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筆記小字
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 作者:老薑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蛟龍出水,野馬分鬃,仙人指路,追星趕月,美人迴眸……”
柳樹下,齊淩一邊默念招式名字,一邊揮舞長矛,把前任主人傳承的齊家槍法施展得威風凜凜。
這套槍法據說是從唐朝開國名將尉遲恭那兒流傳下來的,威力無比。
練到爐火純青,能在萬軍從中取敵將首級,就像從口袋裏掏東西一樣容易。
又聽說,前任主人的祖父的堂兄,大宋開國名將齊重贇,就是靠這杆長槍,從普通士兵一路殺到殿前司鐵騎指揮使的位置。
每次戰鬥,他的身前身後,敵人的亡魂無數。
還傳說,當年在高粱河戰役失利後,大宋的戰神一路撤退二百多裏。
驚魂稍定,他沒有哭那些陣亡的戰士,而是單獨哭泣五年前已經去世的齊重贇。
大概是因為,如果齊重贇沒去世,他能帶領士兵衝鋒陷陣。
那些契丹士兵根本抵擋不住宋軍的全力一擊。
更別提後來他們利用地形和天氣反敗為勝了!
還有,還有傳說……
總之,關於這套槍法的傳說很多,每個都給它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
齊淩掌握的曆史知識有限,無法判斷這些傳說的真實性。
但他通過實踐證明,前任主人留下的這套槍法鍛煉效果非常出色。
經過幾個月的練習,他不僅體型越來越符合現代健康的審美標準,精神也越發旺盛。
甚至視力和聽力都有所提升。
隔著三十米,他能看清來人的五官,聽到對方的腳步聲。
“巡查官,巡查官,擦擦汗,小心風吹!”來人是射手張帆。
隻見他先接過一旁侍候的鄉勇遞來的毛巾,然後嬉皮笑臉地湊近,連聲請求,“雖說已經入夏,可山裏的風還是挺大的……”
“有事直說,別拐彎抹角,煩人!”相處久了,齊淩不用猜就知道張帆來找他有事。
他迅速收起長槍,單手抓過汗巾,快速擦拭自己半裸的身體。
被陽光曬得黝黑的皮膚閃閃發光。
“巡查官英明,我瞞不過您的眼睛!”張帆繼續堆著笑臉,連連作揖,雙眼滿是討好,“我有個親戚兄弟,讀過幾本書,裝模作樣。
前天家裏建了個亭子,想請您題個匾額。”
“我知道不該拿這事來麻煩您,本來打算直接拒絕,但我父親天天念叨,我忍不住。”擔心齊淩嫌他沒事找事,他停頓了一下,弓著腰,聲音越來越低,“我實在沒辦法了,所以隻好厚著臉皮……”
“拿紙筆來吧!”齊淩還沒等他說完,便笑著打斷,“隻是幾個字,不是什麽大事。
況且,我齊某也不是書法大家。”
“哎呀,哎呀……”射手張帆喜出望外,搖著屁股跑遠。
不久,他帶著四位熟悉的鄉勇,捧著全套筆墨紙硯過來了。
齊淩正好也穿好衣服,先走到柳樹下的石桌旁,拿起涼茶喝了幾口。
接著,他拿起筆,一邊俯身在紙上寫字,一邊低聲問:“涼亭有名字嗎?還是我可以隨便起個名字?”
“有的,有的,叫攬月廳。這兒,這兒還有一副對聯。希望巡檢大人能賜予墨寶。”張帆早已準備好,從袖子裏抽出另一卷桑皮紙,慢慢鋪在石桌上。
“要寫這麽多啊?”齊淩皺了皺眉,沒等張帆迴答,就開始揮毫疾書。轉眼間,匾額和對聯所需的字都工工整整地寫好了。
“多謝巡檢大人的墨寶,多謝巡檢大人的墨寶!”張帆滿臉笑容,連連鞠躬,歡喜得聲音都有些變了調。
“不用客氣!”齊淩笑著揮手,然後一邊欣賞自己新寫的字,一邊隨口問道:“真的是你的本家兄弟嗎?他給你多少潤筆費?”
