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特訊!鬆竹齋盛大開業,圖書半價出售,今日《論語》僅售一枚銅錢!”
讀書人看到報上的鬆竹齋廣告,無不激動,競相湧入新店購書。
京師的大小書店老板皆瞠目結舌,這鬆竹齋莫非失心瘋了?如此定價,恐怕是要血本無歸。
起初,他們猜測鬆竹齋的書籍質量可能低劣,
待派人采購迴來,卻見紙張堅韌,印刷精良,竟優於自家出版的書籍。
一時之間,京師其他書店顧客稀疏,鬆竹齋門前卻是人潮湧動,門框幾乎被踩破。
書商們計算一番,發現自己印刷書籍的成本還不如去鬆竹齋購買合算。
簡直難以置信。
他們料想鬆竹齋頂多開業幾天搞搞活動,這樣的賠本買賣,京中幾家大書店也撐不了多久。
然而,鬆竹齋的廣告在報紙上連日不斷,五折售書的決心堅定不移,次日《大學》一文,再一日《中庸》一文。
第四天,京師的大書商們坐立不安,開始探聽鬆竹齋的底細。
朱麟望著書店的繁華景象,滿心得意,總算出了一口被書商打壓的惡氣。
三弟的智謀果然高超,能想出這般妙計。
在店內任意購書一本,隻需加一枚銅錢,便可購得當日特價書,但每人限購一本。
當然,也有漏洞可鑽,去其他鬆竹齋連鎖店購買也行,繞一圈迴來再買也行。
起初,朱麟還擔憂虧損過大,提議優惠兩日足矣。
朱厚卻表示無須擔心,畢竟《論語》僅有一萬多字,《中庸》與《大學》才數千字,成本極低。
照此銷售,雖不至於虧損,但也賺不了多少。
但正如朱厚照所言,要麽不做,要做就做一番大事。
直接將其他書商一網打盡,不留任何生存空間。
外地書販如今都轉向鬆竹齋進貨,批發價五折基礎上還能優惠,數量不限。
其他大書商這才明白,鬆竹齋並非單純開業促銷,而是打算長期維持低價,自家的書已無銷路。
雕版印刷的活計隻好暫停,印出來的書也無人問津。
那麽,雕版工人的工資是否發放?
不發,人心散了;
發了,就是白白賠錢。
其他書商疑惑,鬆竹齋哪裏找來這麽多熟練工人?
朱厚照透露,他並未雇傭熟練工人,印刷廠正好解決了礦山過剩的流民問題。
十幾台活字印刷機日夜不停運轉,更多的機器正在製造中,
朱厚照誓要徹底顛覆大明的傳統印刷業。
書商們通過關係找到成國公朱輔,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朱麟此舉得罪的人太多。
還是收手為好。
盡管身為國公,朱輔仍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他了解兒子正與太子合作,權衡之後,他決定支持太子,對那些書商的挑撥置若罔聞。
漸漸地,書商們通過多方打探,得知鬆竹齋與西山有所牽連,而西山背後正是太子的勢力。
太子又如何?難道太子就能斷人財路嗎?
於是,書商們開始疏通關係,拉攏一批官員對抗太子。
這些官員得知有機會挑戰太子,無不雀躍,如果能迫使太子公開道歉或讓步,他們必將聲名大噪。
於是,這些渴望成名的禦史和諫官憑空捏造了太子的各種罪行。
一時之間,控訴太子的奏折堆積在弘治的案頭。
在乾清宮內,
弘治指著成堆的奏折說:“太子,你自己看看。
”
朱厚照隨手拿起一封。
他麵色淡然地說:“這封信指責我無所事事,希望我能勤奮學習,嗯……措辭還算客氣。
”
他又拿起一封:“這封可真尖銳,說我侵害民眾利益,導致百姓餓肚子,這有點誇大了,最多就是一些雕版工人會失業。
”
朱厚照看著新拿到的奏折,不禁笑出聲來。
“這封說我賤賣四書五經,不敬聖人,那麽買書的人豈不是也不敬聖人?”
