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子武將先是遠遠站在軍帳外,瑤瑤看著李子衿走出軍帳,被一群乙字帳女兵簇擁著,不知所措。
本想上前好好向那少年劍客討個說法,可當她看見那個頭別玉簪的白衣少女衝入少年懷中以後,就又停下了腳步。
躊躇不前,心中五味雜陳。
這種感覺很奇怪,分明這也是她希望看見的場景。
之前紅韶在乙字帳住下的那幾日時間,女子武將雖說嘴上在少女麵前幾乎將那勞什子劍客貶得一文不值,可實際上看見紅韶心裏牽掛著那個家夥,日思夜想,寢食難安的模樣,說不心疼是不可能的。
所以她當時心中也在暗自祈禱,希望那勞什子劍客能夠早些死裏逃生,重新迴到紅韶身邊,免得少女牽腸掛肚。
可當這副場景真正出現之時,這位女子武將卻又有些不太願意看見這副景象了。
說不上來哪裏不對勁。
慕容曉山在原地駐足片刻,遲遲沒有過去與乙字帳女兵們一起向那個少年劍客表示感激。
直到陳治遠的出現。
這位剛剛立下功勞,已經從蠡湖山脈統隘長升職為涼國邊軍奉查使,自此之後手下從數十人晉升為數百人的青年武夫換上了全新的盔甲,帶著一頂幹淨整潔的灰色官帽,騎馬疾馳感到軍帳。
輕鞭快馬,掀起風塵,動靜引起了眾人的注意。
李子衿這才將小師妹扶好,站直了身子,望向那個匆匆趕來的青年武夫。
陳治遠難掩臉上的喜悅神色,即為了升官發財而高興,也為了自己那救命恩人李少俠昏迷多日,終於清醒過來而歡喜。
事先陳治遠便吩咐過一位乙字帳女兵,喊她務必要在李子衿清醒之後,立即以飛劍傳信通知平安渡。
這不僅僅是陳治遠的意思,更加是上麵的意思······是涼國朝廷的意思。
陳治遠翻身下馬,微笑著向幾位老熟人打招唿:“慕容將軍。李少俠。紅韶姑娘。”
李子衿與紅韶同時微笑迴應道:“陳大哥。”
慕容曉山瞥了眼那人頭上的官帽,略有驚訝之意,而後緩緩點頭,道:“陳奉查使如今已經是七品武官了,可喜可賀呀。”
陳治遠訕笑著擺了擺手,搖頭道:“哪裏哪裏。日後還需得多多仰仗慕容將軍。升遷一事。”
陳治遠明顯沒有把話說完,是因為他剛想提前恭喜慕容曉山這位女子武將,話說到一半卻又後知後覺反應過來,聖旨還在路上,若由自己將這話提前說出來,似乎不太合適。
此次,不僅乙字帳平安無事,而且就連書瑤公主也在奉國軍隊離境後被幾個神秘人完好無損地送迴了平安渡。
陳治遠自己更因“識破奉國陰謀,千裏援救公主”有功,官階連升兩品。
而慕容曉山這位女子武將,同樣將在聖旨抵達平安渡之後,從六品武將官升五品定山將軍。
而且······還會是書瑤公主的父親,那位涼國聲名赫赫的相國——曹參,親自提聖旨自京城千裏迢迢趕赴邊境,來乙字帳替聖上宣旨,破格提拔慕容曉山成為涼國曆史上第一位官居五品的女子武將。
本來那位身居高位的相國,完全沒有必要奔波勞累,長途跋涉趕來蠡湖山脈這種山村野地。
隻是此次非同小可之事無獨有偶。
其一,是慕容曉山原本早就積累了足夠晉升五品武將的戰功,她是真正意義上的戰功彪炳,隻不過不僅涼國,整座鴻鵠州,甚至整個扶搖天下,女子的“上位”都顯得比男子難得多。
不論從文還是從武,攔在那些女子前方的荊棘坎坷總是要多於男子一些。更免不了“女子不該出去拋頭露麵,就該在家相夫教子”、“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讀書參軍成何體統”如這些幾乎不講道理,隻講主觀臆想的可笑言論。
扶搖女子所受的偏見、冷眼,數不勝數。
故而連慕容曉山這樣一位奉國驍騎將軍見了都敬佩不已的女子武將,在仕途升遷的道路上還如此坎坷不順。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
乙字帳險些全軍覆沒,卻又死裏逃生。更是援救書瑤公主有功,極得民心。
慕容曉山此時升官,名正言順,縱使朝中有些食古不化的老匹夫不服氣,也隻能憋著。
此乃其一。
其二,便是由於此次居功至高的“謫仙人”,那個少年劍客李子衿。
乙字帳和陳治遠那批侍衛手下,都不是瞎子。
她們都看得出若非李子衿不顧自身安危,及時出手相救,更“用計”帶領乙字帳將士英勇突出重圍,那麽慕容曉山和乙字帳,真就全軍赴死了。
到了那時,莫說書瑤公主還會不會被還迴來,即便公主迴來了,功勞也跟她們沒有半點關係。
所以李子衿此舉,於整個乙字帳、陳治遠以及涼國邊軍,都有恩。
朝廷從京城派來的那批煉氣士,七八個山上修士都沒能做到拯救乙字帳於危難之際,卻被一個少年劍修隻身一人做到了。
對此,涼國朝廷很重視。
那麽,涼國開朝以來的第一位五品女子武將的封誥儀式,外加一位實力強勁的謫仙人應得的獎賞與拉攏。
兩件大事疊加在一起,才讓那位涼國身居高位的相國大人心甘情願不惜跋山涉水,自京城遠赴蠡湖山脈。
陳治遠欲言又止。
慕容曉山好奇道:“升遷什麽?”
