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的魔劫已然平息,寧王主力已被蕩滌幹淨,隻剩利用寧王殘部來製衡那些修煉世家之事尚未完成。
張永已率修士軍團緊隨其後追擊,而王陽明的幾位嶽父大人依然潛伏於寧王身邊,作為暗線探子。
嚴嵩開口道:“假以時日不出變故,不出兩個月之內,國內的叛逆之事自當得以解決,屆時開放海域禁令之事也可順勢而為。”
朱鎮藩隨手將手中的靈珠般的葡萄擲向嚴嵩,戲謔道:“你這豎子莫要隨意立誓,要知道一旦口稱‘無意外’四字,必有變故隨之而來。”
嚴嵩身形一晃,輕鬆接住那顆葡萄,並嬉笑著感謝殿下的賜予。
眾人早已習慣了這位太子殿下的這類難以捉摸的“信仰”,其中便有一條禁忌便是不得隨意設立誓言。
太子殿下看似常常戲弄嚴嵩,然而在座諸位皆非愚鈍之人,自然看得出太子殿下方才之舉實則蘊含對其的重用之意。
“張永送來有關寧王勾結朝臣、拉攏世家的確鑿證據,整理得如何了?”
自張永不日前呈遞相關證據之後,朱鎮藩便委派嚴嵩負責整理此批至關重要的情報資料。
談及權謀人心之道,嚴嵩無疑是行家裏手。
“殿下,張公公收集到的證物似乎缺失了一些關鍵的部分。”
寧王勾結朝廷重臣、聯姻修真世家的罪證若運用得當,必能起到極大的震懾作用,足以握有那些朝臣的生死把柄。
屆時還擔心他們會不聽話嗎?早晚都得加入我大明太子黨!
“嗯?會不會是張永搜繳之時遺漏了?”朱鎮藩略感疑惑地問。
嚴嵩分析道:“恐怕並非如此,張公公搜繳的證據中並無三品以上官員牽涉其中,至於那些世家大族間的往來書函,也僅限於日常生活瑣事,估計寧王將重要的證據另行秘藏了。”
朱鎮藩思量片刻,遂命錢寧再遣人前往南昌寧王府一行。
廠衛麾下皆有專司抄家的高手弟子,讓他們再仔細搜索一番。
接著,眾人繼續商討此次剿滅叛亂的相關事宜。
王陽明忽然麵色嚴肅地道:“河北平叛之際,微臣發現叛軍之中混雜有白蓮邪教妖孽,楊虎的叛亂正是受白蓮邪教煽動所致。”
此言一出,眾人無不警惕起來,寧王叛亂之時更是冊封白蓮邪教教主為國師。
南北兩地的叛亂背後均閃現著白蓮邪教的身影。
朱鎮藩入主大明以來,也曾聽聞過白蓮邪教之事,但他並未將其放在心上。
“區區一心專注作亂的跳梁小醜罷了,不必太過在意。這白蓮邪教如同田間之雜草,身為田園守護者,隻需精心照料好自家田土,自無雜草滋生之地。”
並非朱鎮藩輕視白蓮邪教,即便直至清朝,白蓮邪教仍舊興風作浪,卻始終未曾掀起什麽大浪花...