“這封純粹是人身攻擊,說我身為太子卻貪圖微薄的利益,道德敗壞,將來定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
”
“呃……這封已經不談書坊的事了,說我販賣的煤害死了一家三口,要求全麵禁止燃煤。
”
朱厚照略顯失落,早已預見到會發生這樣的事。
盡管他在報紙上反複刊載了燃煤的安全須知,也叮囑張倉賣煤時務必做好宣傳,但悲劇還是發生了,朱厚照對此感到內疚。
弘治看著朱厚照,暗暗點頭,心係百姓才能成為一位賢王。
讓太子親自閱讀這些奏折,就是要觀察他對這些奏折的反應。
如果他怒不可遏,沉不住氣,那就說明他的修養還不夠。
現在,太子麵對那些針對他的奏折,能泰然處之,甚至還能幽默自嘲,的確,太子近期的成長不少。
“太子不必憂傷,奏折中並未提及事情的詳情,但我已派人調查,那家三口因燃煤喪生,並非你的過錯。
他們買不起爐子,用炭盆燒煤,家中又不通風,此事與你無關。
況且,推廣燃煤降低了百姓取暖的費用,凍死的百姓會比往年減少,更多的人將因你而受益。
”
“兒臣明白,迴去便著手安排爐子租賃事宜,對於極度貧困的家庭,可以免收租金,不能再讓無辜之人喪命了。
”
朱厚照心中有數,這顯然是木炭商與書商串通,一起煽風點火。
弘治微微頷首,太子不僅更加穩重,處理問題的方式也顯得老練許多。
朱厚照繼續翻閱奏折,他預見到書商的反擊會激烈,但未曾料到會如此瘋狂失控。
若不明所以者看到這些奏折,恐怕會誤以為朱厚照犯下了滔天大罪。
“對於書坊之事,太子有何打算?”
弘治覺得對太子的考驗已足夠,而太子的表現讓他頗為滿意。
朱厚照一直低調發展,這次敢於對付書商,必定早已有所布局。
“稟父皇,我會拉攏一批,打壓一批。
但我心胸狹窄,那些辱罵我的人,日後休想再涉足書坊行業。
兒臣能以低廉價格售書,全賴活字印刷機,這項技術我無意獨占,出售給部分書商,書商聯盟自然瓦解,此事便可平息。
”
弘治點頭讚同,太子確實成長了許多,沒有一味占有利益,這樣的處置再合適不過。
讀書人看到報上的鬆竹齋廣告,無不激動,競相湧入新店購書。
京師的大小書店老板皆瞠目結舌,這鬆竹齋莫非失心瘋了?如此定價,恐怕是要血本無歸。
起初,他們猜測鬆竹齋的書籍質量可能低劣,
待派人采購迴來,卻見紙張堅韌,印刷精良,竟優於自家出版的書籍。
一時之間,京師其他書店顧客稀疏,鬆竹齋門前卻是人潮湧動,門框幾乎被踩破。
書商們計算一番,發現自己印刷書籍的成本還不如去鬆竹齋購買合算。
簡直難以置信。
他們料想鬆竹齋頂多開業幾天搞搞活動,這樣的賠本買賣,京中幾家大書店也撐不了多久。
然而,鬆竹齋的廣告在報紙上連日不斷,五折售書的決心堅定不移,次日《大學》一文,再一日《中庸》一文。
第四天,京師的大書商們坐立不安,開始探聽鬆竹齋的底細。
朱麟望著書店的繁華景象,滿心得意,總算出了一口被書商打壓的惡氣。
三弟的智謀果然高超,能想出這般妙計。
在店內任意購書一本,隻需加一枚銅錢,便可購得當日特價書,但每人限購一本。
當然,也有漏洞可鑽,去其他鬆竹齋連鎖店購買也行,繞一圈迴來再買也行。
起初,朱麟還擔憂虧損過大,提議優惠兩日足矣。
朱厚卻表示無須擔心,畢竟《論語》僅有一萬多字,《中庸》與《大學》才數千字,成本極低。
照此銷售,雖不至於虧損,但也賺不了多少。
但正如朱厚照所言,要麽不做,要做就做一番大事。
直接將其他書商一網打盡,不留任何生存空間。
外地書販如今都轉向鬆竹齋進貨,批發價五折基礎上還能優惠,數量不限。
其他大書商這才明白,鬆竹齋並非單純開業促銷,而是打算長期維持低價,自家的書已無銷路。
雕版印刷的活計隻好暫停,印出來的書也無人問津。
那麽,雕版工人的工資是否發放?
