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您不能這樣做!”
“您這是殘害忠良!”
藍玉被衛兵拖走,口中仍在大聲抗議,隨即傳來淒厲的喊叫。
這時,方進神色複雜地走進來。
他和朱標共同推演過戰局,結合密探的消息,確信王保保正在設局,而藍玉已落入陷阱。
更重要的是,這愣小子還會誤導徐達,迫使徐達冒險深入冰漠......
\"陛下,藍將軍麾下仍有兩支精銳部隊,該如何處置?”方進率先觸及此議題,藍玉已受軍法處置,接下來必然涉及兵權交接。
朱標凝視方進和常升,反問道:“你們認為應該如何處理?是交予徐達將軍,還是暫時由我直接管轄?”
“微臣不敢妄言。”此事關乎重大,方進目前的職位還不足以發表意見。
直言要接管兵權,可能會同時觸怒藍玉和徐達;反之,如果建議暫且不動,又白白錯失良機。
“伯溫閣下有何高論?”朱標轉而詢問劉伯溫。
劉伯溫沉浸在朱標對藍玉嚴厲懲罰的事件中,直至聽到詢問,才緩過神來,緩緩說道:“微臣有一策,可令徐指揮官前往徐達大將軍的營地,接替藍將軍的軍事指揮權。如此,徐達將軍不會異議,部下也會心服口服。”
“隻是如此一來,這皇家大軍的統帥暫時就由方指揮官來擔當了!”方進微怔,心跳如鼓。
朱標輕輕點頭,視線轉向徐輝祖:“輝祖,你意下如何?”
徐輝祖,徐達的長子,智勇雙全,讓他擔任先鋒官,實則是一種晉升和重用。
徐達對朱標突如其來的調動感到意外,但得知接替者是自己的兒子,心中的不滿便煙消雲散,士兵們也會接受這一安排。
“微臣遵命!”徐輝祖心中一喜,立刻應道。他知道王保保設局,一直擔憂父親的安危,此刻的安排再合適不過。
中路軍的營帳內,徐達與徐輝祖父子相對而坐,大眼瞪小眼。
“殿下行事出乎意料,我本以為召迴藍玉隻是問話,未料到竟剝奪了他的兵權,還施以軍棍。”徐達搖頭,無奈地感歎。
按照常理,藍玉作為先鋒官,地位重要,朱標直接越過他解除藍玉職務,他理應有所不滿,至少不會對繼任者示好。
然而朱標選定的繼任者竟是自己的兒子,徐達除了苦笑,無法對兒子擺出冷漠態度。
“父親,殿下原本隻想讓藍將軍留在身邊,隻是他的...他的性子你也清楚,口無遮攔惹怒了殿下。”徐輝祖搖頭,坦誠地道,“孩兒與殿下分析情報後推演,王保保確實有欺詐之嫌。”
“父親早有預料,藍玉的性格終會害了他自己!”徐達冷聲道,“不過關於王保保...這麽說,殿下認為藍玉先前的兩次勝利是王保保刻意安排的?”
“元軍的損失微乎其微,可能是象征性交戰後就撤退了,藍將軍可能誇大了戰果。”徐輝祖略作猶豫,開口道,“他大概是急於建功吧。”
這話若傳到藍玉耳中,恐怕會引起不滿...
對於外人,徐輝祖決不會如此直言,但麵前的人是至親的父親,這份顧忌便消散無蹤。
“我始終不解,這王保保何以聲名顯赫,卻又如此不堪一擊。”徐達深思熟慮後,讚同地頷首,“殿下的策略是步步為營,氣候越暖和對我們越有利。”
徐輝祖停頓片刻,接著說:“父親,殿下多次強調這次北伐舉足輕重,甚至關乎大明帝國的未來命運!”
徐達若有所悟地迴應:“如果真的能摧毀北元,對大明來說確是掃除了外患。”
“父親,殿下說過,北元可滅,但大漠難平!”徐輝祖轉述朱標的智見。
徐達微微皺眉,心裏對朱標的洞察力深感欽佩。
這場被稱為“永恆清漠”的戰役雖口號激昂,但作為參與者,徐達清楚其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與漢唐相較,明朝的工藝技術有所提升,火器在軍隊中廣泛使用,但交通狀況卻與前朝相差無幾。
然而當今的北方領土,遠不及漢唐時期的輝煌。
今日的西安,即是昔日的長安,生機凋敝,早已不複昔日繁榮。
漢唐未能解決的問題,大明有何理由輕易克服?更何況草原的力量較漢唐時期更加強大。
加上大明還需供給北方邊疆數十萬大軍,糧食隻能持續從南方調運,《開中法》的實行僅僅是減輕些許負擔。
見父親沉默,徐輝祖繼續說道:“父親,殿下和孩兒共同推演過。假設北元被滅,其他草原部落將乘虛而起,反而是得不償失。”
“確實有可能。”徐達神色凝重地說,“草原遼闊,加上牧民頻繁遷徙,居無定所,難以實行常規治理。再者,草原並無明確邊界,其他民族會遷入其中。”
“所以清理大漠並不實際。”徐輝祖附和道,“太子殿下的想法是削弱北元,但不能讓它消失,然後執行草原均衡策略。隻要北元存在,就是壓在其他蒙古部落頭頂的巨石。”
“具體如何操作?”徐達詢問。
“這個殿下還未明確指示,當前首要之事便是贏得北伐。”徐輝祖誠實地答道,“殿下的意圖是讓敵人承受重創,以便執行後續計劃。”
“說得對。”徐達點頭,“我們就放緩行軍腳步,延後與王保保決戰的時刻。”
反正已等待多年,再多等幾天又有何妨?
