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一鼓
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 作者:老薑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七叔,那是遼國禁地!\"被稱為十三叔的胡家長老駭然失色,緊急警示躍於唇齒之間。
\"遼國又如何,至少那裏還能保全生機!\"胡老七大感無奈,語氣深重地補充道,\"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任由別人滅我胡家之族。紅蓮宗自二十年前起就開始廣招弟子,這次朝廷兵馬未必能夠徹底製伏他們。一旦他們喘過氣來,必然找上門來對付我們胡家。\"
\"這……\"十三叔無言以對,滿眼淚水地點點頭,隨即轉身去挑選子弟,準備行囊。
\"這就是我們的宿命,畢竟我們隻是凡夫俗子。\"胡老七再次輕歎,低聲道,\"隻望官兵能行事果斷些,莫留下任何禍患之源。\"
環慶之地,諸族交織,信仰各式神祗的教派與山賊匪徒如同繁星點點。自從大唐皇朝衰敗以來,此地便未曾有過幾日安寧。
對於這類大家族的族長而言,早已積累了應對危機的生存之道。
軍隊如烈火,盜匪似流沙,而普通百姓則宛如頑強生長的草木。
四季更迭,野火焚燒,風沙掩埋,但草木隻要根植大地,悄然散播,就絕不會真正消亡。
大火熄滅,沙塵落定,翌年萬物依舊綠意盎然。
\"張校尉,萬萬不可啊!\"距離竇家堡二十裏的官道上,淩馬寨巡檢夏俊才臉上布滿冷汗,竭力懇求,\"此地胡漢混居,民風尚武,百姓誤信謠言,以為官軍欲強行征收牲畜與糧草,因而聚眾自保。微臣隻需半月光景,便可安撫民心,助其辨別是非……\"
在他身後二百步遠處,數千來自不同村落的壯丁,手持弓箭與刀矛,將官道封鎖得嚴嚴實實。
幾位領頭的村寨首領,均身披猩紅披風,一字排開站立在隊伍中央,手握長槍,麵露憤慨之色。
這些首領身後,則是三百餘名全身武裝的剽悍壯漢,個個身高八尺有餘,身穿黑漆皮甲,頭頂狐狸皮帽,騎著駿馬,手中的武器在陽光下閃爍著森寒光芒!
\"你說這叫自保?\"張環瞥了一眼夏巡檢,冷笑反問,\"他們除了沒公然豎起義幟,還有什麽沒做?何況本官是追蹤昨夜襲擊軍營、殺害我兄弟的邪魔而來,沿途未動用一粒米、一頭羊,他們為何竟敢聽信謠言肆意妄為?\"
\"這,這,他們是被邪徒所蒙蔽,被那些邪徒給誤導了。還請大人賜予微臣一些時日,讓我去澄清誤會。\"巡檢夏俊才深知自己先前的理由難以服人,但他仍不忍見局勢失控,繼續擦著額頭的冷汗,請求張環暫且不要發動攻擊。
在他的管轄區域內,紅蓮教徒公開活動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實。
他麾下的射手與鄉勇之中,亦不乏虔誠的紅蓮聖母信徒,這一點,他心中也十分清楚……
遙遠的邊陲之地,靈氣稀薄,自古以來修道文化並不興盛。當地的民眾崇敬火靈教,信仰黃大仙,供奉狐仙胡二姐,乃至尊奉蒼狼與白鹿為守護神,這樣的景象屢見不鮮。
就連山中有一處奇石,形狀獨特,也被眾人頂禮膜拜,焚香祈禱。
在這種環境中,增添一群信仰紅蓮聖母的人,在夏俊才這位修煉者眼中,並不足為奇。更別提他的使命是緝拿邪魔外道,製止走私活動,維護一方安寧,他並未涉足幹預凡夫俗子的信仰選擇。
