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來自櫻花的國書送到了鴻臚寺卿的手上。


    鴻臚寺卿是個正四品的官,負責外交事務。


    外交可是大事,收到國書後,鴻臚寺卿通過禮部尚書轉交給內閣。


    最後,櫻花的國書連同內閣的初步意見一起擺在了弘治皇帝的案頭。


    這件事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禮部和內閣的人都覺得這櫻花天皇開口真是厚顏無恥。


    他自己權力衰弱,連朝貢的資格都沒了,哪來的臉麵請求大明幫忙。


    大明朝和你們很熟嗎?


    你們忘了洪武初年和大帝之間的那些不愉快了嗎?


    雖然你自降身份成為次皇,表現出願意稱臣納貢的決心,這很符合大明朝的外交策略。


    但大明朝廷也沒那麽富裕,懶得理會,也沒錢管你們的求助請求。


    內閣的初步意見是,別管櫻花的事,讓他們繼續內鬥吧。


    弘治皇帝對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心知肚明,收到內閣的意見後,他退迴內閣要求重新討論。


    內閣一看,皇帝似乎對櫻花尋求庇護的行為感興趣了。


    當皇帝最喜歡的就是擴張領土,威震四方,看來弘治也不例外啊。


    這事傳開後,有些大臣抓住機會上奏,勸告弘治不要因為麵子就答應櫻花這種不合理的要求,你應該成為一個成熟的皇帝。


    這種規勸皇帝、展現直言不諱的機會,怎能錯過呢。


    然而,也有些官員上書唱反調,認為應該答應櫻花皇室的要求,你們勸阻皇帝拒絕櫻花是目光短淺,從長遠考慮,應該接受櫻花的請求,他們的誠意很明顯,不僅降低國格,還承諾幫助對付倭寇呢。


    倭寇自大明立國以來就一直存在,經常侵擾大明沿海地區,如同一塊牛皮癬讓大明頭疼不已。


    答應援助櫻花皇室,豈不是能從根本上解決倭寇問題。


    於是,又有人上奏反駁,說你們根本不了解櫻花的國情,櫻花皇室根本沒有能力消滅倭寇。


    支持援助櫻花的官員再次上奏迴應,那我們幫助櫻花皇室,他們不就有了這個能力了嗎...


    一段時間以來,因為一個小事情,很多官員紛紛上奏討論。


    在內閣裏,李東陽覺得事情有點不對勁,本來不是大事,怎麽又吵起來了,明顯有人在背後煽風點火。


    但這事有什麽好吵的呢?隻是一個偏遠小國的事,隻有有利可圖才值得爭論,可這件事看不出有什麽利益所在。


    朝廷上,這個問題持續升溫,朱厚照則在籌備對日本的援助事宜。


    唐伯虎和錦衣衛百戶林奇被選定為出使日本的正副使者。


    朱厚照從日本進貢的女子中挑出一些懂漢語的,賞賜給唐伯虎和林奇,讓他們在家好好學習日語。


    因為在日本,懂得漢語的人地位較高,地位高的日本女子有個習俗,就是把牙齒塗黑、剃眉毛。


    這兩人看著這些“扶桑美女”,心裏都有點發怵。


    果然,他們是野蠻人,這樣的審美真是奇特。


    接著,朱厚照通過幾位結義兄弟,聯絡了幾位有影響力的貴族,不指望他們在朝廷上為他說話,隻要保持中立就行。


    世上沒有不泄露的秘密,日本天皇使團的事,最終與朱厚照的關係被大家發現。


    日本天皇使團的親王知仁之前來過京城,跟朱厚照很熟。


    朝廷上支持天皇使團的官員大多與焦芳有關聯。


    之前就感覺焦芳和朱厚照眉來眼去,現在看來是真的了。


    據說知仁親王獻上百名美女,並送來兩位日本公主給朱厚照。


    朱厚照就這麽容易被幾個日本姬妾迷住嗎?


    真是沒用啊!


    眼看朝貢大會臨近,是否援助日本的問題必須有個結論。


    還是按照老規矩,內閣決定進行廷議,盡快解決此事,以免官員們因爭吵耽誤正事。


    大家都認為這是朱厚照在胡鬧,就像他在西山搞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一樣。


    日本自稱降低國格來表示臣服,其實隻是說得好聽,明朝實際上並沒什麽實質性的收益。


    這件事公開討論,根本不可能談成。


    在朝會上徹底否決此事,斷絕朱厚照的念頭。


    所有人都覺得這事兒很簡單,隻有李東陽覺得事情沒這麽簡單。


    朱厚照不傻,不會無緣無故主張援助日本皇室,隻是不清楚他的目的何在。


    內閣決定,在三月初十的朝會上提出此事,商量出解決辦法。


    消息傳出後,朱厚照想了想,還是決定親自參加。


    再次站在朝堂上的朱厚照,覺得親自出麵的感覺不太舒服。


    雖然有焦芳一派的支持,但他總覺得親自到場才安心。


    等到自己的兩位年輕的首輔和聖人長大,你們都得叫我大哥。


    這事之前也跟他們商量過。


    嚴嵩最為激進,表示要上書支持援助日本皇室。


    朱厚照阻止了他,你一個剛入翰林院的庶吉士,這麽衝動幹嘛...


    我很感激,但你們隻要像我一樣低調發展就好。


    王守仁和顧鼎臣也說,前期的安排已經很周到了,等到朝廷討論時,成功的機會超過八成。


    關鍵是朝廷官員還不清楚太子的真實意圖,我們要的就是出其不意。


    而且這事基本上不會損害到大臣們的利益,他們反對的力度也不會太大。


    朝會開始了,鴻臚寺的官員按照慣例向皇帝報告進京感謝和離京辭職的官員人數。


    接著由兵部官員出列稟報,邊境還算平靜,隻是貴州普安州的兩個苗族土司在爭吵不休,有升級的趨勢。


    普安州的知州周紹元已經出麵調解,等待後續進展。


    有人悄悄看向太子,周紹元就是之前因上書談論太子妃出身不合法而被貶到普安的那個人。


    從那以後,就沒人在太子妃的出身問題上多嘴了。


    太子也是個寵妻狂魔,針對這類事情做文章,付出和迴報完全不成比例。


    朱厚照聽到他們提到的普安叛亂,似乎有些印象,好像是由於家庭糾紛引起的,後來鬧得挺大,朝廷費了好大力氣才平息。


    對於這件事,他不宜在朝堂上發表意見,等退朝後再跟父親提一下,此事不能掉以輕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康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康7並收藏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