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便是這般卑躬屈膝,最終仍然一無所獲,甚至還搭上了徐達率領的數萬明軍!
“老方!”朱標忽然伸出手重重拍在方進的肩頭,滿臉嚴肅地道:“加強太子直屬禁衛軍的訓練,研製更為精良的法寶火器,下次我們一同前往大漠,徹底鏟除王保保這顆毒瘤!”
他也與方進產生了同樣的想法:不能再讓父皇如此低聲下氣了!
次日清晨,朱標就被朱元璋召喚到了禦書房之中。在朱元璋看來,既然天下大局已定,接下來的工作重心應當從對抗北元轉向國內的政治治理。
“標兒,朕打算把汪廣洋從陝西召迴朝廷。”朱元璋望著自己的兒子開口道。
“這麽快?”朱標微微一愣,旋即笑了起來:“父皇是擔憂中書省會被李善長一人獨攬大權,所以想找個人來製衡一下吧?”
年初時,汪廣洋剛剛出任陝西參政,屁股還沒坐熱,又要調迴朝廷任職了。
“李善長那個老狐狸最近總是聲稱身體不適,卻又暗中著力提拔胡惟庸,但這般舉動卻不至於太過露骨。”朱元璋點頭讚同道,“而汪廣洋則為人謹慎,不會像胡惟庸那樣專橫跋扈。”
某些事情因朱標的介入而出現了變化。以往朱元璋對李善長頗為信任,但在采納了朱標的建議後,於建國之初封賞了三位異性藩王,卻唯獨沒有封李善長,這讓老狐狸心中滿是不滿。
這一切都是朱標有意為之,因為他清楚朱元璋疑心重,一旦發現李善長這般舉止,自然會產生猜忌之心。如此一來,李善長一直期盼著他的長子李祺能夠迎娶臨安公主朱鏡靜,但朱元璋卻遲遲未曾給出明確答複。
朱鏡靜年方十五,生母為穆貴妃孫氏,乃是朱元璋的長女。站在朱標的立場來看,自然是不願見到自己這位胞妹嫁給李善長的兒子,耽誤了她一生的幸福。
作為長兄,他不僅要照料修為低微的弟妹們,更要確保他們在修行道路上亦能穩步前行。然而在修煉界之中,李玄通在老宗主朱鴻心中占據了極高之地位,雖然未曾冊封為仙王,但這韓嶽公已是諸多公爵中最為尊崇的一位,即便是朱鴻自己也承認不曾虧待過他。
朱鴻顧及與李玄通的舊日同修之情,除非迫不得已,否則不願與其反目成仇。因此,李玄通竭力提攜並扶植胡天塵,對此,朱鴻也隻是睜一眼閉一眼,並未過多幹預。
“不僅是汪廣洋,為父打算讓楊憲擔任丹青閣左護法一職。”朱元璋又繼續講述道。
朱元璋的長子朱乾元雖未涉足修煉界的權力爭奪,但他始終密切關注著宗門內的各種變動。楊憲與胡天塵向來不合,而汪廣洋則是個樂於調和的修士。此三人共同處理宗門事務,倒也頗有些耐人尋味之處。
若遵循原本的時空脈絡,楊憲會在明陽曆三年,即明年,因胡天塵的謀算而遭處決。但現在,朱鴻對李玄通的信任已大不如前,甚至對其提拔的胡天塵也頗為冷淡,胡天塵等人想要對楊憲下手恐怕並非易事。
“乾元,你是否明白了為父為何這般布局?”朱元璋以此考驗他的兒子。
“三角關係最為穩固。”朱乾元微笑迴應。
朱元璋聞聽此言,滿意地點了點頭。這個耗費他畢生心血精心培養的嫡長子,成長迅速,已經有了獨自執掌一方的實力,即便麵對諸如徐淩淵這類出身顯赫家族的傑出弟子,也能讓他們心悅誠服。
父子倆共飲一口靈泉水,朱元璋接著說:“我打算舉行一次破空選拔,如今各地宗門廢墟亟待重建,修士短缺,現如今連政令都無法有效傳達至縣城。”
明陽曆三年便是大明宗門首次舉行的破空選拔之時。
朱乾元思索片刻之後問道:“那些大宗族是否願意讓自家子弟出山任職?”
