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勳幹脆跑到李昪那裏去告狀。
“皇上,玉山公主竟然蠱惑我兒李進暉遁入空門。舍棄父母,出家為尼,是大不孝!!”
李昪聽了沒什麽反應。
“李進暉?”!
下麵人給李昪解釋,是李家小姐,從小陪著陳氏夫人在寺廟待著。
“既然從小就在寺廟,想要一生奉佛,也有跡可循。為什麽說是玉山的蠱惑?”
李昪很不高興。
你把女兒扔在佛寺裏麵不管不問,現在女兒鬧著出家,不是你們李氏夫婦的事情嗎?
怎麽還埋怨上玉山了?
“皇上……小女也許對在寺廟修行一事心有怨氣,但在微臣夫婦身邊尚且乖巧,誰知見過公主就性情大變。玉山公主也一定心懷怨恨,所以才鼓動小女,讓她遁入空門。”
李昪聽了李建勳這麽說,忽然心裏麵很不好受。
玉山離家的時候十四歲,也沒有人問她離開家那麽遠,會不會想家,會不會難過。
要把玉山接迴來之前,宋福金是怎麽說的?
“皇上,為了防止玉山公主心有怨恨,妾會派身邊的嬤嬤提醒教導玉山。”
明知道對方可能怨恨,想的首先是讓對方閉嘴。
人,有的時候就是自私且蠻橫。
比如李建勳,也知道對不起女兒,不過女兒不應該怨恨,如果怨恨了,都是別人挑唆的。
人之將死,李昪才發覺自己做過很多錯事。
他對於李建勳的憤怒和喋喋不休很煩躁。
這個沒什麽能力的人,上次丟了官職,讓徐知蘭扔下所有自尊來求情。
但凡有點兒骨氣,也不應該讓自己的老婆受這種屈辱。
自從上次之後,徐知蘭再也沒有進過宮。
她再也不肯見李昪。
優雅端莊的廣德長公主消失了。
徐知蘭每天窩在家裏,嚐試和李進暉修複母女關係。
然而,隔閡就在那裏,想消除恍若登天。
“李氏女進暉,頗有佛緣,若誠心奉佛,可出家修行。”
李昪不鹹不淡地說著。
李建勳急得額頭冒汗。
“陛下,可是……”
“愛卿,這是你的家務事。至於是否為玉山蠱惑,玉山公主可從沒跟朕提起過要出家。”
李昪兩句話,把李建勳懟得無話可說。
李建勳隻能耷拉腦袋出來。
告狀沒有成功。
宋齊丘也很煩,李進暉這麽一鬧騰,宋家的臉麵也算完了。
西都人都說,宋摩詰心裏隻有玉山公主,糾纏不休,為了遮醜,才答應娶李建勳的女兒。
結果,李建勳臉上有胎記的醜女兒也不可肯嫁。
對於流言,隻有宋摩詰不在意。
他巴不得結不成親呢。
李建勳迴家發脾氣:
“就算不嫁給宋家,也必須嫁給別人家。就算找個販夫走卒嫁出去,也得嫁!”
徐知蘭一反常態生氣了。
“女兒嫁出去你多了什麽?女兒不肯嫁你又少了什麽?她想出家,是因為看透塵世,她不願意給我們做女兒了,難道非得把她逼死你才滿意?”
徐知蘭失聲痛哭,破口大罵:
“李建勳,你心裏除了你的官位,除了你的臉麵,還有什麽?你真是虛偽不堪!!”
李建勳沒見過徐知蘭如此發脾氣,嚇了一跳。
徐知蘭從來大氣端莊,是個合格的公主和夫人。
“李建勳,我們沒有好好養過女兒,當初雖然你什麽也沒說,但是我把女兒扔在寺廟,你一聲未吭,隻囑咐我養身體,再生一個兒子。我生不出,你就找了外室。我因為覺得理虧,不曾和你撕鬧。你的外室子可以嬌生慣養,我的女兒青燈古佛,憑什麽?你可有臉麵做父親?”
李建勳目瞪口呆。
他沒想到徐知蘭心裏有這麽多的激憤。
她變了,最近一直語言尖刻,對李建勳和李淨凡不太關心。
為什麽會變?
李建勳心裏麵很不是滋味。
剛才徐知蘭所說的,他也承認。
隻有一個兒子,總是嫌少。
本來指望長公主再生一個,可是流言說李進暉臉上的胎記是【攔弟】,徐知蘭又的確未曾再有孕。
他覺得不把女人領迴家,要名分,就是對徐知蘭足夠尊重。
李進暉送走之後,李建勳隻覺得輕鬆。
外室懷孕了,他更是欣喜。
他對外室很大方,因為不曾領迴府,總覺得虧欠。
現在被徐知蘭一罵,他才發覺,自己虧欠的,明明是女兒。
小小年紀,和外祖母在寺廟守著,父母都不在身邊。
李建勳嘴巴囁嚅幾下,終究一個字說不出來。
徐知蘭擦擦眼淚:
“她要去出家,就讓她出家好了,其實,我也並不想在金陵耗著,若是大人準許,我也想陪女兒出家修行。”
李建勳聽了這話,心裏頭酸溜溜的。
“知蘭,蘭兒,公主,你說的什麽話,為夫十分心酸。我也是想讓女兒有個好歸宿,青燈古佛太苦了。”
李進暉跪下來:
“女兒不苦,女兒樂在其中!!”
