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王崔世名再一次感受到了來自諸葛家的壓力。
身為一代君王,對如此重要之事竟沒有最終決策權,是一件十分悲哀之事。
很快,魏通便收到了荊王的密件,談到荊王主戰之事未獲得諸葛聰的同意。
崔世名暗示魏通要通過各種辦法找出諸葛方的過錯,向他密報,待機時成熟,他便找理由罷免諸葛方職務,由魏通接任。
任何的決策都是從決策者的利益出發的,諸葛聰做出退守決定是從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出發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穩定朝局。
崔世名提出主動出擊的決定,是為了取得勝利後,擴大崔家在軍中的影響力,打破諸葛家在軍中一家獨大的局麵,現在這種政局體製是不利於崔家掌權的。
“魏大人,我是老孟!”
夜間,魏通剛剛躺下休息,帳外便傳來孟三勇的聲音。
魏通還沒有迴話,孟三勇托著龐大的身軀便闖了進來,手中拿著一封信件,邊遞給魏通,邊道:“大人,諸葛老兒竟派人給南雍送信。咱也認不全這些字,你看看有用嗎。”。
魏通心中大喜,這幾天正發愁如何尋找證據扳倒諸葛方呢,他接過信件,小心翼翼地在火上將蜜蠟融化,慢慢打開。
看完信的內容,魏通哈哈大笑,原來信中內容是:諸葛方與莫大海約定明晚在營外五十裏處見麵。
具體密談內容雖然隻字未提,但與敵軍將領私下見麵一事,便足以證明諸葛方謀逆之心。
但是還有個問題,這封密信是由書吏代寫,諸葛方如果不承認的話,恐怕也難以給諸葛方治罪,而且諸葛聰肯定會從中斡旋。
為進一步抓住證據,他決定明晚親自帶人抓住現行。
二人初次密談私人之事,肯定不想太多人知道,諸葛方必定不會帶太多的人,如果能順便抓住莫大海,那將是更大的功勞一件。
他看了看孟三勇,將此人正傻乎乎地看著他,看來他真不知道此事。
魏通暗道:孟三勇跟隨諸葛方多年,如果明晚貿然對諸葛方動手,他必會有所猶豫。如果提前告知他此事,他可能會說漏嘴。
想到此,他決定明晚不帶孟三勇行動。
魏通重新將信件密封好,交給孟三勇道:“老孟啊,信中主要內容是讓莫大海盡快撤兵,沒有什麽有用的內容。”
孟三勇聽完唉聲歎了一口氣,退出帳外,將信又交給了他收賣的送件人。
次日子夜,果然有一隊千人騎兵從荊州大營輕裝出行。
魏通帶人在外秘密等候多時,他不確定諸葛方是否在內,便隻派了十餘人對這隊騎兵跟蹤尾隨。
在原地繼續等了半個時辰後,他確信無兵馬再次出營,又點了六千輕騎兵,親自前去捉拿諸葛方。
魏通一路急行,沿著他的人留下的痕跡,不到一個時辰便趕到了目的地,正是信中所說的地點。
此處是一片密林,正值寒冬,此處雖不如北雍之地寒冷,但在夜間,仍寒風凜冽,凍得士兵一陣顫栗。
一座帳篷孤零零地矗立林中,帳內燈火幽暗,帳外守衛森嚴。
不到一刻鍾,又來了一隊人馬,約千人,從著裝來看,是南雍兵無疑。
一名身披銀甲的將領左右看了看,被一名荊州兵引入帳內。
野外孤林,兩方不同陣營的人單獨會麵,肯定有問題。
隻是魏通不確定帳內之人是否是莫大海和諸葛方,他不敢貿然行動,以免讓諸葛方落下話柄。
他悄悄下馬,弓著身向帳篷方向奔去,幾名親兵在後尾隨保護
在距離帳篷不到百米處的一個低窪處,幾人停了下來,趴在地上,繼續觀察。
夜深人靜,魏通豎起耳朵仔細聽著帳內的聲音,除了北風唿唿之聲,什麽聲音也聽不到,此時,他恨極了這隆冬北風。
過了半個時辰,帳內之人仍然沒有出來。
魏通和幾名親兵被凍得渾身僵硬,上下牙打架。
魏通等得不耐煩了,他艱難地舉起右手,大喊命令了一聲:“進攻!”。
六千騎兵同時發射一陣箭雨。
帳外兩隊士兵麵臨突然襲擊,沒有心理準備,第一輪箭雨便被射傷了數十人。
待對方第二輪箭雨發射時,在幾名將官嗬斥下,他們四散開來。
第二輪射擊完畢,魏通帶領六千騎兵殺了過來。
對方隻有不到兩千兵馬,馬上聚攏在一起,將帳篷圍住。
魏通見對方並沒有突圍的意思,便縱馬上前,道:“吾乃荊州北部戰區副指揮魏通,帳內之人請出帳相見?”
