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再遇
朱元璋好聖孫何止可旺三代 作者:爛柯遊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宣旨太監站在王誌麵前,雙手抱拳於右腦側,開口說道:“陛下龍體安健,王大人無需擔心。”說完這句話之後,又正色道:“陛下口諭,新蔡縣正處災後重建,無需多注重禮節,故無需擺設香案。”
王誌聞言,連忙跪地開口說道:“下官謹遵陛下口諭,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正常來說,他是知道這宣讀聖旨是有一套很嚴謹的流程的,就比如沐浴更衣以及擺設香案等物了,但是目前條件有限,王誌也能理解陛下為何有這樣的口諭。
宣旨太監點了點頭,隨後從身後一小太監接過聖旨,開口說道:“奉,天承運皇帝,敕曰:近日河南之地突遭洪災侵襲,百姓深受其害,流離失所,家園盡毀,財物損失慘重,朕聞之甚感憂慮。然在此危難之際,新蔡縣令王誌卻表現出堅定的決心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臨危不懼,毅然投身搜救百姓之工作,不辭辛勞,晝夜兼程,盡最大努力確保百姓生命安全。
同時,王誌縣令亦積極組織加固河堤,防止洪水進一步泛濫,保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其功勞甚大,朕甚感欣慰。為表彰王誌縣令之卓越貢獻,朕決定對其予以提拔重用。
著即升任新蔡縣令王誌為汝寧知府,全權處置災後重建事宜,以期盡快恢複當地生產生活秩序,讓百姓早日安居樂業。王誌知府須盡心竭力,不負朕望,即日啟程赴任,欽此。”
王誌聽完聖旨,心中的激動難以言表。他連忙叩首,聲音顫抖地迴應道:“微臣王誌,謹遵聖諭,定當全力以赴,不負陛下重托。”
宣旨太監微微一笑,扶起王誌,又說道:“王大人,陛下對您的才幹和忠誠頗為讚賞,此次任命也是對您在新蔡縣所做努力的肯定。希望您在新的崗位上,能夠繼續為百姓謀福祉,為朝廷盡忠職守。”
王誌點頭稱是,在宣旨太監離開後,根據朱元璋的明確旨意,王誌是被任命為汝寧知府的,其肩負著處理汝寧府境內災後重建重任。在接到任命後,王誌也深知災後重建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因此他立即組織起師爺、縣丞等原班人馬,商討新蔡縣災後重建的具體事宜。
在商討結束後,王誌留下師爺、縣丞等人繼續處理新蔡縣的災後重建事宜,而他則帶著一家三口,雇了一輛牛車,踏上了前往汝寧府的路程。他深知,作為新任汝寧知府,自己肩上的擔子將會更重。
……
汝寧府 知府衙門內
朱雄英已經將原知府李仁道所用的奢侈物品給封箱,並讓稍早前,前來宣旨李仁道罪行的太監一並帶迴去。而此刻的朱雄英則在收拾後的客廳裏,跟蔣瓛、藍玉等人商討汝寧災後重建的事宜。
朱雄英開口說道:“近幾日隨著蕩倭衛的全力鋪開搜救,以及追迴來的五十萬石糧食,共搜救出十餘萬百姓,但這五十萬石糧食也用不了多久就會耗盡,著實是一件難事。”
藍玉聞言,欲言又止,但看到自己這個外甥孫如此苦惱,最終開口說出曆代常用的辦法:“雄英呐,按照你的這個施粥方法,立筷子不倒。這五十萬石確實是用不了多久。
其實吧,曆代哪裏有你這樣子施粥的。不說遠的,就說近的,暴元入主中原的時候,每遇到天災人禍,百姓淒慘不堪的時候,都不會開倉賑糧。都是等到……”
還沒等藍玉說完,朱雄英舉起右手製止藍玉說下去,其實當他說出第一句話的時候,他就知道藍玉想要說什麽了,也第一時間聯想起和珅賑災時的場景。
話說和珅當年到了賑災現場,需要給饑餓的災民們施粥。但是還沒等災民們拿到這些粥,作為乾隆寵臣的和珅卻往米粥裏撒了幾把沙子。一時間大家都驚呆了,不知道和珅是在幹什麽,但乾隆沒有馬上懲罰和珅,而是讓他解釋為什麽要這樣做。
和珅就解釋,如果要讓這些粥真正起到幫助饑餓災民的作用,那麽就是要這樣做才行。因為粥是免費發放的,很多並不屬於災民的人也會來冒領,而如果往粥裏加了沙子,那些冒領的人就不會來了,真正的災民就能多領一些粥。
