、套作之法,再在田地周圍多種驅蝗植物,既能增加糧食產量,也能趨避蝗蟲。”


    陳壽聞言滿臉震撼,心中對王玨的欽佩之情如滔滔江水般湧起,他躬身向王玨行了一禮,那姿態莊重而虔誠:


    “想不到王玨你小小年紀,竟有如此經世之才,若真能如此,本官就代這天下萬民謝過你了!”


    王玨趕忙起身避開,動作略顯局促:“大人不必如此,這本就是在下職責所在,自然當仁不讓。在下離家已久,甚是擔心家中親人,便在此向大人請辭,也好早日迴北京向世子複命!”


    陳壽見狀也不好挽留,便帶著惋惜之意說道:


    “王玨你此次來山東賑災勞苦功高,本官自會上書陛下為你請功,你今日所言之策,本官也會整理好一番,酌情上書朝廷。今日天色已晚,你便在這濟南府小住一晚,明日本官為你送行!隻可惜本官職責在身脫不開身,要不然定要與你把酒言歡。”


    王玨笑道:“眼下還是賑災要緊,天下雖大,在下與大人終有再見之日,到時候再秉燭夜談一番也不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庚午199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庚午1990並收藏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