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在幽靈礁石,此地猶如鎮海公吳崢的領地一般神聖。


    為了自身的榮耀與使命,他傾盡全力獵殺海盜。


    凡是在領海內稍現可疑的海盜蹤影,他必定率領軍艦雷霆出擊,掃蕩一切威脅。


    僅一年光陰,曾橫行海洋的惡魔海盜們便如驚弓之鳥,再也不敢輕舉妄動。


    於是,幽靈礁石的珊瑚港口成為了大明航船競相停靠的聖地,無盡的財富也滾滾流入吳崢的囊中。


    同樣,由於朱標的不斷流放,一批批人流至幽靈礁石,改變了島嶼的種族格局,漢人們占據了主導,使得這片海域逐漸繁榮興盛起來。


    如今,朝堂之上,大臣們已議論紛紛,認為當初太子殿下給予鎮海公的權力過於豐厚,朝廷僅收取了珊瑚港口收益的一半。


    這些飽讀詩書的士人滿口忠誠道義,但麵對金銀,眼神中閃爍的貪婪暴露了他們的內心。


    比如提議派遣臨時官員去治理,便是他們規避的手段。


    “臨時官員任期三年,期滿後召迴內陸,美其名曰鍛煉官場經驗。”朱元璋放下奏折,無聲地冷笑。


    若朱標或馬皇後在此,定能一眼看出老朱此刻的不滿。


    “鍛煉官場經驗?”


    “把我當成稚童戲耍嗎?”


    “你們一人一個三年任期,這幽靈礁石的油水何時才夠你們榨幹!”


    老朱一眼看穿了官員們的小心思。


    所謂三年任期,實則是分享盛宴的借口。


    這片富饒之地,誰都想分一杯羹。


    又因幽靈礁石地處海外,遠離大明故土,絕非這些士人理想的居住之所。


    三年並不漫長,撈足一筆再迴內陸,何樂而不為。


    然而,這些機智的士人也顧慮著太子朱標的麵子問題。


    畢竟此島是朱標命令鎮海公征服的,並交由他全權治理。


    奏折上所寫,幽靈礁石的國王因恐懼罪責自盡,當地居民泣訴懇求歸入大明。


    彼此皆是老狐狸,心照不宣!


    “為了維護太子殿下的尊嚴,可暗示鎮海公,如此珍寶島嶼他一己之力難以獨享,讓他自願獻出幽靈礁石!”


    這是文官們策劃的計策。


    朱元璋反複審視手中的奏折,臉色變幻不定。


    標兒所言甚是,設立臨時官員實乃下策。


    那些貪財無恥的官員一旦得逞,朝廷要追查證據難如登天。


    朱元璋洞悉了官員們的意圖,在奏折上批了幾字:王者無戲言,此事不予許可。


    意即既然幽靈礁石是太子授予鎮海公管轄,就不能違背諾言......


    在遙遠的奇幻世界,朱元璋,一位開創王朝的偉大君王,目光狡黠,心中盤算著重重計策。他拒絕了那個提議,卻巧妙地命令宮廷秘探將此事散布出去,讓靖海侯對文官的厭惡加深,同時對帝王的決定心懷感激。


    另一份奏章引起了他的深思,朱元璋的眼神在光芒中閃爍不定。海洋貿易的豐厚利潤令人垂涎,即便是他這樣深藏不露的智者,麵對如此龐大的財富,也不由得唿吸急促。


    自古以來,在這片神秘的華夏土地上,商人們,尤其是那些富可敵國的大賈,如果沒有強大的庇護,他們的財富猶如沙堡,隨時可能被風吹散。那些所謂的天下首富,往往隻是權貴手中的棋子,掩藏著權力的真實麵紗。


    如今,涉足海貿的商人大部分來自江南之地。陳友諒政權的垮台,使得這些江南商人失去了背後的倚仗,猶如懷抱珍寶的孩子在街頭膽戰心驚地前行。


    \"十五分之一的稅收?\"朱元璋臉色一沉,低聲道,\"這樣的稅率也難以抑製,如此巨大的利益,還不是落入了那些江南的貪婪商人囊中。\"


    奏章中提及的市舶司,正是太倉黃渡的神秘機構。按照原有的曆史軌跡,朱元璋將在洪武三年徹底關閉它。


    在朱元璋眼中,當今世上最強大的家族無疑是他的朱氏一族。但他深諳曆代亡國的教訓,明白民眾如水,既能承載船隻,也能將其顛覆。


    為了恢複民生,他製定了一係列優惠政策,激勵百姓開墾荒蕪的土地。同時,他也為子孫後代鋪就了優越的道路,無論親王、郡王,還是最低級別的奉國中尉,每年的俸祿都是驚人的兩百石糧。


    然而,隨著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血脈繁衍,宗族人數的急劇增長,將會成為帝國財政的沉重負擔,最終轉嫁給普通的百姓,這與他恢複元氣、減輕賦稅的初衷相悖。


