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的秋夜,月光清冷如水,葉長歌在自己的書房中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嶺南地方大員劉泰之。這位資曆深厚的官員,外表溫文爾雅,實則城府極深,一向遊走於商界和官場之間,極少公開站隊。
“葉少主,”劉泰之端起茶杯,緩緩抿了一口,語氣不急不緩,“近來嶺南商路規章的推行,頗受好評。聽聞不少商人甚至自發上書府衙,要求在更大範圍內推廣。”
“劉大人過獎了,”葉長歌微微一笑,眼神卻絲毫不放鬆,“隻是商路穩了,商人和百姓受益,規章才得以推廣。這些,都離不開府衙的鼎力支持。”
劉泰之放下茶杯,似笑非笑地看著葉長歌:“葉少主的謙虛令人欽佩。不過,規則一旦擴展到更大的區域,難免會觸及到一些固有的利益。少主可曾考慮,如何應對那些利益受損者?”
葉長歌明白,這是劉泰之在試探自己的底線。他斟酌片刻,低聲說道:“利益受損者往往是舊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但大人您應該也清楚,舊秩序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的局勢。嶺南鹽場騷亂不過是一個縮影,如果不能改革稅收製度,地方經濟遲早會被壓垮。”
劉泰之輕輕點頭,但語氣中仍帶有試探:“葉少主若是能提出一個既能平息爭端,又不損害府衙財政的方案,老夫倒是願意試一試。”
葉長歌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銳利:“大人放心,我已準備了一套詳盡的方案,不僅能提高稅收效率,還能讓基層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隻要府衙配合,我願意率先垂範,將這一製度推廣到葉家掌控的區域。”
劉泰之不置可否,但從他的眼神中,葉長歌看到了初步的認可。對話結束後,劉泰之告辭離去,葉長歌站在門口,看著他的背影,低聲說道:“顧清霜,我們的計劃可以開始了。”
從暗處走出的顧清霜微微一笑:“看樣子劉大人有些鬆口了。不過他這種人絕不會輕易下定決心,必須讓他看到實際效果。”
葉長歌點點頭:“所以,我們要先把基層工作做紮實,讓他看到利益的可行性。”
為了推動稅收製度改革,葉長歌決定從最容易突破的地方入手——他控製的沿海地區。這裏的鹽場、漁業和手工業較為發達,但長期以來,基層稅收體係混亂,賦稅重、效率低下的問題屢見不鮮。
葉長歌帶著趙明廷、顧清霜等核心團隊,親自走訪了幾個典型的鄉鎮。他們選擇的第一個試點是靠近葉家鹽場的臨海鎮。
臨海鎮的稅吏老劉,是一個見風使舵的人。得知葉長歌要來,他既惶恐又期待,生怕稍有差池惹怒了葉家少主。
“老劉,鎮上的賦稅情況如何?”葉長歌走進衙門,直接開門見山。
老劉擦著額頭的汗,小心翼翼地迴答:“迴少主,這兩年百姓日子確實不好過,鹽稅和魚稅拖欠得厲害。今年更是幹旱,鹽產量都減了三成,收入比往年少了許多。”
葉長歌眉頭微皺:“那鎮上的百姓對稅收有什麽看法?”
“唉,說實話,怨言不少啊!”老劉歎了口氣,“他們覺得稅太高,交不起;我們這些當差的,也難啊,上麵催得緊,下麵交不上,隻能兩頭受氣。”
葉長歌點點頭,看向趙明廷:“明廷,把我們的新稅收方案拿出來,給老劉講一講。”
趙明廷展開一卷文書,聲音洪亮地說道:“我們設計的新方案叫‘兩稅製’,一部分按照生產規模征稅,另一部分按年收入比例征收。同時,廢除那些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讓稅收體係更透明。”
“具體來說,比如鹽戶,每年交多少稅,不再是稅吏一家說了算,而是由村鎮代表和鹽商共同議定。稅率上,我們也會根據年景好壞做動態調整。最重要的是,我們會設立一個專門的監督委員會,防止中間有人貪汙或徇私。”
老劉聽得目瞪口呆,半晌才迴過神來:“少主,這法子倒是好,可……上麵要是不同意,咱們怎麽辦?”
