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大宋王玄策(下)
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 作者:老薑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何方神聖?竟敢將國度的戶口簿與地界圖獻予皇室?\" 王旦聽到這消息,驚愕得無法置信。
\"李德昭,夏國公的次子,就是那個去年在汴京城充當人質的。”王庚審視著王旦,確定他在馬車中的神遊並未錯過使者的話語,於是急忙低語補充,“他平息了黨項內部的叛亂,獻上地圖和戶籍,以示忠誠!”
\"嗯——\" 王旦低沉地迴應,心中波瀾壯闊。
李德昭此人他知曉,是去年李繼遷遵照和平協議送來太學研習的次子。從夏州徒步到汴京,耗時整整五個月。到達後,他並未專心研讀,反而將汴京的風月場所遊曆了個遍。
當時,王旦聽到李德昭的種種劣行,搖頭歎息,以為李繼遷這位猛虎般的父親養育出了一個犬子。
然而,他心底清楚,所謂的\"研習\"實為人質的角色。不論誰家,都會派出家中最無能、最無用的子弟充數。
但萬萬沒想到,這位無所作為,整日流連於賭場酒館的李德昭,竟然在紅蓮邪教叛亂,大宋亟需掌控局勢以防李繼遷趁機作亂之時,神秘失蹤!
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消失數月的李德昭竟然一鼓作氣挫敗了黨項八部的所有反抗勢力,成為了實質上的新夏國公!
至於他平叛的對象,還需要猜測嗎?前幾日他趾高氣揚地向朝廷自稱兄弟的信函尚在禮部陳列。如今,李德昭又以“獻上戶口簿和地界圖”的姿態出現。
盡管獻上戶口簿和地界圖隻是表麵之舉,以大宋如今的國力,即便李德昭請求歸附,朝廷最終也必須把夏州交給他。否則,無人能夠製衡黨項各部。也無法遷移大量百姓去填充西夏廣闊而貧瘠的土地。
相較之下,李德昭比那個向官家稱兄道弟,暗示若不冊封就求助遼國的李德明,無疑更受大宋的歡迎!
隨著李德昭登上夏國公的寶座,短期內,大宋西北邊境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可以集中更多兵力和物資來對抗伺機而動的遼國!
\"可惡的寇準老賊!\" 王旦瞬間明白了寇準為何阻撓朝廷冊封李德明,再次憤憤地咒罵。
剛剛除掉兄長,便主動向大宋獻上戶口簿和地界圖,李德昭背後若沒有大宋的暗中支持,才是怪事!
但大宋何時派細作潛入了夏州?身為使相的自己為何對此一無所知?(注:使相,大宋無宰相職位,執行宰相職責者私下稱作使相。)
暗中煽動他國內亂,成功了自然一本萬利,若失敗則會讓大宋顏麵掃地,甚至引火上身。...
\"繼續前行,加速疾馳,老夫今夜必須向皇庭問個究竟!\"震驚與喜悅消退後,王旦心中彌漫著深沉的憂慮。
此類事,絕不能再發生第二次。即使迫不得已,也需先與樞密院首長及副首相協商後方可行動。
否則,大宋四周的附屬王國,如新羅、大理、占城,都將惶恐不安,甚至可能叛離而去。
大宋的君主行事日益恣意妄為。若遇上一位追求聲名的君主,國家必陷於危機!
