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知北雍再次來攻時,他們便從四麵八方自發地前往瀘城,他們支援不僅僅是霍光勇,更重要地是,他們要保護現在的穩定環境,使百姓不再遭受戰爭之苦,不再受欺壓。
任何一個州,都有著這樣一群人
此時,他們剛剛趕到,恰好遇上張俊領兵出城。
姬睿見這些士兵服飾不一,武器不一,但作戰十分勇猛,不畏生死般地向張俊大軍撲上去。
缺點就是隊形混亂,沒有形成合擊之力。
他們人數還不少,正源源不斷地趕來,雖然不能起到戰爭的決定性勝利,但能夠延長南雍軍休息時間。
姬睿自然明白這些人的意圖,他揮了揮手,命令大軍停下,沙啞地道:“繼續原地休息,補充體力!”
眾軍一邊調息,一邊不忍地看著這些人,為了他們贏得休息的時間,不畏生死般地去對抗張俊大軍。
……
張俊沒想到半路會殺出這些人,心中很是惱怒,長刀揮舞殺入人群中。
盧永、李忠、馬都三人緊隨其後,這些原梁州軍被殺得人仰馬翻,但這些人並不退縮,他們是為梁州百姓的前途和命運而戰。
雙方打鬥得十分慘烈,一直持續近兩個時辰。
梁州士兵已傷亡近一半,血流成河,屍體堆積成山。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中央軍根本沒遇到過這種拚命的打法,甚至有的士兵直接撲在中央軍的刀刃上。
張俊的主要目標是蘇睿,沒想到這些人這麽難纏。
又過了半個時辰,梁州士兵幾乎沒有了戰鬥力。
張俊忙令手下馬上聚集隊伍,迅速攻向南雍軍。
又增加了兩個多時辰的體力恢複。
姬睿手下大部分士兵的體力恢複了多一半。
望著堆積如山的屍體,望著退去的梁州士兵,姬睿知道他們盡力了。
姬睿坐在馬背上,恭敬地向這些死去的梁州士兵深深地鞠了一躬,身後的將士們學著他的樣子,向這些人致以最高的敬意。
他們作為士兵,做到了保家衛國的承諾,接下來的戰鬥就由我們完成吧。
一聲號角響起,不等張俊大軍迫近,姬睿軍先動了。
此時,他們沒有了所謂的陣型,沒有了指揮,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指揮者,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命、為了自己的家人而戰。
在戰馬嘶吼聲中,雙方再次交戰。
對於姬睿等人來說,這是一場生死之戰,此戰一旦戰敗就滿盤皆輸,所以每個人都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們會戰到最後一兵一卒。
對於張俊等人來說,這是一次攻伐之戰、討逆之戰,敗了他們隻是被扣上敗軍的帽子,甚至會受到處罰,但他們可以退守北雍境內,朝廷仍會派其他軍來繼續攻擊。
這就是許多人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反叛的原因,叛軍不能失敗,特別是反叛前期,失敗一次便徹底失敗。
而朝廷軍即使失敗,也會有源源不斷的士兵前來立功討逆,因為背後有強大穩定的朝廷做後盾。
這就導致兩支軍隊的作戰心態不一樣。
雖然張俊軍精力仍然很充沛,戰鬥力不亞於仙貝騎兵,但他們心中有退路,沒有舍生忘死的心態。
本來占有巨大優勢,但很快這種優勢變成了劣勢。
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他們的心理預期是勝利,而不是死亡。
他們怕死,這是人的本性使然。
他們占優勢,可以不死,為什麽要拚命去戰鬥。
這種心態反而給了南雍軍占了便宜,鑽了漏子,這是姬睿、孫世忠、莫大海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
張俊軍中居然有一支小分隊最先撤退了,這支小分隊隻有百餘人,在隊伍的最後方。
在正常情況下,這支百人小分隊的撤退根本不會改變戰局,甚至在幾萬大軍作戰的情況下,根本不會被人發現。
但是,他們撤退的時機不對,他們的撤退正處於雙方戰鬥膠著的狀態。
張俊軍在體力充沛、必勝心態的情況下對戰體力不支、必死心態的姬睿軍。
姬睿雖然軍節節敗退,但是他們不要命,他們一旦被敵方殺死,第二人馬上就會為這人報仇,第二人報不了仇,第三人上,第四人報不了仇,第五人上,以此類推,總會有人報仇。
這就導致衝鋒在最前方的張俊軍也出現了大量死傷。
在張俊軍最後方的這支小隊,對這種慘烈局麵看得最清楚、也看得最多。
在這種人數上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還輪不到他們隊伍上前廝殺便會消滅姬睿軍。
但是,人與人的想法是不同的,他們擔心會輪到他們上前廝殺,於是在百夫長的帶領下,這支隊伍竟然悄悄撤離了。
他們想必也是心存僥幸,不會被人發現。
他們沒想到得是,發生了連鎖反應,在他們撤離後,張俊的後軍一波一波地撤退好多人。
撤退的人太多了,就會被人發現,在中間居中指揮的張俊等人起初不知此情況。
是後軍中的監督官發現的,他們在後方大聲嗬斥,當場斬殺了許多逃兵。
但是,監督官的這一舉動,引起了更多的逃兵。
姬睿軍見此,不知是哪個機靈鬼,大喊了一聲:“投降不殺!”
