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探險精神是什麽呢?
就像十六世紀歐羅巴各國的勇士,三兩成群,為了無盡的寶藏,勇敢地揚帆出海。
他們的船隻在鄭和麵前或許顯得微不足道,但正是這種勇氣,定義了冒險。
洪武時代的顯赫貴族,雖然不必像哥倫布那樣貧瘠,但也不需複刻鄭和艦隊的龐大陣容。
各人組隊,自行決定貿易目標,結伴啟航,風險也被降到最低。
目前海外,最大的威脅源自張士誠的殘部。
但隨著大明海軍掌控琉球島,掃蕩了隱藏在舟山群島的海盜,張士誠殘部的力量已被嚴重削弱,隻能在南洋的小島上苟延殘喘,日益衰敗。
他們已無力對抗大明戰艦的銳利炮火,頂多隻能劫掠偶爾經過的商船。
方進等人早已對他們不屑一顧。
“殿下選擇了呂宋島作為貿易地?”孫子文不禁問起。
“沒錯,航線與我們不同。”方進點點頭。
這次,方進與孫子文合組一支艦隊,目的地是占城。
徐達與常遇春則組成一支隊伍,計劃前往安南。
其他貴族與文官各自結隊,有的前往高麗、倭國,有的去真臘、暹羅,還有前往滿刺加、滿者伯夷等地,最遠的航向錫蘭島和天竺區域。
“這樣的航海方式,實際上相當冒險。”孫子文聳肩,略帶無奈地說。
方進沉思道:“三寶太監的方式隻會讓大家依賴朝廷,無法激發帝國上下對海外世界的熱情,甚至會滋生惰性,以為坐享其成就能獲利。”
“長遠看來,這是消極且極度不利的。”
“畢竟了解外界的人在大明國內實在太少了。”
如今,朝廷提供船隻,個人招募衛隊,自行組織隊伍前往海外貿易,尋求豐厚利潤,自然也伴隨著風險。
“那方兄……”孫子文猶豫了一下,“你說我們兩人的艦隊會有危險嗎?我可是投入了不少。”
“放心,我們挑選的都是精兵強將,船上還配備了火炮,不會有事。”方進充滿信心地保證。
此時,人群中響起躁動。
無數巨型船隻,終於揚帆啟程!
朱元璋目送著他的十六艘福船消失在視野盡頭,隨後返迴皇宮。
至於朱標,他的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直至鬆江府的海港中,所有駛向遠方的魔法帆船消失在視野盡頭,他才戀戀不舍地轉身離去。
這段時間,朱標一直默默地洞察著周圍人群的各種神情變化。
海洋貿易的新規則讓這些人緊張不已,仿佛每個波濤都藏著未知的恐懼。
盡管皇廷提供了用於貿易的魔法艦船和守護的戰艦,但他們並不會以官方身份護送,這讓那些權貴,特別是那些文職官員心中充滿了不安,害怕傾盡所有後隻落得一場空。
而那些出身勳貴家族的勇士們,這些早已習慣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猛士卻充滿自信,對那些海洋盜賊毫不在意,甚至發誓若那些不知死活的海盜膽敢打他們船隻的主意,定叫他們有去無迴,化作海中魚食!
看著這些勳貴的豪言壯語,文官們心中不禁動搖了。
讀書人啊,真是矛盾!平日在朝堂上,對勳貴們嗤之以鼻,一旦有機會便毫不猶豫地背後捅刀。然而此刻,為了財產安全,這些正人君子竟放下顏麵,請求武士們護送他們一同出海。
口中滿是對伯爺、侯爺、國公的恭維,聽起來令人肉麻。
“見鬼,隻要有利可圖,內鬥也就拋諸腦後了,這群該死的書呆子。”朱標看著這一幕,心底暗暗嘲諷。
文官中有三位被封爵,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誠意伯劉伯溫、忠勤伯汪廣洋。
三人雖為文臣代表,但行為卻背叛了他們的立場,堅決拒絕與其他文臣結伴出海。
他們成了文臣中的叛徒。
比如劉伯溫,他禮貌地迴絕了所有文臣的合作提議,聲稱隻會追隨太子殿下。
朱標的八艘福船全由精英的太子衛隊保護,劉伯溫的兩艘船則緊緊跟隨,如同沐浴在巨樹的庇護之下。
不過,朱標也明確表示,護衛力量有限,隻能庇護其中一支船隊,而劉伯溫作為他的名義導師,自然首當其衝得到保護。
其他文官們怒視著劉伯溫,目光如炬,仿佛在說:如果我的船被海盜劫掠,你得賠償一切損失。
而平時水火不容的胡惟庸與楊憲,此刻為了金錢竟然史無前例地聯手,並拉攏李善長與汪廣洋入夥。
人多船大,隊伍規模壯大,潛在的危險也會相應減少。
朱標明白了,這次海洋貿易意外地壓製了朝廷中官員們激烈的爭鬥,難怪後人會說,隻要有利潤可圖,就算是與惡魔為伍也在所不惜。
那些號稱高尚節操的讀書人,原來也不過如此。
就在朱標思緒翻湧之際,方進走近問道:“殿下,為何還不啟程?”