陳治遠笑著搖了搖頭,說道:“沒什麽。”
氣氛有些古怪。
陳治遠為了調解在場各有心事的幾人的情緒,便提出:“李少俠重傷初愈,是大喜事,不如咱們今日先放下公務,移步平安渡,在那疊翠樓一敘?”
紅韶聽見有好吃的,雙眼發光。今日在乙字帳吃的這些食物,倒不至於說是難以下咽,隻是軍營中的夥食,還是以“能夠填飽肚子”為主,味道過重,過油,過鹹。
少女不喜重口,偶爾一兩天嚐嚐鮮還行,這麽日日吃,夜夜吃,便有些一言難盡。
李子衿不急於點頭答應,而是眼含笑意地轉過頭,望向那位今日沒將抹額戴在額頭的女子武將。
果不其然,一向奉公守法的慕容曉山嚴詞拒絕了陳治遠的提議,頗有些“不近人情”地說道:“身為乙字帳將軍,不得擅自離開軍營,軍令如山,慕容曉山不敢違抗,我便不與你們去吃酒了。”
此言一出,那位剛升了邊軍奉查使的陳治遠臉上有些掛不住,按理說,就連他也不能擅自離開那處烽火台的。
可是蠡湖山脈這邊,天高地遠的,真正意義上的“官員”,有能力向朝廷提供情報的人,無非就隻有身為邊軍奉查使的陳治遠,以及蠡湖山脈平安渡乙字帳的慕容曉山。
隻要他不說,她不說,誰又能知道今夜他們“擅自離開”了呢?
相識數月,陳治遠並非不知道這位女子武將剛正不阿的性格,隻是人逢喜事,難免心中雀躍,會做出一些“破格”的事,其實也無傷大雅,不是什麽傷天害理的勾當,更談不上惡。
隻是,麵對這樣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明顯慕容曉山心中的丈量,就要比陳治遠心中的丈量精細得多了。
李子衿始終保持沉默,即不認為陳治遠是錯的,也不覺得慕容曉山就有哪裏不對了。
青年武夫和女子武將,這兩人不過是兩種選擇而已,遠遠談不上善惡,隻是一種本能的選擇。
女子武將心中的規矩要多些,森嚴一些,所以看起來不近人情一些,刻板一些,這沒什麽不好,嚴以律己,從來不是一件壞事。
青年武夫心中的規矩要少些,鬆散一些,所以提出來一個有錯無罪的破格行為,想要慶祝幾件喜事,也實屬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畢竟,總不能以聖人的道德準則來要求一位普通男子。
李子衿想著,其實慕容曉山和陳治遠二人,性格有些互補。
若是慕容曉山能學學陳治遠的鬆弛有度,勞逸結合,稍稍那麽懂得變通一絲絲。
若是陳治遠能學學慕容曉山的公事公辦,雷厲風行,隻學那麽個一星半點兒。
其實兩人中和一下,都稍微朝著對方的性格那麽靠一靠,就會形成相當完美的處世態度了。
剛正卻不死板,懂得變通,又不壞了規矩。多好。
四人沉默的這一會兒,又有客來訪。
是為稀客,更是貴客。
一架馬車不急不緩地超乙字帳駛來,車廂的裝潢極其恰當,既不是普通百姓能夠輕易承受的材質、價格,也不至於顯得像那些驕奢淫逸的紈絝子弟,花費重金打造的極盡奢靡的鑲金裹玉翡翠車廂那樣招搖。
這輛馬車除了車輪和車廂廂頂、窗沿,采用較為堅硬牢固的精鐵打造有護欄之外,更在馬後、廂前,安置有兩台機關弩,方便車夫以及侍衛同時操縱兩台機關弩殺敵。
必要之時,馬車車廂內更有一隻小型機關鳥,平日裏是普普通通的座椅,遇到危險,便可撞破車廂,騰空而起,帶著車廂中那位貴人插翅而逃。
可以說,這輛馬車造價不菲,但卻是好鋼用在了刀刃上,沒有那麽多花裏胡哨的翡翠琉璃,鑲金裹玉,但馬車上的每一樣物件,都出自墨家匠人之手,乃是巧奪天工的匠器。
它們每一樣,都是令製造出它們的手藝人由衷感到驕傲的寶物,也讓花費重金購下它們的貴人,感到心安。
沒有大張旗鼓的帶著一隊侍衛。
坐在馬車車廂中的那位貴人,隻帶了一位劍修侍衛,並且那位劍修侍衛,還要身兼車夫一職。
馬車緩緩停下。
陳治遠第一個猜出那位還未露臉的貴人的身份,他笑著走到馬車車窗外。
劍修侍衛斜瞥他一眼,毫無疑問,若是陳治遠膽敢對車廂中那位貴人起了什麽歪念頭,那麽隻要一個瞬間,劍修侍衛就會割下他的人頭。
“末將蠡湖山脈邊軍奉查使陳治遠,見過相國大人。”陳治遠猛低著頭,單膝跪地,在馬車車廂外,朝著車窗位置,拱手抱拳。
在陳治遠做出如此低姿態,甚至有趨炎附勢,不惜舍下臉皮討好車廂中那位貴人的嫌疑行為之後。那名站在車廂外,牽著馬鞍的劍修供奉,收迴了凝視他的目光,轉而望向不遠處那個身著黑紅錦衣的少年劍修。
就是他,以一己之力,從兩千人的奉國軍隊中,救出慕容曉山,更帶著乙字帳隻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傷亡,全員突圍的?