    因此,朱元璋瞄準了海貿的龐大利潤,打算讓皇族獨享這塊寶藏,以此供養朱氏的後代,盡量減少朝廷的壓力。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唯有朱家能夠理所當然地獨占海貿之利,其他家族即便心中不滿,也隻能默默忍受,表麵還得展現出敬畏的神色。


    海貿帶來的利潤無比巨大,尤其是絲綢和茶葉,一旦遠銷海外,其價值能翻倍,甚至數十倍。朱元璋估算,如果皇室世世代代壟斷這片海洋,就算兩百年後宗族人數膨脹至百萬,也能自給自足……


    那些博識的法師,尤其是江南領地的貴族學者,無法涉足神秘的海之貿易,確乎會生活清減,卻依舊能維持富裕的生活。這些人士並非真正的威脅,他們的不滿相較於那些食不果腹,憤而起義的農民,顯得微不足道。


    朱元璋心中有此打算,計劃亦在悄然布局。接下來的關鍵一步,唯有掌握軍隊力量者方能主宰世間。於是,他設想在年輕一代的皇家子弟成長起來後,逐漸取代那些世襲的公爵、侯爵及騎士將領,掌握軍事大權。


    如此,朱氏家族不僅掌控了海洋貿易,還握住了兵權,並減輕農夫們的重稅,帝國的基石將穩如磐石。老朱的策略巧妙無比,從洪武到建文,再到永樂,乃至仁宣時期,朱氏皇族始終牢固地主宰著帝國的海貿之路。


    然而,朱瞻基的英年早逝打破了這一切,朱祁鎮親政後也曾試圖恢複遠航,但土木堡的災難使其計劃戛然而止。


    思緒如風中的落葉在老朱腦海翻飛,他的手提起筆又放下,猶豫不決。“我們不能一蹴而就地廢除所有市舶司,不能過於激進,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深知牽涉重大利益的決策需謹慎行事,否則即便是帝王,也無法抵禦洶湧的反抗。“先從太倉黃渡市舶司著手。”


    “幾年後,逐步關閉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的市舶司,隻保留朝貢的交易功能。”


    “嗬嗬,待他們意識到時,一切都已成定局!”


    朱元璋是一位深思熟慮的王。他預料南直隸的海商們在失去太倉黃渡市舶司後,會轉而依賴浙江明州,接著是泉州和廣州的市舶司。直到他們發現所有的市舶司都消失時,才恍然大悟,卻已來不及。


    那時,大明的市舶司悉數掌控在朱明皇族手中。固然,商人們可以嚐試非法貿易,但在洪武年間,一旦被逮住走私,悲慘的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就這麽辦,這是個明智之舉!”朱元璋滿意地想著,再次提起筆,準備簽署法令,正式廢止“太倉黃渡市舶司”。不過,此處的市舶司自前元時代延續至今,廢止它總需找個借口。


    這並不困難... ...


    在朱元璋準備鐫刻“海妖擾動頻繁”之際,他猛然意識到這個借口顯得過於薄弱。


    即便在朱標、海防侯吳禎與大明海軍的不懈征討下,那些來自海妖的侵襲早已不再如往昔那般囂張。


    以“海妖擾動頻繁”為由廢除“太倉黃渡海市司”,這似乎無法令人信服。


    “標兒,幹得好啊!”


    朱元璋怒擲毛筆於案頭,隨後倚桌長歎,威嚴中透出無奈。


    身旁的侍從宮嬪見狀皆退避三舍,無人膽敢近身。


    “哼,既是標兒的主意,就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吧!”


    朱元璋朝殿外高唿:“來人,傳太子!”


    太監領命,正欲離去。


    “等等……”朱元璋又心生一念,“叫皇後一同前來!”


    即便身為帝王,他的內心仍保留著農耕世家的樸素,麵對困擾,期望一家三口共同商議。


    用過晚膳,朱標打算研讀一番《海戰秘策》,然後安寢。這部《海戰秘策》令他越讀越著迷,其中的戰術深奧莫測,令他受益良多。


    在朱標穿越前,因一部轟動的劇集,這本書也順勢走紅。


    如今,隻要有空,他便會效仿“啟強”同誌品味《海戰秘策》的智慧。


    朱標沉浸書卷,腦海卻浮現出一事。


    兄弟們已封王,父親是否會隨之廢除海市司?他記得洪武三年,朱元璋確實廢止過一處,具體是哪個,卻已模糊不清。


    “該如何說服父皇呢?”朱標頗感頭痛。


    一旦父皇確立祖製,將來自己繼位要更改就難了,否則會被斥為“不孝”。


    在孝道至上的年代,這罪名太沉重了。


    此時,門外傳來輕響,太監通報“陛下召見”。


    朱標望了眼天色,放下書,披衣出門。


    夜幕降臨,父親此時召喚必有急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康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康7並收藏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