\"遵命,丞相大人!\"王庚不明所以,為何聽到好消息,主人的心情竟轉為惡劣。他小心翼翼地應了一聲,跳下馬車,輕手輕腳地為王旦闔上車廂門。
他還沒來得及吩咐車夫啟程,身旁又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王旦扭頭,隻見參知政事、開封府尹寇準,在開封府左軍巡使楊文廣等人的護衛下,如疾風般奔向皇宮。
\"寇參政,慢行,等等老夫!\"這次,王旦自己打開車門,怒氣衝衝地向寇準的背影大聲唿喊。\"寇參政,老夫今日有緊要之事,必須當麵向你闡明!\"
\"王丞相……\"眾目睽睽之下,寇準無法假裝未聞,也不願讓王旦因憤怒而傷身,隻好微笑著勒住馬匹。\"王丞相恕罪,寇某剛才神遊,未察覺是您的馬車!\"
\"哼,別稱唿老夫為丞相!在你寇參政麵前,誰敢自稱宰相之位?!\"聞言,王旦怒火中燒,跳出馬車,冷笑一聲,向寇準拱手。
\"子明兄何出此言?\"寇準見王旦已瀕臨爆發,連忙跳下馬,側身迴禮。\"有您在,寇某等人方敢放手施政。若您哪日不在朝堂,寇某與他人必將感到孤立無援。\"
這話讓王旦在眾人麵前大為受用,幾乎將他比作大宋朝廷的支柱。這也正符合他目前的使相身份。
然而,王旦並未領情,甩了甩袍袖,側臉冷笑。\"罷了,你倒不如說,王某就是一尊泥塑木雕,安放在那裏早晚受人供奉便是,千萬別來擾亂我寇某的視聽!\"
\"王丞相說的是近日的‘暗影之變’嗎?\"寇準麵對冷淡的迴應,卻並未動怒,隻是笑著搖頭,直接挑明了兩人間的分歧。\"王丞相可能誤會了,此事並非寇某主使,寇某事先一無所知。隱瞞王丞相,隻是為了防患於未然!\"
\"你還狡辯?若非你策劃,誰能調動如此強大的力量,直接顛覆一個國度?!\"王旦早已有了成見,絕不相信寇準真的一無所知。他的聲音立刻提高了幾分......
\"王相是否準備前往聖殿麵對陛下呢?\"寇準環顧四周,微笑中透著神秘,\"有些秘密,不宜在眾人耳目下道出。關於此事的始末,寇某會在陛下麵前向王相詳述。另外……\"
他略作停頓,再次向王旦微微行禮,\"還請王相理解,寇某隱瞞實情並無輕慢之意。隻是以防萬一計劃受挫,寇某打算獨自前往幽寂嶺以南!那時,王相可作為局外之人,接手善後事宜!\"
\"你要獨自去幽寂嶺流放之地?\"王旦的神色比得知李德昭獻上神秘地圖和戶籍卷宗時更為震驚,脫口問道。
\"正是!\"寇準淡笑,輕輕點頭,\"因此,自那天起,寇某便騎馬前往朝堂,提前適應,以免到了絕境,隻能徒步前行。\"
\"你——\"王旦一時語塞,心中的憤怒頓時消散大半。
憑他的閱曆和智慧,自然能辨別寇準話語的真假。
大宋朝從不輕易貶謫士人,除非他們犯下滔天大罪,否則最多也隻是流放幽寂嶺(前提是你已身為士人階層,平民百姓則無此待遇)。
如今,朝中幾位重臣,呂端年邁已無法上朝,王欽若鎮守京東東路,張齊賢告老還鄉,若寇準離去,留下的隻有他和畢士安兩人陪伴陛下早晚議政。
而據王旦觀察,畢士安近期在朝會上每次都敦促陛下盡快迴應李德明的封賞請求,避免節外生枝。顯而易見,畢士安也被寇準瞞在鼓裏。
如此看來,寇準的真實意圖已不言而喻。
他打算獨自承擔所有責任。若成功,大宋西北將迎來至少十年的和平歲月。
若失敗,他願作為犧牲品謝罪,平息李繼明的怒焰,以免大宋立即與夏州交鋒,朝廷動蕩也不會過於激烈!
\"敢請王相理解,夏州的變故與寇某的理念背道而馳。寇某始終堅信,國事不應寄希望於賭博之上!\"寇準給了王旦片刻思考的時間,接著笑道,\"然而,箭已離弦,無法收迴。寇某隻能先稟明陛下,然後準備獨自麵對這一切。\"
\"平仲真乃英雄,王某自愧不如!\"最後一縷怒氣化為敬佩,王旦走上前兩步,握住對方的手臂,\"上車吧,今日之事已成定局,何必再騎馬?上車,王某今日親自為你駕車。\"
\"子明兄這是要折煞寇某嗎?\"寇準大笑著搖頭,同時握住了馬韁,\"寇某有何德何能,敢勞煩朝廷宰相駕車?倒是這馬,久未騎乘,這幾日重拾馬鞍,如同禦風而行,令人心中瞬間憶起當年陛下春秋狩獵時,對滿朝文臣武將的期許。\"
\"你啊,真應了那句古諺,人心不足,得了隴望蜀!\"王旦愣了愣,不再堅持,笑著搖頭……
然而,鬆開寇準的魔法披風,他並未立即重返馬車之中,而是令親信王庚讓出神駒,他躍上馬鞍,與寇準並肩馳騁於魔幻之野。
寇準渴望征服未知,此刻他內心深處何嚐不是如此渴望冒險!