劍修供奉之前盯著陳治遠的眼神,是冷靜且無情,仿佛一隻蒼鷹凝視獵物,是俯視的姿態。
然而當他望向那個雙手籠袖,身後背劍的少年劍修時,眼中卻閃爍著躍躍欲試的光芒,是針鋒相對的意味。
想要與那位已經在涼國之中,小有名氣的“謫仙人”一決高下。
感受到一股“不善”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李子衿眯起眼,朝那人望去,與那人直視,神色從容,麵無表情。
馬車車廂中那位,輕輕掀起半邊窗簾,隻露出食中二指,笑著喊陳治遠起身,不必多禮。
隨後,他又微微彎曲雙指,以中指輕輕敲打窗沿的精鐵護欄,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車廂外的劍修供奉立即收迴自己凝視那少年劍修的“不善”眼神,轉頭望向別處,像是無所事事,在看風景。
一片荒涼。
不對,應該說是,一片荒涼外加一片狼藉。
真真兒是鳥不拉屎,雞不生蛋的窮鄉僻壤之地。
車廂中的貴人,終於肯走出來,現出全貌。
映入眾人眼簾的,是一位鬢發微霜,麵容慈祥的老人,已過知命之年,手持葵扇,輕輕抬起,朝身上緩緩扇風。
談不上老當益壯,卻又絕對不是風燭殘年。
這位涼國的相國大人身子骨在凡夫俗子之中,還算得上較為硬朗。
腰杆板直,腳步輕快,氣色紅潤。
女子武將同樣半跪在地,朝那位手持葵扇的知命老人行禮,說道:“末將慕容曉山,拜見相國大人。”
慕容曉山的語氣和姿態,不卑不亢,相較於陳治遠的阿諛奉承,反而更得這位相國大人的心。
手持葵扇的老人微笑點頭,連說三聲好,而後一步邁下馬車,朝軍營中走去。
所有乙字帳將士,皆跪地行禮。而老人也會對她們報以一個點頭,或是一個微笑,算是打過招唿。
劍修供奉緊隨其後,寸步不離,將那位相國大人與其他人隔開,仿佛他就是那道“屏障”。
在慕容曉山的帶領下,眾人來到中軍帳。
女子武將猶豫了一番,還是沒有選擇登上屬於自己的主位坐著,而是退而求其次,站在主位右側,朝那位相國大人攤開一隻手,說道:“恭請相國大人落座。”
“客氣。”曹參緩緩坐下。
陳治遠有些訝異。
李子衿一挑眉。
慕容曉山遲疑不定。
紅韶則是好奇地打量著那個瞧著麵善的老人,不明白這麽涼爽的天氣,他總拿把葵扇往身上扇個什麽勁哩。
原來,那位身居高位的相國大人,沒有選擇“鳩占鵲巢”,坐在女子武將的主位之上,反而是搶先一步,往慕容曉山所站之處那張客座落座,將主座留給了女子武將。
“一個個的,都客氣什麽,都坐。”曹參笑罵道。
雖說是客套話,然而從他嘴裏說出來,卻有一種命令式的威嚴,給人以不容置疑,無法拒絕的感受。
可細細迴味起來,好像人家又的確是客客氣氣地請大家落座。
在場幾人依次落座。
慕容曉山“不得已”,隻能坐在主位上,看著身邊的曹相國,頗有些不適應。
畢竟通常以這個角度斜望相國大人的,乃是一國之君,天子陛下。
陳治遠緊貼著曹參坐下。
而那位曹相國帶來的劍修侍衛,沒有落座,而是安靜站在曹參的座椅身後,盡忠職守,讓人暗自乍舌。
陳治遠緊貼著曹參旁邊坐下,之後依次是李子衿、紅韶。
李子衿心中暗自想著,這個被陳大哥和慕容姑娘稱作相國大人的老先生,不簡單哪。
想不到一個小小涼國,竟也臥虎藏龍?
坐在主位之上的慕容曉山其實一直在等身邊那位相國大人開口說話,可是曹參也向她投來“等待”的眼神,女子武將不擅長廟堂上這些虛頭巴腦的“暗示”,隻能是硬著頭皮隨口說了句:“不知相國大人千裏迢迢遠赴邊境,所為何事?”