朱元璋冷笑一聲:“別說那些大宗族,日前我命全境各派推薦一些才俊,其中不乏當地知名的大儒宗師,精通《道德經》與《易經》之人,卻無人願意出仕為官!”
朱乾元聽著父親的敘述,臉色不由得籠罩上一層冰冷之色。那些自詡讀聖賢書的大儒,竟狂傲到拒接宗門的召令!
更有甚者,夏伯啟叔侄二人,不但公然拒絕了朝廷的文書,還在大庭廣眾之下剁掉了一根手指,以示永不入朝為官的決心!
朱元璋提及此事愈發憤怒,手中所握的那把斬妖屠魔劍也開始蠢蠢欲動。
“這些人中,許多曾是北元皇朝的臣子!”朱乾元恨聲道。
朱元璋接著說道:“正是因為他們是北元舊臣,便誓言寧死不做背叛宗門之徒!其中確有幾人為了堅守誓言,選擇了自行了斷!”
背叛宗門之徒?
投身元朝又能有何榮光?
待到大明宗門驅逐蠻清勢力之後,那些一心想著為蠻清效力做貳臣的人難道還不夠多嗎?
尤其是在元清兩朝期間,對於官員們的約束實在太過寬鬆。譬如在蠻清時期,朝廷對於官員隻有一個要求:不得叛逆。隻要你不去叛逆,貪汙腐敗、壓榨百姓的事情,那便是八旗貴族賜予你們的特權福利。
十年蠻清知府,百萬仙晶石財富,這隻是最基本的收益罷了!
朱元璋無法揣測朱標的內心思緒,他又獨自開口道:“除去那些不願輔佐我修煉大道,甘願以身殉節的之外,更有諸多北元舊部選擇遁入深山修行,諸如楊維楨、沈夢麟與藤克恭等人!”
“父皇,你以為那些口誦聖賢經典的大儒,真的心係天下蒼生,憂慮百姓苦難麽?那偽元朝廷已腐朽不堪,無數無辜百姓因饑餓和貧困而死去,屍橫遍野!”
“我的祖父祖母,常遇春叔父的雙親,徐達叔父的雙親,乃至表兄的祖先們,皆喪生於偽元暴政之下!”
“這些人,滿腹詩書卻自私虛偽,無慈悲之心,竟將所學盡數喂狗了!偽元已然滅亡,他們還要在我麵前假裝忠誠於那個早已逝去的偽帝!”
朱標猛地一掌擊在桌案上,話語中激昂憤慨的情緒毫不遜色於朱元璋。遠在一旁的宦官宮女見狀,紛紛悄然離去。
“父皇,你救萬民於水火之中,重振華夏之威,然而這群士子卻視而不見,唯獨一心忠誠於昔日偽元的帝王!”
朱元璋本已怒氣滔天,但在聽到兒子的話語後,雖欣慰但也難抑胸中的怒火,終於如江河決堤般噴湧而出。
他臉色鐵青,冷聲道:“既然他們如此懷念元朝,那我就成全他們,讓他們親自去陰間侍奉他們的主子吧!”
朱標麵無表情,卻暗自權衡其中的得失。盡管痛快地處決他們看似解恨,但實際上弊大於利,甚至可能正中他們下懷,令他們死後留下忠貞之名。
“父皇,此舉不宜,要知道誅人需先誅心!”朱標語氣冰冷地迴應道,“他們越是看重那份所謂的忠貞之名,我們就越要讓他們臭名昭著,讓全天下的人都唾棄他們。”
此計如同後世某個強大的國家所擅長的手法,值得效仿一二。
雖然世間難尋四足齊全的蛙,但尋找願為官者卻是易如反掌。
難道失去了這批所謂的大儒,天下便無人能勝任官職了嗎?