李建勳徹底無言以對。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李進暉想議親,真是難上加難。
玉山知道李建勳到李昪跟前告狀了,索性跑過去,直接說:
“李家小姐算是我的弟子,女兒願意助她修行。”
李昪頭疼。
“玉山,你摻和這趟渾水做什麽?”
“覺得有意思。”
玉山笑嘻嘻。
李昪愁得慌。
“玉山,有時間,多指點弘冀……”
“父皇,有時間,應該讓弘冀和李璟多培養父子之情。與其說是長子無能詛咒,倒不如說是長子和父親生分的詛咒。楊行密隻溺愛,卻不曾多關心楊渥。徐溫一直看不慣徐知訓。您也對李璟多挑剔。別讓弘冀和李璟的父子之情有裂縫。”
通過李進暉的事,玉山得出結論,對於孩子來說,什麽都沒有父母的慈愛重要。
沒得到過父母關愛的人,長大之後難以填滿心中的缺損。
玉山自己也是有缺損的。
所以,她對萬事漠不關心,隻隨心所欲,淡漠倫常是非。
“讓弘冀和父母多在一起,想當個仁君,就要有仁愛之心。沒有感受過父母疼愛的人,心腸都很硬,也沒有在乎的東西。”
這一番話,聽得李昪心裏酸澀。
“朕……知道了。”
李建勳告狀的最終結果,是玉山收了李進暉做弟子。
從此,李進暉可以在玉山的公主府,陪著一起念經學佛。
跟出家也差不多。
玉山親自去李家接人。
李進暉幾乎頭也不迴地跟著玉山走了。
在臨走之前,她把臉上的胎記用藥水擦掉。
徐知蘭和李建勳都驚呆了。
“女兒臉上的胎記,逐年減淡,十歲的時候就徹底沒了,所謂【攔弟】純粹無稽之談。父親之後和外室也生出了兒子。女兒不怨不恨,隻不過,女兒確實和父母緣分淺罷了。”
“皇上,玉山公主竟然蠱惑我兒李進暉遁入空門。舍棄父母,出家為尼,是大不孝!!”
李昪聽了沒什麽反應。
“李進暉?”!
下麵人給李昪解釋,是李家小姐,從小陪著陳氏夫人在寺廟待著。
“既然從小就在寺廟,想要一生奉佛,也有跡可循。為什麽說是玉山的蠱惑?”
李昪很不高興。
你把女兒扔在佛寺裏麵不管不問,現在女兒鬧著出家,不是你們李氏夫婦的事情嗎?
怎麽還埋怨上玉山了?
“皇上……小女也許對在寺廟修行一事心有怨氣,但在微臣夫婦身邊尚且乖巧,誰知見過公主就性情大變。玉山公主也一定心懷怨恨,所以才鼓動小女,讓她遁入空門。”
李昪聽了李建勳這麽說,忽然心裏麵很不好受。
玉山離家的時候十四歲,也沒有人問她離開家那麽遠,會不會想家,會不會難過。
要把玉山接迴來之前,宋福金是怎麽說的?
“皇上,為了防止玉山公主心有怨恨,妾會派身邊的嬤嬤提醒教導玉山。”
明知道對方可能怨恨,想的首先是讓對方閉嘴。
人,有的時候就是自私且蠻橫。
比如李建勳,也知道對不起女兒,不過女兒不應該怨恨,如果怨恨了,都是別人挑唆的。
人之將死,李昪才發覺自己做過很多錯事。
他對於李建勳的憤怒和喋喋不休很煩躁。
這個沒什麽能力的人,上次丟了官職,讓徐知蘭扔下所有自尊來求情。
但凡有點兒骨氣,也不應該讓自己的老婆受這種屈辱。
自從上次之後,徐知蘭再也沒有進過宮。
她再也不肯見李昪。
優雅端莊的廣德長公主消失了。
徐知蘭每天窩在家裏,嚐試和李進暉修複母女關係。
然而,隔閡就在那裏,想消除恍若登天。
“李氏女進暉,頗有佛緣,若誠心奉佛,可出家修行。”
李昪不鹹不淡地說著。
李建勳急得額頭冒汗。
“陛下,可是……”
“愛卿,這是你的家務事。至於是否為玉山蠱惑,玉山公主可從沒跟朕提起過要出家。”
李昪兩句話,把李建勳懟得無話可說。
李建勳隻能耷拉腦袋出來。
告狀沒有成功。
宋齊丘也很煩,李進暉這麽一鬧騰,宋家的臉麵也算完了。
西都人都說,宋摩詰心裏隻有玉山公主,糾纏不休,為了遮醜,才答應娶李建勳的女兒。
結果,李建勳臉上有胎記的醜女兒也不可肯嫁。
對於流言,隻有宋摩詰不在意。
他巴不得結不成親呢。
李建勳迴家發脾氣:
“就算不嫁給宋家,也必須嫁給別人家。就算找個販夫走卒嫁出去,也得嫁!”