葉長歌微微一笑:“所以我們先從臨海鎮試點,看到成效之後,再一步步推廣。如果效果好,我會親自向府衙匯報,你放心,這件事算在我的頭上。”
老劉見葉長歌態度堅決,點頭答應下來:“既然少主親自保證,那我拚了這條老命,也一定配合到底。”
新的稅收製度在臨海鎮試點推行後,很快取得了一些成效。鹽戶和漁民發現,新製度下交的稅少了,效率高了,心裏自然樂意。但與此同時,原先依靠複雜稅目撈油水的稅吏和地方豪紳卻開始不滿。
一個月後,葉長歌再次來到臨海鎮,剛走進集市,便聽到一些百姓議論紛紛:“葉少主確實為咱們做了好事,這稅可比以前低多了。”
可另一頭,幾個閑散的地痞卻在低聲抱怨:“低稅也不一定是好事,這規矩一多,咱們想偷個漏稅都難了!”
葉長歌聽到這些,心中頓時明白,改革觸及了部分人的利益。他召集了一次鎮上的鄉紳會議,希望通過協商平息不滿。
會上,一個胡須花白的鄉紳站起來,語氣冷淡地說道:“葉少主,改革稅製是好事,但這新規矩一上來,許多地方不適應,商路上的小本經營者反而更艱難了。這是不是得考慮一下實際情況?”
葉長歌沉著臉,語氣卻不失禮貌:“林老先生,規矩的製定是為了讓大家公平競爭。以前小商小戶難做,不是因為稅少了,而是因為稅收不透明、管理混亂。新製度實施後,他們反而能正大光明地做生意。”
那鄉紳似乎沒想到葉長歌會如此直接,臉色微微一變,卻不再多言。
顧清霜見狀,微微一笑說道:“少主的意思很簡單,我們的製度不是針對個人,而是為了讓大家在更公平的環境下發展。如果有誰覺得不公平,盡管提出來,我們一定優化完善。”
會議最後,雖然仍有少部分人持觀望態度,但大多數鄉紳已經被葉長歌的決心和計劃打動,表示願意配合試點推進。
幾個月後,臨海鎮的稅收新規初見成效。百姓負擔減輕,鄉鎮經濟開始迴暖,地方豪紳也逐漸認識到,規範的稅收製度對他們的長遠利益更有利。
葉長歌將這些成果整理成詳細報告,並送到劉泰之手中。
劉泰之看完報告,沉思片刻,緩緩說道:“葉少主果然有魄力,這套製度確實有可行之處。既然試點成功,那下一步,便是看它能否在更廣的範圍內推廣了。”
葉長歌微微一笑:“大人放心,我已經做好了準備。”
臨海鎮的成功,讓葉長歌的名聲進一步提升,但他深知,試點隻是改革的開端。要將新的稅收製度推廣到整個嶺南地區,必須得到更多官員的支持,同時要妥善處理舊勢力的抵觸情緒。
在葉府的議事廳內,核心團隊齊聚一堂。趙明廷率先開口:“少主,臨海鎮的改革無疑是成功的,百姓支持,地方稅收也有所提升。但如果要在整個嶺南推廣,新製度必然會觸及更多既得利益者,尤其是吳家這樣的大戶,他們不可能袖手旁觀。”
顧清霜端坐一旁,接過話頭:“明廷說得沒錯。吳家在嶺南的鹽稅網絡盤根錯節,一旦我們推進新規,必然會削弱他們的經濟基礎,他們不可能不反擊。”
“所以,我們必須未雨綢繆。”葉長歌站起身,目光堅定地掃過眾人,“首先要鞏固我們在試點區域的影響力,確保稅收新規在試點地區徹底紮根。其次,我需要更多地方官員的支持,特別是那些手握實權卻尚未明確表態的人。”
趙明廷點頭:“確實如此。我建議分階段推進,每擴大一個區域,都要確保有足夠的官員和鄉紳支持,才能避免改革半途而廢。”
葉長歌看向顧清霜:“清霜,你認為接下來該如何爭取更多盟友?”
顧清霜微微一笑:“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看到利益。我們可以挑選幾個關鍵區域作為下一步試點,選擇當地有影響力的鄉紳和官員加入改革,給他們分配相應的收益。隻要他們嚐到甜頭,其他人自然會跟隨。”
葉長歌點頭:“很好,那就按照這個思路辦。不過,吳家那邊不能掉以輕心,他們很可能會在暗中搗亂。”
改革的下一步目標是鄰近的鹽鄉——白沙鎮。相比臨海鎮,白沙鎮的經濟更加依賴鹽業,吳家的影響力在這裏尤為深厚。改革一旦推行,必然會引發強烈的反彈。
為了應對可能的挑戰,葉長歌親自率領團隊前往白沙鎮。剛到鎮上,他就感受到一股暗流湧動——街頭巷尾到處是針對稅收新規的流言:“聽說葉家要搞什麽新稅規,恐怕最後吃虧的還是我們這些小戶鹽民。”“可不是嘛,什麽透明公平,還不是大戶人家的把戲?”