誠意伯劉伯溫也與神醫伯孫子文並肩而來,站立在方進身旁...
在神秘的亞倫王國,共有四席伯爵之位,如今已有三位降臨此地。
“在風雅穀的庇護下長大,我從未見過如此壯麗的景象。”朱標感歎,眼中閃爍著興奮,“你們說,這世間還有哪個國度能擁有如我國亞倫這般浩大的艦隊?”
“再也找不到了,絕對不可能!”方進同樣激動迴應,“即便是昔日的古元帝國鼎盛時期,也無法相提並論。”
今日艦隊揚帆出海的壯觀,就連未來的民國時代也無法企及,隻有崛起後的輝煌新阿拉貢,其繁盛的海上貿易才可與之抗衡。
畢竟在方進生活的那個紀元,造艦的速度如同魔法般迅速。
孫子文也含笑開口:“殿下,有朝一日,四大海洋都將留下亞倫王國的航跡。”
朱標聞言心下一動,故作沉思狀:“我記得東莞伯繪製的蒼穹圖中,四大海洋分別被稱作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對嗎?”
“確實如此。”方進點頭,突然記起一事。
當初他命名七大洲時,是從華夏的角度出發,南極洲保持原名,其他洲則進行了更替。
被稱為世界中心,孕育現代文明的歐羅巴大陸,被他直接命名為極西之地。
站在華夏的視角,“極西之地”是偏遠的邊緣區域。
而華夏所在的中土大陸,自然被視為世界的中心。
朱標對這種改變十分滿意,當即下令,所有出海的艦隊都要依據方進繪製的“蒼穹圖”向海外各國傳播地理知識。
未來的全球地理劃分,必須從亞倫的角度出發,而非歐羅巴的觀點。
然而,今日朱標聽孫子文提及“四大海洋”,忽然意識到這些名稱並不符合亞倫的視角,必須進行調整。
朱標示意侍衛展開蒼穹圖,臉上露出疑惑之色:“東莞伯,我覺得你在為天下海洋命名時犯了錯!”
這是他作為古人和亞倫王儲的角度。
方進和孫子文交換了一個眼神,隨即湊上前,專注在地圖上。
“為何四大海洋不包括南洋,卻把北冰洋納入其中?”朱標搖頭說道,“按照這地圖來看,北冰洋並無多大航海價值,而南洋對我亞倫至關重要。”
“殿下的見解正確,是臣疏忽了。”方進意識到問題所在,“現在是重新命名的時候了,不如設定五大海洋更為合適。”
“可行,不過印度洋怎麽解釋呢?”朱標困惑道,“印度指的是天竺地域,我華夏古籍記載,在秦朝時,我國人民便稱天竺為印度。”
“可海洋為何以印度命名?”
孫子文聽後迴應:“殿下,臣也認為這樣命名並不妥當,應當換個名字。”
\"如何重塑它們的名字呢?\" 朱標追問,眼神中流露出對現有稱唿的不滿,輕輕搖了搖頭。
以大明為世界中心,這幾個汪洋大海應當以此為基準命名。
劉伯溫建議道:“殿下,我大明居於中土,五大洋自當以大明為軸心。印度洋可稱為西極洋,南洋沿用其名,太平洋則喚作東海洋。”
\"很好,誠意伯的創意獨具匠心。然而,與極西之地和西陸相鄰的那一片大洋,我們又當如何稱唿呢?\" 朱標指向大西洋的位置,\"既然已有西極洋,再稱大西洋便顯得不妥了。\"
方進記起,大西洋源自古希臘神話中支撐天地的巨人阿特拉斯,後來由19世紀中葉的英倫皇家地理學會定名。而現在,一切都應以大明的角度出發...
