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叔,侄兒構想的未來是,勳貴能在海外建立大明的附屬王國,朱家子孫也在海外創建大明的附庸國,共同守護我們的大明!\"


    這個想法,是朱標近期萌發的創新。


    原本方進的計劃是,讓藩王在海外建立王國。


    然而朱標反複思考後,決定擴大計劃的規模。


    首先,他等不及弟弟們成年,那還需要數年的時間。


    其次,如果全是朱家子孫在海外建國,模式過於單一,容易引發不滿。


    文臣武將即便口不言,心中必有疑慮。


    無論身處境內還是海外,我們都在為朱家子孫的皇位廝殺,我們隻是墊腳石,積極性必然受損。


    或許在父親老朱看來,他可能希望全世界都是朱家的國度,他會為此欣喜若狂。


    但站在朱標的立場,他並不看重這些。


    有個詞叫做物極必反,朱家再強大也無法獨享天下之利,有些福祉應當分享,太過貪婪終將招致禍端。


    況且常言道,五服之外便非親族。


    朱標的兄弟們是他血脈相連的兄弟,侄子也是親侄,多少有些親情,他也會盡力照顧。


    但隨著時間流逝,幾代之後,血緣情感會漸漸淡化,甚至變得有名無實,除了共享朱姓以外。


    對於百年後的大明皇帝來說,由勳貴建立的諸侯國和大明親王建立的附庸國,在他眼中並無太大差別。


    甚至……如果諸侯國和附庸國都是區域強國,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那時的大明皇帝,可能更傾向於親近諸侯國。


    畢竟附庸國的君主也姓朱,若國力過於強大,或許會成為威脅。


    因此朱標認為,僅僅讓朱家子孫在海外建國並不妥,必須讓勳貴的後代也能建國,以保持平衡。


    \"殿下的仁德令人感動!\"徐達被觸動,卻又憂慮重重,\"但高麗這片領地太過廣大,微臣…增壽恐怕承受不住這份恩賜啊!\"


    \"不小,我目前隻打算外封公國作為大明的諸侯國,並非像西周那樣設立眾多公、侯、伯、子、男的封國。\"朱標平靜而堅定地說,\"但我要先聲明,高麗在前元動亂時搶占的土地,應歸於大明所有,其餘之地則屬於令公子的公國。\"


    高麗趁著前元內部動蕩之際,占據了鴨綠江至大同江之間的廣袤領土... ...


    徐達輕輕頷首,讚同之聲自然流露。


    在征服北境之後,遼東的光複已列於宏圖,接下來的挑戰則是那神秘的高麗之地。


    這個國度實非等閑,即便在蒙古帝國的鼎盛時期,它依然屹立不倒。


    當朱標迴歸營地,徐達卻陷入沉思,半天無言。


    今日太子殿下透露的消息,太過驚人。


    徐達以戰功南征北戰,贏得郡王之位,然而這更多隻是榮譽的象征。


    他深知朱元璋眼中的敏銳與猜疑,因此選擇了明哲保身,盡量不涉足朝廷之事。


    “沒想到吾兒終有一日能擁有自己的公國!”徐達低聲自語,思緒飄向遠方。


    突然,他站起身走向巨幅地圖前,凝視著高麗的位置,深陷思索,探尋攻克高麗的良策。


    若朱標此刻目睹此景,必定會拍案叫絕:果然,為人效力與為自己而戰,動力截然不同。


    尤其對於徐達這般,權高位重,再無更高的封賞,下半生幾乎可以安然倚在功勳之上。


    唯有涉及兒子的未來,他才會如此用心。


    “殿下,攻打高麗實非易事啊!”徐達輕歎。


    ……


    數日後,休整完畢的大軍準備凱旋,也讓北方元朝的父子二人鬆了口氣。


    此番北伐,覆滅王保保及其大軍,堪稱赫赫功勳。


    朱標本欲讓徐達效仿霍去病,立碑狼居胥山。


    未料中山王堅決推辭,連稱不敢承受如此殊榮。


    徐達向來謹慎沉著,當年霍去病僅是侯爵,他已是王爵,再立狼居胥豈非功高震主?


    他毫不猶豫地將此機會授予方進,認為方進的智謀及火槍隊在這次俘虜王保保、重創北元騎兵的行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這年輕人的功績,配得上狼居胥的榮譽。