想當年,他與寇準,同被天啟者趙光義親自點撥,成為守護大宋皇庭的宰相候選人。因此,盡管趙光義已逝多年,他的音容笑貌仍如夢境般縈繞心間。
趙光義生前最大的憾事,便是討伐幽冥遼國未果,令大宋的文臣武將失去了重振九域雄風的銳意。
故此,每年春分與秋分之際,他仿效古代賢王趙武靈王,攜文臣武將遊曆秘境,狩獵奇異生物。
一來以遊戲歡愉鬆弛朝廷緊張,加深君臣間的羈絆;二則期望文臣武將不會在安寧中磨滅鬥誌,有朝一日能伴隨他再度北征,收複失落的燕雲十六神秘之地。
可惜,直至太宗皇帝趙光義羽化,也未曾等到一個絕佳的征遼時機。而大宋的軍隊雖日益壯大,戰力卻逐年衰退。
去歲,別說收複燕雲十六秘境,連西北的強族黨項首領李氏繼遷都無法威懾,隻得倚重金銀撫慰,方能勉強讓他承認大宋的宗主地位,放棄對宋、遼、夏三國鼎立的幻想。
如今,李繼遷莫名隕落,李德昭在大宋的支持下,接替兄長李德明,成為新一代夏國公。為鞏固權勢,他向大宋獻上了戶籍卷宗與神秘地圖!
大宋五路伐夏之敗的恥辱與陰霾,就此煙消雲散。
眼前的敵人,再度隻剩幽冥遼國一個。寇準提起太宗皇帝的遺願,王旦怎能不熱血沸騰?
正值初秋,微風習習,氣候宜人。
王旦與寇準,這兩位宰輔,駕馭神駒疾馳,衣袂飄揚,高冠聳立,不知吸引了汴梁城多少豔羨的目光。
“王相與寇參政今日似乎多了幾分銳氣?”
幾位巡街的禁軍將領,不明兩位“宰相”為何改騎神獸,卻明顯察覺他們身上的氣質迥異於往昔,私下低聲議論。
“胡言,寇參政不過四十有餘,王相也未至半百,本就正當壯年!”立刻有人反駁,眼中閃爍著期盼的光芒。
王旦未老,寇準更顯銳氣,大宋帝國也才立國四十餘載。
整個國度,還未至遲暮之年,依然充滿生機,從頭至腳都有可能煥然新生。
此刻,最具生機的或許就是大宋皇室趙恆。
近半月來,他每日清晨醒來,心總提在喉頭,生怕西北邊陲傳來噩耗,令他顏麵掃地,同時還要匆忙應對黨項人挑起的戰火。
而此時,隨著捷報傳來,壓在他心頭的巨石瞬間化作煙塵消散,他感到全身說不出的舒暢,眼前的世界開闊無垠...
他父親傳承給他的魔法國度,終究沒有因他的策略失誤,而在西北的疆域上留下缺失的一隅。
不僅如此,這片疆域如今比他初登王座時更為穩固,短期內不會成為整個大宋魔導帝國的羈絆。
而為了這塊土地的複歸,他付出的代價僅是數日的寢食難安,以及兩個徒有虛名的地方官職——京東東路的幽冥刑獄司督軍和京東東路仙鶴衛指揮使!
