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戰後下
朱元璋好聖孫何止可旺三代 作者:爛柯遊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此前已經知道了大孫在政務上的能力,現在的他則有心考驗大孫在賞罰方麵是否分明,是否得體,是否能做到公平公正。
朱雄英是自然聽出來了自己皇爺爺這個想法的,隻是,他並不覺得這個功勞,或者說徐帥所列的功勞,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啊。
但是聽到自己皇爺爺這個語氣,用詞,怎麽覺得這安排不妥,似乎想要把自己四叔的功勞,再往上提一提?
於是,朱雄英試探性的迴答道:“皇爺爺,此次漠南之戰,沐叔之功勞也不小,以一路之兵力,獨戰脫火赤十五萬兵馬,還有其背後的牧民,雖沒做到徹底殲滅,但起碼也將脫火赤給活捉了。
而徐帥這邊,將近二十萬的兵馬,同樣取得了不菲的戰績。因此,孫兒以為,此戰之首功,當沐叔、四叔、張將軍得之。至於其它之功勞,則按照舊例,依例實行即可。”
朱元璋聽到這裏,心裏甚是欣慰,看來大孫在賞罰方麵,確實能夠做到公平公正,不那麽的偏袒。
他故意考驗道:“但是,皇爺爺認為,此次戰功,你四叔應當居首功!”
朱雄英聞言心裏一緊,他知道皇爺爺這是在考驗自己,但是他覺得,自己的迴答,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四叔的功勞,也是有目共睹的。
於是,他堅定地迴答道:“皇爺爺,四叔確實功不可沒,但是此次戰役,能夠取得勝利,主要還是靠徐帥的指揮,以及沐叔等將領的作戰,是他們在戰場上,英勇殺敵,指揮若定。”
朱元璋聽到這裏,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大孫,在賞罰方麵,算是已經有了自己的那一套了。
他接著問道:“那麽,你覺得,此次戰役,誰的功勞最大呢?”這迴,就連侍奉一旁的太監總管樸不成都知道了陛下的用意,但是他也隻能做著眼觀鼻,鼻觀心,不語的行為。
朱雄英想了想,迴答道:“皇爺爺,對於此次戰役,孫兒以為有這麽兩種賞賜方式。
這於公嘛,孫兒認為,這首功當屬那些英勇殺敵的士卒們,是他們暫時舍棄了家中老小,以身軀抵抗外敵之入侵。
而那些將帥們,古之所有之戰績,全歸於身,卻忘記這所定之策略,都是由這些士卒們執行的。而他們,隻不過是在中軍大帳內,或站於前線之端,使用其兵法韜略,遙相指揮。
因此,於公而言,我們可以按照功勞大小,賞賜這些士卒們。對於那些在戰場上,表現出色的士卒們,我們應該給予重賞,
對於那些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士卒們,我們應該給予獎勵。對於那些在戰場上,受傷或者犧牲的士卒們,我們應該給予撫恤。”
其實朱雄英說這麽多,其總體思路不過是要從大義上出發,應該更加重視對士卒的獎賞,而不是對將帥的封賞。這也是自己結合前世之曆史,希望由此改變大明對於士卒的看法,使其由世襲軍戶製逐漸往募兵製轉變。
朱雄英頓了頓,接著說道:“皇爺爺,雖說這種賞賜方式,可以加強皇權對兵權的絕對掌控,從掌控將帥,下放到士卒,但這其中卻還有許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因此孫兒也就不展開說明了。
至於私嘛,就是孫兒剛才所說,大可以將首功分給沐叔,四叔,以及張將軍。當然了,最終如何賞賜,自當是由皇爺爺您裁決了。”
朱元璋在聽完自己大孫這樣的說法,原本坐著的姿勢,也就變成了起身左右踱步。也隻有這樣的場合,朱元璋才會這樣思考問題,無它,他覺得這樣的場合是他最舒服的。
朱元璋在思考一會兒之後,轉身對著朱雄英迴答道:“大孫啊,你剛才所說的於公之說,皇爺爺剛才想了一下,確實是能夠加強皇權,但同時也相當的費銀子。但是,皇爺爺允準你在蕩倭衛實行你的想法。
至於封賞之事,皇爺爺我再思考一番。呃…,既然有這大雪龍騎協助,想必天德那邊的兵力也就相對充足。這樣,皇爺爺再令人運送一批糧草,順便將全寧四部全打下來得了。”
像這樣調動的大事,朱雄英還真不敢插嘴,無它,他雖然知道後世所有的作戰韜略以及指揮作戰,但是不同時代背景下,卻不能因此一概而論,不然就可能麵臨著紙上談兵,導致全軍覆沒的結果。
“皇爺爺,此事,孫兒就不敢多說什麽了,畢竟孫兒並沒有指揮過如此大規模戰役的經驗,也暫時沒有皇爺爺這般的排兵之能力。孫兒實在不敢多言語,還請皇爺爺恕罪。”
朱元璋聽到自己大孫這樣說,很是欣慰,這人啊,最怕的就是不懂裝懂,胡亂指揮,最終導致戰爭的慘敗。隻是,大孫幹嘛要這樣說呢,大不了咱教你嘛?