她連寒暄客套都省了,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曹參啞然失笑,覺得女子真不愧是位武將,性子未免太急了些,若在朝中如此說話,可不太討喜。
卻也不計較,這位相國大人,隻是微笑點頭,從懷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卷金黃色卷軸來。
當那金黃卷軸出現的一瞬,才剛剛落座,還沒把屁股坐熱的慕容曉山以及陳治遠,幾乎同時離開座位,轉而跪拜在地,麵朝曹參,也就是那金黃卷軸的方向。
她們都認出,那是聖旨。
曹參麵容肅穆,沉聲道:“慕容曉山接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慕容曉山驍勇善戰,剛正不阿,心思敏捷,屢屢為我大涼創下戰功,深慰朕心,著即封誥為涼國定山將軍。賞黃金萬兩,定山府一座。望戒驕戒躁,再接再厲,切不可驕傲自滿。欽此。”
女子武將怔怔出神,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聽見的。
涼國定山將軍,那可是五品官階。
曆史上,就從沒有那位女子,能夠官居五品。
一切就像做夢一樣。
見那女子武將遲遲沒有動作,曹參忍不住輕咳了咳,提醒道:“慕容曉山,還不接旨謝恩?”
這聲言語才將慕容曉山從發呆中拉扯,迴過神來。
“謝主隆恩。”
慕容曉山接過聖旨,遲遲沒有起身。
曹參笑道:“定山將軍,可以起來了。”
說著,這位相國大人還親自將女子武將扶了起來。
她低著頭,看著手中的聖旨,恍若隔世。
聽見那聲“定山將軍”,女子武將雙手微微顫抖著,說道:“曉山惶恐······”
曹相國哈哈大笑,輕拍了拍慕容曉山的肩膀,安慰道:“惶恐什麽,這是你應得的。”
而後那人輕搖葵扇,重新坐下。
在場的幾人,都由衷替女子武將感到喜悅。
哪怕是李子衿和紅韶這兩個不明白官居五品,對於一位女子,更是身處涼國的女子來說意味著什麽的家夥,都知道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升官嘛,還有黃金賞賜,府邸賞賜,發財了,還有喬遷之喜,自然是可喜可賀。
陳治遠倒是對那位女子武將豔羨不已。
曹相國那位劍修供奉撇了撇嘴,山上劍修,從來漠視這種世俗王朝中的所謂“升官發財”,這些東西跟長生,跟大道比起來,實在是不值一提。
若非練劍極其消耗神仙錢,而曹參給的報酬又實在豐厚,那麽這位劍修侍衛,是萬萬不可能來到這小小涼國,甘願成為凡人的一個打手。
哪怕身旁這個凡人,乃是涼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貴存在。
解決完了第一件事。
曹參笑眯起眼,又從懷中拿出另一樣東西,是一塊被黑布裹起來的“小玩意兒”。
他望向那個身著黑紅錦衣的少年劍修,微笑道:“想必閣下就是那位拯救咱們涼國定山將軍於水火之中的‘謫仙人’了吧?如果情報沒錯的話,少俠是姓李?”
李子衿點頭,側過身朝那位老者抱拳道:“在下李子衿,謫仙人不敢當,區區培元境劍修而已。”
“已經很厲害了。在李少俠這個年紀,能夠有這樣的修為,足以被稱作天才。”曹參以手指輕敲座椅扶手,替眼前少年“蓋棺定論”。
天才?
李子衿從不認為自己是天才。
可如果所謂的天才,就是用比常人多出劍千萬次,來換取比常人更快的修煉速度的話。
那麽他算。
曹參身後的劍修名為許驚鴻,聽聞李子衿是培元境劍修之後,眼中更加驚訝。
原以為對方至少會是洞府境劍修,甚至有可能是分神境,否則怎麽可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將慕容曉山和乙字帳的女兵們救走?
不曾想那少年劍修才隻是培元境而已,而自己已經是煉神境中期,高了對方兩境,若再跟李子衿切磋一番,恐怕有勝之不武的嫌疑。
念及於此,許驚鴻隻能是打消了找李子衿問劍一番,相互砥礪劍道的念頭。
他不免覺得有些可惜呢。
畢竟鴻鵠州的劍修,已經足夠少,而涼國之中,更是幾乎沒有能打的對手,好不容易聽說這邊有個聲名鵲起的少年劍修,身法飄逸,劍術驚奇。
卻原來隻是培元境而已。
許驚鴻暗自搖頭,有些神傷。
可惜,真是可惜了。
麵對曹參的誇獎,一襲黑紅錦衣的少年笑而不語,也不再說客套話了,畢竟雙方還沒有熟到那種程度。
隻是曹相國下一句話,讓李子衿隱隱感到,有些暗藏殺機。
隻見那位涼國的相國大人輕輕放下手中葵扇,而後笑望向少年。
曹參笑問道:“李少俠可願意,成為我涼國供奉?”
