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麟德賜宴(四)
我在大唐安西當大都護 作者:我喝黑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駱,你說王臣會不會成為安祿山第二?”李適幽幽問道。
“聖人,老奴……”駱奉先的額頭上瞬間就滲出豆大的汗珠,因為這真是道送命題,無論怎麽答都是錯的。
如果他迴答會,而聖人又相信了,大概率就會直接逼反王臣。
王臣如果造反,長安頃刻之間就有破城之禍,長安一旦破城,然後再讓王臣知道是他跟聖人說的王臣會造反,還能有他的活路?
如果迴答不會,倘若有朝一日王臣真的造反,聖人豈能饒他?
一瞬間,十年前那段不愉快的記憶就再次從腦海中被勾起來。
廣德元年之時,李光弼、郭子儀受聖人猜忌,相繼解除兵權,李光弼甚至長駐徐州而不敢迴洛陽覲見聖人,天下雄兵因此盡歸仆固懷恩。
彼時仆固懷恩聲威之盛,比今日王臣猶有過之。
當時太上皇也曾經問他,仆固懷恩會不會成為又一個安祿山?
駱奉先當時的迴答是會,因為他堅信人性貪婪,當仆固懷恩手握足夠改朝換代的雄兵之後一定不會滿足於隻當個臣子。
而最終的結果,也是天下皆知。
仆固懷恩其實沒想造反,最終卻被硬生生逼反。
雖然那次他駱奉先逃過了一劫,可是這次如果又將王臣逼反,駱奉先不認為他還有機會撿迴一條命,整個駱家都有可能跟著陪葬。
駱奉先真覺得王臣有能力打破長安城。
於是駱奉先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但好在,李適也沒有逼他迴答,就是隨口一問。
李適道:“事到如今,朕已經沒有能力解除王臣的兵權,也不想卸磨殺驢,因為朕始終堅信王臣絕不是言而無信之人!”
“聖人明鑒!”駱奉先趕緊馬屁奉上,而且一個馬屁同時拍了李適和王臣兩人,“千百年後史書上必會留下聖人與王臣之間的一段君臣佳話,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正如當年太宗皇帝與魏延之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
駱奉先這話,李適卻是聽進去了,當即笑著說:“其實王臣與朕,安西與長安,本就是大唐的東西兩頭,互相扶持,互相成就,共同成長,其一榮則俱榮,其一損則俱損!所以與其打壓提防甚至於陰謀除之,反不如索性給他更大的權力以及更明確更恢宏的期許,如此一來既成就了王臣,也成就了朕,成就了大唐!”
“聖人英明!”駱奉先長出了一口氣。
兩人說話間,已經來到麟德殿大殿外。
但隻見麟德殿內外已經坐滿了參加賜宴的降將。
見李適過來,坐在殿外雲台上的級別較低的降將率先起身作揖。
緊接著是大殿內級別較高的降將以及參加獻俘儀式的有功將士也紛紛跟著起身,口中齊聲高喊著參見聖人。
這些降將全都一臉虔誠。
但李適知道,這是王臣替他掙來的。
若沒有王臣,這些降將立刻就是另外一副嘴臉。
“平身。”李適微笑頷首,然後帶著駱奉等近侍直上麟德殿二層。
“聖人!”麟德殿二層的高官勳貴以及李晟、王臣等也紛紛起身。
李適徑直走到王臣的麵前,然後壓了壓手說:“平身,都入席吧。”
待眾人入席,李適直接就拉著王臣往禦座走,同時吩咐駱奉先將王臣的案席搬上禦座擺在他的案席旁邊。
“駱公且住!”王臣嚇一跳。
剛入席的高官勳貴還有李晟等人也愣在那裏。
這什麽情況?聖人竟然讓王臣跟他平起平坐?
“既然愛卿不願陪朕坐階上,那朕便陪著愛卿同坐階下!”李適當即示意駱奉先把他的案席從禦座上搬下,擺在王臣上首。
等擺好案席,李適又朗聲說:“今日不醉不歸!”
“彩,今日不醉不歸!”殿上的高官勳貴齊聲喝彩。
很快,駱奉先就帶著內侍和宮女奉上宮廷禦酒及熱食。
偌大的麟德殿頓時之間變得無比熱鬧,猜枚行令聲不絕於耳。
酒過三巡,李適給駱奉先使個眼色,駱奉先當即便離席起身。
原本正在猜枚行令的高官武將以及勳貴便不約而同的止住聲,因為他們知道,今日這場賜宴就要進入最後的高潮環節,封賞到了!