徐知蘭一反常態生氣了。
“女兒嫁出去你多了什麽?女兒不肯嫁你又少了什麽?她想出家,是因為看透塵世,她不願意給我們做女兒了,難道非得把她逼死你才滿意?”
徐知蘭失聲痛哭,破口大罵:
“李建勳,你心裏除了你的官位,除了你的臉麵,還有什麽?你真是虛偽不堪!!”
李建勳沒見過徐知蘭如此發脾氣,嚇了一跳。
徐知蘭從來大氣端莊,是個合格的公主和夫人。
“李建勳,我們沒有好好養過女兒,當初雖然你什麽也沒說,但是我把女兒扔在寺廟,你一聲未吭,隻囑咐我養身體,再生一個兒子。我生不出,你就找了外室。我因為覺得理虧,不曾和你撕鬧。你的外室子可以嬌生慣養,我的女兒青燈古佛,憑什麽?你可有臉麵做父親?”
李建勳目瞪口呆。
他沒想到徐知蘭心裏有這麽多的激憤。
她變了,最近一直語言尖刻,對李建勳和李淨凡不太關心。
為什麽會變?
李建勳心裏麵很不是滋味。
剛才徐知蘭所說的,他也承認。
隻有一個兒子,總是嫌少。
本來指望長公主再生一個,可是流言說李進暉臉上的胎記是【攔弟】,徐知蘭又的確未曾再有孕。
他覺得不把女人領迴家,要名分,就是對徐知蘭足夠尊重。
李進暉送走之後,李建勳隻覺得輕鬆。
外室懷孕了,他更是欣喜。
他對外室很大方,因為不曾領迴府,總覺得虧欠。
現在被徐知蘭一罵,他才發覺,自己虧欠的,明明是女兒。
小小年紀,和外祖母在寺廟守著,父母都不在身邊。
李建勳嘴巴囁嚅幾下,終究一個字說不出來。
徐知蘭擦擦眼淚:
“她要去出家,就讓她出家好了,其實,我也並不想在金陵耗著,若是大人準許,我也想陪女兒出家修行。”
李建勳聽了這話,心裏頭酸溜溜的。
“知蘭,蘭兒,公主,你說的什麽話,為夫十分心酸。我也是想讓女兒有個好歸宿,青燈古佛太苦了。”
李進暉跪下來:
“女兒不苦,女兒樂在其中!!”
李建勳徹底無言以對。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李進暉想議親,真是難上加難。
玉山知道李建勳到李昪跟前告狀了,索性跑過去,直接說:
“李家小姐算是我的弟子,女兒願意助她修行。”
李昪頭疼。
“玉山,你摻和這趟渾水做什麽?”
“覺得有意思。”
玉山笑嘻嘻。
李昪愁得慌。
“玉山,有時間,多指點弘冀……”
“父皇,有時間,應該讓弘冀和李璟多培養父子之情。與其說是長子無能詛咒,倒不如說是長子和父親生分的詛咒。楊行密隻溺愛,卻不曾多關心楊渥。徐溫一直看不慣徐知訓。您也對李璟多挑剔。別讓弘冀和李璟的父子之情有裂縫。”
通過李進暉的事,玉山得出結論,對於孩子來說,什麽都沒有父母的慈愛重要。
沒得到過父母關愛的人,長大之後難以填滿心中的缺損。
玉山自己也是有缺損的。
所以,她對萬事漠不關心,隻隨心所欲,淡漠倫常是非。
“讓弘冀和父母多在一起,想當個仁君,就要有仁愛之心。沒有感受過父母疼愛的人,心腸都很硬,也沒有在乎的東西。”
這一番話,聽得李昪心裏酸澀。
“朕……知道了。”
李建勳告狀的最終結果,是玉山收了李進暉做弟子。
從此,李進暉可以在玉山的公主府,陪著一起念經學佛。
跟出家也差不多。
玉山親自去李家接人。
李進暉幾乎頭也不迴地跟著玉山走了。
在臨走之前,她把臉上的胎記用藥水擦掉。
徐知蘭和李建勳都驚呆了。
“女兒臉上的胎記,逐年減淡,十歲的時候就徹底沒了,所謂【攔弟】純粹無稽之談。父親之後和外室也生出了兒子。女兒不怨不恨,隻不過,女兒確實和父母緣分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