眾人聆聽玄陽帝君朱厚照的論斷,皆連連頜首讚同此言。
唯有凡民生機盎然,靈識通達,邪魔外道便無處容身。
\"若黎民百姓安居樂業,又能洞徹天地正邪之別,又怎會沉迷於邪教妄談?\" 眾人紛紛跟隨太子殿下朱厚照的步伐,致力於實現那至高願景——“眾生皆飽食,萬民皆悟道”,如此,則白蓮邪教自當消亡於無形之中。
朱厚照隨即叮囑錢寧密切關注白蓮邪教的動向。
王元衝補充道:“白蓮邪教妖孽除了尊崇無生聖母外,平日裏假借侍奉未來佛彌勒為幌子,錢兄可令麾下弟子多加留心。”
他並將從魏中搜出的刻有彌勒佛像的琉璃掛墜遞給錢寧。
錢寧接過掛墜並向王元衝致謝,對於白蓮邪教居然還信仰彌勒佛之事,他也同樣是首次聽聞。
朱厚照將掛墜取迴手中仔細端詳,赫然發現其材質乃是璃晶,且這彌勒佛的笑容竟有幾分熟悉之感,大笑的姿態一如彌勒佛常現的開懷之態。
刹那間,朱厚照心有所悟,念頭微動之間,手中已然多出一串鑲嵌著同樣笑容的彌勒佛像念珠。
“那河北擒獲的白蓮邪教妖孽何在?”朱厚照向王元衝詢問。
“已被捕後自戕身亡,毒藥藏於齲齒之內,實未曾料及。”
聞聽王元衝的迴答,朱厚照麵露惋惜之色,並告誡錢寧若有俘獲白蓮邪教高層的機會務必告知自己。
王元衝對此感到疑惑不解,剛才太子殿下尚對白蓮邪教毫不在意,如今為何會對一枚小小的掛墜產生如此大的關注?皇城剛剛傳來王元衝鎮壓河北妖孽叛亂的消息不久,緊接著又得知朱厚照於金陵城下一舉擊敗寧王叛逆的消息,朝野上下無不歡欣鼓舞。
宗族內亂,動搖社稷根基,幸而能迅速平息。同時,太子殿下朱厚照展現出的超凡實力也讓朝臣們驚愕不已。
“你們一個個平叛的速度竟都如此神速!”他們驚歎道。
深入了解戰況之後,群臣陷入深思:太子殿下之所以能快速平叛,離不開那淩駕於敵人的神通秘技。空中戰艦——仙梭的橫空出世,徹底改變了世人對戰場的認知,從九天之上攻擊敵人,此舉堪稱無敵。
當然,這一切成就也離不開太子殿下的運籌帷幄。他在安慶預先埋伏的修士隊伍,在仙梭的輔佐下,憑借著嶄新的法器靈槍和輕盈靈活的法陣火炮,以寡擊眾,切斷了寧王的退路,一舉搗毀了寧王府的大本營,使得順德修士在金陵城下自亂陣腳。
隻要朝廷能夠掌控數量充足的仙梭,並確保其核心技術不被泄露,那麽大明的修士大軍將會擁有無可匹敵的優勢。
然而目前朝臣們對仙梭的實際航程和威力尚不明朗,不知能否駕馭仙梭直飛草原深處,直襲那些草原部族的王庭...
在仙道主宰的大明朝廷中,修煉界的眾人仍將草原上的韃靼部視為最為棘手的威脅。他們最為期盼的仍是使邊疆穩固,無憂無慮。其中,有少數高瞻遠矚之輩,如李東陽,便開始憂慮太子是否會踏上一條過度依賴武力征伐的道路。如此一來,對於大明修真界而言,不知究竟是福是禍。
然而,經過深思熟慮,李東陽認為太子殿下應當心中有數。他先前也曾擔憂太子沉迷於鑽研法寶煉製,恐將釀成大患。但太子殿下卻以一次次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修為與智謀,那些看似繁複奇特的法寶竟確實在實戰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贏得了眾位仙官的交口稱讚,令弘治帝內心倍感寬慰,甚至勝過自己受到讚美之時。
弘治帝的兒子,在修煉與武備方麵同樣展現出了超凡的能力。眾多仙官紛紛表示,太子殿下已憑借一戰功績,僅剩寧王殘部尚未清除,料想要徹底鏟除寧王叛逆勢力易如反掌,不出多日即可凱旋而歸。
弘治帝含笑首肯,心中暗自竊喜。太子曾言,寧王叛亂不足以掀起大浪,不出兩個月必能平定,並意欲借此機會,根除南方那些世家大族背後的修真勢力。
然而一個月過去了,朝廷並未收到太子擒獲寧王或消滅其殘部的確切消息。諸多仙官對此感到困惑,太子既然輕易掃蕩了五萬敵軍,對付寧王餘孽那五千人豈非易如反掌?