緊接著,戲劇性地一幕出現了,全體南雍軍在即將戰敗的情況下,齊聲向張俊軍大喊:“投降不殺!”
“投降不殺!”
“投降不殺!”
……
這一喊,張俊的後軍大多數人以為前軍失敗了。
於是,有更多地人加入了逃亡之列。
張俊、盧永等人控製不住了局麵。
這種局麵,姬睿等人也沒預料到,眾人大喜,已經精疲力盡的身體再次煥發出了力量。
南雍軍趁機合力衝破了張俊的前軍軍陣,直入中軍。
北雍軍在巨大優勢下,徹底戰敗了,他們紛紛向北逃亡,連滬城都放棄了。
“大人,快走啊!”
盧永右手揮動長刀逼退與他交戰的莫大海,向張俊喊道。
此時的張俊懵了,這仗怎麽打成這樣?勝利得不應該是我們嗎?
他愣愣地呆在原地,有些接受不了這個現實。
一直在外圍進攻的趙、關、張三人,最先將張俊圍了起來。
任何一個州,都有著這樣一群人
此時,他們剛剛趕到,恰好遇上張俊領兵出城。
姬睿見這些士兵服飾不一,武器不一,但作戰十分勇猛,不畏生死般地向張俊大軍撲上去。
缺點就是隊形混亂,沒有形成合擊之力。
他們人數還不少,正源源不斷地趕來,雖然不能起到戰爭的決定性勝利,但能夠延長南雍軍休息時間。
姬睿自然明白這些人的意圖,他揮了揮手,命令大軍停下,沙啞地道:“繼續原地休息,補充體力!”
眾軍一邊調息,一邊不忍地看著這些人,為了他們贏得休息的時間,不畏生死般地去對抗張俊大軍。
……
張俊沒想到半路會殺出這些人,心中很是惱怒,長刀揮舞殺入人群中。
盧永、李忠、馬都三人緊隨其後,這些原梁州軍被殺得人仰馬翻,但這些人並不退縮,他們是為梁州百姓的前途和命運而戰。
雙方打鬥得十分慘烈,一直持續近兩個時辰。
梁州士兵已傷亡近一半,血流成河,屍體堆積成山。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中央軍根本沒遇到過這種拚命的打法,甚至有的士兵直接撲在中央軍的刀刃上。
張俊的主要目標是蘇睿,沒想到這些人這麽難纏。
又過了半個時辰,梁州士兵幾乎沒有了戰鬥力。
張俊忙令手下馬上聚集隊伍,迅速攻向南雍軍。
又增加了兩個多時辰的體力恢複。
姬睿手下大部分士兵的體力恢複了多一半。
望著堆積如山的屍體,望著退去的梁州士兵,姬睿知道他們盡力了。
姬睿坐在馬背上,恭敬地向這些死去的梁州士兵深深地鞠了一躬,身後的將士們學著他的樣子,向這些人致以最高的敬意。
他們作為士兵,做到了保家衛國的承諾,接下來的戰鬥就由我們完成吧。
一聲號角響起,不等張俊大軍迫近,姬睿軍先動了。
此時,他們沒有了所謂的陣型,沒有了指揮,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指揮者,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命、為了自己的家人而戰。
在戰馬嘶吼聲中,雙方再次交戰。
對於姬睿等人來說,這是一場生死之戰,此戰一旦戰敗就滿盤皆輸,所以每個人都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們會戰到最後一兵一卒。
對於張俊等人來說,這是一次攻伐之戰、討逆之戰,敗了他們隻是被扣上敗軍的帽子,甚至會受到處罰,但他們可以退守北雍境內,朝廷仍會派其他軍來繼續攻擊。
