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下一年,局勢果真如修煉界史料所載,曹氏家族遭遇重大變故,那時此地必定再度掀起修真界的動蕩。難道他要舍棄諸多機緣,耗費心神去籌備千年靈穀與靈材?
揣著僅夠三月修為所需的資源,竟妄圖北征中原仙域?這不僅因為他們無人擁有淮陰侯之神通,就算真的把韓信大能引來此地,麵對如此短暫的供給,韓信大人首先考慮的恐怕便是,此刻返迴魔族項羽麾下是否更為明智!
夜幕降臨,滿腹愁緒的劉禪始終未能盼到父皇的傳召,疲倦至極的他徑直迴房沉沉睡去,直至烈陽升至中天方悠悠醒來。這是他在過去一年多裏頭一次這般恣意放鬆。
醒來之際,見黃皓急匆匆趕來侍奉左右,手中捧著溫度適中的靈茶,劉禪才恍然察覺,身旁有這樣一個竭誠效忠的仆從,實乃幸事。
他破天荒地向黃皓道出一句讚賞:“這段時日,你的表現很好。”
即便並無實質性的獎賞,但黃皓聞聽此言,臉上立即流露出抑製不住的欣喜之情,神情顯得有些慌張,顯然是樂得有些失態。整理完畢後,他離開了王府,並未在太子府內苦等父皇召見,因為他深知,若父皇真心尋他,即便是藏身於成都的任何一個隱蔽角落,也無法逃脫那些暗中守護者的眼睛。
此次出門,劉禪並未設定明確的目的地,隻是隨意地逛至市集,打算了解一番靈米的價格波動。他記得古籍《管子真經》中有記載一種抬高靈米價格以吸引修士販售,再適時壓低價格大量購入的策略,雖手段略顯極端,且僅為一時之計,更關乎聲望名譽,但在如今危急時刻,倒也可作為應急之策。
然而,一圈下來,劉禪便果斷放棄了這個念頭。並非因其他緣由,而是他在與幾位商賈交談後發現,這些看似未曾研讀過《管子真經》的修士並不愚笨,他們之間存在著一套獨特的通訊方式,能相互傳遞消息。
他們在著手開拓新的交易地之前,總會事先探查情報,確保無誤後再行出手。劉禪心中默念的這套策略,盡管這些人不明其理,但他們深諳其中的詭異之處——突兀上漲的價格背後必有貓膩。
或許這就是昔日管子前輩打破常規所付出的代價吧,固然不乏利欲熏心的新晉修士會上當受騙,但僅憑這些商賈的力量,難以解救眼下成都的困局。
劉禪對此感到無比失望與無奈,不自覺間踏入了一座顯得極為簡樸的府邸,抬頭看到牌匾上的三個字,不禁微微發愣:
“盧府”
此地門戶宏闊,然而府內卻並無半點仆役蹤影,唯有陣陣書香彌漫其中,顯然是有人正在潛心研讀。及至望見這座府邸,劉禪便立即想起,此處乃是盧植先賢之子盧毓的居所。
想當年他初次涉足大道之爭,便從曹丕手中硬生生奪走徐庶,並且順便也將自家先父的小師弟——即盧植的親子盧毓盧子家收歸麾下。
然而隨後南方的南中、江東以及漢中的諸多事務紛繁複雜,令劉禪頭疼不已,幾乎顧不暇及其他。直至今日因緣際會,才使他重新記起了這位故人。
盧毓,乃盧植之子,命運多舛,十歲便痛失慈父,後來冀州大亂,兩位兄長又不幸命隕沙場。年紀輕輕的盧毓不僅需設法自保,更要肩負起照顧寡嫂及侄兒的重擔,在那動蕩不安的時代洪流中,他堅韌不拔,一步步走出困境。那段時期,正是初平四年至建安年間,袁紹與公孫瓚在冀州反複交鋒,匈奴人與黑山黃巾張燕四處作亂,烏桓人更是時常趁公孫瓚勢微之際肆虐疆域。
在如此艱難險惡的環境下,盧毓不但頑強生存下來,還將嫂嫂和幼侄撫育成人。更令人驚歎的是,在崔琰的舉薦下,時任五官中郎將的曹丕破格提拔他為五官中郎將。