“臣妾敬賀陛下,未曾動用一兵一卒,便將夏州重歸王土!”劉娥消息最為靈通,手提一壺陳年佳釀,帶著幾碟精致小菜,緩緩步入文德殿,屈膝行禮。
“有酒?”趙恆正遺憾無法與人共享喜悅,忽然嗅到黃酒的香氣,頓時笑逐顏開。他快步上前,親自扶起劉娥,“辛苦愛妃了,正好我們一同品嚐。”
“多謝陛下恩典。”劉娥毫不客氣,順勢起身,疾步向前,將趙恆的禦案變作宴席,“這些都是陛下最愛的佳肴,匆忙之間未能備齊。陛下先小酌幾杯助興,今晚臣妾再為陛下籌辦慶功宴。”
“這些就足夠了,慶功宴應為寇準,還有那個膽大包天的齊佳俊準備,朕不敢竊取他人的功勞!”趙恆大喜之下更顯親和,笑容滿麵地吐露心聲。
“臣妾聽說,唐太宗在位,才有魏征和李靖的功績。所以,臣妾隻需為陛下道賀!”劉娥輕輕搖頭,隨即笑著為趙恆斟滿酒杯。
趙恆被這馬屁拍得心花怒放,當即一口飲盡杯中酒。
“陛下的魏征,臣妾常能得見。但陛下的李靖,究竟何許人也,臣妾還是首次聽說。”劉娥笑著喂趙恆幾口菜,有意讓他心情愉悅,繼續溫柔發問。
能不戰而勝,她確信趙恆定會急切地想找人分享這份喜悅。而她自己,是最理想的傾聽者。於是,她主動開啟話題,靜靜地等待趙恆的下文。
“愛妃有所不知,將寇準比作魏征尚算恰當。但將齊淩的齊佳俊比作白須的李靖,卻是大錯特錯!”果然,趙恆立刻產生了傾訴的欲望,順著她的話題,眉飛色舞地迴應,“他啊,今年才二十出頭,是齊重貴的親孫子。過去是個惹禍的家夥,沒想到從去年開始嶄露頭角……”
“才二十出頭,那臣妾之前的比喻確實有所偏頗。”劉娥反應敏捷,立刻笑著補救,“寇準如同陛下的魏征,李靖則可換成李繼和,而這位年輕的齊將軍,恰恰也在唐太宗麾下有過相似的經曆。”
“哪個?”趙恆聽得心滿意足,微醺之中笑著追問。
魏征、李靖都被提及,自己豈非也能與李世民並駕齊驅。貞觀之治,光是想象就令人心潮澎湃……
在遙遠的年代,當大瀚帝國的光輝照耀世間,有一位英勇無畏的戰士,名為王玄策。他僅憑一柄銳劍,獨闖蠻荒之地,為帝皇李世民平定了神秘的梵天域!劉娥,雖出身微賤,卻智慧超群,她含笑迴答,“請允許臣妾向陛下獻上最深的敬意,慶祝我大瀚,賢能之士如繁星閃爍,重現太宗盛世的輝煌!”
\"李德昭,夏國公的次子,就是那個去年在汴京城充當人質的。”王庚審視著王旦,確定他在馬車中的神遊並未錯過使者的話語,於是急忙低語補充,“他平息了黨項內部的叛亂,獻上地圖和戶籍,以示忠誠!”
\"嗯——\" 王旦低沉地迴應,心中波瀾壯闊。
李德昭此人他知曉,是去年李繼遷遵照和平協議送來太學研習的次子。從夏州徒步到汴京,耗時整整五個月。到達後,他並未專心研讀,反而將汴京的風月場所遊曆了個遍。
當時,王旦聽到李德昭的種種劣行,搖頭歎息,以為李繼遷這位猛虎般的父親養育出了一個犬子。
然而,他心底清楚,所謂的\"研習\"實為人質的角色。不論誰家,都會派出家中最無能、最無用的子弟充數。
但萬萬沒想到,這位無所作為,整日流連於賭場酒館的李德昭,竟然在紅蓮邪教叛亂,大宋亟需掌控局勢以防李繼遷趁機作亂之時,神秘失蹤!
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消失數月的李德昭竟然一鼓作氣挫敗了黨項八部的所有反抗勢力,成為了實質上的新夏國公!
至於他平叛的對象,還需要猜測嗎?前幾日他趾高氣揚地向朝廷自稱兄弟的信函尚在禮部陳列。如今,李德昭又以“獻上戶口簿和地界圖”的姿態出現。
盡管獻上戶口簿和地界圖隻是表麵之舉,以大宋如今的國力,即便李德昭請求歸附,朝廷最終也必須把夏州交給他。否則,無人能夠製衡黨項各部。也無法遷移大量百姓去填充西夏廣闊而貧瘠的土地。
相較之下,李德昭比那個向官家稱兄道弟,暗示若不冊封就求助遼國的李德明,無疑更受大宋的歡迎!
隨著李德昭登上夏國公的寶座,短期內,大宋西北邊境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可以集中更多兵力和物資來對抗伺機而動的遼國!