“真的是,絕對沒有出五服!”張帆不假思索,大聲迴答,“潤筆費,他答應給我兩百文……”
話音剛落,他突然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連忙漲紅了臉,躬身求饒:“巡檢大人,小的沒騙您,真的沒騙您。他真的是我的本家兄弟。我,我原本沒打算收錢,隻是,隻是親兄弟也要明算賬。”
“給他們一半去買酒喝,你自己留一半!”仿佛早就料到他會拿書法換錢,齊淩隨意瞥了他一眼,隨口說道,“下次記得收四百文。我的字雖不是名家之作,但也不能賣得太便宜。否則,以後不好跟別人談價錢!”
“哎,小的知道了,小的知道了!”張帆沒想到這麽輕易就過關了,他擦了擦額頭的汗珠,連連答應,“下次小的收半吊錢,低於這個數,小的絕對不答應!”
作為一個穿越到中年的心理旅客,齊淩並不介意手下拿他的書法換錢。但他介意手下不懂生意經。想了想,他又皺著眉頭補充道:“半吊錢也不要輕易答應,答應得太容易,字就不值錢了!以後每月,你們所有人加起來,隻能答應給別人兩幅。多了,你們自己想辦法推掉,別來煩我。”
“哎,哎。小的記住了,小的這就去告訴王武和劉威他們。”張帆愣了一下,迅速躬身領命。
有些人,根本不用多說。還沒等張帆站直身體,弓箭手王武和劉威兩人就已經一起來了。遠遠地,他們向齊淩行禮,“屬下王武(劉威),見過巡檢大人!”
“有事?”看到兩人神情嚴肅,齊淩皺眉,沉聲問道。雖然金牛寨巡檢所在通往夏州的商路上是個重要地點,但平時需要兩名以上弓箭手帶隊的事情並不多見。王武和劉威約定到巡檢所後院找他,想必是遇到了他們無法解決或不敢擅自處理的麻煩。
“沒別的事,就是來跟您打個招唿。”
“巡檢大人好久沒展示武藝了,我們特地來看看。”
齊淩沒想到,王武和劉威都連忙搖頭否認。
接著,他們又不約而同地摸了摸後脖子,想說話卻又猶豫不決。
“到底怎麽迴事?有話直說,別吞吞吐吐的!”齊淩馬上察覺到他們來找自己並不是正事,於是瞪了他們一眼,低聲責備。
“哎呀,哎呀!”挨了罵,王武和劉威反而顯得自在多了。
他們又鞠躬請求道:“巡檢大人,竇家堡的竇裏正後天要過四十歲生日,想請您賞個臉去他家喝杯酒。”
“還有,轉運司的劉司倉派了他的書童來,請您幫他寫個牌匾,放在糧庫大門。我不清楚您的意思,就讓書童在門房等著了。”
“竇裏正?我和他又沒什麽交情,去祝賀他的生日幹什麽?”齊淩聽得有些不耐煩,又橫了他們一眼,堅決拒絕。
“幫我轉告他,就說後天我要進城,去拜見縣令,實在走不開。”
“縣令,縣令也會去竇家堡。”王武滿臉愁容,小聲提醒,“那個竇裏正雖然沒當過什麽官,但他的女婿在張提刑身邊做事,是個文書。您雖然和他不熟,但也別讓他難堪。”
“永興軍路四大糧倉中最大的一個就在三十裏外的牛頭山。”劉威也趕緊低聲解釋,“劉司倉算是我們的鄰居,以前不管我們這裏缺糧食還是馬料,隻要前任巡檢開口,劉司倉都會幫忙解決。”
“嗯……”齊淩低聲沉思,最後無奈地點點頭,“好吧,你們先答應下來,等我有空了,再寫兩幅字請他們指教。”
“是,巡檢大人!”王武和劉威如願以償,一起抱拳應答。
被他們兩人打擾,齊淩也沒心情繼續練武了。他揮手示意身邊的鄉勇們。
“來人,收拾東西,今天就到這裏吧。”
說完,他扛起長槍,直接迴到了書房。
好累,真的好累,不是因為處理公務和練武,而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應酬。如果早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半個月前,齊淩肯定不會幫李昇和楊旭出頭。
現在好了,便宜師兄李昇和發小楊旭挽迴了麵子,拍拍屁股繼續去夏州辦事,而他自己卻要留下來應對成名後的一堆麻煩。
最近半個月,每隔幾天就會有當地的讀書人不請自來,請他修改新寫的詩詞。還有一些附庸風雅的富商,不惜繞遠路也要求他題字。
似乎他成了二十世紀的某個“大師”,每個字都價值連城。
天啊,齊淩哪裏懂填詞啊!
