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流露出輕蔑,但想起前元兩次遠征皆敗北,神色也變得嚴峻。
\"東莞伯所言有一定道理,但倭國與大明隔著浩渺大海。大明要跨海征服倭寇困難重重,即便倭人學得了大明的技藝,想要跨越海洋侵犯大明,更是難如登天。\"
\"老夫認為,這倭國頂多隻能割據一方,對大明構成威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劉伯溫自信滿滿地定下了基調。
\"誠意伯似乎對此確信無疑啊。\"方進輕笑,不以為然,\"實際上,倭國疆域廣闊,堪比大明四省,放眼天下,堪稱大國!\"
\"誠意伯,請不要不信!\"他一臉認真地說,\"我的遠親徐霞客遊曆過天下,他對外界的認知必定遠超您。\"
\"嗬!\"劉伯溫憤怒地揮動衣袖,魔力繚繞。
無論對方的言辭是否蘊含真實,他在此事上找不到任何反駁的奇幻邏輯。
朱標聆聽著方進的話語,似乎也在迴憶起某個神秘的預言。
別說遙遠的東瀛國,即便現今的高麗帝國,放眼整個奇幻大陸亦屬頂尖大國。
世間的網絡旅者,雖常戲稱東瀛為小島國,但置身於世界的版圖中,東瀛並非微不足道。
歐羅巴的古老帝國——英德兩國,領土皆無法與東瀛匹敵,人口數量更相形見絀。
\"若大明王朝未來陷入內戰,地方勢力各自為政,相互攻伐。那麽,汲取了大明力量的東瀛,一旦傾全國之力侵犯沿海領地,我們的地方官府真能抵擋得住嗎?\"
\"這……\"
方進的言辭,瞬間讓劉伯溫啞口無言,連他也不得不承認,抵擋起來困難重重。
自古以來,華夏大地上誕生了多少割據的勢力?彼此間爭鬥不休,東瀛來襲時,他們能否放下恩怨,齊心協力?不背後捅刀已是萬幸。
\"更糟糕的是……\"方進直擊劉伯溫的憂慮,\"擁有四省之地的東瀛,足以在大明各割據勢力間巧妙周旋,拉攏一方,再打擊一方!\"
\"誠意伯,你以為絕不可能之事,實則可能性極大。\"
方進語氣堅定,因為曆史已證明他所言非虛。
沒錯,未來的歲月,漢人自相殘殺,既要提防草原上的異族覬覦,還要小心隔海相望的東瀛海盜。
這場交鋒,劉伯溫似已略遜一籌。
\"東莞伯,就算你的憂慮有其道理,但這些事未必會發生。東瀛習得了大明的技藝,或許會對我們的天朝帝國更為敬仰。\"劉伯溫勉強辯駁,卻聽來頗有幾分道理。
\"哼……\"方進一臉鄙夷,\"這些東瀛人不知禮儀廉恥,倭寇的行徑,誠意伯難道不清楚嗎?\"
他停頓了一下,斥責道:\"他們真敬仰天朝,就不會有那麽多的倭患。這些人狼子野心,忘恩負義深入骨髓。\"
劉伯溫撇了撇嘴,欲言又止,卻被方進立刻打斷:\"無需解釋!難道你比我更了解倭寇?本伯親自上過戰場,親手斬殺過倭寇,深知這些畜生的本性!\"
劉伯溫頓時語塞,他意識到方進不僅口齒伶俐,身為武將的威嚴也讓他無法抗衡。
\"還有!\"方進繼續道,\"我提及倭寇,並非暗示隻有東瀛一個潛在威脅。誠意伯……\"
他指向自己的腦袋:\"你認為這天下各國,他們的智謀難道都如那些蒙古人一般低劣嗎?\"
\"東莞伯意指何事?\"劉伯溫疑惑地問道。
\"難道這個世間,僅是倭國對大明的火焰技藝懷有覬覦之心?其他國家就沒有圖謀嗎?也許有些國度的模仿之能更為出眾也未可知!\"方進一字一頓,話語中充滿奇幻色彩。
朱標在一旁傾聽他們的爭論,適時插入:\"孤已領悟到方指揮的憂慮。倭國能掌握大明的神秘技術,其他邦國同樣可以,故此大明未來的隱患不僅限於倭國或北元,任何一個擁有學習之力的國度都可能成為大明的心腹大患。\"
\"殿下,微臣認為,如今向大明進貢的所有國度,有朝一日都可能成為大明的威脅。\"方進愈發激動,全然沉浸在幻想之中。
\"安南!\"
\"暹羅!\"
\"真臘!\"
\"滿刺加!\"
\"高麗!\"
朱標順著方進的思路,一一列舉了這些進貢國的名字。
\"方指揮,難道這些大明的友邦在學到火焰技藝後,也會反噬大明嗎?\"
\"正是,這樣的日子或許會到來!殿下,這些國度的智者比草原上的野蠻人更為精明!\"方進語氣誇張地繼續說道。
即便誇大其詞,對大明又有何損失?