李子衿忽然就如坐針氈,望向曹參,試圖從對方的眼神裏,試探出“言外之意”。
少年的直覺告訴他,這個問題若答不好。
可能會死。
本想上前好好向那少年劍客討個說法,可當她看見那個頭別玉簪的白衣少女衝入少年懷中以後,就又停下了腳步。
躊躇不前,心中五味雜陳。
這種感覺很奇怪,分明這也是她希望看見的場景。
之前紅韶在乙字帳住下的那幾日時間,女子武將雖說嘴上在少女麵前幾乎將那勞什子劍客貶得一文不值,可實際上看見紅韶心裏牽掛著那個家夥,日思夜想,寢食難安的模樣,說不心疼是不可能的。
所以她當時心中也在暗自祈禱,希望那勞什子劍客能夠早些死裏逃生,重新迴到紅韶身邊,免得少女牽腸掛肚。
可當這副場景真正出現之時,這位女子武將卻又有些不太願意看見這副景象了。
說不上來哪裏不對勁。
慕容曉山在原地駐足片刻,遲遲沒有過去與乙字帳女兵們一起向那個少年劍客表示感激。
直到陳治遠的出現。
這位剛剛立下功勞,已經從蠡湖山脈統隘長升職為涼國邊軍奉查使,自此之後手下從數十人晉升為數百人的青年武夫換上了全新的盔甲,帶著一頂幹淨整潔的灰色官帽,騎馬疾馳感到軍帳。
輕鞭快馬,掀起風塵,動靜引起了眾人的注意。
李子衿這才將小師妹扶好,站直了身子,望向那個匆匆趕來的青年武夫。
陳治遠難掩臉上的喜悅神色,即為了升官發財而高興,也為了自己那救命恩人李少俠昏迷多日,終於清醒過來而歡喜。
事先陳治遠便吩咐過一位乙字帳女兵,喊她務必要在李子衿清醒之後,立即以飛劍傳信通知平安渡。
這不僅僅是陳治遠的意思,更加是上麵的意思······是涼國朝廷的意思。
陳治遠翻身下馬,微笑著向幾位老熟人打招唿:“慕容將軍。李少俠。紅韶姑娘。”
李子衿與紅韶同時微笑迴應道:“陳大哥。”
慕容曉山瞥了眼那人頭上的官帽,略有驚訝之意,而後緩緩點頭,道:“陳奉查使如今已經是七品武官了,可喜可賀呀。”
陳治遠訕笑著擺了擺手,搖頭道:“哪裏哪裏。日後還需得多多仰仗慕容將軍。升遷一事。”
陳治遠明顯沒有把話說完,是因為他剛想提前恭喜慕容曉山這位女子武將,話說到一半卻又後知後覺反應過來,聖旨還在路上,若由自己將這話提前說出來,似乎不太合適。
此次,不僅乙字帳平安無事,而且就連書瑤公主也在奉國軍隊離境後被幾個神秘人完好無損地送迴了平安渡。
陳治遠自己更因“識破奉國陰謀,千裏援救公主”有功,官階連升兩品。
而慕容曉山這位女子武將,同樣將在聖旨抵達平安渡之後,從六品武將官升五品定山將軍。
而且······還會是書瑤公主的父親,那位涼國聲名赫赫的相國——曹參,親自提聖旨自京城千裏迢迢趕赴邊境,來乙字帳替聖上宣旨,破格提拔慕容曉山成為涼國曆史上第一位官居五品的女子武將。
本來那位身居高位的相國,完全沒有必要奔波勞累,長途跋涉趕來蠡湖山脈這種山村野地。
隻是此次非同小可之事無獨有偶。
其一,是慕容曉山原本早就積累了足夠晉升五品武將的戰功,她是真正意義上的戰功彪炳,隻不過不僅涼國,整座鴻鵠州,甚至整個扶搖天下,女子的“上位”都顯得比男子難得多。
不論從文還是從武,攔在那些女子前方的荊棘坎坷總是要多於男子一些。更免不了“女子不該出去拋頭露麵,就該在家相夫教子”、“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讀書參軍成何體統”如這些幾乎不講道理,隻講主觀臆想的可笑言論。
扶搖女子所受的偏見、冷眼,數不勝數。
故而連慕容曉山這樣一位奉國驍騎將軍見了都敬佩不已的女子武將,在仕途升遷的道路上還如此坎坷不順。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
乙字帳險些全軍覆沒,卻又死裏逃生。更是援救書瑤公主有功,極得民心。
慕容曉山此時升官,名正言順,縱使朝中有些食古不化的老匹夫不服氣,也隻能憋著。
此乃其一。
其二,便是由於此次居功至高的“謫仙人”,那個少年劍客李子衿。
乙字帳和陳治遠那批侍衛手下,都不是瞎子。
她們都看得出若非李子衿不顧自身安危,及時出手相救,更“用計”帶領乙字帳將士英勇突出重圍,那麽慕容曉山和乙字帳,真就全軍赴死了。
到了那時,莫說書瑤公主還會不會被還迴來,即便公主迴來了,功勞也跟她們沒有半點關係。
所以李子衿此舉,於整個乙字帳、陳治遠以及涼國邊軍,都有恩。
朝廷從京城派來的那批煉氣士,七八個山上修士都沒能做到拯救乙字帳於危難之際,卻被一個少年劍修隻身一人做到了。
對此,涼國朝廷很重視。
那麽,涼國開朝以來的第一位五品女子武將的封誥儀式,外加一位實力強勁的謫仙人應得的獎賞與拉攏。
兩件大事疊加在一起,才讓那位涼國身居高位的相國大人心甘情願不惜跋山涉水,自京城遠赴蠡湖山脈。
陳治遠欲言又止。
慕容曉山好奇道:“升遷什麽?”