“父親,既然北元能設伏假敗,我們何不也為對方上演一出好戲!”徐輝祖笑言。
“怎麽演?”徐達好奇地問。
“孩兒與殿下是這樣計劃的……”
……
和林,曾是前元嶺北行省的首府,隱藏於漠北蒼茫的草原腹地……
此刻,一座雄偉的月光帳篷內,一位威勢赫赫的男子端坐於眾人中央,鷹般銳利的眼眸中閃爍著凜冽的殺機,他便是被譽為“異世英豪”的王保保。
他慢條斯理地開口:“探子傳迴消息,明朝境內似乎正經曆動蕩。藍玉,那位曾與我兩度交鋒的將領,突然被剝奪了權柄,此事背後莫非暗藏玄機?”
“大漠河南王,我對漢人的脾性了如指掌。嗬嗬,若換做他人,或許真有陰謀,但若是由徐輝祖接任,他是徐達之子,看來徐達已胸有成竹,欲將這赫赫功績饋贈予親子。”
坐在王保保右側,身披絨毛長袍的書生,正是當年因編纂《元史》疏漏而被朱標流放到荒漠的呂超然。
早在前元時代,呂超然便對王保保的風采印象深刻,心向往之,期盼有朝一日能成為他的麾下,為其效力。朱標的憤怒使呂超然流落大漠,但也讓他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抱負。
呂超然堅信,當今世上,唯有這位河南王王保保有能力複興廣袤的疆域,是值得他誓死效忠的明主。
“對於漢人而言,家總是先於國,嗬嗬。”呂超然自以為是地續道。
王保保認同地點點頭:“即便是徐達那樣的名將,也難逃私心。但這徐輝祖究竟是何方神聖,與藍玉相比如何,真才實學還是空有貴族子弟的虛名?”
呂超然從容迴應:“有些本事,偽明時就聞其名,但與久經沙場的藍玉相比,仍是遜色,對我們有利。河南王殿下,聽說徐達此番北伐,中路大軍中有兩位國公隨行。”
“一是信國公湯和,另一位是鎮國公朱壽!湯和之名我有所耳聞,但這位鎮國公朱壽,卻未曾聽聞,或許是新近受封的國公。”
王保保眉頭微皺,低聲自語:“鎮國公!好威武的稱號,又姓朱,難道是朱家的血脈?”
“多半如此。那位吝嗇的明帝,這般尊號隻會留給自家親人,可能是我們未知的侄兒一類。”呂超然猜測道。
王保保點頭:“以不變應萬變,我們繼續引敵深入,於嶺北之地與他們一決勝負。”
呂超然略顯遲疑,低聲道:“河南王殿下,有一事屬下不知該不該提……”
“何事,直言無妨!”王保保對呂超然頗為欣賞。
“那位大元皇帝……”呂超然麵色凝重地說,“傳言明朝欲與他通商,條件是對方需議和,承認明廷為主。”
...
\"嗬,那僅僅是延緩敵人的詭計,他們的最終渴望是征服整片翡翠草原。隻是……\"王保保語氣一轉,\"當年徐達故意放過大汗,那位君主已被明軍的威勢嚇得魂飛魄散,說不定會……\"
在場的每個人心知肚明,北元君主可能正醞釀著背叛之刃。
別說漢族內部常有紛爭,蒙古族同樣不例外。
否則這片廣闊的大元疆域也不會如此輕易地失落。
\"你安心,本王會警惕以防備!\"王保保沉聲道,\"本王一生馳騁,隻為光複大元,無暇與那些廢物爭奪權力!\"
\"河南王英明!\"呂超然動容應道,\"唉,殿下若是黃金血脈就好了。\"
聽到此,王保保心中莫名刺痛,他不敢直麵北元君主的原因就在於自己血脈不夠高貴。
若他也擁有孛兒隻斤的姓氏,憑他的威信與才能,隻需一聲令下,必有萬千勇士響應。
“您這是殘害忠良!”