如今,自己也麵臨了這種情況,但卻不能按照和珅這種做法來賑災,原因無它。首先,自己作為大明的嫡長孫,如此行為,無疑是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其次,自己還有係統商城在身,完全可以用兌換點兌換出糧食出來。
朱雄英開口說道:“五十萬石糧食雖說堅持不了太久,但皇爺爺已經派父皇帶著三十萬兵馬以及一百五十萬石賑災糧而來,根據其腳程,再堅持個十來天不成問題。”
“殿下英明,隻是這十來天的時間,光憑著五十萬石糧食,還是很難支撐起這十多萬百姓的生計啊。”蔣瓛憂心忡忡地說道,他的眼中滿是憂慮,仿佛已經看到了那些百姓因饑餓而掙紮的慘狀。
朱雄英微微一笑,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淡淡地說道:“蔣瓛你不必擔憂,我自有妙計。”
藍玉和蔣瓛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疑惑。他們都知道朱雄英聰明絕頂,但此刻他所說的妙計究竟是什麽,卻讓他們捉摸不透。
朱雄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說道:“我們可以暫時將五十萬石糧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於煮粥賑濟災民,另一部分則用於購買牲畜和種子。”
“購買牲畜和種子?”藍玉和蔣瓛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他們不明白朱雄英的用意。
就在朱雄英剛想開口解釋的時候,一儀鸞司弟兄開口說新蔡王誌在外麵求見。
朱雄英微微點頭,示意讓王誌進來。王誌則帶著夫人陳氏、女兒王慕蘭來到客廳,在行了一禮後,他開口說道:“微臣王誌,見過吳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朱雄英輕輕抬手,示意王誌免禮,並微笑著詢問:“王大人免禮,此次奉皇爺爺旨意當這汝寧知府,那新蔡縣來之前可安排妥當?”
王誌恭敬地迴答道:“殿下放心,新蔡縣的事宜微臣已經安排妥當。”
朱雄英微微頷首,隨即又轉向旁邊的陳氏和王慕蘭,微笑著說道:“王夫人和慕蘭姑娘也辛苦了。你們一路奔波,先請坐下歇息片刻吧。”
陳氏和王慕蘭聞言,連忙道謝並坐下,王誌也順勢在一旁坐下。
王誌聞言,連忙跪地開口說道:“下官謹遵陛下口諭,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正常來說,他是知道這宣讀聖旨是有一套很嚴謹的流程的,就比如沐浴更衣以及擺設香案等物了,但是目前條件有限,王誌也能理解陛下為何有這樣的口諭。
宣旨太監點了點頭,隨後從身後一小太監接過聖旨,開口說道:“奉,天承運皇帝,敕曰:近日河南之地突遭洪災侵襲,百姓深受其害,流離失所,家園盡毀,財物損失慘重,朕聞之甚感憂慮。然在此危難之際,新蔡縣令王誌卻表現出堅定的決心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臨危不懼,毅然投身搜救百姓之工作,不辭辛勞,晝夜兼程,盡最大努力確保百姓生命安全。
同時,王誌縣令亦積極組織加固河堤,防止洪水進一步泛濫,保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其功勞甚大,朕甚感欣慰。為表彰王誌縣令之卓越貢獻,朕決定對其予以提拔重用。
著即升任新蔡縣令王誌為汝寧知府,全權處置災後重建事宜,以期盡快恢複當地生產生活秩序,讓百姓早日安居樂業。王誌知府須盡心竭力,不負朕望,即日啟程赴任,欽此。”
王誌聽完聖旨,心中的激動難以言表。他連忙叩首,聲音顫抖地迴應道:“微臣王誌,謹遵聖諭,定當全力以赴,不負陛下重托。”
宣旨太監微微一笑,扶起王誌,又說道:“王大人,陛下對您的才幹和忠誠頗為讚賞,此次任命也是對您在新蔡縣所做努力的肯定。希望您在新的崗位上,能夠繼續為百姓謀福祉,為朝廷盡忠職守。”
王誌點頭稱是,在宣旨太監離開後,根據朱元璋的明確旨意,王誌是被任命為汝寧知府的,其肩負著處理汝寧府境內災後重建重任。在接到任命後,王誌也深知災後重建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因此他立即組織起師爺、縣丞等原班人馬,商討新蔡縣災後重建的具體事宜。
