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話語一轉,顯出一絲猶疑不定的神色。


    “方兄有何難言之隱?”徐輝祖不禁問及。


    方進略作停頓,開口道:“徐兄,以令弟之才,他日治理幽黎之地,恐怕非易事。”


    徐輝祖一怔,頓時語塞。


    其實,他與這位二弟的關係並不和睦。


    二弟恃才傲物,對他這位兄長頗有不服。


    徐輝祖常常羨慕朱標,那些弟弟對大哥的尊敬無以複加,絕無半點輕慢。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真是天壤之別。


    徐輝祖苦笑,緩緩道:“方兄是自家兄弟,徐某直言無妨。我這位二弟過分自負,常感懷才不遇,對我這位兄長亦頗有微詞。”


    “說實話,我不認為他能治理好幽黎,就算占領的疆域隻有現今幽黎的三分之二,除非家父能尋得賢能之士前去輔佐。”


    方進深表認同:“在異國他鄉統禦異族,確有難度。但徐兄請信令尊的手腕,定能以雷霆之勢掃清隱患。”


    “兩千年前西周先賢如何應對,我輩自當不甘落後。”


    徐輝祖點頭,臉上顯出讚同之意。


    二人又閑談片刻,徐輝祖以“夜色已深”為由告辭離去。


    方進留在原地,陷入沉思,喃喃道:“金錢啊,還需大量金錢,得加速提升才行。”


    孫子文研發的“滇白靈藥”幾乎可以量產,名稱也由“大明皇家傷藥”改為了“大白靈藥”。


    緣由簡單明了。


    傷藥主要成分龍骨稀有珍貴,本就屬稀缺之物。


    然而掛著“大明皇家”的前綴,卻能批量生產全新療傷藥,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尤其這新藥色澤與舊傷藥截然不同,功效也有差異。


    既名不符實,孫子文索性將其改名為“大白靈藥”,並創立了一個名為“金陵藥宗”的商會。


    朱元璋持股六成,朱標三成,孫子文本人僅占一成,這是他早早就提出的建議。


    好處不止在於“金陵藥宗”能在大明乃至天下暢通無阻,未來所有研發成本與各項支出,皆由皇室內庫承擔。


    如今,“金陵藥宗”旗下,擁有孫子文研發的大白靈藥,以及蒜精,隻是蒜精產量尚低,尚無法投入市場銷售。


    方進覺得不能落後於那人。


    他計劃製造魔晶煤,順勢建立一個商社,也將朱元璋父子納入其中。


    自己可是大明的準駙馬,天生有著優勢……


    在魔法紀元,木炭的缺陷眾人皆知,其散發的煙霧往往對巫師的身體帶來無盡困擾。


    然而在現今的時代,石炭雖然在民眾心中並不優於木炭,因其難以點燃、火勢難控的特性,人們不禁疑惑,何不尋求破解之道?


    假若能令石炭使用起來比木炭更便捷、更實惠,那便能在燃料市場上獨占鼇頭,蜂窩煤正巧滿足這樣的需求。


    這一天,徐輝祖的突訪,無疑為方進揭示了一條新思路。


    他不能再將全部希望寄托於海洋貿易,即便那遙遠的海外世界蘊藏著無盡寶藏。


    曆史的教訓告誡他,過於依賴單一途徑總是隱患重重。


    一旦大明的海外貿易航線遭受挫折,那豈不會撼動朝廷的財源,甚至動搖王國的經濟根基?


    於是擴展國內消費,促進內部循環顯得至關重要。


    大明的廣袤疆域,提供了無比巨大的市場。


    這也讓他看到了斂財的機遇,畢竟未來有許多地方需要花費,單靠伯爵微薄的津貼無異於杯水車薪。


    於是數日之後,尊貴的東莞伯方進在應天府瘋狂收購石炭,招募了眾多平民參與開采,並成立了名為“江南礦石”的商行。


    不久,方進的庫房便被石炭堆積如山。


    ……


    在東宮,朱標聽取下屬關於方進近期行動的稟報,微微一怔,隨即淡然迴應:“隨他去吧,宮中暫無大事,他愛如何鑽研便由他。”


    下屬們誤以為朱標看重的是方進獻上的“江南礦石”股份,便不再多言。


    實際上,朱標心底樂開了花。


    別的穿越者費盡心思開啟賺錢之路,而他卻無需費力,別人便會主動奉上股權,堪稱坐享其成。


    見方進如此識相,朱標樂意成人之美,頒下太子令,將一處湖畔煤礦全權交予方進管理。


    采礦人選,當年北伐所俘虜的戰俘正好派上用場。


    不過,朱標下達命令後忽然想到:“大明的新興力量,是否正在萌芽?”


    方進和孫子文確是人才。


    唯有他們奮發圖強,大明的繁榮步伐才能加速。


    至於劉通,雖身為高級官僚,實則並無一技之長,高位之上,權謀與勾心鬥角才是生存之道。


    劉通心機深沉,故而有意與方進等人保持距離。


    畢竟方進乃一武將,擅長寒冰武器,劉通這隻老狐狸自然懂得自保。


    如今,朱標已不敢輕率召喚穿越者前來。


    他們需對大明忠誠,懷揣赤子之心,且能力出眾,還得是剛逝之人,如此條件怎能輕易湊齊?