    方進當日激動不已,穿越者竟也有此等時刻。


    原本他還想邀請朱標同往,以太子之尊行封狼居胥之事,定會成為佳話。


    朱標卻堅決拒絕了這個提議。


    狼居胥之封,乃將士的榮耀,無論帝王還是太子,皆不應喧賓奪主。


    “太子所言極是,那朱棣何須湊熱鬧,覬覦武將的光輝。”方進心下大為認同。


    於是,他帶領一萬餘人馬,聲勢浩大地向狼居胥山進發。


    此時,朱標的營帳內,一位神秘來客正在等待召見,他是來自北元朝廷的特使。


    “北元太子英勇非凡,孤一向敬仰。當今的元帝確是雄才大略,隻可惜部下無能,小人作祟,使得他們壯誌難酬。如今,孤已為他們掃清了心頭之患。”朱標厚顏無恥地陳述道……


    在他身旁的劉通,忍不住揉了揉額角,眼前這位精靈王子般的北元使者,他的口若懸河,竟不遜色於他在另一個世界的那些宮廷巨擘。


    曾幾何時,他在一個魔法議會中,聆聽過一位威震四方的貴族慷慨陳詞,誓言要公正無私,結果話音剛落,便被巫師聯盟帶走調查。


    看來,地位越高的人,編織謊言的技巧越顯得遊刃有餘,麵不改色,心不跳動。


    然而,這位北元的使者卻是個單純的少年,聽聞朱標的言語,滿心感激地迴應:“大明的王儲殿下所言極是,我們草原的可汗,正是被那些陰險的臣子所誤導。”


    這些飲羊乳、食羊肉成長的草原子民,思維果然直率,不及漢人的機智狡黠。


    “這是孤親筆寫給貴可汗的信函,你務必妥善保管。”朱標吩咐衛士將信遞去。


    使者踏入帳篷後,始終與朱標保持數丈的距離。


    “孤的承諾擲地有聲,大明與北元將議和通商,不再兵戈相見。”朱標鄭重其事地說。


    北元使者用力點頭:“必然如此,可汗也正是這個意願,我們兩家世世代代和睦相處。”


    “我們漢人安居中原,你們蒙古人馳騁草原。我不會覬覦你們的土地,你們也不要覬覦我們的領土,各自安好,豈不美哉……”朱標輕聲歎息,“戰爭隻會帶走生命,可惜啊……你們似乎無法抗拒。”


    “大明的王儲殿下請放心,可汗是真心渴望與您修好,我們必將做到。”北元使者堅定地保證。


    朱標淡然一笑:“孤並無質疑你們可汗之意,孤的意思是,倘若將來大漠之上再現王保保那樣的野心家,妄圖侵擾中原,複興古元帝國,又該如何應對呢?”


    北元使者一怔,隨即迴答:“不會的,殿下,請放心,絕對不會有那種情況。如今的元庭,由我們可汗掌控,絕不容許分裂團結的勢力滋生。”


    “哦……”朱標意味深長地拉長了聲音,“那便好,任何威脅到王者尊嚴的存在,都應當盡早鏟除。若依孤看,你們的可汗過於仁慈,太過心慈手軟,才讓王保保得勢。”


    “對對對,小人也是這樣認為的。”北元使者笑逐顏開。


    朱標又從袖中抽出三本卷軸:“國子監是我大明的最高學府,大明文化的繁榮昌盛,軍隊的無敵於天下,皆得益於國子監培育的卓越英才。”


    “這裏有三封邀請函,準許你們北元的皇家子孫挑選三人來大明研習學問。”


    北元使者臉色瞬間變得複雜,他首先想到的是大明可能在策劃獲取人質。


    朱標仿佛看穿了他的顧慮,於是解釋道:“孤並無將你們北元的皇家子孫當作人質之意,隻想讓他們領略大明的繁榮強盛,迴去後更好地治理國家,讓兩國世代交好。”


    “殿下睿智,是小人多慮了。”北元使者恭敬地答道。


    他精通古漢字,低頭細讀,來大明進修的期限為兩至三年,學業完成後即可重返草原,這並非作為人質的束縛。


    甚至,這些北元的皇家子弟在修完學業後,會獲得一種名為“畢業卷軸”的證明,昭示他們曾在世間最卓越的學府——大明翰林院中深造過。


    朱標輕輕擺手,北元的使者便迴去複命了。


    “劉通,你這個策略,我有一疑問。”朱標抬眸問道,“如若那些北元的皇家子弟觸犯了大明的律法,又該如何處置呢?”


    劉通撓了撓頭,無奈迴應:“這個問題,微臣暫時還真想不出妥善的對策。”


    朱標聞言臉色微沉。


    北伐大軍短暫休整後,浩浩蕩蕩踏上歸程,沿途的牧民遠遠避之,連狼群也避之不及。


    方進在完成封狼居胥的壯舉後,毫不停歇地追趕上了大軍步伐。


    如今的草原,單人獨行無異於自尋死路,每晚狼嚎聲連綿不絕。


    大軍行進不疾不徐,常升、陳珪、安欣等人每日率領百騎巡邏,竟也捕獲了不少良駒。


    畢竟時常會遭遇成群的野馬,斥候發現後便通報大軍,隨後千騎便會浩蕩追逐,那些牛羊同樣難逃追逐。


    天下間有免費的午餐,何樂而不為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康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康7並收藏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