朱標也明白方進有些過於悲觀,實際上真正威脅大明的唯有倭國,當然高麗人偶爾也會製造些麻煩。
但他有意附和,接著說:\"誠然,當刀劍主宰的時代,中原帝國的最大威脅來自北方草原。但如今時局已變,火器在戰爭中的威力日益彰顯,大明的最大威脅自北轉向南也不無可能。\"
\"殿下,不僅是大明周邊的國度,還有那些更遙遠的地方,如天竺、天方,甚至遙遠的西方歐羅巴大陸。\"方進一臉嚴峻地警告道,\"有一天,他們跨越重洋侵襲大明,也是可能之事!\"
朱標輕拍掌心,迴應:\"方指揮或許過於擔憂,但常言道,居安思危乃是人之常情,國家亦然。\"
然而,劉伯溫此刻鬱悶得無法言語。
照這麽說,海外任何一個國家都將威脅到大明?
你能再離譜點嗎?
東莞伯,你不過是渴望日日率軍征戰,以滿足你那扭曲的欲望。
可悲的是,劉伯溫發現太子殿下竟對方進的荒誕言論深信不疑。
\"殿下,國家雖大,好戰必亡!\"劉伯溫不再與方進這類好戰分子爭辯,轉而勸誡朱標,\"大明隻需明君在位,群臣同心為國,這些異邦蠻族不足畏懼!\"
朱標心中暗自歎息,這話聽起來簡單,實則實現起來根本不可能。朝廷中的勾心鬥角本就殘酷,君臣之間永不可能同心,若滿朝文武皆能團結一致,恐怕皇帝就得坐立不安了...
\"博溫大師所言甚是,然而東莞伯的論點亦有其依據,孤自當審慎權衡。\"朱標讚揚了二人一番。
短暫的沉默後,朱標迴歸正題:\"東莞伯,北方孔氏家族之事就由你籌謀安排。博溫大師,你去負責接待南方孔氏一族。\"
劉伯溫心中無奈,隻得恭敬領命。實則以他的立場,對北方孔氏的傲慢行徑並不欣賞。
身為一位大賢者,對他而言,無論是南方孔氏還是北方孔氏,隻要能延續聖人的傳承,別無二致。既然王朝更替,孔氏的財富也該重新分配了。
兩人相繼離開後,朱標神色一沉,步出大殿,步入一座靜謐的亭子坐下,微閉雙眸,仿佛在休憩。
片刻後,毛驤的身影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朱標的身後。
\"微臣參見殿下。\"
\"毛將軍,那位北元皇孫是否已離開藏匿之地?\"朱標詢問。
\"稟殿下,前線情報顯示,他應該已離開大同,踏入草原了。\"毛驤如實迴應。
朱標的手指輕叩石桌,緩緩說道:\"通知西疆的異域人士,向也速迭兒傳達消息,是否采取行動,全憑他的意誌決定。\"
他說的異域人士,實際上是從小就入宮為宦的異族人,被徹底洗腦,現在他們假扮商人,在山西一帶活動。
朱標借口“走私通敵”,借山西的大遷徙,將眾多晉商驅趕出境,給予這些異族商人足夠的發展空間。然而,這些異族商人身為宦官,無法繁衍後代,唯獨熱愛財富。
朝廷提供他們貿易所需的貨物,而販賣所得的金銀又會抽取一部分賞賜給他們,這些異族宦官甘願成為朝廷的隱蔽工具。