自此以後的故事愈發引人入勝,不必詳述盧毓一生事跡,單論其子孫後代更是聲名顯赫。四姓高門,七姓十家之中,赫然可見範陽盧氏之名,足見在那個森嚴等級的社會裏,他們是名震一時的一流宗族。而盧植與其子盧毓被譽為盧家二祖,盧植賦予範陽盧氏至關重要的聲譽,成為盧毓崛起及整個範陽盧氏基業的根本所在。
然而真正使得範陽盧氏崛起並屹立不倒的,則非盧毓莫屬。他駕馭朝堂、平衡各方勢力的手段堪稱當世翹楚,以至於司馬家族所代表的世家最終能從曹氏手中奪迴大權,這其中盧毓功不可沒。不過那些已是後話。
在此之前,盧毓正處於曹丕極度厭惡的境地,盡管他被貶斥的原因在於請求將曹氏祖地的百姓遷移至梁地。劉禪私下揣測,曹丕心中或許另有所恨:盧毓當年因崔琰舉薦踏入朝廷,但在崔琰遭遇危難之時,近在咫尺的盧毓卻選擇明哲保身,坐視不理。在那種形勢下,盧毓的選擇雖無可厚非,畢竟他身後尚有家人需要庇護,但他此舉終究成了曹丕心頭難以拔除的一根刺。
來到西川之地後,盧毓受到了應有的尊崇禮遇,除了劉備多次召見之外,連諸葛亮丞相都曾數度親自登門拜訪。
很遺憾地,盡管擁有師兄弟之名義,然盧植隕落時,盧毓年僅十載,直言之,劉玄德此前僅是在繈褓時期遠遠瞥見盧毓一麵,彼此並無深厚的情誼可言。至於諸葛丞相,則對盧毓頗為賞識。論資質,盧毓並不遜色,然而諸葛亮造訪其處,卻因其曾在曹氏家族擔任睢陽典農校尉一職,欲向他請教關於典農之事宜。
然而盧毓涉獵廣泛,唯獨典農之事與沙場征戰兩項不在其所長。因此,盡管諸葛亮對其才能深感敬佩,卻未能獲取所需,最終因繁雜政事,便不再頻繁來訪。
正因如此,劉備並未賦予盧毓任何官職。畢竟,盧毓曾於家大業大的曹氏擔任兩千石的大守高位,亦曾位列朝廷重臣。這般官職,在曹氏家族或許並不顯眼,但在西川地域,已然是一份頗具權勢的位置。
故此,劉備顧慮重重,若直接授予盧毓高位,恐難以使眾人信服;如若給予低位,又恐有損自身威望,因此此事便一直拖延未決。當然,對此結局,昔日的劉禪未曾預料,但此刻他意識到,盧毓憑借其智謀,或許早己洞悉自身的境遇。
如今,盧毓受劉禪所召來到西川,並非孤身一人,而是舉家遷移至此,不留半點退路。單憑這份決絕之姿,劉禪便已對其深感欽佩。
此刻,伴隨著屋內的琅琅書聲,劉禪緩步走向盧毓居所,伸手輕扣門扉。“盧毓先生可在?在下乃劉禪。”
盧毓聞聲即刻開門,以深鞠一躬之禮相見,態度極為恭敬。畢竟在這西川之地,他身為無官無職之人,而劉禪則是大漢的儲君。即便盧毓心知肚明,眼前這局麵正是拜劉禪所賜。
邀請劉禪入內後,劉禪見到盧毓的一家,雖府邸寬廣,乃是劉備所賜,但盧毓家中布置卻甚是簡樸。家人寥寥無幾,僅有兄嫂、侄子,加上妻子及長子盧欽,以及新降生的次子盧珽,可謂家眷單純至極。
二人步入內室,一番客套後直入主題,由盧毓率先開口:“儲君殿下忽然駕臨,可是有關洛陽之事,或是朝廷之內務?”與其他人的拘謹不同,盧毓麵對劉禪時顯得尤為主動,甚至直言不諱提及此類敏感話題,這讓劉禪不由得有些驚訝。
“先生竟然看出關乎洛陽之事?”劉禪剛問出口便後悔不已,畢竟此時的盧毓已年屆四十二,曆經風雨滄桑,才華與能力皆已臻至爐火純青,以其智慧,何須他人告知這些……
揣著僅夠三月修為所需的資源,竟妄圖北征中原仙域?這不僅因為他們無人擁有淮陰侯之神通,就算真的把韓信大能引來此地,麵對如此短暫的供給,韓信大人首先考慮的恐怕便是,此刻返迴魔族項羽麾下是否更為明智!