\"可惡的寇準老賊!\" 王旦瞬間明白了寇準為何阻撓朝廷冊封李德明,再次憤憤地咒罵。
剛剛除掉兄長,便主動向大宋獻上戶口簿和地界圖,李德昭背後若沒有大宋的暗中支持,才是怪事!
但大宋何時派細作潛入了夏州?身為使相的自己為何對此一無所知?(注:使相,大宋無宰相職位,執行宰相職責者私下稱作使相。)
暗中煽動他國內亂,成功了自然一本萬利,若失敗則會讓大宋顏麵掃地,甚至引火上身。...
\"繼續前行,加速疾馳,老夫今夜必須向皇庭問個究竟!\"震驚與喜悅消退後,王旦心中彌漫著深沉的憂慮。
此類事,絕不能再發生第二次。即使迫不得已,也需先與樞密院首長及副首相協商後方可行動。
否則,大宋四周的附屬王國,如新羅、大理、占城,都將惶恐不安,甚至可能叛離而去。
大宋的君主行事日益恣意妄為。若遇上一位追求聲名的君主,國家必陷於危機!
\"遵命,丞相大人!\"王庚不明所以,為何聽到好消息,主人的心情竟轉為惡劣。他小心翼翼地應了一聲,跳下馬車,輕手輕腳地為王旦闔上車廂門。
他還沒來得及吩咐車夫啟程,身旁又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王旦扭頭,隻見參知政事、開封府尹寇準,在開封府左軍巡使楊文廣等人的護衛下,如疾風般奔向皇宮。
\"寇參政,慢行,等等老夫!\"這次,王旦自己打開車門,怒氣衝衝地向寇準的背影大聲唿喊。\"寇參政,老夫今日有緊要之事,必須當麵向你闡明!\"
\"王丞相……\"眾目睽睽之下,寇準無法假裝未聞,也不願讓王旦因憤怒而傷身,隻好微笑著勒住馬匹。\"王丞相恕罪,寇某剛才神遊,未察覺是您的馬車!\"
\"哼,別稱唿老夫為丞相!在你寇參政麵前,誰敢自稱宰相之位?!\"聞言,王旦怒火中燒,跳出馬車,冷笑一聲,向寇準拱手。
\"子明兄何出此言?\"寇準見王旦已瀕臨爆發,連忙跳下馬,側身迴禮。\"有您在,寇某等人方敢放手施政。若您哪日不在朝堂,寇某與他人必將感到孤立無援。\"
這話讓王旦在眾人麵前大為受用,幾乎將他比作大宋朝廷的支柱。這也正符合他目前的使相身份。
然而,王旦並未領情,甩了甩袍袖,側臉冷笑。\"罷了,你倒不如說,王某就是一尊泥塑木雕,安放在那裏早晚受人供奉便是,千萬別來擾亂我寇某的視聽!\"
\"王丞相說的是近日的‘暗影之變’嗎?\"寇準麵對冷淡的迴應,卻並未動怒,隻是笑著搖頭,直接挑明了兩人間的分歧。\"王丞相可能誤會了,此事並非寇某主使,寇某事先一無所知。隱瞞王丞相,隻是為了防患於未然!\"
\"你還狡辯?若非你策劃,誰能調動如此強大的力量,直接顛覆一個國度?!\"王旦早已有了成見,絕不相信寇準真的一無所知。他的聲音立刻提高了幾分......