麵對這些流言,葉長歌並未急於辟謠,而是召集了一場公開的鄉鎮大會,邀請當地鹽民、鄉紳以及稅吏參加。他站在簡陋的台子上,環視台下眾人,開口說道:
“鄉親們,我知道大家對新稅規有很多疑慮,也聽到了不少流言。但我今天想問一句,大家認為舊的稅收製度公平嗎?”
台下一片沉默。過了一會兒,一個穿著破舊短衣的鹽民鼓起勇氣站出來說道:“少主,這話咱可不敢說。不過說實話,這幾年鹽稅是越來越重了,我們辛苦一年,賺的錢大半都交了稅,實在過不下去了。”
葉長歌點點頭:“沒錯,這就是舊製度的問題——不透明,不公平,隻知道讓大家交稅,卻從不考慮你們的生活。我推行的新稅規,目的隻有一個:讓稅收合理化,讓每一份稅款都用在你們看得見的地方。”
他說罷,舉起一份賬冊:“大家請看,這是臨海鎮實施新稅規後的詳細賬目,稅收減少了20%,卻因為管理效率提高,地方財政反而多了一成。這些錢,都被用來修路、建碼頭了。”
台下議論紛紛,有人小聲說道:“這要是真的,那還真是大好事啊!”
一旁的趙明廷見狀,立刻接過話頭:“臨海鎮的百姓如果不信,可以親自去看看,我們絕無半句虛言。而且,我保證,新稅規的所有賬目,都會定期公示,大家都能監督。”
此話一出,許多鹽民臉上的疑慮開始鬆動,但一些鄉紳卻依然保持冷眼旁觀。
就在白沙鎮的試點改革穩步推進時,吳家也開始有所行動。一天深夜,一隊蒙麵人闖入白沙鎮的鹽倉,放火焚燒了一處堆積如山的鹽堆。火光衝天,嚇得鎮上的百姓人心惶惶。
第二天,葉長歌趕到現場時,鹽倉已經成了一片焦土。當地稅吏一臉慌張地匯報道:“少主,這批鹽是準備出口的,現在全沒了,損失恐怕過萬兩……”
葉長歌沉著臉,聲音冰冷:“這分明是有人蓄意破壞。”他看向顧清霜,“清霜,能查到幕後主使嗎?”
顧清霜冷笑一聲:“幕後是誰,少主應該心知肚明。隻是,這一次我們不能光靠指控,得拿出實實在在的證據。”
葉長歌點點頭:“這件事交給你處理,我要讓吳家明白,做了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很快,顧清霜通過一係列手段查明,放火的蒙麵人正是吳家雇傭的流民打手。為了以牙還牙,葉長歌決定利用吳家在白沙鎮的不良聲譽反擊。
他命令人在鎮上張貼公告,公開列舉吳家強占鹽田、私抽鹽稅、雇傭流氓作亂的罪行,同時宣布:所有在白沙鎮參與改革的鹽民,可以免除當年的鹽稅,損失由葉家承擔。
公告一出,鎮上的鹽民歡欣鼓舞,紛紛表示支持葉家的改革。吳家雖然百般辯解,但在證據麵前,也隻能啞口無言。更糟糕的是,他們私抽鹽稅的行為被捅到府衙,引發了劉泰之的不滿,最終被罰款一筆巨額賠償。
經過這場風波,白沙鎮的改革順利推行,不僅提高了地方財政收入,也極大地增強了葉長歌的威信。
在府衙的一次公開會議上,劉泰之當眾表態:“葉少主的稅收新規,不僅改善了地方民生,也為我嶺南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我決定,從明年起,在嶺南更多區域推廣這一製度。”
這番話一出,全場震動,許多原本觀望的官員紛紛向葉長歌靠攏。而吳家則在暗地裏咬牙切齒,意識到自己正在失去對嶺南經濟的控製權。
葉長歌走出府衙時,顧清霜低聲問道:“少主,接下來,我們該如何進一步擴張?”