藍玉被衛兵拖走,口中仍在大聲抗議,隨即傳來淒厲的喊叫。
這時,方進神色複雜地走進來。
他和朱標共同推演過戰局,結合密探的消息,確信王保保正在設局,而藍玉已落入陷阱。
更重要的是,這愣小子還會誤導徐達,迫使徐達冒險深入冰漠......
\"陛下,藍將軍麾下仍有兩支精銳部隊,該如何處置?”方進率先觸及此議題,藍玉已受軍法處置,接下來必然涉及兵權交接。
朱標凝視方進和常升,反問道:“你們認為應該如何處理?是交予徐達將軍,還是暫時由我直接管轄?”
“微臣不敢妄言。”此事關乎重大,方進目前的職位還不足以發表意見。
直言要接管兵權,可能會同時觸怒藍玉和徐達;反之,如果建議暫且不動,又白白錯失良機。
“伯溫閣下有何高論?”朱標轉而詢問劉伯溫。
劉伯溫沉浸在朱標對藍玉嚴厲懲罰的事件中,直至聽到詢問,才緩過神來,緩緩說道:“微臣有一策,可令徐指揮官前往徐達大將軍的營地,接替藍將軍的軍事指揮權。如此,徐達將軍不會異議,部下也會心服口服。”
“隻是如此一來,這皇家大軍的統帥暫時就由方指揮官來擔當了!”方進微怔,心跳如鼓。
朱標輕輕點頭,視線轉向徐輝祖:“輝祖,你意下如何?”
徐輝祖,徐達的長子,智勇雙全,讓他擔任先鋒官,實則是一種晉升和重用。
徐達對朱標突如其來的調動感到意外,但得知接替者是自己的兒子,心中的不滿便煙消雲散,士兵們也會接受這一安排。
“微臣遵命!”徐輝祖心中一喜,立刻應道。他知道王保保設局,一直擔憂父親的安危,此刻的安排再合適不過。
中路軍的營帳內,徐達與徐輝祖父子相對而坐,大眼瞪小眼。
“殿下行事出乎意料,我本以為召迴藍玉隻是問話,未料到竟剝奪了他的兵權,還施以軍棍。”徐達搖頭,無奈地感歎。
按照常理,藍玉作為先鋒官,地位重要,朱標直接越過他解除藍玉職務,他理應有所不滿,至少不會對繼任者示好。
然而朱標選定的繼任者竟是自己的兒子,徐達除了苦笑,無法對兒子擺出冷漠態度。
“父親,殿下原本隻想讓藍將軍留在身邊,隻是他的...他的性子你也清楚,口無遮攔惹怒了殿下。”徐輝祖搖頭,坦誠地道,“孩兒與殿下分析情報後推演,王保保確實有欺詐之嫌。”
“父親早有預料,藍玉的性格終會害了他自己!”徐達冷聲道,“不過關於王保保...這麽說,殿下認為藍玉先前的兩次勝利是王保保刻意安排的?”
“元軍的損失微乎其微,可能是象征性交戰後就撤退了,藍將軍可能誇大了戰果。”徐輝祖略作猶豫,開口道,“他大概是急於建功吧。”
這話若傳到藍玉耳中,恐怕會引起不滿...
對於外人,徐輝祖決不會如此直言,但麵前的人是至親的父親,這份顧忌便消散無蹤。
“我始終不解,這王保保何以聲名顯赫,卻又如此不堪一擊。”徐達深思熟慮後,讚同地頷首,“殿下的策略是步步為營,氣候越暖和對我們越有利。”
徐輝祖停頓片刻,接著說:“父親,殿下多次強調這次北伐舉足輕重,甚至關乎大明帝國的未來命運!”
徐達若有所悟地迴應:“如果真的能摧毀北元,對大明來說確是掃除了外患。”
“父親,殿下說過,北元可滅,但大漠難平!”徐輝祖轉述朱標的智見。
徐達微微皺眉,心裏對朱標的洞察力深感欽佩。
這場被稱為“永恆清漠”的戰役雖口號激昂,但作為參與者,徐達清楚其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與漢唐相較,明朝的工藝技術有所提升,火器在軍隊中廣泛使用,但交通狀況卻與前朝相差無幾。
然而當今的北方領土,遠不及漢唐時期的輝煌。
今日的西安,即是昔日的長安,生機凋敝,早已不複昔日繁榮。
漢唐未能解決的問題,大明有何理由輕易克服?更何況草原的力量較漢唐時期更加強大。
加上大明還需供給北方邊疆數十萬大軍,糧食隻能持續從南方調運,《開中法》的實行僅僅是減輕些許負擔。
見父親沉默,徐輝祖繼續說道:“父親,殿下和孩兒共同推演過。假設北元被滅,其他草原部落將乘虛而起,反而是得不償失。”
“確實有可能。”徐達神色凝重地說,“草原遼闊,加上牧民頻繁遷徙,居無定所,難以實行常規治理。再者,草原並無明確邊界,其他民族會遷入其中。”
“所以清理大漠並不實際。”徐輝祖附和道,“太子殿下的想法是削弱北元,但不能讓它消失,然後執行草原均衡策略。隻要北元存在,就是壓在其他蒙古部落頭頂的巨石。”
“具體如何操作?”徐達詢問。
“這個殿下還未明確指示,當前首要之事便是贏得北伐。”徐輝祖誠實地答道,“殿下的意圖是讓敵人承受重創,以便執行後續計劃。”
“說得對。”徐達點頭,“我們就放緩行軍腳步,延後與王保保決戰的時刻。”
反正已等待多年,再多等幾天又有何妨?