喊話完畢,帳內卻無動靜。
魏通怒聲道:“再不出帳,我便放箭了!”
這時,帳外士兵同時舉起盾牌,做了防禦準備。
同一時間,帳內走出了兩人。
一人著銀甲,一人著荊州將服。
在火把人照映下,魏通定晴一看,這兩人怎麽如此麵熟,好像都是諸葛方的親兵。
他的心砰砰地跳了幾下,道:“不好,中了諸葛老兒計了。”。
他大叫著,馬上調轉馬頭,向林外退去。
六千名士兵不明所以,隻好隨他一起逃。
魏通手下兵馬剛剛調轉馬頭,無數荊州士兵便將他們圍困。
一名金甲大將出列,正是諸葛方。
身旁是高大魁梧的孟三勇,正向他嘿嘿傻笑。
魏通見到孟三勇便明白了一切。
原來,這一切都是諸葛方設計好的,他惱怒地看向諸葛方和孟三勇。
魏通手下全部是荊州兵,此時見主帥諸葛方出現,心中頓時七上八下。
諸葛方喝道:“兩軍交戰之際,魏通深夜私會敵方將領,密謀叛逃,犯了通敵之罪!魏通可知罪!”
諸葛方上來就給魏通扣了一個通敵之罪。
魏通反駁道:“好你個諸葛老兒,卑鄙無恥之徒。吾奉王詔,來此捉拿奸細,你卻反咬一口!”
諸葛方道:“現在人證、物證據在,你還在狡辯,你現在拿出王詔,讓本帥瞧一瞧!”
魏通懷裏確實有封荊州的密詔,但密詔中隻是讓他搜集證據,並未具體說明今夜之事,而且密詔的內容是不能讓諸葛方知曉的。
魏通道:“王詔在軍營內!”
身為一代君王,對如此重要之事竟沒有最終決策權,是一件十分悲哀之事。
很快,魏通便收到了荊王的密件,談到荊王主戰之事未獲得諸葛聰的同意。
崔世名暗示魏通要通過各種辦法找出諸葛方的過錯,向他密報,待機時成熟,他便找理由罷免諸葛方職務,由魏通接任。
任何的決策都是從決策者的利益出發的,諸葛聰做出退守決定是從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出發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穩定朝局。
崔世名提出主動出擊的決定,是為了取得勝利後,擴大崔家在軍中的影響力,打破諸葛家在軍中一家獨大的局麵,現在這種政局體製是不利於崔家掌權的。
“魏大人,我是老孟!”
夜間,魏通剛剛躺下休息,帳外便傳來孟三勇的聲音。
魏通還沒有迴話,孟三勇托著龐大的身軀便闖了進來,手中拿著一封信件,邊遞給魏通,邊道:“大人,諸葛老兒竟派人給南雍送信。咱也認不全這些字,你看看有用嗎。”。
魏通心中大喜,這幾天正發愁如何尋找證據扳倒諸葛方呢,他接過信件,小心翼翼地在火上將蜜蠟融化,慢慢打開。
看完信的內容,魏通哈哈大笑,原來信中內容是:諸葛方與莫大海約定明晚在營外五十裏處見麵。
具體密談內容雖然隻字未提,但與敵軍將領私下見麵一事,便足以證明諸葛方謀逆之心。
但是還有個問題,這封密信是由書吏代寫,諸葛方如果不承認的話,恐怕也難以給諸葛方治罪,而且諸葛聰肯定會從中斡旋。
為進一步抓住證據,他決定明晚親自帶人抓住現行。
二人初次密談私人之事,肯定不想太多人知道,諸葛方必定不會帶太多的人,如果能順便抓住莫大海,那將是更大的功勞一件。
他看了看孟三勇,將此人正傻乎乎地看著他,看來他真不知道此事。
魏通暗道:孟三勇跟隨諸葛方多年,如果明晚貿然對諸葛方動手,他必會有所猶豫。如果提前告知他此事,他可能會說漏嘴。
想到此,他決定明晚不帶孟三勇行動。
