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並非初次重逢,而是共享了一段曆練千年的感慨。
“久未晤麵,道友風采依舊。”
身處修煉界,曹丕曾是威震四方的傑出弟子,即便那時的他時常麵臨生死試煉,亦位列天地間修為頂尖的修行家族——曹家的繼承人之一。
大漢帝國丞相,魏國主宰曹孟德的長子,同時也是正宗血脈的嫡嗣。那時,曹昂已然仙逝。
彼時曹丕的結發伴侶尚未被冊封為山陽公夫人,也尚未成為一位通靈醫仙。人們都尊稱他為陛下,因為他曾是那九五之尊——大漢皇帝。
然而劉協卻背負沉重,滿腹抑鬱,日日夜夜擔憂自己會在皇城之內不明不白地隕落。多年的歲月裏,曹丕見證了曹家一步步登臨修真界的巔峰;而劉協則恰恰相反,眼睜睜地看著自家忠臣良將逐一被曹操鏟除,淪為修士爭鬥下的犧牲品。
其長子劉馮,本是最有望承襲帝位之人,卻被封為南陽王,然同年便英年早逝。緊接著,劉協的後宮佳麗、宗室外戚,無論緣由如何,紛紛遭遇不幸,逐一離世。
然而,劉協並未斷絕香火。曹氏為其安排了兩位皇後,更誕下了幾位皇子:劉懿、劉邈、劉敦,在建安十七年同受封王,直至今日依然家財萬貫,身居高位。然而劉協對他們並無深厚情感,僅僅視作血緣上的子女。
時光荏苒,曹孟德的修為日益精進,而劉協的境遇愈發艱難。直至延康元年,劉協意識到大漢王朝已步入衰敗末路。
那一月之間,曆經三次禪讓,劉協終於含淚將象征帝王權柄的乾坤玉璽交予曹丕。此刻,看到自己皇後衝兄長怒吼,劉協心中並未感到絲毫快慰,隻有無邊的悲苦。
他曾詛咒曹氏不得善終,然而今朝再見,劉協早已褪去皇帝的身份,成為了當地頗有聲望的醫修。此處的凡俗百姓或許不知眼前這位慈祥老者正是昔日那位赫赫有名的漢室皇帝,他們並不關心他的過去,隻知他每日寅時即出外采擷草藥,行醫濟世,深受民眾敬仰。
在山陽郡,劉協之名備受推崇,甚至被譽為“大醫治者”,他的妻子也被尊稱為“美仙”。如今的劉協每日操持農耕,采集藥材,坐診治病,生活雖簡樸卻充實。而再見到曹丕,那個曾經英姿勃發、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卻已是暮氣沉沉,麵目全非。
一句“久未晤麵”之後,兩人不由得感歎世事變遷,過去的恩怨糾葛似乎也都隨風飄散了。
自己的那位道侶見到自家這位兄長,便毫不猶豫地離開了,在劉協眼中,女子終究還是有幾分兒女情長之氣。
\"如何,這天帝之位,坐得可還艱難?\" 劉協淡然一笑,與曹丕交談著,言語間充滿了微妙的調侃之意。
曹丕也隻得苦笑搖頭,\"倒也不至於難以承受,隻是若想成為一代賢明之君,或許是我修為尚淺,尚未達到那份境界吧。\"
麵對劉協,曹丕卸去了天帝的身份,摒退隨從,甚至遣退了守護在身邊的許褚,將其留在門外。
在這茫茫世間,似乎唯有劉協能與他深入探討些心底之事。
\"瞧你如今的生活狀態,老朽真是頗為豔羨呐。你說,為何老朽未能修煉出你這般豁達的心境呢?\"
曹丕望著草堂內的陳設布置,看著大笑不止的劉協,不禁搖頭苦笑。
\"待你修為大成,或許就能看破這些俗世紛擾了。\" 劉協含笑迴應,接著補充道,\"你這般年紀,在這裏自稱老朽,卻不見半分青年修士應有的銳氣!\"
然而曹丕隻是無奈地搖頭,未作反駁。
\"哪裏還算得上青年修士,怕是要先你一步踏入輪迴了。你說你這老家夥,怎麽就能活得如此長久呢?\"
