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趕時間
穿越古代從使用石器開始 作者:寵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冷若雪花了一天的時間,把空間在腦子裏畫了地圖。
空間還挺對稱的,可以把自己打開的東南四分之一劃成九宮格。
左邊是1000畝左右的地,山林地,加2000畝地。
中間是海,原空間三玻璃廠的位置,約2000畝地,山林。
右邊是2000畝地,山林加原空間二,原空間一,1000畝地。
就是說,自己可以在空間裏,建6個村子,一個縣城。
和清源縣很像的一個小世界。
以前自己規定一個人管2畝地。
一畝地產160斤左右的稻米,一年三季,按一個人一天一斤米計算,空間裏應該有150萬斤米的存糧,約合擔。
可是空間裏現在和外麵有同步的趨勢了,那麽一年最多兩季,能有130萬的存米。
就現在的存糧來說,完全可以把多出來的5000畝地開出來。
所以,自己還需要買2500個人。
一個人做一套院子,加工具、生活用品,銀錢需要投入80兩銀子。
就是20萬兩銀子,自己現在的現銀就35萬兩左右了。
建屋子的材料空間裏自己做顯然是來不及了,隻有外麵買。
冷若雪決定了,買人,建屋子,正好若一和冷一已經迴來了,冷一在城外租了個莊園,準備放馬,現在倒是方便買材料了。
讓若一通知繡莊,東西送到城外租的莊園裏,莊園多租十天,趁著天還沒黑,退了城裏的院子,帶著冷一、若一去了租的莊園。
莊園裏的佃農都是村子裏的,所以此時除了看門的老頭,裏麵沒有人,冷若雪給老頭二兩銀子,放假10天,把老頭也打發了。
三人直接迴到空間裏吃飯洗漱睡覺。
空間裏的溫度比冷若雪估計的,降的要慢,搶收的莊稼水果經過兩天,已經搶收完了。
冷若雪把住宅劃好線,是建單間還是院子,鬥爭了一下,最後還是建了院子。
省洗漱室,以後還可以分配給家庭。
按一千畝地,600人的配置,就是120個院子,5個村子,600個院子,自己原來算錯了,居然算的是一個人一個院子的配置,那就不需要那麽多銀錢了,隻需要大約6萬兩銀子。
冷一若一有功夫在身,學騎馬很快,買的馬還沒有到,冷若雪就把自己的兩匹馬先給兄妹倆用了,他們兄妹倆負責訂購修建需要的東西、農具衣物等物品。
又把冷二、若二放出來,負責接待送貨的人。
安排人先挖地基、修下水,護衛6人一組,負責各個區域的勞動安排,物資統計。
冷若雪自己帶了6個護衛,在山林尋找適合引進日用水的地方,順便打打獵。
原空間二、三的人都放迴去了,讓他們迴去給自己住的地方加圍牆和炕,然後進入正常生產模式。
種地的水源是有的,自從空間擴展了,河流也出現了,隻需要引流就可以。
經過忙碌的三天後,五個地方的地基、下水,村裏的道路都修好了。
冷若雪集中人,一塊地方一起修建。
50人一組,12個院子一起修建,材料冷若雪都分好了,連運輸都省了。
都有在空間一的修建經驗,上手很快。
一組人,一天能修三個院子,加上不斷買入的人,十天不到,600個院子就修完了。
正好定做的管道什麽的到齊了,又集中修管道、修路。
從空間裏掙的錢,又都用在了空間裏。
看著天氣還行,冷若雪索性把永明縣規劃了。
空間裏現在還是按需分配,大鍋飯時間長了,容易讓人產生懶惰心,冷若雪在規劃永明縣的時候,除了辦公,還規劃了商業區、自由貿易區。
不著急的地方先留著,辦公區和自己的住宅區先修建了出來,然後就是積分兌換區。
最後就是一村到六村,到縣城的道路。
除了冷一和若一,輪流趕著馬車往清源縣趕,路上買人,補充物資,餘下的護衛都迴到了空間。
冷若雪實驗過,自己在馬車上進空間,馬車能帶著自己走,要是自己在馬上進空間,自己就不會動。
本來說好一路看看風景的,結果空間的變化,讓她不得不待在空間裏。
空間裏有了入冬的感覺,正好大部分的地方都修建好了,能用了。
婦女兒童,集中在縣城和六村裏,男人以原空間一的人為主,一人負責一個院子,帶著新買的人,5個人一個院子。
吃食還是大鍋飯,集中一起做,分了吃。
等大家都安頓下來,冷若雪在思考永明縣的未來。
是打造出一個能自給自足的小世界,還是和外麵的世界做個互補?