如果他拒絕評價那些文人的作品,人們就會認為他太過清高自傲。然而,如果他真的開口評論,他又怎麽能提出什麽獨到見解呢?這些日子以來,他全靠在二十一世紀做離婚諮詢時練就的談話技巧來勉強應對。盡管定安縣小得像巴掌大,卻不知為何有那麽多愛好填詞的讀書人。而且,隨著那首《臨江仙》的流傳,他的名氣似乎越來越響亮。附近幾個縣的文人已經開始專門寫信向他請教,希望能與他交朋友。
除此之外,齊淩並不覺得自己寫的字好到供不應求的程度。別說還未出名的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就連唐朝的顏真卿和柳公權,他的水平也無法企及。他的字唯一的優勢就是力度十足。但書法豈止看力度?如果按力量評判,尉遲恭和秦叔寶的字才稱得上頂尖,哪輪得到顏真卿?
“不行,等給竇裏正過完生日,我得找個借口出去躲一陣。”意識到繼續裝模作樣總會有穿幫的時候,齊淩突然心生一計,果斷作出決定。
借口現成的,金牛寨巡檢司負責周圍幾十裏的治安。隨著天氣轉暖,山中的野獸增多,為了商販和百姓的安全,齊巡檢有責任帶領弓箭手和鄉勇清除山中的猛獸毒蟲。以這個理由出門避避風頭,他甚至不用向上級請示。大宋的官製複雜,巡檢受巡檢使和縣令雙重管轄。兩位上司互相謙讓,實際上都不會過問他。
齊淩一邊規劃著行程,一邊走著。還沒想完,他已經迴到了書房。把長槍掛在武器架上,轉身準備換上官袍。剛舉起手臂,門外又響起了弓箭手牛巨的聲音:“巡檢大人在嗎?縣城……”
“別打擾我,有事下午再說!”齊淩被打斷思路,不耐煩地吩咐。牛巨拍馬屁拍錯了地方,也不敢抱怨。他低聲迴答:“是!屬下還收到一封您的信,縣城的急遞鋪專門派人送來。我看那信封製作精美,應該是女子的手筆……”(注:鯉封,古代講究的信封,形狀像木頭鯉魚,故稱鯉封。)
“女子?給我寫信?”齊淩半信半疑,打開門,從牛巨手中接過一條紅絲帶係著的木質鯉魚信封。他走到窗前,對著陽光打開信封,抽出兩張香氣撲鼻的白色信紙。這是紫菱大家通過急遞鋪寄來的信。
那天,憑借明代狀元楊慎的《臨江仙》打退李德昭後,齊淩和同事們在牡丹閣熱熱鬧鬧地喝了個半晚,各自找地方休息……
第二天下午迴到金牛寨,他習慣性地把所有的歡樂都拋諸腦後,壓根沒想到那位著名的紫菱姑娘還記得他,還費盡周折打聽到了他的工作地。至於好友楊旭說過的,要幫他出錢為紫菱贖身,齊淩更是直接當作沒這迴事。
在21世紀,勸說歌女從良可是最無趣的事情之一。
齊淩可沒這想法。
至於酒桌上隨口許下的諾言,誰當真了那才叫傻呢。
不過,就算不信,他隨便背一首古詩也能輕易贏得美人青睞。
收到美人的信,齊淩還是有些得意。
他迅速展開信紙,好奇古代的情侶會在信中寫些什麽甜言蜜語。
然而信的內容卻是紫菱在迴長安的路上,新學會的一組歌詞。
當時覺得清新脫俗,特意記下,希望齊淩這位巡查官員給予評價。
第一首:
在桑樹田間試穿春衣,
春風晴朗,溫暖得讓人懶洋洋,
桃花枝頭,黃鶯的歌聲纏綿,
不願讓人就此離去。
第二首:
行人在馬背上猶豫不決,
心中不舍,輕輕訴說,
迴首一笑,消失在花叢中,
隻怕花兒也會察覺。
第三首:
吳地的蠶已老,燕雛已飛,
東風吹過長洲苑的宴會,
絲綢催促,館娃宮的女子們,
忙著更換舞衣。
第四首:
細聽咿啞的織布聲,皺起眉頭,
穿梭的線織成垂蓮的圖案,
花朵容易打結,愁緒難以整理,
紛亂的心情如同亂麻般的絲線。
第五首:
橫紋編織成沈郎的詩句,
心中之意無人能懂,
不說憂愁,不說憔悴,
隻以此寄托相思之情……
柳樹下,齊淩一邊默念招式名字,一邊揮舞長矛,把前任主人傳承的齊家槍法施展得威風凜凜。
這套槍法據說是從唐朝開國名將尉遲恭那兒流傳下來的,威力無比。
練到爐火純青,能在萬軍從中取敵將首級,就像從口袋裏掏東西一樣容易。
又聽說,前任主人的祖父的堂兄,大宋開國名將齊重贇,就是靠這杆長槍,從普通士兵一路殺到殿前司鐵騎指揮使的位置。
每次戰鬥,他的身前身後,敵人的亡魂無數。
還傳說,當年在高粱河戰役失利後,大宋的戰神一路撤退二百多裏。
驚魂稍定,他沒有哭那些陣亡的戰士,而是單獨哭泣五年前已經去世的齊重贇。
大概是因為,如果齊重贇沒去世,他能帶領士兵衝鋒陷陣。
那些契丹士兵根本抵擋不住宋軍的全力一擊。
更別提後來他們利用地形和天氣反敗為勝了!