不發,人心散了;
發了,就是白白賠錢。
其他書商疑惑,鬆竹齋哪裏找來這麽多熟練工人?
朱厚照透露,他並未雇傭熟練工人,印刷廠正好解決了礦山過剩的流民問題。
十幾台活字印刷機日夜不停運轉,更多的機器正在製造中,
朱厚照誓要徹底顛覆大明的傳統印刷業。
書商們通過關係找到成國公朱輔,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朱麟此舉得罪的人太多。
還是收手為好。
盡管身為國公,朱輔仍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他了解兒子正與太子合作,權衡之後,他決定支持太子,對那些書商的挑撥置若罔聞。
漸漸地,書商們通過多方打探,得知鬆竹齋與西山有所牽連,而西山背後正是太子的勢力。
太子又如何?難道太子就能斷人財路嗎?
於是,書商們開始疏通關係,拉攏一批官員對抗太子。
這些官員得知有機會挑戰太子,無不雀躍,如果能迫使太子公開道歉或讓步,他們必將聲名大噪。
於是,這些渴望成名的禦史和諫官憑空捏造了太子的各種罪行。
一時之間,控訴太子的奏折堆積在弘治的案頭。
在乾清宮內,
弘治指著成堆的奏折說:“太子,你自己看看。
”
朱厚照隨手拿起一封。
他麵色淡然地說:“這封信指責我無所事事,希望我能勤奮學習,嗯……措辭還算客氣。
”
他又拿起一封:“這封可真尖銳,說我侵害民眾利益,導致百姓餓肚子,這有點誇大了,最多就是一些雕版工人會失業。
”
朱厚照看著新拿到的奏折,不禁笑出聲來。
“這封說我賤賣四書五經,不敬聖人,那麽買書的人豈不是也不敬聖人?”
“這封純粹是人身攻擊,說我身為太子卻貪圖微薄的利益,道德敗壞,將來定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
”
“呃……這封已經不談書坊的事了,說我販賣的煤害死了一家三口,要求全麵禁止燃煤。
”
朱厚照略顯失落,早已預見到會發生這樣的事。
盡管他在報紙上反複刊載了燃煤的安全須知,也叮囑張倉賣煤時務必做好宣傳,但悲劇還是發生了,朱厚照對此感到內疚。
弘治看著朱厚照,暗暗點頭,心係百姓才能成為一位賢王。
讓太子親自閱讀這些奏折,就是要觀察他對這些奏折的反應。
如果他怒不可遏,沉不住氣,那就說明他的修養還不夠。
現在,太子麵對那些針對他的奏折,能泰然處之,甚至還能幽默自嘲,的確,太子近期的成長不少。
“太子不必憂傷,奏折中並未提及事情的詳情,但我已派人調查,那家三口因燃煤喪生,並非你的過錯。
他們買不起爐子,用炭盆燒煤,家中又不通風,此事與你無關。
況且,推廣燃煤降低了百姓取暖的費用,凍死的百姓會比往年減少,更多的人將因你而受益。
”
“兒臣明白,迴去便著手安排爐子租賃事宜,對於極度貧困的家庭,可以免收租金,不能再讓無辜之人喪命了。
”
朱厚照心中有數,這顯然是木炭商與書商串通,一起煽風點火。
弘治微微頷首,太子不僅更加穩重,處理問題的方式也顯得老練許多。
朱厚照繼續翻閱奏折,他預見到書商的反擊會激烈,但未曾料到會如此瘋狂失控。
若不明所以者看到這些奏折,恐怕會誤以為朱厚照犯下了滔天大罪。
“對於書坊之事,太子有何打算?”
弘治覺得對太子的考驗已足夠,而太子的表現讓他頗為滿意。
朱厚照一直低調發展,這次敢於對付書商,必定早已有所布局。
“稟父皇,我會拉攏一批,打壓一批。
但我心胸狹窄,那些辱罵我的人,日後休想再涉足書坊行業。
兒臣能以低廉價格售書,全賴活字印刷機,這項技術我無意獨占,出售給部分書商,書商聯盟自然瓦解,此事便可平息。
”
弘治點頭讚同,太子確實成長了許多,沒有一味占有利益,這樣的處置再合適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