聽到曹丕的話語,劉協並未動怒,也收斂了笑容,而是徑直握住他的手腕,認真診脈。臉色漸漸變得凝重起來。
\"你……\" 劉協剛欲開口,卻被曹丕打斷。
\"這是天命所定,老朽認了!\"
曹丕不願聽劉協繼續說下去,正如他所說,既然已知天命,便由它去吧。他一生隻求問心無愧,足矣。
劉協被曹丕這番神情觸動,心頭不由得泛起一絲陰霾,張了張口,卻最終隻說出四個字:\"何至於此?何至於此?\"
\"那你當年,又何必執意要誅殺李儒呢?\" 曹丕反唇相譏,\"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很相似,同樣有個對我們疼愛有加的大哥,也同樣親手……你想念他嗎?\"
曹丕的話讓劉協再度陷入沉默。
確實,除去曹、劉兩家的爭奪之外,他們在某些方麵的確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若是當日老夫知曉會有今日的結果,便是赴湯蹈火,也絕不會離兄而去。\"
\"老夫又何嚐不是如此?\" 曹丕冷冷地哼了一聲,\"你決心鏟除曹氏,重奪大權,卻未能成功;老夫發誓重塑乾坤,也終告失敗。你說我們是否極為相似呢?\"
\"跟你曹子桓一般,老夫對此深感羞愧!\" 劉協半開玩笑地冷笑一聲,然而臉上那絲笑意足以證明這隻是他打趣的話語而已。
此刻,兩人一同陷入各自的記憶深處,他們迴想的不再是戰場上的金戈鐵馬,不再是朝堂上的權謀詭計,而是自己那早已逝去的大哥。
曹丕想起了宛城的那個動蕩之夜,那時他隻有十歲出頭,騎著馬瘋狂奔逃,已被恐懼完全擊垮……
那一夜,他在生死之間掙紮而幸存,然而他的兄長卻隕落在了黑暗之下。就在夜晚降臨之前,那位兄長還親自來探望他,審視他是否已入定修煉,在這修真兵營之內是否適應得宜,對他關懷備至,並承諾迴去便尋覓一位高人傳授他劍道仙法。
而劉協憶起的是那個深藏陰影的皇宮,不是許都的那座,而是昔日繁華的洛陽皇宮。他的生母並非皇後,卻深得先帝寵愛,名叫王榮的王美人,出身顯赫,乃五官中郎將之女,被譽為洛陽的第一仙子,曾受盡先帝的溺愛。
彼時的劉協,尚且年幼,卻滿心惶恐。因他的父親與母親確實對他這個幼子疼愛有加。據說王美人在懷他之時,曾試圖用禁製之術打掉胎兒,然其命格堅韌,未果。但因此事,他的出生卻間接導致了母親的慘死。
王美人遭當時的皇後設計毒殺。那時年幼的劉協親眼目睹母親飲下毒湯,身體痙攣,悲慘離世於他的眼前,那種錐心之痛,即便他還隻是個不滿周歲的孩子,也痛哭不止。
事後,他的父皇憤怒萬分,緊緊抱著他衝進了祖母——也就是當時的皇太後的宮殿。那時的皇宮,唯有她才能庇護他。自那時起,董太後成了他的至親,董家則成為他的外戚家族,然而與何家相比,卻顯得微不足道。
然而這份安穩的生活,他僅僅享受了八年。中平六載,先帝駕崩,留下遺詔化為泡影,何進出兵重創董家,迫使董太後含恨而去。一夜之間,劉協變成了眾人口中的棄子,人人皆以為他必不久矣。
乃至連他自己都被趕出祖母的宮殿,困居於那名為冷宮的幽暗淒涼之地。無論是何氏一族的太後,抑或是何進何苗兄弟,都不可能容忍這樣一個意外的存在。劉協自己亦深知,或許不久之後便會遭遇不測,香消玉殞。
畢竟,年僅八歲的劉協並非尋常孩童,身處這宮廷深處,他見識到的爾虞我詐實在太多。
正當劉協被冊封為渤海王,即將告別皇宮之際,當他幾乎絕望之時,一個僅有十三歲的少年出現在他的麵前。
“封地之事,暫且擱置吧!”