    若召喚來者平庸無奇,亦無意義。


    況且人越多,蝴蝶效應越大,朱標越是難以掌控...


    他感覺此刻不宜急躁,須等待適當的時機,再喚醒新的異界旅者。


    接下來的數日,朱標陪伴著泰姬妃常玉燕漫步在魔法花園中,吟詠奇幻詩篇,互訴對聯,間或讓她陪伴處理一些王國內政,洪武五年的時光就這樣悄然流逝。


    由於泰姬的大婚慶典,洪武六年的春節顯得尤為喧鬧。老朱與馬皇後沉浸在喜悅之中,然而在這祥和的表麵下,潛藏著危險的魔力波動。


    朱元璋的心頭有一根魔刺,那就是德慶侯廖永忠。盡管是那些昔日元朝文官的誤導導致廖永忠殺害了小明王韓林兒,但畢竟是他親自施展了黑暗咒法,讓朱元璋承受了不白之冤。


    春節剛過不久,朱元璋便找上了朱標。


    父子間無話不談,更何況朱標已成年十八,老朱對這位最信賴的長子敞開心扉。


    \"標兒,父皇也知道不能虧待一同征戰的兄弟,但這件事如同魔刺般紮在心頭,始終無法拔除啊。\"老朱臉上閃過掙紮的神色,手背上的青筋隱約可見,透露出內心的矛盾掙紮。


    已是洪武六年,真正的審判將在洪武八年來臨,德慶侯廖永忠將接受朱元璋的魔法裁決。


    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前,也就是泰姬朱標離世前的朱元璋,尚未變成那位隻知道殺戮的無情政壇巨擘。


    特別是麵對那些建國勳貴,從萌生動手的念頭到真正做出決定,他必定會經曆漫長的內心掙紮。


    這與朱元璋在朱標離世後發動藍玉案截然不同,那次行動如同閃電,毫不猶豫。


    朱標心中輕輕一歎。


    他知道,既然父皇主動提及,便意味著朱元璋心中的火花已被點燃,隨著疑慮的加重,終將化為無法駕馭的烈焰。


    \"父皇,德慶侯確有過失,故此止步於侯爵,一生再大的功績也無法晉升公爵,這就是懲罰。不然以他的功勳,國公之位自當無愧。\"朱標隻能如此迴應。


    \"朕明白。\"朱元璋輕歎,稍作停頓後繼續道,\"可是標兒,人心難測啊。廖永忠未封國公,他心中是否怨憤,是否會對你懷恨在心,誰又能知曉呢?\"


    \"朕認為他心中必然不服,認為當年殺死小明王是為了朕,卻自己背負了冤屈。\"


    這樣的想法再正常不過,若是沒有疑心,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自古以來的霸主,哪個能免去猜忌?


    所謂帝王之心難以揣測,便是這個道理。


    但換個角度看,朱標也認為德慶侯廖永忠心中定有不滿,隻是未曾表露出來罷了。假若自己處於他的位置,肯定也會對老朱的安排感到不滿。


    老子分明是為了你順利登上王座才除去韓林兒,甚至得到你的默許,如今卻將所有罪責加諸老子一人,憑什麽!


    這些開國淮西勳貴,個個都是英勇好戰,心高氣傲的英雄... ...


    在遙遠的奇幻世界裏,朱元璋是一位充滿疑慮與決斷的霸主,他的目光如炬,不容任何異象存在,這樣的性格早已預示了接下來的變局。


    朱標,身為龍嗣,同時也是朱元璋的首位嫡子,無論何時,他都必須站在父親那一邊。


    他輕輕一歎,開口道:“父皇,您絕不能落下棄信於人的惡名,德慶侯即使有罪,也不能由您親手處置。”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爍著光芒,激動地反問:“標兒,你莫非已有對策?”


    看到父親的表情,朱標明白那根刺已深深紮入,難以拔除。


    他深知,此刻的老朱隻要廖永忠消失,至於如何消失,似乎已不再重要。日後,他可能不僅會讓廖永忠消失,還會讓他背上莫大的汙名,昭告天下。


    記憶中,那是在原時空,廖永忠因僭越之罪被賜死,指控他擅自使用象征皇權的龍鳳圖騰,心懷不軌,意圖叛逆。


    “兒臣雖有此念,但具體的策略尚未成熟。”朱標苦笑迴應,如實相告。


    朱元璋了然地點點頭,安慰道:“標兒不必著急,慢慢思考,想到了立刻告訴父皇。”


    “父皇……”朱標心頭一動,低聲詢問,“此事您可曾向母後提及?”


    朱元璋聞言,略帶尷尬地說:“未曾提起,若讓你母親知曉,定會責備為父一番。”


    老朱說著,忽然想起一事,眼神嚴厲起來:“記住,此事切勿告知你娘!”


    “兒臣明白,絕不泄露!”朱標麵色鄭重地保證。


    他自然明白分寸,知道哪些話能說,哪些不能。這些是父親的敏感之處,身為嫡長子,若向馬皇後通風報信,隻會讓父皇痛心失望。


    他必須保持孝順的形象。


    況且,若老朱心意已決,即便是馬皇後也無法阻止,隻能徒增夫妻間的紛爭而已。


    “該如何拔除父皇心中關於廖永忠的這根刺呢?”


    離開皇宮書房後,朱標不禁陷入沉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康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康7並收藏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