然而,一旦今日紅蓮教眾與官兵發生正麵衝突,其性質便會瞬間逆轉。
就算官兵能夠鎮壓住紅蓮邪教徒,身為巡查使者的夏俊才事後也無法逃脫“治下不安”或是“知情不報”的罪責。倘若官兵不幸敗於紅蓮邪教徒之手,那麻煩便接踵而至。識破大宋官兵脆弱實力的紅蓮邪教徒定會借此良機,揮師侵襲各地。
屆時,作為巡查使的夏俊才,恐怕隻能麵臨戰死沙場或屈膝投降兩條道路。
於是,站在夏俊才的角度來看,他主動擔當調解者,促使雙方各自退讓一步,實為最優解。
如此一來,張環等人無需冒著全軍覆滅的風險,紅蓮教的信徒以及附近各城堡的居民也無需玉石俱焚。
對於張環提出的條件,其實解決之道並不複雜,無非是個顏麵問題。
各個城堡的秘密囚牢之中,必定囚禁著不服管束的族人或負債累累的佃農。堡主隻需獻上幾顆人頭以示誠意,足以讓張環挽迴顏麵,滿載而歸。
然而,夏俊才的這份苦心卻遭張環悉數無視,後者冷笑一聲,揮手道:“罷了,你終究是一方父母官,這點顏麵張某不能不顧。來人,備香,讓夏巡查去調停此事。一炷香內,我要見到昨日殺害我兄弟的歹徒。”
“張校尉,手下留情!張校尉,一旦刀劍相向,局麵隻會愈發難以收場!”夏俊才雖隻是個九品芝麻官,但他深知自身無法號令那些城堡勢力在一炷香的時間內滿足張環的要求,於是他緊緊擋住張環的馬前,連連躬身行禮。
“下馬,披掛甲胄,列陣待命!一旦時間到達,立即遵從中軍鼓聲行動!”張環不願再與他多言,拔出一麵令牌高舉過頭。
“遵令!”都頭劉鴻、楚光、高安世等人齊聲應答,隨後紛紛躍下馬背,從備用馬鞍上取出各類甲胄迅速穿戴整齊。
還未等到一炷香燃盡,士兵們已整裝待發。接著,有專職輔兵牽走馬匹,戰兵們則在當地迅速集結列陣。
眼前這支隊伍並非清一色的騎兵,除少數偵察兵外,幾乎全是騎馬步兵!
目睹此景,齊淩不禁瞪大雙眼。
根據他前身記憶中的宋代戰爭知識,此類戰陣結構可謂稀罕。然而自從穿越至此,他對那些複雜的戰陣布局毫無興趣,也未能領悟其中奧妙,更不清楚它們究竟有何用途……
此時,當張環目睹足有三百名修兵在他麵前披掛靈甲,整裝列陣,他方才驚駭地意識到,自己先前的揣測竟是多麽的荒謬至極。
那三百名修兵,分明分化為五大修煉兵種。其中一眾身材最為魁梧,手持辟天巨斧的斧衛,矗立於軍陣前鋒,構成了銳不可當的三角形態,個個身披鐵製靈鎧,麵部遮以鐵質麵罩,仿佛化身為數十尊行走的鋼鐵壁壘。
四十多位戴有寬闊邊緣頭盔的槍兵,分為左翼與右翼,猶如雙翼般的燕尾陣形,分別鑲嵌於三角陣列的兩端基腳。緊接著三角戰陣底部後方,三十多名手持六尺長的擎雷弩的弩手緊隨其後,他們身著皮質靈胄,手中緊握著那把威猛無比的武器。
而在弩手隊伍之後,數量最多的則是弓箭修士,幾乎占據了整個隊伍的一半之多。他們身著簡約的寬簷頭盔與露出雙臂的皮質馬甲,簡潔實用,便於施展遠程攻擊。
弓箭手隊伍之後,又有一支由三十幾位鐵盔皮甲、手持皮盾及長刀的勇士組成的小隊,雖然人數不多,但周身散發出的濃烈煞氣,即便隔得很遠,也能讓人感受到那份逼人的寒意。
張環親自躍上一輛由修者之力驅動的四輪法陣車。車身兩側高懸兩麵巨大的戰鼓,獵獵作響,伴隨著幾麵戰旗在風中飛揚飄揚。
“齊巡檢,你我一同登上法陣車,見證吾輩修兵如何蕩滌邪魔!”張環隨手操起一對鼓槌,旋即迴首朝齊淩發出共戰邀約。
“我?好的!”麵對突如其來的邀請,一時迷茫無措的齊淩略微一愣,隨後毅然躍上車來。
站在張環的身邊,齊淩愈發清晰地洞察戰場上風雲變幻的情勢。對麵那些受紅蓮邪教煽動而來的淩壯部眾,隊伍已顯現出明顯的動搖。有人相互推擠,逐漸後撤;有的四處張望,暗尋脫身之機;更有甚者持矛執叉,與己方首領爭論不止。