葉長歌抬頭看向遠處,語氣堅定:“基層的滲透已經開始,接下來,就輪到我們掌控整個嶺南經濟命脈的時候了。”
“葉少主,”劉泰之端起茶杯,緩緩抿了一口,語氣不急不緩,“近來嶺南商路規章的推行,頗受好評。聽聞不少商人甚至自發上書府衙,要求在更大範圍內推廣。”
“劉大人過獎了,”葉長歌微微一笑,眼神卻絲毫不放鬆,“隻是商路穩了,商人和百姓受益,規章才得以推廣。這些,都離不開府衙的鼎力支持。”
劉泰之放下茶杯,似笑非笑地看著葉長歌:“葉少主的謙虛令人欽佩。不過,規則一旦擴展到更大的區域,難免會觸及到一些固有的利益。少主可曾考慮,如何應對那些利益受損者?”
葉長歌明白,這是劉泰之在試探自己的底線。他斟酌片刻,低聲說道:“利益受損者往往是舊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但大人您應該也清楚,舊秩序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的局勢。嶺南鹽場騷亂不過是一個縮影,如果不能改革稅收製度,地方經濟遲早會被壓垮。”
劉泰之輕輕點頭,但語氣中仍帶有試探:“葉少主若是能提出一個既能平息爭端,又不損害府衙財政的方案,老夫倒是願意試一試。”
葉長歌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銳利:“大人放心,我已準備了一套詳盡的方案,不僅能提高稅收效率,還能讓基層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隻要府衙配合,我願意率先垂範,將這一製度推廣到葉家掌控的區域。”
劉泰之不置可否,但從他的眼神中,葉長歌看到了初步的認可。對話結束後,劉泰之告辭離去,葉長歌站在門口,看著他的背影,低聲說道:“顧清霜,我們的計劃可以開始了。”
從暗處走出的顧清霜微微一笑:“看樣子劉大人有些鬆口了。不過他這種人絕不會輕易下定決心,必須讓他看到實際效果。”
葉長歌點點頭:“所以,我們要先把基層工作做紮實,讓他看到利益的可行性。”
為了推動稅收製度改革,葉長歌決定從最容易突破的地方入手——他控製的沿海地區。這裏的鹽場、漁業和手工業較為發達,但長期以來,基層稅收體係混亂,賦稅重、效率低下的問題屢見不鮮。
葉長歌帶著趙明廷、顧清霜等核心團隊,親自走訪了幾個典型的鄉鎮。他們選擇的第一個試點是靠近葉家鹽場的臨海鎮。
臨海鎮的稅吏老劉,是一個見風使舵的人。得知葉長歌要來,他既惶恐又期待,生怕稍有差池惹怒了葉家少主。
“老劉,鎮上的賦稅情況如何?”葉長歌走進衙門,直接開門見山。
老劉擦著額頭的汗,小心翼翼地迴答:“迴少主,這兩年百姓日子確實不好過,鹽稅和魚稅拖欠得厲害。今年更是幹旱,鹽產量都減了三成,收入比往年少了許多。”
葉長歌眉頭微皺:“那鎮上的百姓對稅收有什麽看法?”
“唉,說實話,怨言不少啊!”老劉歎了口氣,“他們覺得稅太高,交不起;我們這些當差的,也難啊,上麵催得緊,下麵交不上,隻能兩頭受氣。”
葉長歌點點頭,看向趙明廷:“明廷,把我們的新稅收方案拿出來,給老劉講一講。”
趙明廷展開一卷文書,聲音洪亮地說道:“我們設計的新方案叫‘兩稅製’,一部分按照生產規模征稅,另一部分按年收入比例征收。同時,廢除那些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讓稅收體係更透明。”
“具體來說,比如鹽戶,每年交多少稅,不再是稅吏一家說了算,而是由村鎮代表和鹽商共同議定。稅率上,我們也會根據年景好壞做動態調整。最重要的是,我們會設立一個專門的監督委員會,防止中間有人貪汙或徇私。”
老劉聽得目瞪口呆,半晌才迴過神來:“少主,這法子倒是好,可……上麵要是不同意,咱們怎麽辦?”
