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九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弘治十九年終於來臨。朱厚照這隻小蝴蝶輕輕扇動翅膀,悄然改變了曆史的走向。不僅弘治皇帝仍在位,曆史的進程也偏離了一個微妙的角度。京城裏家家戶戶都開始使用煤爐,大大減少了因寒冷導致的傷亡。冬季後半段,有些人開始模仿朱厚照,在其他地方做起煤炭生意,成為新興的富豪。鉛筆的普及和書籍價格的降低,使一部分人有了讀書的機會。報紙的出現加速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即使不識字,說書人也會在茶館或街頭巷尾反複朗讀報紙,讓人們了解新鮮事。報紙上的格物欄目,激發了少數人對物理學的興趣。原來日常見到的現象,都有其合理的解釋,並非一定要從四書五經中尋找答案。京城的市民發現購物變得更加便利,百貨商場貨品豐富,價格實惠,不必再四處奔波。
社會進步的紅利總是先由金字塔頂端的人享受。在內閣大臣李東陽的府邸,丫鬟根據座鍾準時喚醒了李東陽。以往李東陽總感到冬日起床艱難,離開暖和的被窩,穿衣時都覺得痛苦。但現在不同了,爐火讓房間暖洋洋的,穿單衣在屋裏走動也不覺寒冷。丫鬟服侍李東陽洗漱完畢後,他戴上眼鏡,拿起報紙閱讀起來。今天是大年初一,不用早朝,但稍後他還是要進宮給皇室拜年。每天讀報已成為李東陽不可動搖的習慣。丫鬟適時遞上一杯茶,李東陽習慣邊讀報邊品茶。
讀報紙的時候,聽見座鍾的嘀嗒聲在耳邊迴響。
李東陽察覺到,自己多年的生活習慣在這短短幾個月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桌上那個座鍾是太子送的,查看時間變得極其便利;
鐵爐也是太子贈送的,燒起來既溫暖又經濟,剛才泡茶的熱水就是用它燒的;
眼鏡同樣是太子的恩賜,這讓他的閱讀變得更加輕鬆;
訂閱《大明萬年報》也沒花自己一分錢,錢財雖小,但體現了太子的心意。
梳妝台旁的鏡子是夫人高價購入的,後來發現也是太子的生意;
桌上的玻璃筆筒是太子送的,裏麵不起眼的鉛筆也是太子的發明,現在李東陽已經習慣了用它來記錄不太重要的信息。
李東陽覺得,如果現在讓他不再使用這些,他肯定會覺得不適應。
太子是個有大才的人。
但他未來是要成為皇帝的,應該多學習治國之策才對。
李東陽明顯感覺到太子對文官有很大的不滿,這讓他十分憂慮。
太子喜歡探究事物,似乎更傾向於墨家,但治理國家終究還是需要儒家子弟的參與。
李東陽認為自己有必要找個合適的機會,好好和太子談談,勸導一下他。
吃過早飯後,李東陽乘坐轎子進宮向皇帝拜年。
確切地說,他是去參加“正旦朝會儀”。
自洪武元年九月起,太子便定下了這個儀式,與登基大典相似。
也就是說,新年第一天,皇帝要在皇宮正殿接受百官的祝賀,按照明朝的禮製,皇帝、皇後、太子以及在京官員都要按規矩行禮。
由於皇家的朝會儀式盛大且繁瑣,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人都要承受不小的勞累。
朱厚照參加完這個“正旦朝會儀”後疲憊不堪。
迴到東宮,他無力地癱倒在軟榻上。
錢夢竹走過來,伸出手給朱厚照按摩,和他交談。
昨天,錢夢竹來了月經,朱厚照心疼她,就沒讓她去參加“正旦朝會儀”。
朱厚照告訴弘治,太子妃身體不適,無法出席,反正錢夢竹去了也幫不上太大忙,不必受那份冷風吹。
弘治關切地詢問錢夢竹的情況,是否嚴重。
朱厚照說隻是小問題,過幾天就會好。
弘治建議朱厚照多關心太子妃,打算請太醫看看。
朱厚照堅稱真的不需要,說是小問題,大約每二十八天會出現一次,隻需靜養、多喝熱水、注意保暖,自然就會恢複。
弘治感到困惑,心想錢夢竹看上去很健康,這是什麽病,還要每二十八天來一次。
皇後張氏立刻明白了,被兒子逗笑,她在弘治耳邊輕聲說,這是太子妃來月經了。
弘治氣得胡子直翹,瞪大眼睛,罵朱厚照胡言亂語。
朱厚照辯解說,他已經盡量委婉了,父親何必生氣呢。
張氏隨口提議,太子應該再多娶幾位妃嬪,以便早日為皇家增添子嗣。
朱厚照隨意地敷衍著,不急,慢慢來!
錢夢竹非常感謝朱厚照對她的體貼,天底下能理解妻子到這個地步的,恐怕隻有她的夫君了。
昨晚因為身體不便,她勸朱厚照去寵愛璃芸璃茉。
在隔壁房間值班的璃芸璃茉聽見皇後的話,頓時激動不已。
可惜她們高興得太早了。
朱厚照說,正好也讓牛休息一下。
錢夢竹感到困惑。
朱厚照解釋說,你沒聽說過嗎,沒有耕壞的地,隻有累死的牛。
錢夢竹理解了他的意思,氣得接連掐了朱厚照幾下,這算什麽爛比喻啊。
和朱厚照聊了一會兒後,錢夢竹提醒他:“你還記得我們之前說的事情嗎?”