陳治遠笑著搖了搖頭,說道:“沒什麽。”
氣氛有些古怪。
陳治遠為了調解在場各有心事的幾人的情緒,便提出:“李少俠重傷初愈,是大喜事,不如咱們今日先放下公務,移步平安渡,在那疊翠樓一敘?”
紅韶聽見有好吃的,雙眼發光。今日在乙字帳吃的這些食物,倒不至於說是難以下咽,隻是軍營中的夥食,還是以“能夠填飽肚子”為主,味道過重,過油,過鹹。
少女不喜重口,偶爾一兩天嚐嚐鮮還行,這麽日日吃,夜夜吃,便有些一言難盡。
李子衿不急於點頭答應,而是眼含笑意地轉過頭,望向那位今日沒將抹額戴在額頭的女子武將。
果不其然,一向奉公守法的慕容曉山嚴詞拒絕了陳治遠的提議,頗有些“不近人情”地說道:“身為乙字帳將軍,不得擅自離開軍營,軍令如山,慕容曉山不敢違抗,我便不與你們去吃酒了。”
此言一出,那位剛升了邊軍奉查使的陳治遠臉上有些掛不住,按理說,就連他也不能擅自離開那處烽火台的。
可是蠡湖山脈這邊,天高地遠的,真正意義上的“官員”,有能力向朝廷提供情報的人,無非就隻有身為邊軍奉查使的陳治遠,以及蠡湖山脈平安渡乙字帳的慕容曉山。
隻要他不說,她不說,誰又能知道今夜他們“擅自離開”了呢?
相識數月,陳治遠並非不知道這位女子武將剛正不阿的性格,隻是人逢喜事,難免心中雀躍,會做出一些“破格”的事,其實也無傷大雅,不是什麽傷天害理的勾當,更談不上惡。
隻是,麵對這樣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明顯慕容曉山心中的丈量,就要比陳治遠心中的丈量精細得多了。
李子衿始終保持沉默,即不認為陳治遠是錯的,也不覺得慕容曉山就有哪裏不對了。
青年武夫和女子武將,這兩人不過是兩種選擇而已,遠遠談不上善惡,隻是一種本能的選擇。
女子武將心中的規矩要多些,森嚴一些,所以看起來不近人情一些,刻板一些,這沒什麽不好,嚴以律己,從來不是一件壞事。
青年武夫心中的規矩要少些,鬆散一些,所以提出來一個有錯無罪的破格行為,想要慶祝幾件喜事,也實屬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畢竟,總不能以聖人的道德準則來要求一位普通男子。
李子衿想著,其實慕容曉山和陳治遠二人,性格有些互補。
若是慕容曉山能學學陳治遠的鬆弛有度,勞逸結合,稍稍那麽懂得變通一絲絲。
若是陳治遠能學學慕容曉山的公事公辦,雷厲風行,隻學那麽個一星半點兒。
其實兩人中和一下,都稍微朝著對方的性格那麽靠一靠,就會形成相當完美的處世態度了。
剛正卻不死板,懂得變通,又不壞了規矩。多好。
四人沉默的這一會兒,又有客來訪。
是為稀客,更是貴客。
一架馬車不急不緩地超乙字帳駛來,車廂的裝潢極其恰當,既不是普通百姓能夠輕易承受的材質、價格,也不至於顯得像那些驕奢淫逸的紈絝子弟,花費重金打造的極盡奢靡的鑲金裹玉翡翠車廂那樣招搖。
這輛馬車除了車輪和車廂廂頂、窗沿,采用較為堅硬牢固的精鐵打造有護欄之外,更在馬後、廂前,安置有兩台機關弩,方便車夫以及侍衛同時操縱兩台機關弩殺敵。
必要之時,馬車車廂內更有一隻小型機關鳥,平日裏是普普通通的座椅,遇到危險,便可撞破車廂,騰空而起,帶著車廂中那位貴人插翅而逃。
可以說,這輛馬車造價不菲,但卻是好鋼用在了刀刃上,沒有那麽多花裏胡哨的翡翠琉璃,鑲金裹玉,但馬車上的每一樣物件,都出自墨家匠人之手,乃是巧奪天工的匠器。
它們每一樣,都是令製造出它們的手藝人由衷感到驕傲的寶物,也讓花費重金購下它們的貴人,感到心安。
沒有大張旗鼓的帶著一隊侍衛。
坐在馬車車廂中的那位貴人,隻帶了一位劍修侍衛,並且那位劍修侍衛,還要身兼車夫一職。
馬車緩緩停下。
陳治遠第一個猜出那位還未露臉的貴人的身份,他笑著走到馬車車窗外。
劍修侍衛斜瞥他一眼,毫無疑問,若是陳治遠膽敢對車廂中那位貴人起了什麽歪念頭,那麽隻要一個瞬間,劍修侍衛就會割下他的人頭。
“末將蠡湖山脈邊軍奉查使陳治遠,見過相國大人。”陳治遠猛低著頭,單膝跪地,在馬車車廂外,朝著車窗位置,拱手抱拳。
在陳治遠做出如此低姿態,甚至有趨炎附勢,不惜舍下臉皮討好車廂中那位貴人的嫌疑行為之後。那名站在車廂外,牽著馬鞍的劍修供奉,收迴了凝視他的目光,轉而望向不遠處那個身著黑紅錦衣的少年劍修。
就是他,以一己之力,從兩千人的奉國軍隊中,救出慕容曉山,更帶著乙字帳隻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傷亡,全員突圍的?
