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朱厚照納妃不合規矩的奏章堆積如山,都被弘治皇帝擱置未發。


    朱厚照一一閱覽這些奏章,發現有六個人對錢夢竹出言不遜。


    他們以錢夢竹的出身為由進行指責,甚至有人說錢夢竹勾引太子隻是為了貪圖太子妃的地位。


    朱厚照反駁道,那些都是無稽之談,他與錢夢竹訂婚時,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太子的身份。


    事實上,是錢夢竹貪戀他的身體。


    這些官員若隻是質疑我納太子妃的合法性,我可以忍受。


    但你們對錢夢竹的人身攻擊,就是你們的過錯。


    朱厚照將這六個人的奏章遞給蕭敬。


    蕭敬與朱厚照心有靈犀,無需言語,


    隻需一個眼神,蕭敬就能明白朱厚照的意圖。


    兩天後,蕭敬徹底調查了這六個人。


    一份名單遞交到朱厚照手中。


    【刑部主事劉清,審理案件時偏袒同鄉,證據確鑿。】


    【戶部給事中任成仁,品行不端,頻繁涉足青樓,證據確鑿。】


    【禮部員外郎郝成周,受賄,證據確鑿。】


    【禮部主事於獻之子行兇傷人,被舉報後以權勢威脅受害者撤訴。】


    【禮部主事周紹元,無不良記錄。】


    【都察院監察禦史管維,無不良記錄。】


    這些人經不起深查,四個人都有問題。


    朱厚照決定予以反擊。


    他將前三位的資料和證據交予劉瑾,轉交給焦芳。


    焦芳收到信息後,立即指示門生起草奏章彈劾他們。


    雖然焦芳在讀書人中的名聲不佳,但在朝廷中作為有影響力的官員,他擁有一群追隨者。


    焦芳特別擅長拉攏黨羽,並且在這方麵玩得爐火純青。


    他痛恨南方人,每當驅逐一個南方人,他便感到喜悅。


    即便討論古人,他也會貶低南方人,推崇北方人。


    他還繪製了一幅《南人不可為相圖》。


    因此,焦芳在北方人的圈子中頗受歡迎。


    對於禮部主事於獻,指控他定罪不易,而且即使成功彈劾,頂多也隻是罰款了事。


    朱厚照將於獻兒子傷人的資料送至報社。


    唐伯虎剛去天津,不在京城。


    祝枝山見有機能在太子麵前展現自己,親自撰寫文章揭露此事。


    《震驚!戶部高官縱容子行兇,受害人被迫和解,公義何在?》


    次日,《大明萬年報》頭版頭條刊發了這篇文章。


    文章一出,民眾的情緒瞬間被點燃。


    一時之間,於獻成為眾矢之的,憤怒的民眾打聽到了他的住址,向他的門口潑糞。


    等於獻出門時,遭到人群扔爛菜葉和雞蛋的侮辱。


    於獻隨後數日提交了辭職信,趁夜收拾行囊迴到了故鄉。


    朝廷官員深刻體驗到報紙的威力。


    於獻不過是稍微利用了職權,保護了自己的兒子。


    至於這樣大動幹戈嗎?


    太子這是殺身還要誅心啊。


    相較於禮部主事於獻,刑部主事劉清,戶部給事中任成仁,以及禮部員外郎郝成周,他們三人的情況稍好一些。


    證據確鑿,該降職的降職,該懲罰的懲罰。


    後來人們發現這幾位都曾聯名上書詆毀太子納妃,且言辭激烈,涉及到對太子妃的人身攻擊。


    眾人這才明白,原來太子跟弘治一樣,都是愛妻如命。


    而且太子還算理智,隻針對那些攻擊太子妃的人,並未擴大打擊範圍,報複的也隻是那些自身有汙點的官員,誰讓他們自己屁股不幹淨呢。


    禮部主事周紹元,都察院監察禦史管維,這兩人品行端正,沒有不良記錄,太子也沒找他們的茬。


    太子納妃本就不是動搖國本的大事,況且現在明顯得不償失,風險過高。


    於是大家都不願再插手此事。


    然而禮部咽不下這口氣。


    太子納妃違背禮法,這正是禮部應當幹預的職責。


    若禮部對此視而不見,原本就弱勢的禮部豈不是更丟臉?


    何況郝成周被貶職,於獻被迫辭職,禮部如果就這樣算了,以後還如何立足?


    禮部主事周紹元再次上書彈劾,不僅言辭更為激烈,更是直接將矛頭對準了太子。


    指責太子濫用報紙,對朝廷官員進行打擊報複,行為不符合明君的典範。


    反正我自身正直,不怕影子歪,太子你能奈我何?


    此時吏部左侍郎焦芳挺身而出。


    他讚揚周紹元兩袖清風,廉潔公正,剛直不阿,是個難得的人才。


    這樣的人才在禮部擔任主事簡直是大材小用。


    普安知州的職位正好空缺,焦芳提議讓周紹元出任普安知州。


    普安近來頗有名氣。


    為何這樣說?


    因為普安位於貴州,明朝的最南端,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這個地方。


    目前那裏幾乎是一片荒蕪之地。


    朝廷在那裏統治力微弱,


    隻能與當地的土司共同治理。


    說是共同治理,實際上是土司自治。


    普安之所以近期出名,是因為當地土司發動叛亂,普安洲的知州被土司殺害,這才導致知州職位空缺。


    周紹元心中有一萬個髒話不知該不該說。


    他在朝廷中樞任職,前途無量,隻要不犯大錯,退休時成為侍郎並非難事。


    周紹元是個胸懷壯誌之人,他的誌向在於入閣為相。


    禮部主事乃正六品之職,一般而言,中樞官員外放晉升至三品才算是平調,且需兩地條件相當。


    知州職位為從五品,僅提升一級,而普安之地,卻是窮困險惡。


    前任知州剛被土司殺害,竟要我去那裏接任?


    越是糟糕的情況,周紹元越難以推辭。


    外放晉升三品是普遍共識,並非朝廷明文規定,他也不能因此拒絕,況且表麵上還晉升了一級。


    普安州如今困境重重,又缺少知州,無人願去,周紹元若拒絕,豈不顯得臨陣退縮。


    周紹元勉強答應上任,內心卻祈求弘治皇帝不要批準。


    弘治似乎並未聽見周紹元的祈求,批準的詔書很快下達,周紹元頓時眼前一黑,昏厥過去。


    弘治其實也在猶豫,這樣做是否過於縱容太子。


    但想到太子種植的土豆,以及他對朝廷的捐獻。


    罷了,反正太子有如此大功,也無甚可賞賜,這次就隨他吧。


    都察院監察禦史管維留了個心眼,已寫好彈劾太子的奏章,卻未上呈。


    他想看看周紹元奏請後,太子的反應會如何。


    得知周紹元被派往普安擔任知州,管維連忙銷毀了奏章。


    不值得,真的不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康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康7並收藏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