\"他會行動的,隻要有機會,他必定不會錯過!\"毛驤肯定地說,\"忽必烈一脈與阿裏不哥一脈之間如同水火不容,他們恨不得彼此滅族。\"
朱標微微點頭,迴應:\"很好,讓禁衛軍都尉府的人向那位北元皇孫脫古思帖木兒傳遞消息,就說也速迭兒那裏有人企圖中途攔截。\"
此舉,可謂是一石二鳥。
\"微臣領命!\"毛驤低頭施禮。
眼前這位年僅十七歲的太子,其謀略甚至超越了殿下。他表麵上與北元皇孫稱兄道弟,轉身卻毫不猶豫地出賣他。
\"此事務必謹慎進行,不能留下任何線索!我相信你們禁衛軍都尉府的人能夠做到。\"朱標語重心長地說道。
\"殿下請放心,微臣定會順利完成任務!\"毛驤堅定地保證。
毛驤退下後,身影迅速從朱標的視線中消失。此人來無影去無蹤,確是從事密探工作的高手。
數日後,山東曲阜的百姓紛紛湧入京城,控訴孔家的暴行。起初隻有零星幾人,隨後人數激增,聲勢浩大,不論男女老少,紛紛參與其中...
據傳說,那個長久以來以兇悍領主身份統治著曲阜之地的孔家,於各處隘口設立重重迷障,由侍衛嚴密看守,嚴禁鄉民踏入通往王城的道路。
\"東莞伯所言有一定道理,但倭國與大明隔著浩渺大海。大明要跨海征服倭寇困難重重,即便倭人學得了大明的技藝,想要跨越海洋侵犯大明,更是難如登天。\"
\"老夫認為,這倭國頂多隻能割據一方,對大明構成威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劉伯溫自信滿滿地定下了基調。
\"誠意伯似乎對此確信無疑啊。\"方進輕笑,不以為然,\"實際上,倭國疆域廣闊,堪比大明四省,放眼天下,堪稱大國!\"
\"誠意伯,請不要不信!\"他一臉認真地說,\"我的遠親徐霞客遊曆過天下,他對外界的認知必定遠超您。\"
\"嗬!\"劉伯溫憤怒地揮動衣袖,魔力繚繞。
無論對方的言辭是否蘊含真實,他在此事上找不到任何反駁的奇幻邏輯。
朱標聆聽著方進的話語,似乎也在迴憶起某個神秘的預言。
別說遙遠的東瀛國,即便現今的高麗帝國,放眼整個奇幻大陸亦屬頂尖大國。
世間的網絡旅者,雖常戲稱東瀛為小島國,但置身於世界的版圖中,東瀛並非微不足道。
歐羅巴的古老帝國——英德兩國,領土皆無法與東瀛匹敵,人口數量更相形見絀。
\"若大明王朝未來陷入內戰,地方勢力各自為政,相互攻伐。那麽,汲取了大明力量的東瀛,一旦傾全國之力侵犯沿海領地,我們的地方官府真能抵擋得住嗎?\"
\"這……\"
方進的言辭,瞬間讓劉伯溫啞口無言,連他也不得不承認,抵擋起來困難重重。
自古以來,華夏大地上誕生了多少割據的勢力?彼此間爭鬥不休,東瀛來襲時,他們能否放下恩怨,齊心協力?不背後捅刀已是萬幸。
\"更糟糕的是……\"方進直擊劉伯溫的憂慮,\"擁有四省之地的東瀛,足以在大明各割據勢力間巧妙周旋,拉攏一方,再打擊一方!\"
\"誠意伯,你以為絕不可能之事,實則可能性極大。\"