劍修供奉之前盯著陳治遠的眼神,是冷靜且無情,仿佛一隻蒼鷹凝視獵物,是俯視的姿態。
然而當他望向那個雙手籠袖,身後背劍的少年劍修時,眼中卻閃爍著躍躍欲試的光芒,是針鋒相對的意味。
想要與那位已經在涼國之中,小有名氣的“謫仙人”一決高下。
感受到一股“不善”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李子衿眯起眼,朝那人望去,與那人直視,神色從容,麵無表情。
馬車車廂中那位,輕輕掀起半邊窗簾,隻露出食中二指,笑著喊陳治遠起身,不必多禮。
隨後,他又微微彎曲雙指,以中指輕輕敲打窗沿的精鐵護欄,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車廂外的劍修供奉立即收迴自己凝視那少年劍修的“不善”眼神,轉頭望向別處,像是無所事事,在看風景。
一片荒涼。
不對,應該說是,一片荒涼外加一片狼藉。
真真兒是鳥不拉屎,雞不生蛋的窮鄉僻壤之地。
車廂中的貴人,終於肯走出來,現出全貌。
映入眾人眼簾的,是一位鬢發微霜,麵容慈祥的老人,已過知命之年,手持葵扇,輕輕抬起,朝身上緩緩扇風。
談不上老當益壯,卻又絕對不是風燭殘年。
這位涼國的相國大人身子骨在凡夫俗子之中,還算得上較為硬朗。
腰杆板直,腳步輕快,氣色紅潤。
女子武將同樣半跪在地,朝那位手持葵扇的知命老人行禮,說道:“末將慕容曉山,拜見相國大人。”
慕容曉山的語氣和姿態,不卑不亢,相較於陳治遠的阿諛奉承,反而更得這位相國大人的心。
手持葵扇的老人微笑點頭,連說三聲好,而後一步邁下馬車,朝軍營中走去。
所有乙字帳將士,皆跪地行禮。而老人也會對她們報以一個點頭,或是一個微笑,算是打過招唿。
劍修供奉緊隨其後,寸步不離,將那位相國大人與其他人隔開,仿佛他就是那道“屏障”。
在慕容曉山的帶領下,眾人來到中軍帳。
女子武將猶豫了一番,還是沒有選擇登上屬於自己的主位坐著,而是退而求其次,站在主位右側,朝那位相國大人攤開一隻手,說道:“恭請相國大人落座。”
“客氣。”曹參緩緩坐下。
陳治遠有些訝異。
李子衿一挑眉。
慕容曉山遲疑不定。
紅韶則是好奇地打量著那個瞧著麵善的老人,不明白這麽涼爽的天氣,他總拿把葵扇往身上扇個什麽勁哩。
原來,那位身居高位的相國大人,沒有選擇“鳩占鵲巢”,坐在女子武將的主位之上,反而是搶先一步,往慕容曉山所站之處那張客座落座,將主座留給了女子武將。
“一個個的,都客氣什麽,都坐。”曹參笑罵道。
雖說是客套話,然而從他嘴裏說出來,卻有一種命令式的威嚴,給人以不容置疑,無法拒絕的感受。
可細細迴味起來,好像人家又的確是客客氣氣地請大家落座。
在場幾人依次落座。
慕容曉山“不得已”,隻能坐在主位上,看著身邊的曹相國,頗有些不適應。
畢竟通常以這個角度斜望相國大人的,乃是一國之君,天子陛下。
陳治遠緊貼著曹參坐下。
而那位曹相國帶來的劍修侍衛,沒有落座,而是安靜站在曹參的座椅身後,盡忠職守,讓人暗自乍舌。
陳治遠緊貼著曹參旁邊坐下,之後依次是李子衿、紅韶。
李子衿心中暗自想著,這個被陳大哥和慕容姑娘稱作相國大人的老先生,不簡單哪。
想不到一個小小涼國,竟也臥虎藏龍?
坐在主位之上的慕容曉山其實一直在等身邊那位相國大人開口說話,可是曹參也向她投來“等待”的眼神,女子武將不擅長廟堂上這些虛頭巴腦的“暗示”,隻能是硬著頭皮隨口說了句:“不知相國大人千裏迢迢遠赴邊境,所為何事?”