還有,還有傳說……
總之,關於這套槍法的傳說很多,每個都給它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
齊淩掌握的曆史知識有限,無法判斷這些傳說的真實性。
但他通過實踐證明,前任主人留下的這套槍法鍛煉效果非常出色。
經過幾個月的練習,他不僅體型越來越符合現代健康的審美標準,精神也越發旺盛。
甚至視力和聽力都有所提升。
隔著三十米,他能看清來人的五官,聽到對方的腳步聲。
“巡查官,巡查官,擦擦汗,小心風吹!”來人是射手張帆。
隻見他先接過一旁侍候的鄉勇遞來的毛巾,然後嬉皮笑臉地湊近,連聲請求,“雖說已經入夏,可山裏的風還是挺大的……”
“有事直說,別拐彎抹角,煩人!”相處久了,齊淩不用猜就知道張帆來找他有事。
他迅速收起長槍,單手抓過汗巾,快速擦拭自己半裸的身體。
被陽光曬得黝黑的皮膚閃閃發光。
“巡查官英明,我瞞不過您的眼睛!”張帆繼續堆著笑臉,連連作揖,雙眼滿是討好,“我有個親戚兄弟,讀過幾本書,裝模作樣。
前天家裏建了個亭子,想請您題個匾額。”
“我知道不該拿這事來麻煩您,本來打算直接拒絕,但我父親天天念叨,我忍不住。”擔心齊淩嫌他沒事找事,他停頓了一下,弓著腰,聲音越來越低,“我實在沒辦法了,所以隻好厚著臉皮……”
“拿紙筆來吧!”齊淩還沒等他說完,便笑著打斷,“隻是幾個字,不是什麽大事。
況且,我齊某也不是書法大家。”
“哎呀,哎呀……”射手張帆喜出望外,搖著屁股跑遠。
不久,他帶著四位熟悉的鄉勇,捧著全套筆墨紙硯過來了。
齊淩正好也穿好衣服,先走到柳樹下的石桌旁,拿起涼茶喝了幾口。
接著,他拿起筆,一邊俯身在紙上寫字,一邊低聲問:“涼亭有名字嗎?還是我可以隨便起個名字?”
“有的,有的,叫攬月廳。這兒,這兒還有一副對聯。希望巡檢大人能賜予墨寶。”張帆早已準備好,從袖子裏抽出另一卷桑皮紙,慢慢鋪在石桌上。
“要寫這麽多啊?”齊淩皺了皺眉,沒等張帆迴答,就開始揮毫疾書。轉眼間,匾額和對聯所需的字都工工整整地寫好了。
“多謝巡檢大人的墨寶,多謝巡檢大人的墨寶!”張帆滿臉笑容,連連鞠躬,歡喜得聲音都有些變了調。
“不用客氣!”齊淩笑著揮手,然後一邊欣賞自己新寫的字,一邊隨口問道:“真的是你的本家兄弟嗎?他給你多少潤筆費?”
“真的是,絕對沒有出五服!”張帆不假思索,大聲迴答,“潤筆費,他答應給我兩百文……”
話音剛落,他突然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連忙漲紅了臉,躬身求饒:“巡檢大人,小的沒騙您,真的沒騙您。他真的是我的本家兄弟。我,我原本沒打算收錢,隻是,隻是親兄弟也要明算賬。”
“給他們一半去買酒喝,你自己留一半!”仿佛早就料到他會拿書法換錢,齊淩隨意瞥了他一眼,隨口說道,“下次記得收四百文。我的字雖不是名家之作,但也不能賣得太便宜。否則,以後不好跟別人談價錢!”