一句話,那少年便從宦官侍衛手中奪下了他,並將他帶到一座比起他所居住的冷宮更為華美舒適的宮殿裏。
那一刻的劉協雖然天賦異稟,但終究隻是個八九歲的孩童,對於眼前發生的一切,內心充滿了恐懼。他看到了那位恨不得殺他而後快的女子,看到了她欲將他帶走,卻被那位讓他尊稱為大哥的人物阻止……
“久未晤麵,道友風采依舊。”
身處修煉界,曹丕曾是威震四方的傑出弟子,即便那時的他時常麵臨生死試煉,亦位列天地間修為頂尖的修行家族——曹家的繼承人之一。
大漢帝國丞相,魏國主宰曹孟德的長子,同時也是正宗血脈的嫡嗣。那時,曹昂已然仙逝。
彼時曹丕的結發伴侶尚未被冊封為山陽公夫人,也尚未成為一位通靈醫仙。人們都尊稱他為陛下,因為他曾是那九五之尊——大漢皇帝。
然而劉協卻背負沉重,滿腹抑鬱,日日夜夜擔憂自己會在皇城之內不明不白地隕落。多年的歲月裏,曹丕見證了曹家一步步登臨修真界的巔峰;而劉協則恰恰相反,眼睜睜地看著自家忠臣良將逐一被曹操鏟除,淪為修士爭鬥下的犧牲品。
其長子劉馮,本是最有望承襲帝位之人,卻被封為南陽王,然同年便英年早逝。緊接著,劉協的後宮佳麗、宗室外戚,無論緣由如何,紛紛遭遇不幸,逐一離世。
然而,劉協並未斷絕香火。曹氏為其安排了兩位皇後,更誕下了幾位皇子:劉懿、劉邈、劉敦,在建安十七年同受封王,直至今日依然家財萬貫,身居高位。然而劉協對他們並無深厚情感,僅僅視作血緣上的子女。
時光荏苒,曹孟德的修為日益精進,而劉協的境遇愈發艱難。直至延康元年,劉協意識到大漢王朝已步入衰敗末路。
那一月之間,曆經三次禪讓,劉協終於含淚將象征帝王權柄的乾坤玉璽交予曹丕。此刻,看到自己皇後衝兄長怒吼,劉協心中並未感到絲毫快慰,隻有無邊的悲苦。
他曾詛咒曹氏不得善終,然而今朝再見,劉協早已褪去皇帝的身份,成為了當地頗有聲望的醫修。此處的凡俗百姓或許不知眼前這位慈祥老者正是昔日那位赫赫有名的漢室皇帝,他們並不關心他的過去,隻知他每日寅時即出外采擷草藥,行醫濟世,深受民眾敬仰。
在山陽郡,劉協之名備受推崇,甚至被譽為“大醫治者”,他的妻子也被尊稱為“美仙”。如今的劉協每日操持農耕,采集藥材,坐診治病,生活雖簡樸卻充實。而再見到曹丕,那個曾經英姿勃發、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卻已是暮氣沉沉,麵目全非。
一句“久未晤麵”之後,兩人不由得感歎世事變遷,過去的恩怨糾葛似乎也都隨風飄散了。
自己的那位道侶見到自家這位兄長,便毫不猶豫地離開了,在劉協眼中,女子終究還是有幾分兒女情長之氣。
\"如何,這天帝之位,坐得可還艱難?\" 劉協淡然一笑,與曹丕交談著,言語間充滿了微妙的調侃之意。
曹丕也隻得苦笑搖頭,\"倒也不至於難以承受,隻是若想成為一代賢明之君,或許是我修為尚淺,尚未達到那份境界吧。\"
麵對劉協,曹丕卸去了天帝的身份,摒退隨從,甚至遣退了守護在身邊的許褚,將其留在門外。
在這茫茫世間,似乎唯有劉協能與他深入探討些心底之事。
\"瞧你如今的生活狀態,老朽真是頗為豔羨呐。你說,為何老朽未能修煉出你這般豁達的心境呢?\"
曹丕望著草堂內的陳設布置,看著大笑不止的劉協,不禁搖頭苦笑。
\"待你修為大成,或許就能看破這些俗世紛擾了。\" 劉協含笑迴應,接著補充道,\"你這般年紀,在這裏自稱老朽,卻不見半分青年修士應有的銳氣!\"
然而曹丕隻是無奈地搖頭,未作反駁。
\"哪裏還算得上青年修士,怕是要先你一步踏入輪迴了。你說你這老家夥,怎麽就能活得如此長久呢?\"
聽到曹丕的話語,劉協並未動怒,也收斂了笑容,而是徑直握住他的手腕,認真診脈。臉色漸漸變得凝重起來。
\"你……\" 劉協剛欲開口,卻被曹丕打斷。