方進語氣堅定,因為曆史已證明他所言非虛。
沒錯,未來的歲月,漢人自相殘殺,既要提防草原上的異族覬覦,還要小心隔海相望的東瀛海盜。
這場交鋒,劉伯溫似已略遜一籌。
\"東莞伯,就算你的憂慮有其道理,但這些事未必會發生。東瀛習得了大明的技藝,或許會對我們的天朝帝國更為敬仰。\"劉伯溫勉強辯駁,卻聽來頗有幾分道理。
\"哼……\"方進一臉鄙夷,\"這些東瀛人不知禮儀廉恥,倭寇的行徑,誠意伯難道不清楚嗎?\"
他停頓了一下,斥責道:\"他們真敬仰天朝,就不會有那麽多的倭患。這些人狼子野心,忘恩負義深入骨髓。\"
劉伯溫撇了撇嘴,欲言又止,卻被方進立刻打斷:\"無需解釋!難道你比我更了解倭寇?本伯親自上過戰場,親手斬殺過倭寇,深知這些畜生的本性!\"
劉伯溫頓時語塞,他意識到方進不僅口齒伶俐,身為武將的威嚴也讓他無法抗衡。
\"還有!\"方進繼續道,\"我提及倭寇,並非暗示隻有東瀛一個潛在威脅。誠意伯……\"
他指向自己的腦袋:\"你認為這天下各國,他們的智謀難道都如那些蒙古人一般低劣嗎?\"
\"東莞伯意指何事?\"劉伯溫疑惑地問道。
\"難道這個世間,僅是倭國對大明的火焰技藝懷有覬覦之心?其他國家就沒有圖謀嗎?也許有些國度的模仿之能更為出眾也未可知!\"方進一字一頓,話語中充滿奇幻色彩。
朱標在一旁傾聽他們的爭論,適時插入:\"孤已領悟到方指揮的憂慮。倭國能掌握大明的神秘技術,其他邦國同樣可以,故此大明未來的隱患不僅限於倭國或北元,任何一個擁有學習之力的國度都可能成為大明的心腹大患。\"
\"殿下,微臣認為,如今向大明進貢的所有國度,有朝一日都可能成為大明的威脅。\"方進愈發激動,全然沉浸在幻想之中。
\"安南!\"
\"暹羅!\"
\"真臘!\"
\"滿刺加!\"
\"高麗!\"
朱標順著方進的思路,一一列舉了這些進貢國的名字。
\"方指揮,難道這些大明的友邦在學到火焰技藝後,也會反噬大明嗎?\"
\"正是,這樣的日子或許會到來!殿下,這些國度的智者比草原上的野蠻人更為精明!\"方進語氣誇張地繼續說道。
即便誇大其詞,對大明又有何損失?
朱標也明白方進有些過於悲觀,實際上真正威脅大明的唯有倭國,當然高麗人偶爾也會製造些麻煩。
但他有意附和,接著說:\"誠然,當刀劍主宰的時代,中原帝國的最大威脅來自北方草原。但如今時局已變,火器在戰爭中的威力日益彰顯,大明的最大威脅自北轉向南也不無可能。\"
\"殿下,不僅是大明周邊的國度,還有那些更遙遠的地方,如天竺、天方,甚至遙遠的西方歐羅巴大陸。\"方進一臉嚴峻地警告道,\"有一天,他們跨越重洋侵襲大明,也是可能之事!\"
朱標輕拍掌心,迴應:\"方指揮或許過於擔憂,但常言道,居安思危乃是人之常情,國家亦然。\"
然而,劉伯溫此刻鬱悶得無法言語。
照這麽說,海外任何一個國家都將威脅到大明?