“父親,既然北元能設伏假敗,我們何不也為對方上演一出好戲!”徐輝祖笑言。
“怎麽演?”徐達好奇地問。
“孩兒與殿下是這樣計劃的……”
……
和林,曾是前元嶺北行省的首府,隱藏於漠北蒼茫的草原腹地……
此刻,一座雄偉的月光帳篷內,一位威勢赫赫的男子端坐於眾人中央,鷹般銳利的眼眸中閃爍著凜冽的殺機,他便是被譽為“異世英豪”的王保保。
他慢條斯理地開口:“探子傳迴消息,明朝境內似乎正經曆動蕩。藍玉,那位曾與我兩度交鋒的將領,突然被剝奪了權柄,此事背後莫非暗藏玄機?”
“大漠河南王,我對漢人的脾性了如指掌。嗬嗬,若換做他人,或許真有陰謀,但若是由徐輝祖接任,他是徐達之子,看來徐達已胸有成竹,欲將這赫赫功績饋贈予親子。”
坐在王保保右側,身披絨毛長袍的書生,正是當年因編纂《元史》疏漏而被朱標流放到荒漠的呂超然。
早在前元時代,呂超然便對王保保的風采印象深刻,心向往之,期盼有朝一日能成為他的麾下,為其效力。朱標的憤怒使呂超然流落大漠,但也讓他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抱負。
呂超然堅信,當今世上,唯有這位河南王王保保有能力複興廣袤的疆域,是值得他誓死效忠的明主。
“對於漢人而言,家總是先於國,嗬嗬。”呂超然自以為是地續道。
王保保認同地點點頭:“即便是徐達那樣的名將,也難逃私心。但這徐輝祖究竟是何方神聖,與藍玉相比如何,真才實學還是空有貴族子弟的虛名?”
呂超然從容迴應:“有些本事,偽明時就聞其名,但與久經沙場的藍玉相比,仍是遜色,對我們有利。河南王殿下,聽說徐達此番北伐,中路大軍中有兩位國公隨行。”
“一是信國公湯和,另一位是鎮國公朱壽!湯和之名我有所耳聞,但這位鎮國公朱壽,卻未曾聽聞,或許是新近受封的國公。”
王保保眉頭微皺,低聲自語:“鎮國公!好威武的稱號,又姓朱,難道是朱家的血脈?”
“多半如此。那位吝嗇的明帝,這般尊號隻會留給自家親人,可能是我們未知的侄兒一類。”呂超然猜測道。
王保保點頭:“以不變應萬變,我們繼續引敵深入,於嶺北之地與他們一決勝負。”
呂超然略顯遲疑,低聲道:“河南王殿下,有一事屬下不知該不該提……”
“何事,直言無妨!”王保保對呂超然頗為欣賞。
“那位大元皇帝……”呂超然麵色凝重地說,“傳言明朝欲與他通商,條件是對方需議和,承認明廷為主。”
...
\"嗬,那僅僅是延緩敵人的詭計,他們的最終渴望是征服整片翡翠草原。隻是……\"王保保語氣一轉,\"當年徐達故意放過大汗,那位君主已被明軍的威勢嚇得魂飛魄散,說不定會……\"
在場的每個人心知肚明,北元君主可能正醞釀著背叛之刃。
別說漢族內部常有紛爭,蒙古族同樣不例外。
否則這片廣闊的大元疆域也不會如此輕易地失落。
\"你安心,本王會警惕以防備!\"王保保沉聲道,\"本王一生馳騁,隻為光複大元,無暇與那些廢物爭奪權力!\"
\"河南王英明!\"呂超然動容應道,\"唉,殿下若是黃金血脈就好了。\"
聽到此,王保保心中莫名刺痛,他不敢直麵北元君主的原因就在於自己血脈不夠高貴。
若他也擁有孛兒隻斤的姓氏,憑他的威信與才能,隻需一聲令下,必有萬千勇士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