“大孫你說的是什麽混話呢,不懂就是不懂,當然不能裝懂了。再何況了,你雖然沒有指揮過如此龐大的戰爭,但是你可以學啊。當然了,要是你學你那四叔,跑到軍中當一個士卒,那就不要怪皇爺爺再打你屁股了!”
隨後,朱元璋語氣一緩,再次開口說道:“嗯~這樣吧,此次大雪龍騎功勞甚大,這邸報上也說了,這大雪龍騎已經在塞外呆了一兩年,今年就讓他們跟隨天德迴京吧。”
“孫兒替大雪龍騎,謝過皇爺爺。”說完,朱雄英鄭重地行了一禮,心中充滿著喜悅和感激。他知道,大雪龍騎能得到一代洪武大帝的肯定,是一件多麽不容易的事情。而如今,大雪龍騎終於算是得到了皇爺爺的認可了,這讓他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朱元璋見此情形,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看著眼前有些英姿颯爽的孫子,心中充滿了欣慰和驕傲。朱雄英是他最疼愛的孫子,他的才華和勇氣朱元璋是已經知道了。
同時他也知道,自己這個大孫有著一定的戰爭才能,但他也明白,戰爭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他並不希望自己的孫子輕易地去冒險。
朱雄英是自然聽出來了自己皇爺爺這個想法的,隻是,他並不覺得這個功勞,或者說徐帥所列的功勞,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啊。
但是聽到自己皇爺爺這個語氣,用詞,怎麽覺得這安排不妥,似乎想要把自己四叔的功勞,再往上提一提?
於是,朱雄英試探性的迴答道:“皇爺爺,此次漠南之戰,沐叔之功勞也不小,以一路之兵力,獨戰脫火赤十五萬兵馬,還有其背後的牧民,雖沒做到徹底殲滅,但起碼也將脫火赤給活捉了。
而徐帥這邊,將近二十萬的兵馬,同樣取得了不菲的戰績。因此,孫兒以為,此戰之首功,當沐叔、四叔、張將軍得之。至於其它之功勞,則按照舊例,依例實行即可。”
朱元璋聽到這裏,心裏甚是欣慰,看來大孫在賞罰方麵,確實能夠做到公平公正,不那麽的偏袒。
他故意考驗道:“但是,皇爺爺認為,此次戰功,你四叔應當居首功!”