思緒如電,方進開口提議:\"殿下,我的意思是,將西極洋更名為近西洋,而大西洋則為遠西洋。\"
劉伯溫略顯困惑,對“近西”和“遠西”的概念一時無法理解。孫子文則眨眨眼,仿佛洞悉了其中深意,隨即點頭稱讚。
在原來的時空中,區域是以西歐人的視角劃分,分為近東、中東和遠東。近東指巴爾幹半島,中東涵蓋阿拉伯及波斯,遠東則包括華夏、朝鮮和倭國。在他們眼中,遠東是遙遠而偏僻的邊緣地帶。
就像十六世紀歐羅巴各國的勇士,三兩成群,為了無盡的寶藏,勇敢地揚帆出海。
他們的船隻在鄭和麵前或許顯得微不足道,但正是這種勇氣,定義了冒險。
洪武時代的顯赫貴族,雖然不必像哥倫布那樣貧瘠,但也不需複刻鄭和艦隊的龐大陣容。
各人組隊,自行決定貿易目標,結伴啟航,風險也被降到最低。
目前海外,最大的威脅源自張士誠的殘部。
但隨著大明海軍掌控琉球島,掃蕩了隱藏在舟山群島的海盜,張士誠殘部的力量已被嚴重削弱,隻能在南洋的小島上苟延殘喘,日益衰敗。
他們已無力對抗大明戰艦的銳利炮火,頂多隻能劫掠偶爾經過的商船。
方進等人早已對他們不屑一顧。
“殿下選擇了呂宋島作為貿易地?”孫子文不禁問起。
“沒錯,航線與我們不同。”方進點點頭。
這次,方進與孫子文合組一支艦隊,目的地是占城。
徐達與常遇春則組成一支隊伍,計劃前往安南。
其他貴族與文官各自結隊,有的前往高麗、倭國,有的去真臘、暹羅,還有前往滿刺加、滿者伯夷等地,最遠的航向錫蘭島和天竺區域。
“這樣的航海方式,實際上相當冒險。”孫子文聳肩,略帶無奈地說。
方進沉思道:“三寶太監的方式隻會讓大家依賴朝廷,無法激發帝國上下對海外世界的熱情,甚至會滋生惰性,以為坐享其成就能獲利。”
“長遠看來,這是消極且極度不利的。”
“畢竟了解外界的人在大明國內實在太少了。”
如今,朝廷提供船隻,個人招募衛隊,自行組織隊伍前往海外貿易,尋求豐厚利潤,自然也伴隨著風險。
“那方兄……”孫子文猶豫了一下,“你說我們兩人的艦隊會有危險嗎?我可是投入了不少。”
“放心,我們挑選的都是精兵強將,船上還配備了火炮,不會有事。”方進充滿信心地保證。
此時,人群中響起躁動。
無數巨型船隻,終於揚帆啟程!
朱元璋目送著他的十六艘福船消失在視野盡頭,隨後返迴皇宮。
至於朱標,他的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直至鬆江府的海港中,所有駛向遠方的魔法帆船消失在視野盡頭,他才戀戀不舍地轉身離去。
這段時間,朱標一直默默地洞察著周圍人群的各種神情變化。
海洋貿易的新規則讓這些人緊張不已,仿佛每個波濤都藏著未知的恐懼。
盡管皇廷提供了用於貿易的魔法艦船和守護的戰艦,但他們並不會以官方身份護送,這讓那些權貴,特別是那些文職官員心中充滿了不安,害怕傾盡所有後隻落得一場空。
而那些出身勳貴家族的勇士們,這些早已習慣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猛士卻充滿自信,對那些海洋盜賊毫不在意,甚至發誓若那些不知死活的海盜膽敢打他們船隻的主意,定叫他們有去無迴,化作海中魚食!
看著這些勳貴的豪言壯語,文官們心中不禁動搖了。
讀書人啊,真是矛盾!平日在朝堂上,對勳貴們嗤之以鼻,一旦有機會便毫不猶豫地背後捅刀。然而此刻,為了財產安全,這些正人君子竟放下顏麵,請求武士們護送他們一同出海。
口中滿是對伯爺、侯爺、國公的恭維,聽起來令人肉麻。
“見鬼,隻要有利可圖,內鬥也就拋諸腦後了,這群該死的書呆子。”朱標看著這一幕,心底暗暗嘲諷。
文官中有三位被封爵,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誠意伯劉伯溫、忠勤伯汪廣洋。
三人雖為文臣代表,但行為卻背叛了他們的立場,堅決拒絕與其他文臣結伴出海。
他們成了文臣中的叛徒。
比如劉伯溫,他禮貌地迴絕了所有文臣的合作提議,聲稱隻會追隨太子殿下。
朱標的八艘福船全由精英的太子衛隊保護,劉伯溫的兩艘船則緊緊跟隨,如同沐浴在巨樹的庇護之下。
不過,朱標也明確表示,護衛力量有限,隻能庇護其中一支船隊,而劉伯溫作為他的名義導師,自然首當其衝得到保護。
其他文官們怒視著劉伯溫,目光如炬,仿佛在說:如果我的船被海盜劫掠,你得賠償一切損失。
而平時水火不容的胡惟庸與楊憲,此刻為了金錢竟然史無前例地聯手,並拉攏李善長與汪廣洋入夥。
人多船大,隊伍規模壯大,潛在的危險也會相應減少。
朱標明白了,這次海洋貿易意外地壓製了朝廷中官員們激烈的爭鬥,難怪後人會說,隻要有利潤可圖,就算是與惡魔為伍也在所不惜。
那些號稱高尚節操的讀書人,原來也不過如此。
就在朱標思緒翻湧之際,方進走近問道:“殿下,為何還不啟程?”