葉長歌微微一笑:“所以我們先從臨海鎮試點,看到成效之後,再一步步推廣。如果效果好,我會親自向府衙匯報,你放心,這件事算在我的頭上。”
老劉見葉長歌態度堅決,點頭答應下來:“既然少主親自保證,那我拚了這條老命,也一定配合到底。”
新的稅收製度在臨海鎮試點推行後,很快取得了一些成效。鹽戶和漁民發現,新製度下交的稅少了,效率高了,心裏自然樂意。但與此同時,原先依靠複雜稅目撈油水的稅吏和地方豪紳卻開始不滿。
一個月後,葉長歌再次來到臨海鎮,剛走進集市,便聽到一些百姓議論紛紛:“葉少主確實為咱們做了好事,這稅可比以前低多了。”
可另一頭,幾個閑散的地痞卻在低聲抱怨:“低稅也不一定是好事,這規矩一多,咱們想偷個漏稅都難了!”
葉長歌聽到這些,心中頓時明白,改革觸及了部分人的利益。他召集了一次鎮上的鄉紳會議,希望通過協商平息不滿。
會上,一個胡須花白的鄉紳站起來,語氣冷淡地說道:“葉少主,改革稅製是好事,但這新規矩一上來,許多地方不適應,商路上的小本經營者反而更艱難了。這是不是得考慮一下實際情況?”
葉長歌沉著臉,語氣卻不失禮貌:“林老先生,規矩的製定是為了讓大家公平競爭。以前小商小戶難做,不是因為稅少了,而是因為稅收不透明、管理混亂。新製度實施後,他們反而能正大光明地做生意。”
那鄉紳似乎沒想到葉長歌會如此直接,臉色微微一變,卻不再多言。
顧清霜見狀,微微一笑說道:“少主的意思很簡單,我們的製度不是針對個人,而是為了讓大家在更公平的環境下發展。如果有誰覺得不公平,盡管提出來,我們一定優化完善。”
會議最後,雖然仍有少部分人持觀望態度,但大多數鄉紳已經被葉長歌的決心和計劃打動,表示願意配合試點推進。
幾個月後,臨海鎮的稅收新規初見成效。百姓負擔減輕,鄉鎮經濟開始迴暖,地方豪紳也逐漸認識到,規範的稅收製度對他們的長遠利益更有利。
葉長歌將這些成果整理成詳細報告,並送到劉泰之手中。
劉泰之看完報告,沉思片刻,緩緩說道:“葉少主果然有魄力,這套製度確實有可行之處。既然試點成功,那下一步,便是看它能否在更廣的範圍內推廣了。”
葉長歌微微一笑:“大人放心,我已經做好了準備。”
臨海鎮的成功,讓葉長歌的名聲進一步提升,但他深知,試點隻是改革的開端。要將新的稅收製度推廣到整個嶺南地區,必須得到更多官員的支持,同時要妥善處理舊勢力的抵觸情緒。
在葉府的議事廳內,核心團隊齊聚一堂。趙明廷率先開口:“少主,臨海鎮的改革無疑是成功的,百姓支持,地方稅收也有所提升。但如果要在整個嶺南推廣,新製度必然會觸及更多既得利益者,尤其是吳家這樣的大戶,他們不可能袖手旁觀。”
顧清霜端坐一旁,接過話頭:“明廷說得沒錯。吳家在嶺南的鹽稅網絡盤根錯節,一旦我們推進新規,必然會削弱他們的經濟基礎,他們不可能不反擊。”
“所以,我們必須未雨綢繆。”葉長歌站起身,目光堅定地掃過眾人,“首先要鞏固我們在試點區域的影響力,確保稅收新規在試點地區徹底紮根。其次,我需要更多地方官員的支持,特別是那些手握實權卻尚未明確表態的人。”
趙明廷點頭:“確實如此。我建議分階段推進,每擴大一個區域,都要確保有足夠的官員和鄉紳支持,才能避免改革半途而廢。”
葉長歌看向顧清霜:“清霜,你認為接下來該如何爭取更多盟友?”
顧清霜微微一笑:“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看到利益。我們可以挑選幾個關鍵區域作為下一步試點,選擇當地有影響力的鄉紳和官員加入改革,給他們分配相應的收益。隻要他們嚐到甜頭,其他人自然會跟隨。”
葉長歌點頭:“很好,那就按照這個思路辦。不過,吳家那邊不能掉以輕心,他們很可能會在暗中搗亂。”
改革的下一步目標是鄰近的鹽鄉——白沙鎮。相比臨海鎮,白沙鎮的經濟更加依賴鹽業,吳家的影響力在這裏尤為深厚。改革一旦推行,必然會引發強烈的反彈。
為了應對可能的挑戰,葉長歌親自率領團隊前往白沙鎮。剛到鎮上,他就感受到一股暗流湧動——街頭巷尾到處是針對稅收新規的流言:“聽說葉家要搞什麽新稅規,恐怕最後吃虧的還是我們這些小戶鹽民。”“可不是嘛,什麽透明公平,還不是大戶人家的把戲?”