不久之後傳來的新情報卻令朝堂上下一片嘩然:寧王率領殘部逃往浙江福建一帶,並且當地的一些世家大族竟然與其聯手圖謀不軌。
此情此景讓眾人驚愕不已,要知道寧王舉兵時,世家大族尚且未敢公然反抗;如今寧王隻剩下殘部,那些世家大族又怎會蠢蠢欲動地跟隨他一起叛亂呢?
朝廷之中,江嗻派係的官員對此難以理解。畢竟世家大族向來追求穩固修行環境,根本沒有理由參與叛亂,更何況是追隨顯然並不靠譜的寧王一同圖謀不軌。
然而太子殿下呈遞上來的奏折卻清楚地陳述了這一事實。隨後便傳來了世家大族被剿滅的消息。一時間,眾多仙官皆震驚不已,那些傳承百年以上的世家大族就這樣倒下了?
就在江嗻派係的官員開始串聯起來,試圖為自家家族鳴冤叫屈之際,卻發現大多數官員均認為世家大族與寧王聯手叛亂的證據確鑿,不願涉足其中,迴應者寥寥無幾。
江嗻派係的官員瞠目結舌,感歎道:“難道你們成了反太子聯盟?我們為官之道本就是無理也要爭三分,何時還需要講證據了?”更讓他們不解的是,太子帶迴的證據隻是顯示世家大族煽動寧王圖謀不軌,卻沒有直接證明世家大族參與叛亂的事實。更有甚者,許多已被推翻的世家大族甚至連煽動寧王圖謀不軌的證據都拿不出來。
那些聲稱相信太子言論的官員表示,太子不是已經說了嗎?由於這些世家並未支持寧王叛亂,所以他們是被寧王所滅。江嗻派係的官員聞聽此言,不禁冷笑:“你們竟然相信這樣的鬼話?寧王有這樣的實力嗎?”
接著,江嗻派係的官員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官員是在為太子打掩護……
江嶶洲一脈的修士察覺到,他們在仙道朝廷中的話語權陡然間顯得極為微弱。
放眼望去,朝中竟有一半以上的勢力歸附於太子黨旗下。
這令他們感到了深深的危機感。
他們何時已然倒向了太子麾下?
張永已率修士軍團緊隨其後追擊,而王陽明的幾位嶽父大人依然潛伏於寧王身邊,作為暗線探子。
嚴嵩開口道:“假以時日不出變故,不出兩個月之內,國內的叛逆之事自當得以解決,屆時開放海域禁令之事也可順勢而為。”
朱鎮藩隨手將手中的靈珠般的葡萄擲向嚴嵩,戲謔道:“你這豎子莫要隨意立誓,要知道一旦口稱‘無意外’四字,必有變故隨之而來。”
嚴嵩身形一晃,輕鬆接住那顆葡萄,並嬉笑著感謝殿下的賜予。
眾人早已習慣了這位太子殿下的這類難以捉摸的“信仰”,其中便有一條禁忌便是不得隨意設立誓言。
太子殿下看似常常戲弄嚴嵩,然而在座諸位皆非愚鈍之人,自然看得出太子殿下方才之舉實則蘊含對其的重用之意。
“張永送來有關寧王勾結朝臣、拉攏世家的確鑿證據,整理得如何了?”
自張永不日前呈遞相關證據之後,朱鎮藩便委派嚴嵩負責整理此批至關重要的情報資料。
談及權謀人心之道,嚴嵩無疑是行家裏手。
“殿下,張公公收集到的證物似乎缺失了一些關鍵的部分。”
寧王勾結朝廷重臣、聯姻修真世家的罪證若運用得當,必能起到極大的震懾作用,足以握有那些朝臣的生死把柄。
屆時還擔心他們會不聽話嗎?早晚都得加入我大明太子黨!