\"這是天命所定,老朽認了!\"
曹丕不願聽劉協繼續說下去,正如他所說,既然已知天命,便由它去吧。他一生隻求問心無愧,足矣。
劉協被曹丕這番神情觸動,心頭不由得泛起一絲陰霾,張了張口,卻最終隻說出四個字:\"何至於此?何至於此?\"
\"那你當年,又何必執意要誅殺李儒呢?\" 曹丕反唇相譏,\"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很相似,同樣有個對我們疼愛有加的大哥,也同樣親手……你想念他嗎?\"
曹丕的話讓劉協再度陷入沉默。
確實,除去曹、劉兩家的爭奪之外,他們在某些方麵的確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若是當日老夫知曉會有今日的結果,便是赴湯蹈火,也絕不會離兄而去。\"
\"老夫又何嚐不是如此?\" 曹丕冷冷地哼了一聲,\"你決心鏟除曹氏,重奪大權,卻未能成功;老夫發誓重塑乾坤,也終告失敗。你說我們是否極為相似呢?\"
\"跟你曹子桓一般,老夫對此深感羞愧!\" 劉協半開玩笑地冷笑一聲,然而臉上那絲笑意足以證明這隻是他打趣的話語而已。
此刻,兩人一同陷入各自的記憶深處,他們迴想的不再是戰場上的金戈鐵馬,不再是朝堂上的權謀詭計,而是自己那早已逝去的大哥。
曹丕想起了宛城的那個動蕩之夜,那時他隻有十歲出頭,騎著馬瘋狂奔逃,已被恐懼完全擊垮……
那一夜,他在生死之間掙紮而幸存,然而他的兄長卻隕落在了黑暗之下。就在夜晚降臨之前,那位兄長還親自來探望他,審視他是否已入定修煉,在這修真兵營之內是否適應得宜,對他關懷備至,並承諾迴去便尋覓一位高人傳授他劍道仙法。
而劉協憶起的是那個深藏陰影的皇宮,不是許都的那座,而是昔日繁華的洛陽皇宮。他的生母並非皇後,卻深得先帝寵愛,名叫王榮的王美人,出身顯赫,乃五官中郎將之女,被譽為洛陽的第一仙子,曾受盡先帝的溺愛。
彼時的劉協,尚且年幼,卻滿心惶恐。因他的父親與母親確實對他這個幼子疼愛有加。據說王美人在懷他之時,曾試圖用禁製之術打掉胎兒,然其命格堅韌,未果。但因此事,他的出生卻間接導致了母親的慘死。
王美人遭當時的皇後設計毒殺。那時年幼的劉協親眼目睹母親飲下毒湯,身體痙攣,悲慘離世於他的眼前,那種錐心之痛,即便他還隻是個不滿周歲的孩子,也痛哭不止。
事後,他的父皇憤怒萬分,緊緊抱著他衝進了祖母——也就是當時的皇太後的宮殿。那時的皇宮,唯有她才能庇護他。自那時起,董太後成了他的至親,董家則成為他的外戚家族,然而與何家相比,卻顯得微不足道。
然而這份安穩的生活,他僅僅享受了八年。中平六載,先帝駕崩,留下遺詔化為泡影,何進出兵重創董家,迫使董太後含恨而去。一夜之間,劉協變成了眾人口中的棄子,人人皆以為他必不久矣。
乃至連他自己都被趕出祖母的宮殿,困居於那名為冷宮的幽暗淒涼之地。無論是何氏一族的太後,抑或是何進何苗兄弟,都不可能容忍這樣一個意外的存在。劉協自己亦深知,或許不久之後便會遭遇不測,香消玉殞。
畢竟,年僅八歲的劉協並非尋常孩童,身處這宮廷深處,他見識到的爾虞我詐實在太多。
正當劉協被冊封為渤海王,即將告別皇宮之際,當他幾乎絕望之時,一個僅有十三歲的少年出現在他的麵前。
“封地之事,暫且擱置吧!”
一句話,那少年便從宦官侍衛手中奪下了他,並將他帶到一座比起他所居住的冷宮更為華美舒適的宮殿裏。
那一刻的劉協雖然天賦異稟,但終究隻是個八九歲的孩童,對於眼前發生的一切,內心充滿了恐懼。他看到了那位恨不得殺他而後快的女子,看到了她欲將他帶走,卻被那位讓他尊稱為大哥的人物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