隨即,中書舍人齊映就用托盤端著一堆聖旨登上麟德殿二層。
駱奉先從托盤中取出了第一封聖旨,尖著嗓子高唱道:“門下:安西軍、神策軍、盧龍軍以及湟原軍正五品下從六品上凡三千餘人……在平定藩鎮叛亂中功勳卓著,散官皆擢升三級,授親勳翊衛中郎將,賞黃金百兩、白銀千兩以及絲綢百匹!”
“謝聖人賞!”到場的校尉和郎將隻有幾百人,當即起身謝賞。
駱奉先又取出第二封聖旨接著唱道:“門下:安西軍、神策軍、盧龍軍以及湟原軍正七品下凡五萬餘人……在平定藩鎮叛亂中勞苦功高,散官皆擢升四級!授親勳翊衛校尉,賞黃金十兩、白銀一百兩、絲綢十匹以及苧麻布五十匹!”
“謝聖人賞!”這次站起身謝賞的人就有兩千多。
巨大的聲浪,差點把麟德殿上的屋頂都給掀翻。
好半晌之後,麟德殿中的歡唿聲才逐漸小下來。
駱奉先又從托盤上取出第三封聖旨展開並唱道:“禦史中丞馬燧聽旨!”
馬燧趕緊避席起身,先對著李適一記長揖到地,再走到殿中躬身而立。
清了清嗓子,駱奉先又念道:“門下:禦史中丞,神策軍都將馬燧,扶風馬氏苗裔,其祖遷居汝州郟縣……平定河朔之亂有大功,著加校檢兵部尚書、開府儀同三司並授河東節度使,賞黃金千兩、白銀萬兩以及絲綢一萬匹。”
參加賜宴的一眾高官勳貴還有李希烈、朱泚等降將聞言都羨慕不已。
今後的大唐,將隻有四大都護以及八大節度使,馬燧就是其中之一。
這也就是說,馬燧就成為今後大唐軍方十二位最有權勢者中的一個。
馬燧自己也很高興,有種兒時夢想成真的暢快,當下雙手高捧著聖旨又向著李適長長一揖:“臣馬燧謝聖人隆恩!”
“愛卿平身。”李適微笑肅手。
馬燧謝過恩,一臉興奮的迴席上坐定。
朱滔、郭曦甚至李晟都麵露期待之色。
接下來,就該輪到他們幾個接受封賞。
“聖人,老奴……”駱奉先的額頭上瞬間就滲出豆大的汗珠,因為這真是道送命題,無論怎麽答都是錯的。
如果他迴答會,而聖人又相信了,大概率就會直接逼反王臣。
王臣如果造反,長安頃刻之間就有破城之禍,長安一旦破城,然後再讓王臣知道是他跟聖人說的王臣會造反,還能有他的活路?
如果迴答不會,倘若有朝一日王臣真的造反,聖人豈能饒他?
一瞬間,十年前那段不愉快的記憶就再次從腦海中被勾起來。
廣德元年之時,李光弼、郭子儀受聖人猜忌,相繼解除兵權,李光弼甚至長駐徐州而不敢迴洛陽覲見聖人,天下雄兵因此盡歸仆固懷恩。
彼時仆固懷恩聲威之盛,比今日王臣猶有過之。
當時太上皇也曾經問他,仆固懷恩會不會成為又一個安祿山?
駱奉先當時的迴答是會,因為他堅信人性貪婪,當仆固懷恩手握足夠改朝換代的雄兵之後一定不會滿足於隻當個臣子。
而最終的結果,也是天下皆知。
仆固懷恩其實沒想造反,最終卻被硬生生逼反。
雖然那次他駱奉先逃過了一劫,可是這次如果又將王臣逼反,駱奉先不認為他還有機會撿迴一條命,整個駱家都有可能跟著陪葬。
駱奉先真覺得王臣有能力打破長安城。
於是駱奉先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但好在,李適也沒有逼他迴答,就是隨口一問。
李適道:“事到如今,朕已經沒有能力解除王臣的兵權,也不想卸磨殺驢,因為朕始終堅信王臣絕不是言而無信之人!”
“聖人明鑒!”駱奉先趕緊馬屁奉上,而且一個馬屁同時拍了李適和王臣兩人,“千百年後史書上必會留下聖人與王臣之間的一段君臣佳話,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正如當年太宗皇帝與魏延之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
駱奉先這話,李適卻是聽進去了,當即笑著說:“其實王臣與朕,安西與長安,本就是大唐的東西兩頭,互相扶持,互相成就,共同成長,其一榮則俱榮,其一損則俱損!所以與其打壓提防甚至於陰謀除之,反不如索性給他更大的權力以及更明確更恢宏的期許,如此一來既成就了王臣,也成就了朕,成就了大唐!”