“父皇,我們可以召集群儒,有誰能撰寫文章揭露並貶低那些效忠北元之人,便可授予其一官半職,總會有人趨之若鶩的!”
這樣,那些讀書人為求名利,便會彼此爭鬥不止!
依照原有的時間線,此時已過而立之年的陳珪尚不過是個小小的百戶,可謂懷才不遇。
隨後,陳珪追隨朱棣任職燕山中護衛,並晉升至龍虎衛千戶之位。接著隨燕王舉兵靖難,列功臣第六,封為泰寧侯,直至永樂十七年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身後又追贈為“景國公”。
陳珪可謂是大器晚成之典範!
同樣,徐達作為開國第一猛將,為女婿朱棣留下了一份寶貴的財富——軍中人脈資源,使得朱棣從中受益良多。
如今正值洪武二年,陳珪大概正處於壯誌未酬、鬱鬱寡歡的階段。
朱標認為,既然父親賦予了自己一支兵馬,也到了該著手培養自家將領的時候了...
除了一些修真世家的二代弟子之外,在原本的時間線裏,陪伴他的四弟燕王朱棣參與破陣奪運之戰的將領之中,同樣隱藏著不少具有靈根資質的修煉者。陳珪這個人,修為底蘊深厚,隻是一直未遇明師點撥,若是由他這位儲君親自提攜,必然會對這份知遇之恩銘記於心。
自己那位四弟既然決定封地於南疆仙域,對抗那些魔族蠻夷,其實並不需太多戰力強大的將領輔佐,隻需留下幾位便可遊刃有餘。更何況未來還有那朱高煦這位修道奇才作為助力。
站在洪荒天帝朱元璋的高度來看,區區一個百戶官職,他會以為這隻是太子欲培養可用的修真新秀,所以對此類要求並未多慮便應允了。
“老方!”朱標忽然伸出手重重拍在方進的肩頭,滿臉嚴肅地道:“加強太子直屬禁衛軍的訓練,研製更為精良的法寶火器,下次我們一同前往大漠,徹底鏟除王保保這顆毒瘤!”
他也與方進產生了同樣的想法:不能再讓父皇如此低聲下氣了!
次日清晨,朱標就被朱元璋召喚到了禦書房之中。在朱元璋看來,既然天下大局已定,接下來的工作重心應當從對抗北元轉向國內的政治治理。
“標兒,朕打算把汪廣洋從陝西召迴朝廷。”朱元璋望著自己的兒子開口道。
“這麽快?”朱標微微一愣,旋即笑了起來:“父皇是擔憂中書省會被李善長一人獨攬大權,所以想找個人來製衡一下吧?”