朱厚照問:“什麽事?”
錢夢竹迴答:“就是讓你去看唐姑娘的事,我們之前說好了的。”
朱厚照想起了這事,確實有這麽迴事,隻是最近忙,沒顧上。
但這也算什麽事呢,剛才在宮裏被母親催促納妃就算了,現在竟然還被自己的妻子催促。
朱厚照抱怨道:“在宮裏忙了半天,迴來你還不讓我休息,讓牛休息一下吧!”
社會進步的紅利總是先由金字塔頂端的人享受。在內閣大臣李東陽的府邸,丫鬟根據座鍾準時喚醒了李東陽。以往李東陽總感到冬日起床艱難,離開暖和的被窩,穿衣時都覺得痛苦。但現在不同了,爐火讓房間暖洋洋的,穿單衣在屋裏走動也不覺寒冷。丫鬟服侍李東陽洗漱完畢後,他戴上眼鏡,拿起報紙閱讀起來。今天是大年初一,不用早朝,但稍後他還是要進宮給皇室拜年。每天讀報已成為李東陽不可動搖的習慣。丫鬟適時遞上一杯茶,李東陽習慣邊讀報邊品茶。
讀報紙的時候,聽見座鍾的嘀嗒聲在耳邊迴響。
李東陽察覺到,自己多年的生活習慣在這短短幾個月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桌上那個座鍾是太子送的,查看時間變得極其便利;
鐵爐也是太子贈送的,燒起來既溫暖又經濟,剛才泡茶的熱水就是用它燒的;
眼鏡同樣是太子的恩賜,這讓他的閱讀變得更加輕鬆;
訂閱《大明萬年報》也沒花自己一分錢,錢財雖小,但體現了太子的心意。
梳妝台旁的鏡子是夫人高價購入的,後來發現也是太子的生意;
桌上的玻璃筆筒是太子送的,裏麵不起眼的鉛筆也是太子的發明,現在李東陽已經習慣了用它來記錄不太重要的信息。
李東陽覺得,如果現在讓他不再使用這些,他肯定會覺得不適應。
太子是個有大才的人。
但他未來是要成為皇帝的,應該多學習治國之策才對。
李東陽明顯感覺到太子對文官有很大的不滿,這讓他十分憂慮。
太子喜歡探究事物,似乎更傾向於墨家,但治理國家終究還是需要儒家子弟的參與。
李東陽認為自己有必要找個合適的機會,好好和太子談談,勸導一下他。
吃過早飯後,李東陽乘坐轎子進宮向皇帝拜年。
確切地說,他是去參加“正旦朝會儀”。
自洪武元年九月起,太子便定下了這個儀式,與登基大典相似。
也就是說,新年第一天,皇帝要在皇宮正殿接受百官的祝賀,按照明朝的禮製,皇帝、皇後、太子以及在京官員都要按規矩行禮。
由於皇家的朝會儀式盛大且繁瑣,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人都要承受不小的勞累。
朱厚照參加完這個“正旦朝會儀”後疲憊不堪。
迴到東宮,他無力地癱倒在軟榻上。
錢夢竹走過來,伸出手給朱厚照按摩,和他交談。
昨天,錢夢竹來了月經,朱厚照心疼她,就沒讓她去參加“正旦朝會儀”。
朱厚照告訴弘治,太子妃身體不適,無法出席,反正錢夢竹去了也幫不上太大忙,不必受那份冷風吹。
弘治關切地詢問錢夢竹的情況,是否嚴重。
朱厚照說隻是小問題,過幾天就會好。
弘治建議朱厚照多關心太子妃,打算請太醫看看。
朱厚照堅稱真的不需要,說是小問題,大約每二十八天會出現一次,隻需靜養、多喝熱水、注意保暖,自然就會恢複。
弘治感到困惑,心想錢夢竹看上去很健康,這是什麽病,還要每二十八天來一次。
皇後張氏立刻明白了,被兒子逗笑,她在弘治耳邊輕聲說,這是太子妃來月經了。
弘治氣得胡子直翹,瞪大眼睛,罵朱厚照胡言亂語。
朱厚照辯解說,他已經盡量委婉了,父親何必生氣呢。
張氏隨口提議,太子應該再多娶幾位妃嬪,以便早日為皇家增添子嗣。
朱厚照隨意地敷衍著,不急,慢慢來!
錢夢竹非常感謝朱厚照對她的體貼,天底下能理解妻子到這個地步的,恐怕隻有她的夫君了。
昨晚因為身體不便,她勸朱厚照去寵愛璃芸璃茉。
在隔壁房間值班的璃芸璃茉聽見皇後的話,頓時激動不已。
可惜她們高興得太早了。
朱厚照說,正好也讓牛休息一下。
錢夢竹感到困惑。
朱厚照解釋說,你沒聽說過嗎,沒有耕壞的地,隻有累死的牛。
錢夢竹理解了他的意思,氣得接連掐了朱厚照幾下,這算什麽爛比喻啊。
和朱厚照聊了一會兒後,錢夢竹提醒他:“你還記得我們之前說的事情嗎?”
朱厚照問:“什麽事?”
錢夢竹迴答:“就是讓你去看唐姑娘的事,我們之前說好了的。”
朱厚照想起了這事,確實有這麽迴事,隻是最近忙,沒顧上。
但這也算什麽事呢,剛才在宮裏被母親催促納妃就算了,現在竟然還被自己的妻子催促。
朱厚照抱怨道:“在宮裏忙了半天,迴來你還不讓我休息,讓牛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