“嗯?會不會是張永搜繳之時遺漏了?”朱鎮藩略感疑惑地問。
嚴嵩分析道:“恐怕並非如此,張公公搜繳的證據中並無三品以上官員牽涉其中,至於那些世家大族間的往來書函,也僅限於日常生活瑣事,估計寧王將重要的證據另行秘藏了。”
朱鎮藩思量片刻,遂命錢寧再遣人前往南昌寧王府一行。
廠衛麾下皆有專司抄家的高手弟子,讓他們再仔細搜索一番。
接著,眾人繼續商討此次剿滅叛亂的相關事宜。
王陽明忽然麵色嚴肅地道:“河北平叛之際,微臣發現叛軍之中混雜有白蓮邪教妖孽,楊虎的叛亂正是受白蓮邪教煽動所致。”
此言一出,眾人無不警惕起來,寧王叛亂之時更是冊封白蓮邪教教主為國師。
南北兩地的叛亂背後均閃現著白蓮邪教的身影。
朱鎮藩入主大明以來,也曾聽聞過白蓮邪教之事,但他並未將其放在心上。
“區區一心專注作亂的跳梁小醜罷了,不必太過在意。這白蓮邪教如同田間之雜草,身為田園守護者,隻需精心照料好自家田土,自無雜草滋生之地。”
並非朱鎮藩輕視白蓮邪教,即便直至清朝,白蓮邪教仍舊興風作浪,卻始終未曾掀起什麽大浪花...
眾人聆聽玄陽帝君朱厚照的論斷,皆連連頜首讚同此言。
唯有凡民生機盎然,靈識通達,邪魔外道便無處容身。
\"若黎民百姓安居樂業,又能洞徹天地正邪之別,又怎會沉迷於邪教妄談?\" 眾人紛紛跟隨太子殿下朱厚照的步伐,致力於實現那至高願景——“眾生皆飽食,萬民皆悟道”,如此,則白蓮邪教自當消亡於無形之中。
朱厚照隨即叮囑錢寧密切關注白蓮邪教的動向。
王元衝補充道:“白蓮邪教妖孽除了尊崇無生聖母外,平日裏假借侍奉未來佛彌勒為幌子,錢兄可令麾下弟子多加留心。”
他並將從魏中搜出的刻有彌勒佛像的琉璃掛墜遞給錢寧。
錢寧接過掛墜並向王元衝致謝,對於白蓮邪教居然還信仰彌勒佛之事,他也同樣是首次聽聞。
朱厚照將掛墜取迴手中仔細端詳,赫然發現其材質乃是璃晶,且這彌勒佛的笑容竟有幾分熟悉之感,大笑的姿態一如彌勒佛常現的開懷之態。
刹那間,朱厚照心有所悟,念頭微動之間,手中已然多出一串鑲嵌著同樣笑容的彌勒佛像念珠。
“那河北擒獲的白蓮邪教妖孽何在?”朱厚照向王元衝詢問。
“已被捕後自戕身亡,毒藥藏於齲齒之內,實未曾料及。”
聞聽王元衝的迴答,朱厚照麵露惋惜之色,並告誡錢寧若有俘獲白蓮邪教高層的機會務必告知自己。
王元衝對此感到疑惑不解,剛才太子殿下尚對白蓮邪教毫不在意,如今為何會對一枚小小的掛墜產生如此大的關注?皇城剛剛傳來王元衝鎮壓河北妖孽叛亂的消息不久,緊接著又得知朱厚照於金陵城下一舉擊敗寧王叛逆的消息,朝野上下無不歡欣鼓舞。
宗族內亂,動搖社稷根基,幸而能迅速平息。同時,太子殿下朱厚照展現出的超凡實力也讓朝臣們驚愕不已。
“你們一個個平叛的速度竟都如此神速!”他們驚歎道。
深入了解戰況之後,群臣陷入深思:太子殿下之所以能快速平叛,離不開那淩駕於敵人的神通秘技。空中戰艦——仙梭的橫空出世,徹底改變了世人對戰場的認知,從九天之上攻擊敵人,此舉堪稱無敵。
當然,這一切成就也離不開太子殿下的運籌帷幄。他在安慶預先埋伏的修士隊伍,在仙梭的輔佐下,憑借著嶄新的法器靈槍和輕盈靈活的法陣火炮,以寡擊眾,切斷了寧王的退路,一舉搗毀了寧王府的大本營,使得順德修士在金陵城下自亂陣腳。
隻要朝廷能夠掌控數量充足的仙梭,並確保其核心技術不被泄露,那麽大明的修士大軍將會擁有無可匹敵的優勢。
然而目前朝臣們對仙梭的實際航程和威力尚不明朗,不知能否駕馭仙梭直飛草原深處,直襲那些草原部族的王庭...