年初時,汪廣洋剛剛出任陝西參政,屁股還沒坐熱,又要調迴朝廷任職了。
“李善長那個老狐狸最近總是聲稱身體不適,卻又暗中著力提拔胡惟庸,但這般舉動卻不至於太過露骨。”朱元璋點頭讚同道,“而汪廣洋則為人謹慎,不會像胡惟庸那樣專橫跋扈。”
某些事情因朱標的介入而出現了變化。以往朱元璋對李善長頗為信任,但在采納了朱標的建議後,於建國之初封賞了三位異性藩王,卻唯獨沒有封李善長,這讓老狐狸心中滿是不滿。
這一切都是朱標有意為之,因為他清楚朱元璋疑心重,一旦發現李善長這般舉止,自然會產生猜忌之心。如此一來,李善長一直期盼著他的長子李祺能夠迎娶臨安公主朱鏡靜,但朱元璋卻遲遲未曾給出明確答複。
朱鏡靜年方十五,生母為穆貴妃孫氏,乃是朱元璋的長女。站在朱標的立場來看,自然是不願見到自己這位胞妹嫁給李善長的兒子,耽誤了她一生的幸福。
作為長兄,他不僅要照料修為低微的弟妹們,更要確保他們在修行道路上亦能穩步前行。然而在修煉界之中,李玄通在老宗主朱鴻心中占據了極高之地位,雖然未曾冊封為仙王,但這韓嶽公已是諸多公爵中最為尊崇的一位,即便是朱鴻自己也承認不曾虧待過他。
朱鴻顧及與李玄通的舊日同修之情,除非迫不得已,否則不願與其反目成仇。因此,李玄通竭力提攜並扶植胡天塵,對此,朱鴻也隻是睜一眼閉一眼,並未過多幹預。
“不僅是汪廣洋,為父打算讓楊憲擔任丹青閣左護法一職。”朱元璋又繼續講述道。
朱元璋的長子朱乾元雖未涉足修煉界的權力爭奪,但他始終密切關注著宗門內的各種變動。楊憲與胡天塵向來不合,而汪廣洋則是個樂於調和的修士。此三人共同處理宗門事務,倒也頗有些耐人尋味之處。
若遵循原本的時空脈絡,楊憲會在明陽曆三年,即明年,因胡天塵的謀算而遭處決。但現在,朱鴻對李玄通的信任已大不如前,甚至對其提拔的胡天塵也頗為冷淡,胡天塵等人想要對楊憲下手恐怕並非易事。
“乾元,你是否明白了為父為何這般布局?”朱元璋以此考驗他的兒子。
“三角關係最為穩固。”朱乾元微笑迴應。
朱元璋聞聽此言,滿意地點了點頭。這個耗費他畢生心血精心培養的嫡長子,成長迅速,已經有了獨自執掌一方的實力,即便麵對諸如徐淩淵這類出身顯赫家族的傑出弟子,也能讓他們心悅誠服。
父子倆共飲一口靈泉水,朱元璋接著說:“我打算舉行一次破空選拔,如今各地宗門廢墟亟待重建,修士短缺,現如今連政令都無法有效傳達至縣城。”
明陽曆三年便是大明宗門首次舉行的破空選拔之時。
朱乾元思索片刻之後問道:“那些大宗族是否願意讓自家子弟出山任職?”
朱元璋冷笑一聲:“別說那些大宗族,日前我命全境各派推薦一些才俊,其中不乏當地知名的大儒宗師,精通《道德經》與《易經》之人,卻無人願意出仕為官!”
朱乾元聽著父親的敘述,臉色不由得籠罩上一層冰冷之色。那些自詡讀聖賢書的大儒,竟狂傲到拒接宗門的召令!
更有甚者,夏伯啟叔侄二人,不但公然拒絕了朝廷的文書,還在大庭廣眾之下剁掉了一根手指,以示永不入朝為官的決心!
朱元璋提及此事愈發憤怒,手中所握的那把斬妖屠魔劍也開始蠢蠢欲動。
“這些人中,許多曾是北元皇朝的臣子!”朱乾元恨聲道。
朱元璋接著說道:“正是因為他們是北元舊臣,便誓言寧死不做背叛宗門之徒!其中確有幾人為了堅守誓言,選擇了自行了斷!”
背叛宗門之徒?
投身元朝又能有何榮光?
待到大明宗門驅逐蠻清勢力之後,那些一心想著為蠻清效力做貳臣的人難道還不夠多嗎?
尤其是在元清兩朝期間,對於官員們的約束實在太過寬鬆。譬如在蠻清時期,朝廷對於官員隻有一個要求:不得叛逆。隻要你不去叛逆,貪汙腐敗、壓榨百姓的事情,那便是八旗貴族賜予你們的特權福利。
十年蠻清知府,百萬仙晶石財富,這隻是最基本的收益罷了!