“哎,小的知道了,小的知道了!”張帆沒想到這麽輕易就過關了,他擦了擦額頭的汗珠,連連答應,“下次小的收半吊錢,低於這個數,小的絕對不答應!”
作為一個穿越到中年的心理旅客,齊淩並不介意手下拿他的書法換錢。但他介意手下不懂生意經。想了想,他又皺著眉頭補充道:“半吊錢也不要輕易答應,答應得太容易,字就不值錢了!以後每月,你們所有人加起來,隻能答應給別人兩幅。多了,你們自己想辦法推掉,別來煩我。”
“哎,哎。小的記住了,小的這就去告訴王武和劉威他們。”張帆愣了一下,迅速躬身領命。
有些人,根本不用多說。還沒等張帆站直身體,弓箭手王武和劉威兩人就已經一起來了。遠遠地,他們向齊淩行禮,“屬下王武(劉威),見過巡檢大人!”
“有事?”看到兩人神情嚴肅,齊淩皺眉,沉聲問道。雖然金牛寨巡檢所在通往夏州的商路上是個重要地點,但平時需要兩名以上弓箭手帶隊的事情並不多見。王武和劉威約定到巡檢所後院找他,想必是遇到了他們無法解決或不敢擅自處理的麻煩。
“沒別的事,就是來跟您打個招唿。”
“巡檢大人好久沒展示武藝了,我們特地來看看。”
齊淩沒想到,王武和劉威都連忙搖頭否認。
接著,他們又不約而同地摸了摸後脖子,想說話卻又猶豫不決。
“到底怎麽迴事?有話直說,別吞吞吐吐的!”齊淩馬上察覺到他們來找自己並不是正事,於是瞪了他們一眼,低聲責備。
“哎呀,哎呀!”挨了罵,王武和劉威反而顯得自在多了。
他們又鞠躬請求道:“巡檢大人,竇家堡的竇裏正後天要過四十歲生日,想請您賞個臉去他家喝杯酒。”
“還有,轉運司的劉司倉派了他的書童來,請您幫他寫個牌匾,放在糧庫大門。我不清楚您的意思,就讓書童在門房等著了。”
“竇裏正?我和他又沒什麽交情,去祝賀他的生日幹什麽?”齊淩聽得有些不耐煩,又橫了他們一眼,堅決拒絕。
“幫我轉告他,就說後天我要進城,去拜見縣令,實在走不開。”
“縣令,縣令也會去竇家堡。”王武滿臉愁容,小聲提醒,“那個竇裏正雖然沒當過什麽官,但他的女婿在張提刑身邊做事,是個文書。您雖然和他不熟,但也別讓他難堪。”
“永興軍路四大糧倉中最大的一個就在三十裏外的牛頭山。”劉威也趕緊低聲解釋,“劉司倉算是我們的鄰居,以前不管我們這裏缺糧食還是馬料,隻要前任巡檢開口,劉司倉都會幫忙解決。”
“嗯……”齊淩低聲沉思,最後無奈地點點頭,“好吧,你們先答應下來,等我有空了,再寫兩幅字請他們指教。”
“是,巡檢大人!”王武和劉威如願以償,一起抱拳應答。
被他們兩人打擾,齊淩也沒心情繼續練武了。他揮手示意身邊的鄉勇們。
“來人,收拾東西,今天就到這裏吧。”
說完,他扛起長槍,直接迴到了書房。
好累,真的好累,不是因為處理公務和練武,而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應酬。如果早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半個月前,齊淩肯定不會幫李昇和楊旭出頭。
現在好了,便宜師兄李昇和發小楊旭挽迴了麵子,拍拍屁股繼續去夏州辦事,而他自己卻要留下來應對成名後的一堆麻煩。
最近半個月,每隔幾天就會有當地的讀書人不請自來,請他修改新寫的詩詞。還有一些附庸風雅的富商,不惜繞遠路也要求他題字。
似乎他成了二十世紀的某個“大師”,每個字都價值連城。
天啊,齊淩哪裏懂填詞啊!