麵對這些流言,葉長歌並未急於辟謠,而是召集了一場公開的鄉鎮大會,邀請當地鹽民、鄉紳以及稅吏參加。他站在簡陋的台子上,環視台下眾人,開口說道:
“鄉親們,我知道大家對新稅規有很多疑慮,也聽到了不少流言。但我今天想問一句,大家認為舊的稅收製度公平嗎?”
台下一片沉默。過了一會兒,一個穿著破舊短衣的鹽民鼓起勇氣站出來說道:“少主,這話咱可不敢說。不過說實話,這幾年鹽稅是越來越重了,我們辛苦一年,賺的錢大半都交了稅,實在過不下去了。”
葉長歌點點頭:“沒錯,這就是舊製度的問題——不透明,不公平,隻知道讓大家交稅,卻從不考慮你們的生活。我推行的新稅規,目的隻有一個:讓稅收合理化,讓每一份稅款都用在你們看得見的地方。”
他說罷,舉起一份賬冊:“大家請看,這是臨海鎮實施新稅規後的詳細賬目,稅收減少了20%,卻因為管理效率提高,地方財政反而多了一成。這些錢,都被用來修路、建碼頭了。”
台下議論紛紛,有人小聲說道:“這要是真的,那還真是大好事啊!”
一旁的趙明廷見狀,立刻接過話頭:“臨海鎮的百姓如果不信,可以親自去看看,我們絕無半句虛言。而且,我保證,新稅規的所有賬目,都會定期公示,大家都能監督。”
此話一出,許多鹽民臉上的疑慮開始鬆動,但一些鄉紳卻依然保持冷眼旁觀。
就在白沙鎮的試點改革穩步推進時,吳家也開始有所行動。一天深夜,一隊蒙麵人闖入白沙鎮的鹽倉,放火焚燒了一處堆積如山的鹽堆。火光衝天,嚇得鎮上的百姓人心惶惶。
第二天,葉長歌趕到現場時,鹽倉已經成了一片焦土。當地稅吏一臉慌張地匯報道:“少主,這批鹽是準備出口的,現在全沒了,損失恐怕過萬兩……”
葉長歌沉著臉,聲音冰冷:“這分明是有人蓄意破壞。”他看向顧清霜,“清霜,能查到幕後主使嗎?”
顧清霜冷笑一聲:“幕後是誰,少主應該心知肚明。隻是,這一次我們不能光靠指控,得拿出實實在在的證據。”
葉長歌點點頭:“這件事交給你處理,我要讓吳家明白,做了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很快,顧清霜通過一係列手段查明,放火的蒙麵人正是吳家雇傭的流民打手。為了以牙還牙,葉長歌決定利用吳家在白沙鎮的不良聲譽反擊。
他命令人在鎮上張貼公告,公開列舉吳家強占鹽田、私抽鹽稅、雇傭流氓作亂的罪行,同時宣布:所有在白沙鎮參與改革的鹽民,可以免除當年的鹽稅,損失由葉家承擔。
公告一出,鎮上的鹽民歡欣鼓舞,紛紛表示支持葉家的改革。吳家雖然百般辯解,但在證據麵前,也隻能啞口無言。更糟糕的是,他們私抽鹽稅的行為被捅到府衙,引發了劉泰之的不滿,最終被罰款一筆巨額賠償。
經過這場風波,白沙鎮的改革順利推行,不僅提高了地方財政收入,也極大地增強了葉長歌的威信。
在府衙的一次公開會議上,劉泰之當眾表態:“葉少主的稅收新規,不僅改善了地方民生,也為我嶺南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我決定,從明年起,在嶺南更多區域推廣這一製度。”
這番話一出,全場震動,許多原本觀望的官員紛紛向葉長歌靠攏。而吳家則在暗地裏咬牙切齒,意識到自己正在失去對嶺南經濟的控製權。
葉長歌走出府衙時,顧清霜低聲問道:“少主,接下來,我們該如何進一步擴張?”
葉長歌抬頭看向遠處,語氣堅定:“基層的滲透已經開始,接下來,就輪到我們掌控整個嶺南經濟命脈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