她連寒暄客套都省了,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曹參啞然失笑,覺得女子真不愧是位武將,性子未免太急了些,若在朝中如此說話,可不太討喜。
卻也不計較,這位相國大人,隻是微笑點頭,從懷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卷金黃色卷軸來。
當那金黃卷軸出現的一瞬,才剛剛落座,還沒把屁股坐熱的慕容曉山以及陳治遠,幾乎同時離開座位,轉而跪拜在地,麵朝曹參,也就是那金黃卷軸的方向。
她們都認出,那是聖旨。
曹參麵容肅穆,沉聲道:“慕容曉山接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慕容曉山驍勇善戰,剛正不阿,心思敏捷,屢屢為我大涼創下戰功,深慰朕心,著即封誥為涼國定山將軍。賞黃金萬兩,定山府一座。望戒驕戒躁,再接再厲,切不可驕傲自滿。欽此。”
女子武將怔怔出神,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聽見的。
涼國定山將軍,那可是五品官階。
曆史上,就從沒有那位女子,能夠官居五品。
一切就像做夢一樣。
見那女子武將遲遲沒有動作,曹參忍不住輕咳了咳,提醒道:“慕容曉山,還不接旨謝恩?”
這聲言語才將慕容曉山從發呆中拉扯,迴過神來。
“謝主隆恩。”
慕容曉山接過聖旨,遲遲沒有起身。
曹參笑道:“定山將軍,可以起來了。”
說著,這位相國大人還親自將女子武將扶了起來。
她低著頭,看著手中的聖旨,恍若隔世。
聽見那聲“定山將軍”,女子武將雙手微微顫抖著,說道:“曉山惶恐······”
曹相國哈哈大笑,輕拍了拍慕容曉山的肩膀,安慰道:“惶恐什麽,這是你應得的。”
而後那人輕搖葵扇,重新坐下。
在場的幾人,都由衷替女子武將感到喜悅。
哪怕是李子衿和紅韶這兩個不明白官居五品,對於一位女子,更是身處涼國的女子來說意味著什麽的家夥,都知道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升官嘛,還有黃金賞賜,府邸賞賜,發財了,還有喬遷之喜,自然是可喜可賀。
陳治遠倒是對那位女子武將豔羨不已。
曹相國那位劍修供奉撇了撇嘴,山上劍修,從來漠視這種世俗王朝中的所謂“升官發財”,這些東西跟長生,跟大道比起來,實在是不值一提。
若非練劍極其消耗神仙錢,而曹參給的報酬又實在豐厚,那麽這位劍修侍衛,是萬萬不可能來到這小小涼國,甘願成為凡人的一個打手。
哪怕身旁這個凡人,乃是涼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貴存在。
解決完了第一件事。
曹參笑眯起眼,又從懷中拿出另一樣東西,是一塊被黑布裹起來的“小玩意兒”。
他望向那個身著黑紅錦衣的少年劍修,微笑道:“想必閣下就是那位拯救咱們涼國定山將軍於水火之中的‘謫仙人’了吧?如果情報沒錯的話,少俠是姓李?”
李子衿點頭,側過身朝那位老者抱拳道:“在下李子衿,謫仙人不敢當,區區培元境劍修而已。”
“已經很厲害了。在李少俠這個年紀,能夠有這樣的修為,足以被稱作天才。”曹參以手指輕敲座椅扶手,替眼前少年“蓋棺定論”。
天才?
李子衿從不認為自己是天才。
可如果所謂的天才,就是用比常人多出劍千萬次,來換取比常人更快的修煉速度的話。
那麽他算。
曹參身後的劍修名為許驚鴻,聽聞李子衿是培元境劍修之後,眼中更加驚訝。
原以為對方至少會是洞府境劍修,甚至有可能是分神境,否則怎麽可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將慕容曉山和乙字帳的女兵們救走?
不曾想那少年劍修才隻是培元境而已,而自己已經是煉神境中期,高了對方兩境,若再跟李子衿切磋一番,恐怕有勝之不武的嫌疑。
念及於此,許驚鴻隻能是打消了找李子衿問劍一番,相互砥礪劍道的念頭。
他不免覺得有些可惜呢。
畢竟鴻鵠州的劍修,已經足夠少,而涼國之中,更是幾乎沒有能打的對手,好不容易聽說這邊有個聲名鵲起的少年劍修,身法飄逸,劍術驚奇。
卻原來隻是培元境而已。
許驚鴻暗自搖頭,有些神傷。
可惜,真是可惜了。
麵對曹參的誇獎,一襲黑紅錦衣的少年笑而不語,也不再說客套話了,畢竟雙方還沒有熟到那種程度。
隻是曹相國下一句話,讓李子衿隱隱感到,有些暗藏殺機。
隻見那位涼國的相國大人輕輕放下手中葵扇,而後笑望向少年。
曹參笑問道:“李少俠可願意,成為我涼國供奉?”
李子衿忽然就如坐針氈,望向曹參,試圖從對方的眼神裏,試探出“言外之意”。
少年的直覺告訴他,這個問題若答不好。
可能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