空間裏的人現在還好管理,以後呢?
冷若雪一邊考慮,一邊製定永明縣的規定。
各個村子現在除了修渠,就是識字,背誦永明縣的法規。
一村的養豬廠、養雞廠進行了擴大,香皂廠和罐頭廠也動了起來。
經過實驗,除了原空間一,冷若雪最初進入空間的三畝地,東西可以保持不變質,別的地方,東西和外麵保存的時間是一樣的。
冷若雪索性把這個三畝地上麵的建築都拆了,做成了三個倉庫。
一個用來放豬油豬肉,一個用來放水果蔬菜,另外一個就放了自己需要的東西。
剛剛規劃完空間,就到了清源縣。
清源縣有了冷若雪糧食屋子的支持,這個冬天,村民們可算沒有餓死,也沒有凍著。
冷若雪剛剛處理完空間,又要麵對外麵5個村子的事情。
先是對各個村子的農作物進行了規劃,安排提前育苗。
就到了耕地、施肥的時候。
村子裏的地現在全部都租給了冷若雪,所以對冷若雪的安排,大家都不敢有異議。
又能有積分換口糧,幹起活來都很積極。
別管是誰家的地,耕完一畝,就能換二斤糧食,力氣大的,換的糧食就多,力氣小的,隻要肯出力,也餓不死。
田地開完了,荒地也有積分,就這樣,裏外忙忙碌碌三天,育好的苗按要求種入田地。
空間還挺對稱的,可以把自己打開的東南四分之一劃成九宮格。
左邊是1000畝左右的地,山林地,加2000畝地。
中間是海,原空間三玻璃廠的位置,約2000畝地,山林。
右邊是2000畝地,山林加原空間二,原空間一,1000畝地。
就是說,自己可以在空間裏,建6個村子,一個縣城。
和清源縣很像的一個小世界。
以前自己規定一個人管2畝地。
一畝地產160斤左右的稻米,一年三季,按一個人一天一斤米計算,空間裏應該有150萬斤米的存糧,約合擔。
可是空間裏現在和外麵有同步的趨勢了,那麽一年最多兩季,能有130萬的存米。
就現在的存糧來說,完全可以把多出來的5000畝地開出來。
所以,自己還需要買2500個人。
一個人做一套院子,加工具、生活用品,銀錢需要投入80兩銀子。
就是20萬兩銀子,自己現在的現銀就35萬兩左右了。
建屋子的材料空間裏自己做顯然是來不及了,隻有外麵買。
冷若雪決定了,買人,建屋子,正好若一和冷一已經迴來了,冷一在城外租了個莊園,準備放馬,現在倒是方便買材料了。
讓若一通知繡莊,東西送到城外租的莊園裏,莊園多租十天,趁著天還沒黑,退了城裏的院子,帶著冷一、若一去了租的莊園。
莊園裏的佃農都是村子裏的,所以此時除了看門的老頭,裏麵沒有人,冷若雪給老頭二兩銀子,放假10天,把老頭也打發了。
三人直接迴到空間裏吃飯洗漱睡覺。
空間裏的溫度比冷若雪估計的,降的要慢,搶收的莊稼水果經過兩天,已經搶收完了。
冷若雪把住宅劃好線,是建單間還是院子,鬥爭了一下,最後還是建了院子。
省洗漱室,以後還可以分配給家庭。
按一千畝地,600人的配置,就是120個院子,5個村子,600個院子,自己原來算錯了,居然算的是一個人一個院子的配置,那就不需要那麽多銀錢了,隻需要大約6萬兩銀子。
冷一若一有功夫在身,學騎馬很快,買的馬還沒有到,冷若雪就把自己的兩匹馬先給兄妹倆用了,他們兄妹倆負責訂購修建需要的東西、農具衣物等物品。