魏通重新將信件密封好,交給孟三勇道:“老孟啊,信中主要內容是讓莫大海盡快撤兵,沒有什麽有用的內容。”
孟三勇聽完唉聲歎了一口氣,退出帳外,將信又交給了他收賣的送件人。
次日子夜,果然有一隊千人騎兵從荊州大營輕裝出行。
魏通帶人在外秘密等候多時,他不確定諸葛方是否在內,便隻派了十餘人對這隊騎兵跟蹤尾隨。
在原地繼續等了半個時辰後,他確信無兵馬再次出營,又點了六千輕騎兵,親自前去捉拿諸葛方。
魏通一路急行,沿著他的人留下的痕跡,不到一個時辰便趕到了目的地,正是信中所說的地點。
此處是一片密林,正值寒冬,此處雖不如北雍之地寒冷,但在夜間,仍寒風凜冽,凍得士兵一陣顫栗。
一座帳篷孤零零地矗立林中,帳內燈火幽暗,帳外守衛森嚴。
不到一刻鍾,又來了一隊人馬,約千人,從著裝來看,是南雍兵無疑。
一名身披銀甲的將領左右看了看,被一名荊州兵引入帳內。
野外孤林,兩方不同陣營的人單獨會麵,肯定有問題。
隻是魏通不確定帳內之人是否是莫大海和諸葛方,他不敢貿然行動,以免讓諸葛方落下話柄。
他悄悄下馬,弓著身向帳篷方向奔去,幾名親兵在後尾隨保護
在距離帳篷不到百米處的一個低窪處,幾人停了下來,趴在地上,繼續觀察。
夜深人靜,魏通豎起耳朵仔細聽著帳內的聲音,除了北風唿唿之聲,什麽聲音也聽不到,此時,他恨極了這隆冬北風。
過了半個時辰,帳內之人仍然沒有出來。
魏通和幾名親兵被凍得渾身僵硬,上下牙打架。
魏通等得不耐煩了,他艱難地舉起右手,大喊命令了一聲:“進攻!”。
六千騎兵同時發射一陣箭雨。
帳外兩隊士兵麵臨突然襲擊,沒有心理準備,第一輪箭雨便被射傷了數十人。
待對方第二輪箭雨發射時,在幾名將官嗬斥下,他們四散開來。
第二輪射擊完畢,魏通帶領六千騎兵殺了過來。
對方隻有不到兩千兵馬,馬上聚攏在一起,將帳篷圍住。
魏通見對方並沒有突圍的意思,便縱馬上前,道:“吾乃荊州北部戰區副指揮魏通,帳內之人請出帳相見?”
喊話完畢,帳內卻無動靜。
魏通怒聲道:“再不出帳,我便放箭了!”
這時,帳外士兵同時舉起盾牌,做了防禦準備。
同一時間,帳內走出了兩人。
一人著銀甲,一人著荊州將服。
在火把人照映下,魏通定晴一看,這兩人怎麽如此麵熟,好像都是諸葛方的親兵。
他的心砰砰地跳了幾下,道:“不好,中了諸葛老兒計了。”。
他大叫著,馬上調轉馬頭,向林外退去。
六千名士兵不明所以,隻好隨他一起逃。
魏通手下兵馬剛剛調轉馬頭,無數荊州士兵便將他們圍困。
一名金甲大將出列,正是諸葛方。
身旁是高大魁梧的孟三勇,正向他嘿嘿傻笑。
魏通見到孟三勇便明白了一切。
原來,這一切都是諸葛方設計好的,他惱怒地看向諸葛方和孟三勇。
魏通手下全部是荊州兵,此時見主帥諸葛方出現,心中頓時七上八下。
諸葛方喝道:“兩軍交戰之際,魏通深夜私會敵方將領,密謀叛逃,犯了通敵之罪!魏通可知罪!”
諸葛方上來就給魏通扣了一個通敵之罪。
魏通反駁道:“好你個諸葛老兒,卑鄙無恥之徒。吾奉王詔,來此捉拿奸細,你卻反咬一口!”
諸葛方道:“現在人證、物證據在,你還在狡辯,你現在拿出王詔,讓本帥瞧一瞧!”
魏通懷裏確實有封荊州的密詔,但密詔中隻是讓他搜集證據,並未具體說明今夜之事,而且密詔的內容是不能讓諸葛方知曉的。
魏通道:“王詔在軍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