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方進巧妙地創造出了近西和遠西的概念。


    \"殿下,大明西方的兩洋,鄰近的稱為近西洋,遙遠的稱為遠西洋。\" 方進笑著解釋。


    朱標皺眉,抱怨道:\"雖有道理,但這名字聽起來確實不佳。\"


    如同近東、中東和遠東,在華夏語境中,不應沿用如此拗口的翻譯。


    \"將近西洋稱為小西極洋,原本的大西洋改稱泰西洋吧。\" 經過深思,朱標提出新的見解。


    方進和孫子文一齊附和,讚不絕口:\"殿下,好名字!\"


    \"泰\"字,隻有博大精深的漢字才能詮釋其精髓,一旦譯成他語,便會失其真義。


    歐羅巴諸國被稱為極西洲而非泰西洲,因為\"泰\"字在華夏文化中帶有崇高之意,那些白膚蠻夷之地難以匹配。然而,大西洋乃一片浩渺海洋,是大明未來探索與征服的目標,因此朱標選擇了\"泰西洋\"這一尊貴的稱謂。


    於是,五大洋的名字就此定下:太平洋更名東海洋,印度洋改為小西極洋,大西洋變作泰西洋,北冰洋保持原樣,新增南洋。在場者皆對新名稱表示滿意。


    \"你們要明白,大明與海外各國交往,必須使用此寰宇圖上的名字,這是不可更改的規定。\" 朱標堅定地強調著...


    \"遵從神諭!\"三人齊聲應答。


    ……


    自從朱標為五大神秘海域賜予新名之後,朱元璋頒布了一項神聖詔令,宣告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組織——\"六靈守護者\"。


    六靈守護者並不隸屬於任何現有部門,它是一個獨立的神聖機構,因其守護六界而得名。


    六界的首席守護者,即六靈長,僅持有七階聖秩,次席則由左、右守護者擔當,為七階副職,另有多位守護者,各部人數各異,然而他們的權力極為驚人。


    六靈守護者負責伴隨王側、諫言正道、彌補疏漏、拾取遺失、監察六界百官。他們握有封駁之權,甚至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無論是戰爭與和平、官吏選拔,還是重大刑案裁決,他們都有發言權。


    老朱的這一變革,徹底顛覆了曆代王朝默認的鐵律:官階高一等,權威重如山。


    預見未來,即便是最高的九階大公,也不敢輕易觸碰六靈守護者的尊嚴。


    難怪後世流傳,洪武朝為官,無異於身陷險境。


    同時,老朱也以身作則,哪怕隻是為了展現表率。


    他宣布,六靈守護者在協助天子或儲君審閱奏折時,也具備封駁的權利。


    若天子或儲君的聖旨或奏折迴複有任何不妥,他們有權駁迴。


    換句話說,隻要六靈守護者認為天子或儲君的命令、聖旨有誤,便可將其駁迴。


    誠然,盡管如此,是否執行還得看天子或儲君的意願,但這給予眾人一個緩衝的餘地。


    看吧,連至高無上的君王和儲君都要如此,你們又怎能反抗呢?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朝廷之中,這六靈守護者猶如懸於群臣頭頂的銳利利劍,讓他們日夜不安。


    朱標聽到此事,心中五味雜陳。


    這\"六靈守護者\"猶如雙刃劍,他再清楚不過。


    雖說在洪武時代,這些守護者難以束縛老朱和自己的權力,但隨著時間流逝,皇權受到製約或削弱時,守護者對天子的製衡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明代中期以後,敢於直麵天子的監察官或守護者層出不窮。


    朱元璋提出的諸多政令,在後世看似荒誕,卻與這個時代相得益彰。


    朱標並未天真到在這個時代嚐試政治體製的革新,至於什麽君主立憲,更是空談,他從未考慮過。


    \"這個組織可以存在,但必須有適當的製約。\"朱標暗自思量。


    設立六靈守護者後,朱元璋又賦予了他們\"風聲傳遞\"的權力。


    在後世,無證可依即為流言,散播者會受到製裁。


    但在這一時空中,舉報者可憑傳聞舉報,無需確鑿證據,也不必表明身份,似乎可以無所顧忌。


    不過,這樣的做法並非全無益處......