“聖人英明!”駱奉先長出了一口氣。
兩人說話間,已經來到麟德殿大殿外。
但隻見麟德殿內外已經坐滿了參加賜宴的降將。
見李適過來,坐在殿外雲台上的級別較低的降將率先起身作揖。
緊接著是大殿內級別較高的降將以及參加獻俘儀式的有功將士也紛紛跟著起身,口中齊聲高喊著參見聖人。
這些降將全都一臉虔誠。
但李適知道,這是王臣替他掙來的。
若沒有王臣,這些降將立刻就是另外一副嘴臉。
“平身。”李適微笑頷首,然後帶著駱奉等近侍直上麟德殿二層。
“聖人!”麟德殿二層的高官勳貴以及李晟、王臣等也紛紛起身。
李適徑直走到王臣的麵前,然後壓了壓手說:“平身,都入席吧。”
待眾人入席,李適直接就拉著王臣往禦座走,同時吩咐駱奉先將王臣的案席搬上禦座擺在他的案席旁邊。
“駱公且住!”王臣嚇一跳。
剛入席的高官勳貴還有李晟等人也愣在那裏。
這什麽情況?聖人竟然讓王臣跟他平起平坐?
“既然愛卿不願陪朕坐階上,那朕便陪著愛卿同坐階下!”李適當即示意駱奉先把他的案席從禦座上搬下,擺在王臣上首。
等擺好案席,李適又朗聲說:“今日不醉不歸!”
“彩,今日不醉不歸!”殿上的高官勳貴齊聲喝彩。
很快,駱奉先就帶著內侍和宮女奉上宮廷禦酒及熱食。
偌大的麟德殿頓時之間變得無比熱鬧,猜枚行令聲不絕於耳。
酒過三巡,李適給駱奉先使個眼色,駱奉先當即便離席起身。
原本正在猜枚行令的高官武將以及勳貴便不約而同的止住聲,因為他們知道,今日這場賜宴就要進入最後的高潮環節,封賞到了!
隨即,中書舍人齊映就用托盤端著一堆聖旨登上麟德殿二層。
駱奉先從托盤中取出了第一封聖旨,尖著嗓子高唱道:“門下:安西軍、神策軍、盧龍軍以及湟原軍正五品下從六品上凡三千餘人……在平定藩鎮叛亂中功勳卓著,散官皆擢升三級,授親勳翊衛中郎將,賞黃金百兩、白銀千兩以及絲綢百匹!”
“謝聖人賞!”到場的校尉和郎將隻有幾百人,當即起身謝賞。
駱奉先又取出第二封聖旨接著唱道:“門下:安西軍、神策軍、盧龍軍以及湟原軍正七品下凡五萬餘人……在平定藩鎮叛亂中勞苦功高,散官皆擢升四級!授親勳翊衛校尉,賞黃金十兩、白銀一百兩、絲綢十匹以及苧麻布五十匹!”
“謝聖人賞!”這次站起身謝賞的人就有兩千多。
巨大的聲浪,差點把麟德殿上的屋頂都給掀翻。
好半晌之後,麟德殿中的歡唿聲才逐漸小下來。
駱奉先又從托盤上取出第三封聖旨展開並唱道:“禦史中丞馬燧聽旨!”
馬燧趕緊避席起身,先對著李適一記長揖到地,再走到殿中躬身而立。
清了清嗓子,駱奉先又念道:“門下:禦史中丞,神策軍都將馬燧,扶風馬氏苗裔,其祖遷居汝州郟縣……平定河朔之亂有大功,著加校檢兵部尚書、開府儀同三司並授河東節度使,賞黃金千兩、白銀萬兩以及絲綢一萬匹。”
參加賜宴的一眾高官勳貴還有李希烈、朱泚等降將聞言都羨慕不已。
今後的大唐,將隻有四大都護以及八大節度使,馬燧就是其中之一。
這也就是說,馬燧就成為今後大唐軍方十二位最有權勢者中的一個。
馬燧自己也很高興,有種兒時夢想成真的暢快,當下雙手高捧著聖旨又向著李適長長一揖:“臣馬燧謝聖人隆恩!”
“愛卿平身。”李適微笑肅手。
馬燧謝過恩,一臉興奮的迴席上坐定。
朱滔、郭曦甚至李晟都麵露期待之色。
接下來,就該輪到他們幾個接受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