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寺裏下山的路上,玉山忍不住問:
“父親為什麽要讓我迴宮呢?不妨說點兒實話。”
宮中來的太監笑著說:
“皇上思念公主不已。”
“佛祖在上,父皇身邊的人就不會說一句實話嗎?”
宮裏來的太監不做聲。
迴宮的馬車很華麗,車裏的坐墊非常柔軟。
小貝的手摸在上麵,異常欣喜。
“小姐,您要做真正的公主了。”
玉山公主看著她沒出息的樣子十分無奈。
隻好拿出一本佛書看。
這一路先要到洪州,然後再從洪州北上,一直到西都。
“小姐,不是,公主,為什麽我們要先去洪州呢?”
“到了洪州可以走水路,這樣路程快一些。”
先從洪州坐船到江州,再由江州坐船一路直下到西都金陵。
“公主公主,聽說洪州十分熱鬧,特別繁華,我們能在那裏多待幾天嗎?”
“不能。”
“公主呀,你要是要求多待一兩天,又能怎樣呢?”
“不能怎樣,但是既然父皇命我迴宮,自然要日夜兼程。”
“可是,我們好不容易從寺裏麵出來,難道就這麽迴宮去?到時候被圈在四角的高牆裏麵,太沒意思了!”
“既來之,則安之。”
“公主……”
“唉,吵得很。”
小貝不說話了,眼睛眨巴眨巴看著玉山。
她歎氣。
嬤嬤在定文寺陪了玉山兩年,就去世了。
一直是這個丫鬟在自己身邊。
說是主仆,情同姐妹。
玉山公主也不想讓她太失望。
“這樣吧,如果行程不那麽急湊,我就盡量帶著你在洪州逛逛。”
小貝終於露出了笑臉,小虎牙支了出來。
“不過還是得看洪州刺史怎麽安排,我們不能給官府添麻煩。”
“知道啦,公主。”
車馬一路搖搖晃晃。
懷玉山在信州。
離洪州並不算太遠。
不過從定文寺出來,要先到達信州的州署,信州刺史準備擺宴席,恭送公主的離開。
“真麻煩,可不可以讓刺史省一省,我不喜歡這種無聊的宴會,勞民傷財,令人煩躁。”
隨行的太監趕緊派人快馬加鞭,先行把話遞給信州刺史。
信州刺史臉色十分尷尬。
“哎呀,公主不喜歡鋪張浪費,是我等錯了,沒有打探清楚公主的意圖。公主本是修行之人,自然喜歡清靜簡素,是我等愚昧,我等愚昧。”
“噗……”
信州刺史身邊的一個青年忍不住一笑。
“這個玉山公主還挺有意思的。”
既然公主不喜歡刺史的宴會,那也隻能免了。
那個青年本來是想在宴會上跟公主見麵的,現在隻好直接來找她。
“公主殿下,不才名叫宋摩詰,是宋齊丘宋大人的侄子。”
玉山十分疑惑:
“你來幹什麽?”
宋摩詰眨了眨眼睛。
玉山公主甚是與眾不同。
“不才是來護送公主迴西都的。”
“哦,如此多謝了。”
玉山扔下這句話,不再理會。
宋摩詰真是覺得噎得慌。
玉山公主隻是納悶,這姓宋的看著一臉白淨,哪裏像是能護送人的角色。
懷疑他舞不動自己的禪杖。
宮裏派人去定文寺接公主,自然不隻是太監,還有禦林軍衛隊。
護送玉山迴西都的是右神武軍參將王久安。
此人就比較強壯。
他是百勝軍節度使王崇文和廣德長公主李竹兒的兒子。
廣德長公主李竹兒是李昪的妹妹。
當年父母雙亡後,李昪被迫去當小沙彌。
廣德長公主李竹兒被親戚收養了。
女孩不比男孩難養,還要給他娶媳婦。
給一口飯吃,養大了還能給家裏做些家務,若是長得美,還能嫁出去得一份彩禮。
親戚對李竹兒不好不壞,反正沒怎麽虐待。
不過自從李彭奴成了徐溫的養子徐知誥,親戚一家對李竹兒照顧有佳。
等徐知誥娶了當時的升州刺史王戎之女,親戚就更加看中李竹兒。
有徐知誥時不時接濟,李竹兒被養的和貴家小姐也差不多。
不過李竹兒的婚事高不成低不就的。
都知道她哥哥成了徐溫的養子,特別了不起。
可她哥哥畢竟隻是個養子。
說不好聽的,萬一哪天徐溫不高興,隨時可以把徐知誥掃地出門。
楊渥死後的第二年,徐知誥任升州防遏使兼樓船副使,不久又成為升州副使。
人們才開始相信,徐溫真的對徐知誥非常看重。
就算不是親兒子,作為徐溫的親信,也前途無量啊。
那時候李竹兒已經是個大姑娘了。
她隻比徐知誥小兩歲而已。
徐知誥那時候已經二十一二歲。
徐知誥為了自己這個唯一的妹子,去哭求養父徐溫。
“知誥不要傷心,你妹妹的事情就是徐家的事情,為父當然會盡力幫你!”