又把冷二、若二放出來,負責接待送貨的人。
安排人先挖地基、修下水,護衛6人一組,負責各個區域的勞動安排,物資統計。
冷若雪自己帶了6個護衛,在山林尋找適合引進日用水的地方,順便打打獵。
原空間二、三的人都放迴去了,讓他們迴去給自己住的地方加圍牆和炕,然後進入正常生產模式。
種地的水源是有的,自從空間擴展了,河流也出現了,隻需要引流就可以。
經過忙碌的三天後,五個地方的地基、下水,村裏的道路都修好了。
冷若雪集中人,一塊地方一起修建。
50人一組,12個院子一起修建,材料冷若雪都分好了,連運輸都省了。
都有在空間一的修建經驗,上手很快。
一組人,一天能修三個院子,加上不斷買入的人,十天不到,600個院子就修完了。
正好定做的管道什麽的到齊了,又集中修管道、修路。
從空間裏掙的錢,又都用在了空間裏。
看著天氣還行,冷若雪索性把永明縣規劃了。
空間裏現在還是按需分配,大鍋飯時間長了,容易讓人產生懶惰心,冷若雪在規劃永明縣的時候,除了辦公,還規劃了商業區、自由貿易區。
不著急的地方先留著,辦公區和自己的住宅區先修建了出來,然後就是積分兌換區。
最後就是一村到六村,到縣城的道路。
除了冷一和若一,輪流趕著馬車往清源縣趕,路上買人,補充物資,餘下的護衛都迴到了空間。
冷若雪實驗過,自己在馬車上進空間,馬車能帶著自己走,要是自己在馬上進空間,自己就不會動。
本來說好一路看看風景的,結果空間的變化,讓她不得不待在空間裏。
空間裏有了入冬的感覺,正好大部分的地方都修建好了,能用了。
婦女兒童,集中在縣城和六村裏,男人以原空間一的人為主,一人負責一個院子,帶著新買的人,5個人一個院子。
吃食還是大鍋飯,集中一起做,分了吃。
等大家都安頓下來,冷若雪在思考永明縣的未來。
是打造出一個能自給自足的小世界,還是和外麵的世界做個互補?
空間裏的人現在還好管理,以後呢?
冷若雪一邊考慮,一邊製定永明縣的規定。
各個村子現在除了修渠,就是識字,背誦永明縣的法規。
一村的養豬廠、養雞廠進行了擴大,香皂廠和罐頭廠也動了起來。
經過實驗,除了原空間一,冷若雪最初進入空間的三畝地,東西可以保持不變質,別的地方,東西和外麵保存的時間是一樣的。
冷若雪索性把這個三畝地上麵的建築都拆了,做成了三個倉庫。
一個用來放豬油豬肉,一個用來放水果蔬菜,另外一個就放了自己需要的東西。
剛剛規劃完空間,就到了清源縣。
清源縣有了冷若雪糧食屋子的支持,這個冬天,村民們可算沒有餓死,也沒有凍著。
冷若雪剛剛處理完空間,又要麵對外麵5個村子的事情。
先是對各個村子的農作物進行了規劃,安排提前育苗。
就到了耕地、施肥的時候。
村子裏的地現在全部都租給了冷若雪,所以對冷若雪的安排,大家都不敢有異議。
又能有積分換口糧,幹起活來都很積極。
別管是誰家的地,耕完一畝,就能換二斤糧食,力氣大的,換的糧食就多,力氣小的,隻要肯出力,也餓不死。
田地開完了,荒地也有積分,就這樣,裏外忙忙碌碌三天,育好的苗按要求種入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