身披猩紅披風的各部落族長之間,已然分裂為兩大陣營。一方已然調轉坐騎,似乎隨時準備撤離;另一方則揮舞兵刃,指指點點地對著欲離去之人示威。
唯有那些族長背後,三百餘位身著重甲的壯碩武士,始終神情鎮定,手中的兵刃穩如磐石,身形前傾,緊握著馬韁,等待著真正領袖的一聲令下,便會雷霆出擊,直撲敵陣。
三百名步兵對陣三百名騎兵,能有多少勝算呢?齊淩心中飛快地計算著雙方的實際戰鬥力,並不由得緊鎖眉頭。他前世兵役期滿後,未能考入軍事學院深造,故而在服役期間僅學過基本的火力支援與小隊協同戰術,對於大規模的戰役指揮始終未曾涉足。
因此,此刻麵對敵我雙方的形勢,他隻能進行簡單的兵力對比分析,而對於其它諸如陣型布置、戰術運用等複雜戰況,齊淩實是一無所知。他在腦海中迴想起前世從網絡上看到的關於大宋時期的曆史記載:那時的宋朝步兵對陣騎兵,往往是被動挨打的局麵,一旦敗北,連逃跑的機會都將喪失殆盡。
在彌漫著緊張與未知氣息的時刻,卻見淩霄馬寨巡查使夏俊傑如猛虎下山般再度撲來,雙手緊緊攀附在四輪法鼓車邊沿,他高聲質問:“張統領,你真的要挑起仙凡之爭嗎?一旦周邊村落的黎民百姓得知此事,群情激奮,此責,你怕是承受不住吧!”
“我張環擔當不起,自有能人可擔!”張環目光冷漠地瞥了他一眼,揮手示意,“來人,送夏巡查至一旁觀戰!”
“遵命!”數名護法弟子快步上前,將夏俊傑架至一側,以防其再近鼓車。張環則凝視著即將燃盡的靈香,深吸一口氣,舉槌奮力擊打鼓麵,刹那間,“咚咚,咚咚,咚咚……”震天撼地的戰鼓聲響起,在秋風之中迴蕩,傳遍四周。
須臾之間,天空中的陽光為之一黯,烏雲滾滾聚攏,籠罩在每個人的頭頂之上。
\"遼國又如何,至少那裏還能保全生機!\"胡老七大感無奈,語氣深重地補充道,\"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任由別人滅我胡家之族。紅蓮宗自二十年前起就開始廣招弟子,這次朝廷兵馬未必能夠徹底製伏他們。一旦他們喘過氣來,必然找上門來對付我們胡家。\"
\"這……\"十三叔無言以對,滿眼淚水地點點頭,隨即轉身去挑選子弟,準備行囊。
\"這就是我們的宿命,畢竟我們隻是凡夫俗子。\"胡老七再次輕歎,低聲道,\"隻望官兵能行事果斷些,莫留下任何禍患之源。\"
環慶之地,諸族交織,信仰各式神祗的教派與山賊匪徒如同繁星點點。自從大唐皇朝衰敗以來,此地便未曾有過幾日安寧。
對於這類大家族的族長而言,早已積累了應對危機的生存之道。
軍隊如烈火,盜匪似流沙,而普通百姓則宛如頑強生長的草木。
四季更迭,野火焚燒,風沙掩埋,但草木隻要根植大地,悄然散播,就絕不會真正消亡。
大火熄滅,沙塵落定,翌年萬物依舊綠意盎然。
\"張校尉,萬萬不可啊!\"距離竇家堡二十裏的官道上,淩馬寨巡檢夏俊才臉上布滿冷汗,竭力懇求,\"此地胡漢混居,民風尚武,百姓誤信謠言,以為官軍欲強行征收牲畜與糧草,因而聚眾自保。微臣隻需半月光景,便可安撫民心,助其辨別是非……\"
在他身後二百步遠處,數千來自不同村落的壯丁,手持弓箭與刀矛,將官道封鎖得嚴嚴實實。
幾位領頭的村寨首領,均身披猩紅披風,一字排開站立在隊伍中央,手握長槍,麵露憤慨之色。
這些首領身後,則是三百餘名全身武裝的剽悍壯漢,個個身高八尺有餘,身穿黑漆皮甲,頭頂狐狸皮帽,騎著駿馬,手中的武器在陽光下閃爍著森寒光芒!