\"王相是否準備前往聖殿麵對陛下呢?\"寇準環顧四周,微笑中透著神秘,\"有些秘密,不宜在眾人耳目下道出。關於此事的始末,寇某會在陛下麵前向王相詳述。另外……\"
他略作停頓,再次向王旦微微行禮,\"還請王相理解,寇某隱瞞實情並無輕慢之意。隻是以防萬一計劃受挫,寇某打算獨自前往幽寂嶺以南!那時,王相可作為局外之人,接手善後事宜!\"
\"你要獨自去幽寂嶺流放之地?\"王旦的神色比得知李德昭獻上神秘地圖和戶籍卷宗時更為震驚,脫口問道。
\"正是!\"寇準淡笑,輕輕點頭,\"因此,自那天起,寇某便騎馬前往朝堂,提前適應,以免到了絕境,隻能徒步前行。\"
\"你——\"王旦一時語塞,心中的憤怒頓時消散大半。
憑他的閱曆和智慧,自然能辨別寇準話語的真假。
大宋朝從不輕易貶謫士人,除非他們犯下滔天大罪,否則最多也隻是流放幽寂嶺(前提是你已身為士人階層,平民百姓則無此待遇)。
如今,朝中幾位重臣,呂端年邁已無法上朝,王欽若鎮守京東東路,張齊賢告老還鄉,若寇準離去,留下的隻有他和畢士安兩人陪伴陛下早晚議政。
而據王旦觀察,畢士安近期在朝會上每次都敦促陛下盡快迴應李德明的封賞請求,避免節外生枝。顯而易見,畢士安也被寇準瞞在鼓裏。
如此看來,寇準的真實意圖已不言而喻。
他打算獨自承擔所有責任。若成功,大宋西北將迎來至少十年的和平歲月。
若失敗,他願作為犧牲品謝罪,平息李繼明的怒焰,以免大宋立即與夏州交鋒,朝廷動蕩也不會過於激烈!
\"敢請王相理解,夏州的變故與寇某的理念背道而馳。寇某始終堅信,國事不應寄希望於賭博之上!\"寇準給了王旦片刻思考的時間,接著笑道,\"然而,箭已離弦,無法收迴。寇某隻能先稟明陛下,然後準備獨自麵對這一切。\"
\"平仲真乃英雄,王某自愧不如!\"最後一縷怒氣化為敬佩,王旦走上前兩步,握住對方的手臂,\"上車吧,今日之事已成定局,何必再騎馬?上車,王某今日親自為你駕車。\"
\"子明兄這是要折煞寇某嗎?\"寇準大笑著搖頭,同時握住了馬韁,\"寇某有何德何能,敢勞煩朝廷宰相駕車?倒是這馬,久未騎乘,這幾日重拾馬鞍,如同禦風而行,令人心中瞬間憶起當年陛下春秋狩獵時,對滿朝文臣武將的期許。\"
\"你啊,真應了那句古諺,人心不足,得了隴望蜀!\"王旦愣了愣,不再堅持,笑著搖頭……
然而,鬆開寇準的魔法披風,他並未立即重返馬車之中,而是令親信王庚讓出神駒,他躍上馬鞍,與寇準並肩馳騁於魔幻之野。
寇準渴望征服未知,此刻他內心深處何嚐不是如此渴望冒險!
想當年,他與寇準,同被天啟者趙光義親自點撥,成為守護大宋皇庭的宰相候選人。因此,盡管趙光義已逝多年,他的音容笑貌仍如夢境般縈繞心間。
趙光義生前最大的憾事,便是討伐幽冥遼國未果,令大宋的文臣武將失去了重振九域雄風的銳意。
故此,每年春分與秋分之際,他仿效古代賢王趙武靈王,攜文臣武將遊曆秘境,狩獵奇異生物。
一來以遊戲歡愉鬆弛朝廷緊張,加深君臣間的羈絆;二則期望文臣武將不會在安寧中磨滅鬥誌,有朝一日能伴隨他再度北征,收複失落的燕雲十六神秘之地。
可惜,直至太宗皇帝趙光義羽化,也未曾等到一個絕佳的征遼時機。而大宋的軍隊雖日益壯大,戰力卻逐年衰退。
去歲,別說收複燕雲十六秘境,連西北的強族黨項首領李氏繼遷都無法威懾,隻得倚重金銀撫慰,方能勉強讓他承認大宋的宗主地位,放棄對宋、遼、夏三國鼎立的幻想。
如今,李繼遷莫名隕落,李德昭在大宋的支持下,接替兄長李德明,成為新一代夏國公。為鞏固權勢,他向大宋獻上了戶籍卷宗與神秘地圖!
大宋五路伐夏之敗的恥辱與陰霾,就此煙消雲散。
眼前的敵人,再度隻剩幽冥遼國一個。寇準提起太宗皇帝的遺願,王旦怎能不熱血沸騰?
正值初秋,微風習習,氣候宜人。
王旦與寇準,這兩位宰輔,駕馭神駒疾馳,衣袂飄揚,高冠聳立,不知吸引了汴梁城多少豔羨的目光。
“王相與寇參政今日似乎多了幾分銳氣?”
