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致仕的李建勳,一輩子就曉得推卸責任,不肯越雷池一步,如今纏綿病榻,卻意外給李璟上書,建議不要出兵。


    實際上,春天的時候,李璟已經任命孫晟等人為使者,冊封馬希萼為楚王。


    既然他已經是南唐的傀儡,那麽吞並楚國國土這件事,根本不用著急。


    眼看著李璟還想折騰,李建勳這個躲了一輩子事兒的人,上書,求李璟不要隨意出兵。


    李璟派太醫給李建勳看看病,然後說幾句慰問的話,卻不肯接納李建勳的建議。


    李建勳在病床上歎氣:


    “罷了。老臣也算為先帝盡忠,其他的,隨他去吧。”


    這邊李璟想著怎麽對南楚出兵,南楚給南唐製造了一個理由。


    馬希萼被他弟弟馬希崇給抓起來,囚禁了。


    李璟大喜過望,他馬上命令大將邊鎬出兵南楚,美其名曰替楚王複位。


    邊鎬這迴吸取在伐閩時候的教訓,打入楚國之後,一路注意軍容軍紀,秋毫無犯。


    楚國人剛開始覺得南唐軍隊不錯。


    反正馬家的人也都不咋地,誰統治這塊地方還不是那麽一迴事。


    老百姓甚至希望南唐軍隊占領之後,若是能把賦稅稍微降低一些,就成。


    馬希萼對南唐稱臣,他對統治下的百姓特別殘暴,楚國的賦稅已經高得離譜。


    韓熙載上書說過這件事。


    “楚地賦稅過高,民不聊生,馬希萼必定不能長久,如果皇上真想接管楚地,必須派得力大臣前去,把賦稅降低,收買人心。”


    李璟認為楚地賦稅並沒有那麽高。


    如果賦稅真的有那麽高,為什麽百姓不造反?


    所以,邊鎬進入楚地,並沒有像當初伐閩的時候一樣,有文官參與。


    李璟認為,這迴沒有文官指手畫腳,總不至於軍事失誤吧。


    確實,在軍事上,邊鎬的大軍勢如破竹,沒有阻礙。


    問題是,太順利了,沒有戰爭膠著階段,一下子,邊鎬就成為了駐軍將領。


    他不懂得怎麽治理,不像馬仁裕和王崇文,除了打仗,還懂得賦稅和刑律。


    邊鎬是個粗人,對於政務一竅不通。


    南唐人聽說邊鎬大軍一切順利,都說是護國公主祈福的結果。


    李璟聽了,就想擴大戰果,徹底占領楚國。


    馮延巳也勸他這麽做。


    “既然邊將軍一路無所阻擋,那麽就應該乘勢打到底!”


    孫晟卻不這麽認為:


    “孤軍深入,實為不妥,並且,楚國地域廣大,應該先派人過去接手楚國的賦稅和民政,否則當地很容易民亂四起。”


    朝堂上,沒有人願意跑到楚國去接手爛攤子。


    當年有王崇文臨危受命,如今王崇文年紀大了,李璟也不好再折騰姑父,人家剛從福建迴來。


    李璟認為,讓邊鎬自行處理就可以,並且,既然已經把楚國大部分打下來了,不如以戰養戰,用楚地的賦稅養活邊鎬的大軍,就不用朝廷再出錢了。


    李璟很得意,他覺得自己太聰明。


    韓熙載大驚失色:


    “皇上,我們不能再重蹈在閩國的覆轍,如果用賦稅養軍隊,楚民必反!”


    李璟不以為意,馬希萼在的時候都沒反,不就是用賦稅養軍隊嗎,老百姓有什麽好反的。


    邊鎬接到命令之後,有些傻眼,軍隊怎麽去征稅呢?


    本來他打下來楚國,秋毫無犯,楚國人說他是邊菩薩。


    結果這一收稅,老百姓說他是邊和尚,假仁假義。


    年底的時候,玉山他們迴到了廬山。


    滅楚的戰爭已經打完了,問題是邊鎬何去何從還定不下來。


    大軍在楚地,朝廷不給發軍餉,不在當地收賦稅根本不行。


    李景達又給玉山寫信絮叨。


    “老師說,如果楚國之事不能善後,早晚會反過來危害大唐安危,玉山姐姐,到底怎麽辦才好。”


    玉山看了信,根本不關心。


    她抓緊指導李錦玥和李景逷。


    “如果有一天大唐大亂,你們一身本事,想要躲到哪個山上就躲到哪個山上。”


    “玉山姐姐,天下會大亂嗎?”


    “不是天下大亂,是大唐大亂。”


    “難道不是一個意思?”


    “大唐沒了,但或許天下就此安定。”


    李景逷皺著小眉頭。


    “大唐沒了,我們怎麽辦?”


    景達和景遂也問過類似的話。


    “大唐沒了,你也是李景逷。”


    李景逷問玉山:


    “可大唐是我們的國家……”


    “楚國滅了,楚國百姓心痛嗎?”


    李景逷迴答不上來。


    “閩國滅了,閩國百姓心痛嗎?”


    李景逷知道答案。


    都不心痛。


    “百姓不心痛,這個國存不存在,就沒什麽意義。”


    李景逷有些疑惑:


    “玉山姐姐,書上可是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那麽,景逷,到了漢文帝的時候,輕徭薄賦,還有人記得楚國嗎?”


    李景逷也曉得答案。


    沒有人記得了,楚國人不會去想著亡漢。


    漢文帝多厲害啊,與民休息,重視農業,勸課農桑,減輕田租、賦役和刑獄,廢除肉刑,弛山澤之禁,促進鹽鐵業發展……


    百姓安居,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糧價便宜……


    李景逷明白玉山的意思。


    南唐沒了就沒了,要是滅掉南唐的國家,把這片土地治理得好,不會有人對李氏統治多留戀。


    也就隻有他們這些皇族心裏頭難過罷了。


    “景逷,如果有一天大唐有事,你就隻是天下的一個普通人,沒什麽了不起的,身份隻是身份,如果不被束縛,就可以自由自在。”


    李景逷畢竟年紀還小,略微有些懵懂。


    不過他還是領會了玉山的意思。


    “所以姐姐讓我讀書,讓我學武,甚至讓莫修和杜平光帶著我在山下遊曆,就是想,如果有一天發生什麽了,我能夠自強自立,對不對?”


    “是啊,你明白就好。”


    李景逷和錦玥不一樣。


    錦玥沒有皇子身份的束縛,對於女人來說,能夠有機會行走天地,不去被婚姻困擾,簡直是天方夜譚。


    玉山給了錦玥更多選擇的機會,錦玥對公主的身份嗤之以鼻。


    她寧願也當一個女道士,或者像錦琅一樣,找個自己喜歡的男人,哪怕他是臭名昭著五毒門門主。


    但是,李景逷多少還對皇子的身份有期待。


    玉山想讓他明白,身份至關重要,卻也無足輕重。


    這迴北上去見了楊璘,她更加豁然開朗。


    皇子不皇子的,又能怎麽樣,好好活下去,做個賣羊湯的小販,又有什麽不可以。


    楊璘重新活了一迴,把很多東西故意忘卻了。


    永寧宮外麵還會不會有小兒塚?


    也許還會有吧……


    不過,楊璘決定跳出自苦的地獄,去接受命運。


    “有一天大唐沒了,錦玥和景替也要好好活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雲在天邊水在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疇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疇疇並收藏雲在天邊水在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