\"你說這叫自保?\"張環瞥了一眼夏巡檢,冷笑反問,\"他們除了沒公然豎起義幟,還有什麽沒做?何況本官是追蹤昨夜襲擊軍營、殺害我兄弟的邪魔而來,沿途未動用一粒米、一頭羊,他們為何竟敢聽信謠言肆意妄為?\"
\"這,這,他們是被邪徒所蒙蔽,被那些邪徒給誤導了。還請大人賜予微臣一些時日,讓我去澄清誤會。\"巡檢夏俊才深知自己先前的理由難以服人,但他仍不忍見局勢失控,繼續擦著額頭的冷汗,請求張環暫且不要發動攻擊。
在他的管轄區域內,紅蓮教徒公開活動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實。
他麾下的射手與鄉勇之中,亦不乏虔誠的紅蓮聖母信徒,這一點,他心中也十分清楚……
遙遠的邊陲之地,靈氣稀薄,自古以來修道文化並不興盛。當地的民眾崇敬火靈教,信仰黃大仙,供奉狐仙胡二姐,乃至尊奉蒼狼與白鹿為守護神,這樣的景象屢見不鮮。
就連山中有一處奇石,形狀獨特,也被眾人頂禮膜拜,焚香祈禱。
在這種環境中,增添一群信仰紅蓮聖母的人,在夏俊才這位修煉者眼中,並不足為奇。更別提他的使命是緝拿邪魔外道,製止走私活動,維護一方安寧,他並未涉足幹預凡夫俗子的信仰選擇。
然而,一旦今日紅蓮教眾與官兵發生正麵衝突,其性質便會瞬間逆轉。
就算官兵能夠鎮壓住紅蓮邪教徒,身為巡查使者的夏俊才事後也無法逃脫“治下不安”或是“知情不報”的罪責。倘若官兵不幸敗於紅蓮邪教徒之手,那麻煩便接踵而至。識破大宋官兵脆弱實力的紅蓮邪教徒定會借此良機,揮師侵襲各地。
屆時,作為巡查使的夏俊才,恐怕隻能麵臨戰死沙場或屈膝投降兩條道路。
於是,站在夏俊才的角度來看,他主動擔當調解者,促使雙方各自退讓一步,實為最優解。
如此一來,張環等人無需冒著全軍覆滅的風險,紅蓮教的信徒以及附近各城堡的居民也無需玉石俱焚。
對於張環提出的條件,其實解決之道並不複雜,無非是個顏麵問題。
各個城堡的秘密囚牢之中,必定囚禁著不服管束的族人或負債累累的佃農。堡主隻需獻上幾顆人頭以示誠意,足以讓張環挽迴顏麵,滿載而歸。
然而,夏俊才的這份苦心卻遭張環悉數無視,後者冷笑一聲,揮手道:“罷了,你終究是一方父母官,這點顏麵張某不能不顧。來人,備香,讓夏巡查去調停此事。一炷香內,我要見到昨日殺害我兄弟的歹徒。”
“張校尉,手下留情!張校尉,一旦刀劍相向,局麵隻會愈發難以收場!”夏俊才雖隻是個九品芝麻官,但他深知自身無法號令那些城堡勢力在一炷香的時間內滿足張環的要求,於是他緊緊擋住張環的馬前,連連躬身行禮。
“下馬,披掛甲胄,列陣待命!一旦時間到達,立即遵從中軍鼓聲行動!”張環不願再與他多言,拔出一麵令牌高舉過頭。
“遵令!”都頭劉鴻、楚光、高安世等人齊聲應答,隨後紛紛躍下馬背,從備用馬鞍上取出各類甲胄迅速穿戴整齊。
還未等到一炷香燃盡,士兵們已整裝待發。接著,有專職輔兵牽走馬匹,戰兵們則在當地迅速集結列陣。
眼前這支隊伍並非清一色的騎兵,除少數偵察兵外,幾乎全是騎馬步兵!