朱雄英聞言心裏一緊,他知道皇爺爺這是在考驗自己,但是他覺得,自己的迴答,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四叔的功勞,也是有目共睹的。
於是,他堅定地迴答道:“皇爺爺,四叔確實功不可沒,但是此次戰役,能夠取得勝利,主要還是靠徐帥的指揮,以及沐叔等將領的作戰,是他們在戰場上,英勇殺敵,指揮若定。”
朱元璋聽到這裏,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大孫,在賞罰方麵,算是已經有了自己的那一套了。
他接著問道:“那麽,你覺得,此次戰役,誰的功勞最大呢?”這迴,就連侍奉一旁的太監總管樸不成都知道了陛下的用意,但是他也隻能做著眼觀鼻,鼻觀心,不語的行為。
朱雄英想了想,迴答道:“皇爺爺,對於此次戰役,孫兒以為有這麽兩種賞賜方式。
這於公嘛,孫兒認為,這首功當屬那些英勇殺敵的士卒們,是他們暫時舍棄了家中老小,以身軀抵抗外敵之入侵。
而那些將帥們,古之所有之戰績,全歸於身,卻忘記這所定之策略,都是由這些士卒們執行的。而他們,隻不過是在中軍大帳內,或站於前線之端,使用其兵法韜略,遙相指揮。
因此,於公而言,我們可以按照功勞大小,賞賜這些士卒們。對於那些在戰場上,表現出色的士卒們,我們應該給予重賞,
對於那些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士卒們,我們應該給予獎勵。對於那些在戰場上,受傷或者犧牲的士卒們,我們應該給予撫恤。”
其實朱雄英說這麽多,其總體思路不過是要從大義上出發,應該更加重視對士卒的獎賞,而不是對將帥的封賞。這也是自己結合前世之曆史,希望由此改變大明對於士卒的看法,使其由世襲軍戶製逐漸往募兵製轉變。
朱雄英頓了頓,接著說道:“皇爺爺,雖說這種賞賜方式,可以加強皇權對兵權的絕對掌控,從掌控將帥,下放到士卒,但這其中卻還有許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因此孫兒也就不展開說明了。
至於私嘛,就是孫兒剛才所說,大可以將首功分給沐叔,四叔,以及張將軍。當然了,最終如何賞賜,自當是由皇爺爺您裁決了。”
朱元璋在聽完自己大孫這樣的說法,原本坐著的姿勢,也就變成了起身左右踱步。也隻有這樣的場合,朱元璋才會這樣思考問題,無它,他覺得這樣的場合是他最舒服的。
朱元璋在思考一會兒之後,轉身對著朱雄英迴答道:“大孫啊,你剛才所說的於公之說,皇爺爺剛才想了一下,確實是能夠加強皇權,但同時也相當的費銀子。但是,皇爺爺允準你在蕩倭衛實行你的想法。
至於封賞之事,皇爺爺我再思考一番。呃…,既然有這大雪龍騎協助,想必天德那邊的兵力也就相對充足。這樣,皇爺爺再令人運送一批糧草,順便將全寧四部全打下來得了。”
像這樣調動的大事,朱雄英還真不敢插嘴,無它,他雖然知道後世所有的作戰韜略以及指揮作戰,但是不同時代背景下,卻不能因此一概而論,不然就可能麵臨著紙上談兵,導致全軍覆沒的結果。
“皇爺爺,此事,孫兒就不敢多說什麽了,畢竟孫兒並沒有指揮過如此大規模戰役的經驗,也暫時沒有皇爺爺這般的排兵之能力。孫兒實在不敢多言語,還請皇爺爺恕罪。”
朱元璋聽到自己大孫這樣說,很是欣慰,這人啊,最怕的就是不懂裝懂,胡亂指揮,最終導致戰爭的慘敗。隻是,大孫幹嘛要這樣說呢,大不了咱教你嘛?
“大孫你說的是什麽混話呢,不懂就是不懂,當然不能裝懂了。再何況了,你雖然沒有指揮過如此龐大的戰爭,但是你可以學啊。當然了,要是你學你那四叔,跑到軍中當一個士卒,那就不要怪皇爺爺再打你屁股了!”
隨後,朱元璋語氣一緩,再次開口說道:“嗯~這樣吧,此次大雪龍騎功勞甚大,這邸報上也說了,這大雪龍騎已經在塞外呆了一兩年,今年就讓他們跟隨天德迴京吧。”
“孫兒替大雪龍騎,謝過皇爺爺。”說完,朱雄英鄭重地行了一禮,心中充滿著喜悅和感激。他知道,大雪龍騎能得到一代洪武大帝的肯定,是一件多麽不容易的事情。而如今,大雪龍騎終於算是得到了皇爺爺的認可了,這讓他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朱元璋見此情形,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看著眼前有些英姿颯爽的孫子,心中充滿了欣慰和驕傲。朱雄英是他最疼愛的孫子,他的才華和勇氣朱元璋是已經知道了。
同時他也知道,自己這個大孫有著一定的戰爭才能,但他也明白,戰爭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他並不希望自己的孫子輕易地去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