在仙道主宰的大明朝廷中,修煉界的眾人仍將草原上的韃靼部視為最為棘手的威脅。他們最為期盼的仍是使邊疆穩固,無憂無慮。其中,有少數高瞻遠矚之輩,如李東陽,便開始憂慮太子是否會踏上一條過度依賴武力征伐的道路。如此一來,對於大明修真界而言,不知究竟是福是禍。
然而,經過深思熟慮,李東陽認為太子殿下應當心中有數。他先前也曾擔憂太子沉迷於鑽研法寶煉製,恐將釀成大患。但太子殿下卻以一次次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修為與智謀,那些看似繁複奇特的法寶竟確實在實戰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贏得了眾位仙官的交口稱讚,令弘治帝內心倍感寬慰,甚至勝過自己受到讚美之時。
弘治帝的兒子,在修煉與武備方麵同樣展現出了超凡的能力。眾多仙官紛紛表示,太子殿下已憑借一戰功績,僅剩寧王殘部尚未清除,料想要徹底鏟除寧王叛逆勢力易如反掌,不出多日即可凱旋而歸。
弘治帝含笑首肯,心中暗自竊喜。太子曾言,寧王叛亂不足以掀起大浪,不出兩個月必能平定,並意欲借此機會,根除南方那些世家大族背後的修真勢力。
然而一個月過去了,朝廷並未收到太子擒獲寧王或消滅其殘部的確切消息。諸多仙官對此感到困惑,太子既然輕易掃蕩了五萬敵軍,對付寧王餘孽那五千人豈非易如反掌?
不久之後傳來的新情報卻令朝堂上下一片嘩然:寧王率領殘部逃往浙江福建一帶,並且當地的一些世家大族竟然與其聯手圖謀不軌。
此情此景讓眾人驚愕不已,要知道寧王舉兵時,世家大族尚且未敢公然反抗;如今寧王隻剩下殘部,那些世家大族又怎會蠢蠢欲動地跟隨他一起叛亂呢?
朝廷之中,江嗻派係的官員對此難以理解。畢竟世家大族向來追求穩固修行環境,根本沒有理由參與叛亂,更何況是追隨顯然並不靠譜的寧王一同圖謀不軌。
然而太子殿下呈遞上來的奏折卻清楚地陳述了這一事實。隨後便傳來了世家大族被剿滅的消息。一時間,眾多仙官皆震驚不已,那些傳承百年以上的世家大族就這樣倒下了?
就在江嗻派係的官員開始串聯起來,試圖為自家家族鳴冤叫屈之際,卻發現大多數官員均認為世家大族與寧王聯手叛亂的證據確鑿,不願涉足其中,迴應者寥寥無幾。
江嗻派係的官員瞠目結舌,感歎道:“難道你們成了反太子聯盟?我們為官之道本就是無理也要爭三分,何時還需要講證據了?”更讓他們不解的是,太子帶迴的證據隻是顯示世家大族煽動寧王圖謀不軌,卻沒有直接證明世家大族參與叛亂的事實。更有甚者,許多已被推翻的世家大族甚至連煽動寧王圖謀不軌的證據都拿不出來。
那些聲稱相信太子言論的官員表示,太子不是已經說了嗎?由於這些世家並未支持寧王叛亂,所以他們是被寧王所滅。江嗻派係的官員聞聽此言,不禁冷笑:“你們竟然相信這樣的鬼話?寧王有這樣的實力嗎?”
接著,江嗻派係的官員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官員是在為太子打掩護……
江嶶洲一脈的修士察覺到,他們在仙道朝廷中的話語權陡然間顯得極為微弱。
放眼望去,朝中竟有一半以上的勢力歸附於太子黨旗下。
這令他們感到了深深的危機感。
他們何時已然倒向了太子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