夜幕降臨,滿腹愁緒的劉禪始終未能盼到父皇的傳召,疲倦至極的他徑直迴房沉沉睡去,直至烈陽升至中天方悠悠醒來。這是他在過去一年多裏頭一次這般恣意放鬆。
醒來之際,見黃皓急匆匆趕來侍奉左右,手中捧著溫度適中的靈茶,劉禪才恍然察覺,身旁有這樣一個竭誠效忠的仆從,實乃幸事。
他破天荒地向黃皓道出一句讚賞:“這段時日,你的表現很好。”
即便並無實質性的獎賞,但黃皓聞聽此言,臉上立即流露出抑製不住的欣喜之情,神情顯得有些慌張,顯然是樂得有些失態。整理完畢後,他離開了王府,並未在太子府內苦等父皇召見,因為他深知,若父皇真心尋他,即便是藏身於成都的任何一個隱蔽角落,也無法逃脫那些暗中守護者的眼睛。
此次出門,劉禪並未設定明確的目的地,隻是隨意地逛至市集,打算了解一番靈米的價格波動。他記得古籍《管子真經》中有記載一種抬高靈米價格以吸引修士販售,再適時壓低價格大量購入的策略,雖手段略顯極端,且僅為一時之計,更關乎聲望名譽,但在如今危急時刻,倒也可作為應急之策。
然而,一圈下來,劉禪便果斷放棄了這個念頭。並非因其他緣由,而是他在與幾位商賈交談後發現,這些看似未曾研讀過《管子真經》的修士並不愚笨,他們之間存在著一套獨特的通訊方式,能相互傳遞消息。
他們在著手開拓新的交易地之前,總會事先探查情報,確保無誤後再行出手。劉禪心中默念的這套策略,盡管這些人不明其理,但他們深諳其中的詭異之處——突兀上漲的價格背後必有貓膩。
或許這就是昔日管子前輩打破常規所付出的代價吧,固然不乏利欲熏心的新晉修士會上當受騙,但僅憑這些商賈的力量,難以解救眼下成都的困局。
劉禪對此感到無比失望與無奈,不自覺間踏入了一座顯得極為簡樸的府邸,抬頭看到牌匾上的三個字,不禁微微發愣:
“盧府”
此地門戶宏闊,然而府內卻並無半點仆役蹤影,唯有陣陣書香彌漫其中,顯然是有人正在潛心研讀。及至望見這座府邸,劉禪便立即想起,此處乃是盧植先賢之子盧毓的居所。
想當年他初次涉足大道之爭,便從曹丕手中硬生生奪走徐庶,並且順便也將自家先父的小師弟——即盧植的親子盧毓盧子家收歸麾下。
然而隨後南方的南中、江東以及漢中的諸多事務紛繁複雜,令劉禪頭疼不已,幾乎顧不暇及其他。直至今日因緣際會,才使他重新記起了這位故人。
盧毓,乃盧植之子,命運多舛,十歲便痛失慈父,後來冀州大亂,兩位兄長又不幸命隕沙場。年紀輕輕的盧毓不僅需設法自保,更要肩負起照顧寡嫂及侄兒的重擔,在那動蕩不安的時代洪流中,他堅韌不拔,一步步走出困境。那段時期,正是初平四年至建安年間,袁紹與公孫瓚在冀州反複交鋒,匈奴人與黑山黃巾張燕四處作亂,烏桓人更是時常趁公孫瓚勢微之際肆虐疆域。
在如此艱難險惡的環境下,盧毓不但頑強生存下來,還將嫂嫂和幼侄撫育成人。更令人驚歎的是,在崔琰的舉薦下,時任五官中郎將的曹丕破格提拔他為五官中郎將。
自此以後的故事愈發引人入勝,不必詳述盧毓一生事跡,單論其子孫後代更是聲名顯赫。四姓高門,七姓十家之中,赫然可見範陽盧氏之名,足見在那個森嚴等級的社會裏,他們是名震一時的一流宗族。而盧植與其子盧毓被譽為盧家二祖,盧植賦予範陽盧氏至關重要的聲譽,成為盧毓崛起及整個範陽盧氏基業的根本所在。