他想了想,王綰的兒子還沒娶媳婦呢。
王綰當時是平盧節度使,一員猛將。
當初楊行密四處搶地盤的時候,可少不了這個人。
他有一個老來得子,叫王崇文。
論年紀比李竹兒小一些,不過武將人家,娶妻倒是喜歡娶個年齡大一點兒的妻子。
“大媳婦不錯,聽話懂事,能照顧好丈夫,不像小女人,每天嬌滴滴,專門叫男人來哄。”
王綰評價。
王綰出身不高。
徐溫是私鹽販子起家。
剛獨攬大權的時候,他也沒像楊行密一樣,給自己弄了個弘農楊氏的出身。
私鹽販子就是私鹽販子。
王綰的出身也好不到哪裏去,是做江賊的。
在江上打家劫舍。
所以他不想給兒子挑一個什麽高門大戶世家之女。
徐知誥還挺在乎自己娶了南渡的太原王氏。
而王綰覺得娶個媳婦能幹,能生孩子,最實在不過。
他提出來見見李竹兒。
王綰到徐溫家裏做客,徐溫的夫人李氏安排李竹兒坐在自己身邊。
“我喜歡這姑娘。我收養了知誥,他是個孝順的,我很滿足。竹兒是他妹子,也是個好的。快,竹兒,給王大人敬酒。”
李竹兒站起身來。
高高挑挑。
徐知誥身材健碩,長相英俊。
作為他妹妹,李竹兒看起來特別健美。
王綰非常滿意。
“不錯不錯,如今女孩子都一副羞羞怯怯的樣子,我是個粗人,不喜歡。這孩子看著身體結實得很,模樣也漂亮,就讓她給我當兒媳婦吧!”
就這樣,李竹兒嫁給了王崇文。
王崇文和他爹的氣質一點也不一樣。
他愛好讀書,舉止十分儒雅。
對於老爹給他挑的妻子,他心裏多少有些失望。
王崇文想要一個吐氣如蘭的女子。
不過,既然是父親選的,他也隻能接受。
“父親為什麽要讓我迴宮呢?不妨說點兒實話。”
宮中來的太監笑著說:
“皇上思念公主不已。”
“佛祖在上,父皇身邊的人就不會說一句實話嗎?”
宮裏來的太監不做聲。
迴宮的馬車很華麗,車裏的坐墊非常柔軟。
小貝的手摸在上麵,異常欣喜。
“小姐,您要做真正的公主了。”
玉山公主看著她沒出息的樣子十分無奈。
隻好拿出一本佛書看。
這一路先要到洪州,然後再從洪州北上,一直到西都。
“小姐,不是,公主,為什麽我們要先去洪州呢?”
“到了洪州可以走水路,這樣路程快一些。”
先從洪州坐船到江州,再由江州坐船一路直下到西都金陵。
“公主公主,聽說洪州十分熱鬧,特別繁華,我們能在那裏多待幾天嗎?”
“不能。”
“公主呀,你要是要求多待一兩天,又能怎樣呢?”
“不能怎樣,但是既然父皇命我迴宮,自然要日夜兼程。”
“可是,我們好不容易從寺裏麵出來,難道就這麽迴宮去?到時候被圈在四角的高牆裏麵,太沒意思了!”
“既來之,則安之。”
“公主……”
“唉,吵得很。”
小貝不說話了,眼睛眨巴眨巴看著玉山。
她歎氣。
嬤嬤在定文寺陪了玉山兩年,就去世了。
一直是這個丫鬟在自己身邊。
說是主仆,情同姐妹。
玉山公主也不想讓她太失望。
“這樣吧,如果行程不那麽急湊,我就盡量帶著你在洪州逛逛。”
小貝終於露出了笑臉,小虎牙支了出來。
“不過還是得看洪州刺史怎麽安排,我們不能給官府添麻煩。”
“知道啦,公主。”
車馬一路搖搖晃晃。
懷玉山在信州。
離洪州並不算太遠。
不過從定文寺出來,要先到達信州的州署,信州刺史準備擺宴席,恭送公主的離開。
“真麻煩,可不可以讓刺史省一省,我不喜歡這種無聊的宴會,勞民傷財,令人煩躁。”
隨行的太監趕緊派人快馬加鞭,先行把話遞給信州刺史。
信州刺史臉色十分尷尬。
“哎呀,公主不喜歡鋪張浪費,是我等錯了,沒有打探清楚公主的意圖。公主本是修行之人,自然喜歡清靜簡素,是我等愚昧,我等愚昧。”
“噗……”
信州刺史身邊的一個青年忍不住一笑。
“這個玉山公主還挺有意思的。”
既然公主不喜歡刺史的宴會,那也隻能免了。
那個青年本來是想在宴會上跟公主見麵的,現在隻好直接來找她。
“公主殿下,不才名叫宋摩詰,是宋齊丘宋大人的侄子。”
玉山十分疑惑:
“你來幹什麽?”