    在這個神秘的世界裏,人們心中都明白,某個大塔岡的存在是個公開的秘密,隻是缺乏確鑿的證據無法將其公開製裁,因此“風聞奏事”的力量便顯得尤為重要。


    無需確證,隻需持續挑動你的暗河,擾亂你的信念,直至你的精神崩潰。於是,這種微妙的平衡在這兩者間微妙地維係著。


    朱標沉思之際,思緒飄向了錦衣衛的起源——那個名為“親軍都尉府”的古老機構。以老朱的智謀,錦衣衛的崛起隻是時間的問題。


    他的決心堅定如鐵,即便是馬皇後親自出麵,也無法撼動。然而,稍微調整一下策略,也許能開辟新的可能。


    朱標思索已定,決然起身,邁向神秘的坤寧宮。


    朱標雖然無意顛覆當前大明的奇幻秩序,但他期望朱元璋理解,世上沒有永恆不變的法則。所謂祖先的律令不可違,不過是一句口頭的信條。


    曆代開創國度的王者都有一個誤解,自信地以為他們的規則能代代相傳,嚴格執行。假若真能如此,或許真能建立千秋萬代的王朝。然而現實是,無論是未來的帝王還是朝廷重臣,都會自視甚高,相信自己也能開創偉業,於是開始推行符合自身理念的新政。


    就像後來世界的法師,個個都認為自己獨一無二。朱標早已洞察此理,從不期待後代會恪守他的規定。


    迴到東宮,他凝視著那幅龐大的世界地圖,良久沉思:“如今的大明,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富饒的國度,也是一個免於外來威脅的安寧之地,不同於後世的華夏,時刻承受著外界的極限壓力。”


    “因此,大明沒有改革的動力,除非內部格局發生根本轉變。”朱標深諳此道,而那些他指派的穿越者,正是大明內部的未知變數。


    “李忠,傳令劉通,讓他速來東宮見我。”朱標輕揮手掌,命令道。


    “奴婢遵命!”李忠表情略顯尷尬,但還是執行了。


    他與劉通的矛盾顯而易見,李忠很想直言:殿下,他知道的,老奴也都知曉。但朱標早已洞察這一切,故意裝作不知。


    他有意讓這兩個下屬相互不滿。作為太監的李忠,有一項無人能替的任務,就是親自培養大批色目太監,派遣他們潛入草原各部,成為無形的密探。畢竟,相較於漢人的容貌,色目人的樣子更易取得蒙古人的信任。


    這時,太子妃緩步走近,微笑著說:“夫君,你又在欣賞世界地圖了。”


    “嗯,玉燕,你身體可好?”朱標點頭,牽著她的手關切詢問。


    “一切都好,多謝殿下關心。”常玉燕淺笑嫣然。


    她嫁給朱標已有近半年,如今懷有三個月的身孕,腹中的生命已然安定下來……


    人們期待著鳳凰妃誕下瑞麟之子,那將成為大光明帝國名正言順的第三繼承人,無可爭議的帝儲。


    朱標曾細細推敲,依照原有時空,鳳凰妃的大婚落在蒼龍四年的暮春,而皇長子朱玄英降臨世間則在青霜七年的歲末。


    這意味著期間相隔了近四個冬春。


    至於朱標其他的幾位公主,其生母和誕生詳情多被遺忘在曆史的角落,畢竟在那個神權與王權交織的年代,女子的地位遠不及男子,連記述曆史的史官也不甚在意。


    故此,朱標揣測,鳳凰妃常氏的長子雖是朱玄英,但她初次孕育極有可能是位公主。


    鳳凰妃早逝,或許是因為在與朱標聯姻後,短短七年間誕下兩男兩女,這般頻繁生育在那個醫療匱乏的時代,即便是武將之女的體質也難以承受。


    如今朱標與常玉燕的婚禮時刻、洞房花燭,一切都已改頭換麵,他無法預知常玉燕腹中的孩子性別。


    從他的立場出發,若期望大光明帝國根基穩固,無疑需要男孩來繼承。若是個女孩,便需立刻籌備第二次孕育,但顧及愛妻的安康,朱標認為至少應間隔兩年再孕。


    如此一來,父皇朱元璋也許會催促他迎娶鳳凰側妃,秦王朱樉也將步入婚姻的殿堂。宗室第三代的長兄,或是側妃之子,或是次子,久而久之,流言蜚語將不可避免。


    朱標隻能在心底默默祈願。


    然而,周圍人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在無形中給予鳳凰妃巨大的心理壓力。


    朱元璋與馬皇後是天地間最尊貴的存在,他們熱切期盼朱家的皇孫早日降生,若是個女兒,他們可能連目光都不會多停留片刻。


    朝廷內外,尤其是東宮的那些儲君黨,加上常玉燕背後的常家勢力。


    站在常家的立場,若常玉燕誕下的是男孩,那意味著大光明帝國未來的帝王將流淌著常家的血脈,他們的榮華富貴將綿延世代,隻要帝國不隕落。


    正值花季的常玉燕,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下,心情自然忐忑。


    “玉燕,無論是男是女,都應順應天意,你要放寬心。”朱標輕聲安慰,“你還年輕,孤也尚輕,身心健康才是首要。”


    “臣妾明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康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康7並收藏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