目睹此景,齊淩不禁瞪大雙眼。
根據他前身記憶中的宋代戰爭知識,此類戰陣結構可謂稀罕。然而自從穿越至此,他對那些複雜的戰陣布局毫無興趣,也未能領悟其中奧妙,更不清楚它們究竟有何用途……
此時,當張環目睹足有三百名修兵在他麵前披掛靈甲,整裝列陣,他方才驚駭地意識到,自己先前的揣測竟是多麽的荒謬至極。
那三百名修兵,分明分化為五大修煉兵種。其中一眾身材最為魁梧,手持辟天巨斧的斧衛,矗立於軍陣前鋒,構成了銳不可當的三角形態,個個身披鐵製靈鎧,麵部遮以鐵質麵罩,仿佛化身為數十尊行走的鋼鐵壁壘。
四十多位戴有寬闊邊緣頭盔的槍兵,分為左翼與右翼,猶如雙翼般的燕尾陣形,分別鑲嵌於三角陣列的兩端基腳。緊接著三角戰陣底部後方,三十多名手持六尺長的擎雷弩的弩手緊隨其後,他們身著皮質靈胄,手中緊握著那把威猛無比的武器。
而在弩手隊伍之後,數量最多的則是弓箭修士,幾乎占據了整個隊伍的一半之多。他們身著簡約的寬簷頭盔與露出雙臂的皮質馬甲,簡潔實用,便於施展遠程攻擊。
弓箭手隊伍之後,又有一支由三十幾位鐵盔皮甲、手持皮盾及長刀的勇士組成的小隊,雖然人數不多,但周身散發出的濃烈煞氣,即便隔得很遠,也能讓人感受到那份逼人的寒意。
張環親自躍上一輛由修者之力驅動的四輪法陣車。車身兩側高懸兩麵巨大的戰鼓,獵獵作響,伴隨著幾麵戰旗在風中飛揚飄揚。
“齊巡檢,你我一同登上法陣車,見證吾輩修兵如何蕩滌邪魔!”張環隨手操起一對鼓槌,旋即迴首朝齊淩發出共戰邀約。
“我?好的!”麵對突如其來的邀請,一時迷茫無措的齊淩略微一愣,隨後毅然躍上車來。
站在張環的身邊,齊淩愈發清晰地洞察戰場上風雲變幻的情勢。對麵那些受紅蓮邪教煽動而來的淩壯部眾,隊伍已顯現出明顯的動搖。有人相互推擠,逐漸後撤;有的四處張望,暗尋脫身之機;更有甚者持矛執叉,與己方首領爭論不止。
身披猩紅披風的各部落族長之間,已然分裂為兩大陣營。一方已然調轉坐騎,似乎隨時準備撤離;另一方則揮舞兵刃,指指點點地對著欲離去之人示威。
唯有那些族長背後,三百餘位身著重甲的壯碩武士,始終神情鎮定,手中的兵刃穩如磐石,身形前傾,緊握著馬韁,等待著真正領袖的一聲令下,便會雷霆出擊,直撲敵陣。
三百名步兵對陣三百名騎兵,能有多少勝算呢?齊淩心中飛快地計算著雙方的實際戰鬥力,並不由得緊鎖眉頭。他前世兵役期滿後,未能考入軍事學院深造,故而在服役期間僅學過基本的火力支援與小隊協同戰術,對於大規模的戰役指揮始終未曾涉足。
因此,此刻麵對敵我雙方的形勢,他隻能進行簡單的兵力對比分析,而對於其它諸如陣型布置、戰術運用等複雜戰況,齊淩實是一無所知。他在腦海中迴想起前世從網絡上看到的關於大宋時期的曆史記載:那時的宋朝步兵對陣騎兵,往往是被動挨打的局麵,一旦敗北,連逃跑的機會都將喪失殆盡。
在彌漫著緊張與未知氣息的時刻,卻見淩霄馬寨巡查使夏俊傑如猛虎下山般再度撲來,雙手緊緊攀附在四輪法鼓車邊沿,他高聲質問:“張統領,你真的要挑起仙凡之爭嗎?一旦周邊村落的黎民百姓得知此事,群情激奮,此責,你怕是承受不住吧!”
“我張環擔當不起,自有能人可擔!”張環目光冷漠地瞥了他一眼,揮手示意,“來人,送夏巡查至一旁觀戰!”
“遵命!”數名護法弟子快步上前,將夏俊傑架至一側,以防其再近鼓車。張環則凝視著即將燃盡的靈香,深吸一口氣,舉槌奮力擊打鼓麵,刹那間,“咚咚,咚咚,咚咚……”震天撼地的戰鼓聲響起,在秋風之中迴蕩,傳遍四周。
須臾之間,天空中的陽光為之一黯,烏雲滾滾聚攏,籠罩在每個人的頭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