然而真正使得範陽盧氏崛起並屹立不倒的,則非盧毓莫屬。他駕馭朝堂、平衡各方勢力的手段堪稱當世翹楚,以至於司馬家族所代表的世家最終能從曹氏手中奪迴大權,這其中盧毓功不可沒。不過那些已是後話。
在此之前,盧毓正處於曹丕極度厭惡的境地,盡管他被貶斥的原因在於請求將曹氏祖地的百姓遷移至梁地。劉禪私下揣測,曹丕心中或許另有所恨:盧毓當年因崔琰舉薦踏入朝廷,但在崔琰遭遇危難之時,近在咫尺的盧毓卻選擇明哲保身,坐視不理。在那種形勢下,盧毓的選擇雖無可厚非,畢竟他身後尚有家人需要庇護,但他此舉終究成了曹丕心頭難以拔除的一根刺。
來到西川之地後,盧毓受到了應有的尊崇禮遇,除了劉備多次召見之外,連諸葛亮丞相都曾數度親自登門拜訪。
很遺憾地,盡管擁有師兄弟之名義,然盧植隕落時,盧毓年僅十載,直言之,劉玄德此前僅是在繈褓時期遠遠瞥見盧毓一麵,彼此並無深厚的情誼可言。至於諸葛丞相,則對盧毓頗為賞識。論資質,盧毓並不遜色,然而諸葛亮造訪其處,卻因其曾在曹氏家族擔任睢陽典農校尉一職,欲向他請教關於典農之事宜。
然而盧毓涉獵廣泛,唯獨典農之事與沙場征戰兩項不在其所長。因此,盡管諸葛亮對其才能深感敬佩,卻未能獲取所需,最終因繁雜政事,便不再頻繁來訪。
正因如此,劉備並未賦予盧毓任何官職。畢竟,盧毓曾於家大業大的曹氏擔任兩千石的大守高位,亦曾位列朝廷重臣。這般官職,在曹氏家族或許並不顯眼,但在西川地域,已然是一份頗具權勢的位置。
故此,劉備顧慮重重,若直接授予盧毓高位,恐難以使眾人信服;如若給予低位,又恐有損自身威望,因此此事便一直拖延未決。當然,對此結局,昔日的劉禪未曾預料,但此刻他意識到,盧毓憑借其智謀,或許早己洞悉自身的境遇。
如今,盧毓受劉禪所召來到西川,並非孤身一人,而是舉家遷移至此,不留半點退路。單憑這份決絕之姿,劉禪便已對其深感欽佩。
此刻,伴隨著屋內的琅琅書聲,劉禪緩步走向盧毓居所,伸手輕扣門扉。“盧毓先生可在?在下乃劉禪。”
盧毓聞聲即刻開門,以深鞠一躬之禮相見,態度極為恭敬。畢竟在這西川之地,他身為無官無職之人,而劉禪則是大漢的儲君。即便盧毓心知肚明,眼前這局麵正是拜劉禪所賜。
邀請劉禪入內後,劉禪見到盧毓的一家,雖府邸寬廣,乃是劉備所賜,但盧毓家中布置卻甚是簡樸。家人寥寥無幾,僅有兄嫂、侄子,加上妻子及長子盧欽,以及新降生的次子盧珽,可謂家眷單純至極。
二人步入內室,一番客套後直入主題,由盧毓率先開口:“儲君殿下忽然駕臨,可是有關洛陽之事,或是朝廷之內務?”與其他人的拘謹不同,盧毓麵對劉禪時顯得尤為主動,甚至直言不諱提及此類敏感話題,這讓劉禪不由得有些驚訝。
“先生竟然看出關乎洛陽之事?”劉禪剛問出口便後悔不已,畢竟此時的盧毓已年屆四十二,曆經風雨滄桑,才華與能力皆已臻至爐火純青,以其智慧,何須他人告知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