如果他拒絕評價那些文人的作品,人們就會認為他太過清高自傲。然而,如果他真的開口評論,他又怎麽能提出什麽獨到見解呢?這些日子以來,他全靠在二十一世紀做離婚諮詢時練就的談話技巧來勉強應對。盡管定安縣小得像巴掌大,卻不知為何有那麽多愛好填詞的讀書人。而且,隨著那首《臨江仙》的流傳,他的名氣似乎越來越響亮。附近幾個縣的文人已經開始專門寫信向他請教,希望能與他交朋友。
除此之外,齊淩並不覺得自己寫的字好到供不應求的程度。別說還未出名的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就連唐朝的顏真卿和柳公權,他的水平也無法企及。他的字唯一的優勢就是力度十足。但書法豈止看力度?如果按力量評判,尉遲恭和秦叔寶的字才稱得上頂尖,哪輪得到顏真卿?
“不行,等給竇裏正過完生日,我得找個借口出去躲一陣。”意識到繼續裝模作樣總會有穿幫的時候,齊淩突然心生一計,果斷作出決定。
借口現成的,金牛寨巡檢司負責周圍幾十裏的治安。隨著天氣轉暖,山中的野獸增多,為了商販和百姓的安全,齊巡檢有責任帶領弓箭手和鄉勇清除山中的猛獸毒蟲。以這個理由出門避避風頭,他甚至不用向上級請示。大宋的官製複雜,巡檢受巡檢使和縣令雙重管轄。兩位上司互相謙讓,實際上都不會過問他。
齊淩一邊規劃著行程,一邊走著。還沒想完,他已經迴到了書房。把長槍掛在武器架上,轉身準備換上官袍。剛舉起手臂,門外又響起了弓箭手牛巨的聲音:“巡檢大人在嗎?縣城……”
“別打擾我,有事下午再說!”齊淩被打斷思路,不耐煩地吩咐。牛巨拍馬屁拍錯了地方,也不敢抱怨。他低聲迴答:“是!屬下還收到一封您的信,縣城的急遞鋪專門派人送來。我看那信封製作精美,應該是女子的手筆……”(注:鯉封,古代講究的信封,形狀像木頭鯉魚,故稱鯉封。)
“女子?給我寫信?”齊淩半信半疑,打開門,從牛巨手中接過一條紅絲帶係著的木質鯉魚信封。他走到窗前,對著陽光打開信封,抽出兩張香氣撲鼻的白色信紙。這是紫菱大家通過急遞鋪寄來的信。
那天,憑借明代狀元楊慎的《臨江仙》打退李德昭後,齊淩和同事們在牡丹閣熱熱鬧鬧地喝了個半晚,各自找地方休息……
第二天下午迴到金牛寨,他習慣性地把所有的歡樂都拋諸腦後,壓根沒想到那位著名的紫菱姑娘還記得他,還費盡周折打聽到了他的工作地。至於好友楊旭說過的,要幫他出錢為紫菱贖身,齊淩更是直接當作沒這迴事。
在21世紀,勸說歌女從良可是最無趣的事情之一。
齊淩可沒這想法。
至於酒桌上隨口許下的諾言,誰當真了那才叫傻呢。
不過,就算不信,他隨便背一首古詩也能輕易贏得美人青睞。
收到美人的信,齊淩還是有些得意。
他迅速展開信紙,好奇古代的情侶會在信中寫些什麽甜言蜜語。
然而信的內容卻是紫菱在迴長安的路上,新學會的一組歌詞。
當時覺得清新脫俗,特意記下,希望齊淩這位巡查官員給予評價。
第一首:
在桑樹田間試穿春衣,
春風晴朗,溫暖得讓人懶洋洋,
桃花枝頭,黃鶯的歌聲纏綿,
不願讓人就此離去。
第二首:
行人在馬背上猶豫不決,
心中不舍,輕輕訴說,
迴首一笑,消失在花叢中,
隻怕花兒也會察覺。
第三首:
吳地的蠶已老,燕雛已飛,
東風吹過長洲苑的宴會,
絲綢催促,館娃宮的女子們,
忙著更換舞衣。
第四首:
細聽咿啞的織布聲,皺起眉頭,
穿梭的線織成垂蓮的圖案,
花朵容易打結,愁緒難以整理,
紛亂的心情如同亂麻般的絲線。
第五首:
橫紋編織成沈郎的詩句,
心中之意無人能懂,
不說憂愁,不說憔悴,
隻以此寄托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