幾位巡街的禁軍將領,不明兩位“宰相”為何改騎神獸,卻明顯察覺他們身上的氣質迥異於往昔,私下低聲議論。
“胡言,寇參政不過四十有餘,王相也未至半百,本就正當壯年!”立刻有人反駁,眼中閃爍著期盼的光芒。
王旦未老,寇準更顯銳氣,大宋帝國也才立國四十餘載。
整個國度,還未至遲暮之年,依然充滿生機,從頭至腳都有可能煥然新生。
此刻,最具生機的或許就是大宋皇室趙恆。
近半月來,他每日清晨醒來,心總提在喉頭,生怕西北邊陲傳來噩耗,令他顏麵掃地,同時還要匆忙應對黨項人挑起的戰火。
而此時,隨著捷報傳來,壓在他心頭的巨石瞬間化作煙塵消散,他感到全身說不出的舒暢,眼前的世界開闊無垠...
他父親傳承給他的魔法國度,終究沒有因他的策略失誤,而在西北的疆域上留下缺失的一隅。
不僅如此,這片疆域如今比他初登王座時更為穩固,短期內不會成為整個大宋魔導帝國的羈絆。
而為了這塊土地的複歸,他付出的代價僅是數日的寢食難安,以及兩個徒有虛名的地方官職——京東東路的幽冥刑獄司督軍和京東東路仙鶴衛指揮使!
“臣妾敬賀陛下,未曾動用一兵一卒,便將夏州重歸王土!”劉娥消息最為靈通,手提一壺陳年佳釀,帶著幾碟精致小菜,緩緩步入文德殿,屈膝行禮。
“有酒?”趙恆正遺憾無法與人共享喜悅,忽然嗅到黃酒的香氣,頓時笑逐顏開。他快步上前,親自扶起劉娥,“辛苦愛妃了,正好我們一同品嚐。”
“多謝陛下恩典。”劉娥毫不客氣,順勢起身,疾步向前,將趙恆的禦案變作宴席,“這些都是陛下最愛的佳肴,匆忙之間未能備齊。陛下先小酌幾杯助興,今晚臣妾再為陛下籌辦慶功宴。”
“這些就足夠了,慶功宴應為寇準,還有那個膽大包天的齊佳俊準備,朕不敢竊取他人的功勞!”趙恆大喜之下更顯親和,笑容滿麵地吐露心聲。
“臣妾聽說,唐太宗在位,才有魏征和李靖的功績。所以,臣妾隻需為陛下道賀!”劉娥輕輕搖頭,隨即笑著為趙恆斟滿酒杯。
趙恆被這馬屁拍得心花怒放,當即一口飲盡杯中酒。
“陛下的魏征,臣妾常能得見。但陛下的李靖,究竟何許人也,臣妾還是首次聽說。”劉娥笑著喂趙恆幾口菜,有意讓他心情愉悅,繼續溫柔發問。
能不戰而勝,她確信趙恆定會急切地想找人分享這份喜悅。而她自己,是最理想的傾聽者。於是,她主動開啟話題,靜靜地等待趙恆的下文。
“愛妃有所不知,將寇準比作魏征尚算恰當。但將齊淩的齊佳俊比作白須的李靖,卻是大錯特錯!”果然,趙恆立刻產生了傾訴的欲望,順著她的話題,眉飛色舞地迴應,“他啊,今年才二十出頭,是齊重貴的親孫子。過去是個惹禍的家夥,沒想到從去年開始嶄露頭角……”
“才二十出頭,那臣妾之前的比喻確實有所偏頗。”劉娥反應敏捷,立刻笑著補救,“寇準如同陛下的魏征,李靖則可換成李繼和,而這位年輕的齊將軍,恰恰也在唐太宗麾下有過相似的經曆。”
“哪個?”趙恆聽得心滿意足,微醺之中笑著追問。
魏征、李靖都被提及,自己豈非也能與李世民並駕齊驅。貞觀之治,光是想象就令人心潮澎湃……
在遙遠的年代,當大瀚帝國的光輝照耀世間,有一位英勇無畏的戰士,名為王玄策。他僅憑一柄銳劍,獨闖蠻荒之地,為帝皇李世民平定了神秘的梵天域!劉娥,雖出身微賤,卻智慧超群,她含笑迴答,“請允許臣妾向陛下獻上最深的敬意,慶祝我大瀚,賢能之士如繁星閃爍,重現太宗盛世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