你能再離譜點嗎?
東莞伯,你不過是渴望日日率軍征戰,以滿足你那扭曲的欲望。
可悲的是,劉伯溫發現太子殿下竟對方進的荒誕言論深信不疑。
\"殿下,國家雖大,好戰必亡!\"劉伯溫不再與方進這類好戰分子爭辯,轉而勸誡朱標,\"大明隻需明君在位,群臣同心為國,這些異邦蠻族不足畏懼!\"
朱標心中暗自歎息,這話聽起來簡單,實則實現起來根本不可能。朝廷中的勾心鬥角本就殘酷,君臣之間永不可能同心,若滿朝文武皆能團結一致,恐怕皇帝就得坐立不安了...
\"博溫大師所言甚是,然而東莞伯的論點亦有其依據,孤自當審慎權衡。\"朱標讚揚了二人一番。
短暫的沉默後,朱標迴歸正題:\"東莞伯,北方孔氏家族之事就由你籌謀安排。博溫大師,你去負責接待南方孔氏一族。\"
劉伯溫心中無奈,隻得恭敬領命。實則以他的立場,對北方孔氏的傲慢行徑並不欣賞。
身為一位大賢者,對他而言,無論是南方孔氏還是北方孔氏,隻要能延續聖人的傳承,別無二致。既然王朝更替,孔氏的財富也該重新分配了。
兩人相繼離開後,朱標神色一沉,步出大殿,步入一座靜謐的亭子坐下,微閉雙眸,仿佛在休憩。
片刻後,毛驤的身影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朱標的身後。
\"微臣參見殿下。\"
\"毛將軍,那位北元皇孫是否已離開藏匿之地?\"朱標詢問。
\"稟殿下,前線情報顯示,他應該已離開大同,踏入草原了。\"毛驤如實迴應。
朱標的手指輕叩石桌,緩緩說道:\"通知西疆的異域人士,向也速迭兒傳達消息,是否采取行動,全憑他的意誌決定。\"
他說的異域人士,實際上是從小就入宮為宦的異族人,被徹底洗腦,現在他們假扮商人,在山西一帶活動。
朱標借口“走私通敵”,借山西的大遷徙,將眾多晉商驅趕出境,給予這些異族商人足夠的發展空間。然而,這些異族商人身為宦官,無法繁衍後代,唯獨熱愛財富。
朝廷提供他們貿易所需的貨物,而販賣所得的金銀又會抽取一部分賞賜給他們,這些異族宦官甘願成為朝廷的隱蔽工具。
\"他會行動的,隻要有機會,他必定不會錯過!\"毛驤肯定地說,\"忽必烈一脈與阿裏不哥一脈之間如同水火不容,他們恨不得彼此滅族。\"
朱標微微點頭,迴應:\"很好,讓禁衛軍都尉府的人向那位北元皇孫脫古思帖木兒傳遞消息,就說也速迭兒那裏有人企圖中途攔截。\"
此舉,可謂是一石二鳥。
\"微臣領命!\"毛驤低頭施禮。
眼前這位年僅十七歲的太子,其謀略甚至超越了殿下。他表麵上與北元皇孫稱兄道弟,轉身卻毫不猶豫地出賣他。
\"此事務必謹慎進行,不能留下任何線索!我相信你們禁衛軍都尉府的人能夠做到。\"朱標語重心長地說道。
\"殿下請放心,微臣定會順利完成任務!\"毛驤堅定地保證。
毛驤退下後,身影迅速從朱標的視線中消失。此人來無影去無蹤,確是從事密探工作的高手。
數日後,山東曲阜的百姓紛紛湧入京城,控訴孔家的暴行。起初隻有零星幾人,隨後人數激增,聲勢浩大,不論男女老少,紛紛參與其中...
據傳說,那個長久以來以兇悍領主身份統治著曲阜之地的孔家,於各處隘口設立重重迷障,由侍衛嚴密看守,嚴禁鄉民踏入通往王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