這就是許多人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反叛的原因,叛軍不能失敗,特別是反叛前期,失敗一次便徹底失敗。
而朝廷軍即使失敗,也會有源源不斷的士兵前來立功討逆,因為背後有強大穩定的朝廷做後盾。
這就導致兩支軍隊的作戰心態不一樣。
雖然張俊軍精力仍然很充沛,戰鬥力不亞於仙貝騎兵,但他們心中有退路,沒有舍生忘死的心態。
本來占有巨大優勢,但很快這種優勢變成了劣勢。
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他們的心理預期是勝利,而不是死亡。
他們怕死,這是人的本性使然。
他們占優勢,可以不死,為什麽要拚命去戰鬥。
這種心態反而給了南雍軍占了便宜,鑽了漏子,這是姬睿、孫世忠、莫大海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
張俊軍中居然有一支小分隊最先撤退了,這支小分隊隻有百餘人,在隊伍的最後方。
在正常情況下,這支百人小分隊的撤退根本不會改變戰局,甚至在幾萬大軍作戰的情況下,根本不會被人發現。
但是,他們撤退的時機不對,他們的撤退正處於雙方戰鬥膠著的狀態。
張俊軍在體力充沛、必勝心態的情況下對戰體力不支、必死心態的姬睿軍。
姬睿雖然軍節節敗退,但是他們不要命,他們一旦被敵方殺死,第二人馬上就會為這人報仇,第二人報不了仇,第三人上,第四人報不了仇,第五人上,以此類推,總會有人報仇。
這就導致衝鋒在最前方的張俊軍也出現了大量死傷。
在張俊軍最後方的這支小隊,對這種慘烈局麵看得最清楚、也看得最多。
在這種人數上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還輪不到他們隊伍上前廝殺便會消滅姬睿軍。
但是,人與人的想法是不同的,他們擔心會輪到他們上前廝殺,於是在百夫長的帶領下,這支隊伍竟然悄悄撤離了。
他們想必也是心存僥幸,不會被人發現。
他們沒想到得是,發生了連鎖反應,在他們撤離後,張俊的後軍一波一波地撤退好多人。
撤退的人太多了,就會被人發現,在中間居中指揮的張俊等人起初不知此情況。
是後軍中的監督官發現的,他們在後方大聲嗬斥,當場斬殺了許多逃兵。
但是,監督官的這一舉動,引起了更多的逃兵。
姬睿軍見此,不知是哪個機靈鬼,大喊了一聲:“投降不殺!”
緊接著,戲劇性地一幕出現了,全體南雍軍在即將戰敗的情況下,齊聲向張俊軍大喊:“投降不殺!”
“投降不殺!”
“投降不殺!”
……
這一喊,張俊的後軍大多數人以為前軍失敗了。
於是,有更多地人加入了逃亡之列。
張俊、盧永等人控製不住了局麵。
這種局麵,姬睿等人也沒預料到,眾人大喜,已經精疲力盡的身體再次煥發出了力量。
南雍軍趁機合力衝破了張俊的前軍軍陣,直入中軍。
北雍軍在巨大優勢下,徹底戰敗了,他們紛紛向北逃亡,連滬城都放棄了。
“大人,快走啊!”
盧永右手揮動長刀逼退與他交戰的莫大海,向張俊喊道。
此時的張俊懵了,這仗怎麽打成這樣?勝利得不應該是我們嗎?
他愣愣地呆在原地,有些接受不了這個現實。
一直在外圍進攻的趙、關、張三人,最先將張俊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