宋摩詰眨了眨眼睛。
玉山公主甚是與眾不同。
“不才是來護送公主迴西都的。”
“哦,如此多謝了。”
玉山扔下這句話,不再理會。
宋摩詰真是覺得噎得慌。
玉山公主隻是納悶,這姓宋的看著一臉白淨,哪裏像是能護送人的角色。
懷疑他舞不動自己的禪杖。
宮裏派人去定文寺接公主,自然不隻是太監,還有禦林軍衛隊。
護送玉山迴西都的是右神武軍參將王久安。
此人就比較強壯。
他是百勝軍節度使王崇文和廣德長公主李竹兒的兒子。
廣德長公主李竹兒是李昪的妹妹。
當年父母雙亡後,李昪被迫去當小沙彌。
廣德長公主李竹兒被親戚收養了。
女孩不比男孩難養,還要給他娶媳婦。
給一口飯吃,養大了還能給家裏做些家務,若是長得美,還能嫁出去得一份彩禮。
親戚對李竹兒不好不壞,反正沒怎麽虐待。
不過自從李彭奴成了徐溫的養子徐知誥,親戚一家對李竹兒照顧有佳。
等徐知誥娶了當時的升州刺史王戎之女,親戚就更加看中李竹兒。
有徐知誥時不時接濟,李竹兒被養的和貴家小姐也差不多。
不過李竹兒的婚事高不成低不就的。
都知道她哥哥成了徐溫的養子,特別了不起。
可她哥哥畢竟隻是個養子。
說不好聽的,萬一哪天徐溫不高興,隨時可以把徐知誥掃地出門。
楊渥死後的第二年,徐知誥任升州防遏使兼樓船副使,不久又成為升州副使。
人們才開始相信,徐溫真的對徐知誥非常看重。
就算不是親兒子,作為徐溫的親信,也前途無量啊。
那時候李竹兒已經是個大姑娘了。
她隻比徐知誥小兩歲而已。
徐知誥那時候已經二十一二歲。
徐知誥為了自己這個唯一的妹子,去哭求養父徐溫。
“知誥不要傷心,你妹妹的事情就是徐家的事情,為父當然會盡力幫你!”
他想了想,王綰的兒子還沒娶媳婦呢。
王綰當時是平盧節度使,一員猛將。
當初楊行密四處搶地盤的時候,可少不了這個人。
他有一個老來得子,叫王崇文。
論年紀比李竹兒小一些,不過武將人家,娶妻倒是喜歡娶個年齡大一點兒的妻子。
“大媳婦不錯,聽話懂事,能照顧好丈夫,不像小女人,每天嬌滴滴,專門叫男人來哄。”
王綰評價。
王綰出身不高。
徐溫是私鹽販子起家。
剛獨攬大權的時候,他也沒像楊行密一樣,給自己弄了個弘農楊氏的出身。
私鹽販子就是私鹽販子。
王綰的出身也好不到哪裏去,是做江賊的。
在江上打家劫舍。
所以他不想給兒子挑一個什麽高門大戶世家之女。
徐知誥還挺在乎自己娶了南渡的太原王氏。
而王綰覺得娶個媳婦能幹,能生孩子,最實在不過。
他提出來見見李竹兒。
王綰到徐溫家裏做客,徐溫的夫人李氏安排李竹兒坐在自己身邊。
“我喜歡這姑娘。我收養了知誥,他是個孝順的,我很滿足。竹兒是他妹子,也是個好的。快,竹兒,給王大人敬酒。”
李竹兒站起身來。
高高挑挑。
徐知誥身材健碩,長相英俊。
作為他妹妹,李竹兒看起來特別健美。
王綰非常滿意。
“不錯不錯,如今女孩子都一副羞羞怯怯的樣子,我是個粗人,不喜歡。這孩子看著身體結實得很,模樣也漂亮,就讓她給我當兒媳婦吧!”
就這樣,李竹兒嫁給了王崇文。
王崇文和他爹的氣質一點也不一樣。
他愛好讀書,舉止十分儒雅。
對於老爹給他挑的妻子,他心裏多少有些失望。
王崇文想要一個吐氣如蘭的女子。
不過,既然是父親選的,他也隻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