朱元璋無法揣測朱標的內心思緒,他又獨自開口道:“除去那些不願輔佐我修煉大道,甘願以身殉節的之外,更有諸多北元舊部選擇遁入深山修行,諸如楊維楨、沈夢麟與藤克恭等人!”
“父皇,你以為那些口誦聖賢經典的大儒,真的心係天下蒼生,憂慮百姓苦難麽?那偽元朝廷已腐朽不堪,無數無辜百姓因饑餓和貧困而死去,屍橫遍野!”
“我的祖父祖母,常遇春叔父的雙親,徐達叔父的雙親,乃至表兄的祖先們,皆喪生於偽元暴政之下!”
“這些人,滿腹詩書卻自私虛偽,無慈悲之心,竟將所學盡數喂狗了!偽元已然滅亡,他們還要在我麵前假裝忠誠於那個早已逝去的偽帝!”
朱標猛地一掌擊在桌案上,話語中激昂憤慨的情緒毫不遜色於朱元璋。遠在一旁的宦官宮女見狀,紛紛悄然離去。
“父皇,你救萬民於水火之中,重振華夏之威,然而這群士子卻視而不見,唯獨一心忠誠於昔日偽元的帝王!”
朱元璋本已怒氣滔天,但在聽到兒子的話語後,雖欣慰但也難抑胸中的怒火,終於如江河決堤般噴湧而出。
他臉色鐵青,冷聲道:“既然他們如此懷念元朝,那我就成全他們,讓他們親自去陰間侍奉他們的主子吧!”
朱標麵無表情,卻暗自權衡其中的得失。盡管痛快地處決他們看似解恨,但實際上弊大於利,甚至可能正中他們下懷,令他們死後留下忠貞之名。
“父皇,此舉不宜,要知道誅人需先誅心!”朱標語氣冰冷地迴應道,“他們越是看重那份所謂的忠貞之名,我們就越要讓他們臭名昭著,讓全天下的人都唾棄他們。”
此計如同後世某個強大的國家所擅長的手法,值得效仿一二。
雖然世間難尋四足齊全的蛙,但尋找願為官者卻是易如反掌。
難道失去了這批所謂的大儒,天下便無人能勝任官職了嗎?
“父皇,我們可以召集群儒,有誰能撰寫文章揭露並貶低那些效忠北元之人,便可授予其一官半職,總會有人趨之若鶩的!”
這樣,那些讀書人為求名利,便會彼此爭鬥不止!
依照原有的時間線,此時已過而立之年的陳珪尚不過是個小小的百戶,可謂懷才不遇。
隨後,陳珪追隨朱棣任職燕山中護衛,並晉升至龍虎衛千戶之位。接著隨燕王舉兵靖難,列功臣第六,封為泰寧侯,直至永樂十七年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身後又追贈為“景國公”。
陳珪可謂是大器晚成之典範!
同樣,徐達作為開國第一猛將,為女婿朱棣留下了一份寶貴的財富——軍中人脈資源,使得朱棣從中受益良多。
如今正值洪武二年,陳珪大概正處於壯誌未酬、鬱鬱寡歡的階段。
朱標認為,既然父親賦予了自己一支兵馬,也到了該著手培養自家將領的時候了...
除了一些修真世家的二代弟子之外,在原本的時間線裏,陪伴他的四弟燕王朱棣參與破陣奪運之戰的將領之中,同樣隱藏著不少具有靈根資質的修煉者。陳珪這個人,修為底蘊深厚,隻是一直未遇明師點撥,若是由他這位儲君親自提攜,必然會對這份知遇之恩銘記於心。
自己那位四弟既然決定封地於南疆仙域,對抗那些魔族蠻夷,其實並不需太多戰力強大的將領輔佐,隻需留下幾位便可遊刃有餘。更何況未來還有那朱高煦這位修道奇才作為助力。
站在洪荒天帝朱元璋的高度來看,區區一個百戶官職,他會以為這隻是太子欲培養可用的修真新秀,所以對此類要求並未多慮便應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