誠意伯劉伯溫也與神醫伯孫子文並肩而來,站立在方進身旁...
在神秘的亞倫王國,共有四席伯爵之位,如今已有三位降臨此地。
“在風雅穀的庇護下長大,我從未見過如此壯麗的景象。”朱標感歎,眼中閃爍著興奮,“你們說,這世間還有哪個國度能擁有如我國亞倫這般浩大的艦隊?”
“再也找不到了,絕對不可能!”方進同樣激動迴應,“即便是昔日的古元帝國鼎盛時期,也無法相提並論。”
今日艦隊揚帆出海的壯觀,就連未來的民國時代也無法企及,隻有崛起後的輝煌新阿拉貢,其繁盛的海上貿易才可與之抗衡。
畢竟在方進生活的那個紀元,造艦的速度如同魔法般迅速。
孫子文也含笑開口:“殿下,有朝一日,四大海洋都將留下亞倫王國的航跡。”
朱標聞言心下一動,故作沉思狀:“我記得東莞伯繪製的蒼穹圖中,四大海洋分別被稱作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對嗎?”
“確實如此。”方進點頭,突然記起一事。
當初他命名七大洲時,是從華夏的角度出發,南極洲保持原名,其他洲則進行了更替。
被稱為世界中心,孕育現代文明的歐羅巴大陸,被他直接命名為極西之地。
站在華夏的視角,“極西之地”是偏遠的邊緣區域。
而華夏所在的中土大陸,自然被視為世界的中心。
朱標對這種改變十分滿意,當即下令,所有出海的艦隊都要依據方進繪製的“蒼穹圖”向海外各國傳播地理知識。
未來的全球地理劃分,必須從亞倫的角度出發,而非歐羅巴的觀點。
然而,今日朱標聽孫子文提及“四大海洋”,忽然意識到這些名稱並不符合亞倫的視角,必須進行調整。
朱標示意侍衛展開蒼穹圖,臉上露出疑惑之色:“東莞伯,我覺得你在為天下海洋命名時犯了錯!”
這是他作為古人和亞倫王儲的角度。
方進和孫子文交換了一個眼神,隨即湊上前,專注在地圖上。
“為何四大海洋不包括南洋,卻把北冰洋納入其中?”朱標搖頭說道,“按照這地圖來看,北冰洋並無多大航海價值,而南洋對我亞倫至關重要。”
“殿下的見解正確,是臣疏忽了。”方進意識到問題所在,“現在是重新命名的時候了,不如設定五大海洋更為合適。”
“可行,不過印度洋怎麽解釋呢?”朱標困惑道,“印度指的是天竺地域,我華夏古籍記載,在秦朝時,我國人民便稱天竺為印度。”
“可海洋為何以印度命名?”
孫子文聽後迴應:“殿下,臣也認為這樣命名並不妥當,應當換個名字。”
\"如何重塑它們的名字呢?\" 朱標追問,眼神中流露出對現有稱唿的不滿,輕輕搖了搖頭。
以大明為世界中心,這幾個汪洋大海應當以此為基準命名。
劉伯溫建議道:“殿下,我大明居於中土,五大洋自當以大明為軸心。印度洋可稱為西極洋,南洋沿用其名,太平洋則喚作東海洋。”
\"很好,誠意伯的創意獨具匠心。然而,與極西之地和西陸相鄰的那一片大洋,我們又當如何稱唿呢?\" 朱標指向大西洋的位置,\"既然已有西極洋,再稱大西洋便顯得不妥了。\"
方進記起,大西洋源自古希臘神話中支撐天地的巨人阿特拉斯,後來由19世紀中葉的英倫皇家地理學會定名。而現在,一切都應以大明的角度出發...
思緒如電,方進開口提議:\"殿下,我的意思是,將西極洋更名為近西洋,而大西洋則為遠西洋。\"
劉伯溫略顯困惑,對“近西”和“遠西”的概念一時無法理解。孫子文則眨眨眼,仿佛洞悉了其中深意,隨即點頭稱讚。
在原來的時空中,區域是以西歐人的視角劃分,分為近東、中東和遠東。近東指巴爾幹半島,中東涵蓋阿拉伯及波斯,遠東則包括華夏、朝鮮和倭國。在他們眼中,遠東是遙遠而偏僻的邊緣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