在商討結束後,王誌留下師爺、縣丞等人繼續處理新蔡縣的災後重建事宜,而他則帶著一家三口,雇了一輛牛車,踏上了前往汝寧府的路程。他深知,作為新任汝寧知府,自己肩上的擔子將會更重。
……
汝寧府 知府衙門內
朱雄英已經將原知府李仁道所用的奢侈物品給封箱,並讓稍早前,前來宣旨李仁道罪行的太監一並帶迴去。而此刻的朱雄英則在收拾後的客廳裏,跟蔣瓛、藍玉等人商討汝寧災後重建的事宜。
朱雄英開口說道:“近幾日隨著蕩倭衛的全力鋪開搜救,以及追迴來的五十萬石糧食,共搜救出十餘萬百姓,但這五十萬石糧食也用不了多久就會耗盡,著實是一件難事。”
藍玉聞言,欲言又止,但看到自己這個外甥孫如此苦惱,最終開口說出曆代常用的辦法:“雄英呐,按照你的這個施粥方法,立筷子不倒。這五十萬石確實是用不了多久。
其實吧,曆代哪裏有你這樣子施粥的。不說遠的,就說近的,暴元入主中原的時候,每遇到天災人禍,百姓淒慘不堪的時候,都不會開倉賑糧。都是等到……”
還沒等藍玉說完,朱雄英舉起右手製止藍玉說下去,其實當他說出第一句話的時候,他就知道藍玉想要說什麽了,也第一時間聯想起和珅賑災時的場景。
話說和珅當年到了賑災現場,需要給饑餓的災民們施粥。但是還沒等災民們拿到這些粥,作為乾隆寵臣的和珅卻往米粥裏撒了幾把沙子。一時間大家都驚呆了,不知道和珅是在幹什麽,但乾隆沒有馬上懲罰和珅,而是讓他解釋為什麽要這樣做。
和珅就解釋,如果要讓這些粥真正起到幫助饑餓災民的作用,那麽就是要這樣做才行。因為粥是免費發放的,很多並不屬於災民的人也會來冒領,而如果往粥裏加了沙子,那些冒領的人就不會來了,真正的災民就能多領一些粥。
如今,自己也麵臨了這種情況,但卻不能按照和珅這種做法來賑災,原因無它。首先,自己作為大明的嫡長孫,如此行為,無疑是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其次,自己還有係統商城在身,完全可以用兌換點兌換出糧食出來。
朱雄英開口說道:“五十萬石糧食雖說堅持不了太久,但皇爺爺已經派父皇帶著三十萬兵馬以及一百五十萬石賑災糧而來,根據其腳程,再堅持個十來天不成問題。”
“殿下英明,隻是這十來天的時間,光憑著五十萬石糧食,還是很難支撐起這十多萬百姓的生計啊。”蔣瓛憂心忡忡地說道,他的眼中滿是憂慮,仿佛已經看到了那些百姓因饑餓而掙紮的慘狀。
朱雄英微微一笑,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淡淡地說道:“蔣瓛你不必擔憂,我自有妙計。”
藍玉和蔣瓛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疑惑。他們都知道朱雄英聰明絕頂,但此刻他所說的妙計究竟是什麽,卻讓他們捉摸不透。
朱雄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說道:“我們可以暫時將五十萬石糧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於煮粥賑濟災民,另一部分則用於購買牲畜和種子。”
“購買牲畜和種子?”藍玉和蔣瓛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他們不明白朱雄英的用意。
就在朱雄英剛想開口解釋的時候,一儀鸞司弟兄開口說新蔡王誌在外麵求見。
朱雄英微微點頭,示意讓王誌進來。王誌則帶著夫人陳氏、女兒王慕蘭來到客廳,在行了一禮後,他開口說道:“微臣王誌,見過吳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朱雄英輕輕抬手,示意王誌免禮,並微笑著詢問:“王大人免禮,此次奉皇爺爺旨意當這汝寧知府,那新蔡縣來之前可安排妥當?”
王誌恭敬地迴答道:“殿下放心,新蔡縣的事宜微臣已經安排妥當。”
朱雄英微微頷首,隨即又轉向旁邊的陳氏和王慕蘭,微笑著說道:“王夫人和慕蘭姑娘也辛苦了。你們一路奔波,先請坐下歇息片刻吧。”
陳氏和王慕蘭聞言,連忙道謝並坐下,王誌也順勢在一旁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