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客棧內,韓通正忙碌地招唿著顧客。


    一名小二悄悄走到他耳邊低語了幾句。


    韓通不動聲色地點點頭,與客人閑聊幾句後,借口有事要處理,向客人道歉,返迴了後堂。


    韓通剛與金四見過麵不久,如果不是緊急之事,金四不會來找他。


    還是那個熟悉的房間,金四沒多囉嗦,直接將一卷紙遞給韓通。


    韓通展開羊皮紙,其上布滿了錯綜複雜的密碼和符號,常人難以解讀,就連韓通也需要借助特定的解碼手冊才能解析。


    簽名處的印記,他一眼就辨認出那是白蓮教聖女的獨有標誌。


    一樁趣事,自從白蓮教發現鉛筆能書寫微小文字後,他們便率先采納了這一工具。


    這封密函正是以鉛筆書寫而成。


    “這是聖女的密信。


    ”


    韓通將這個新發現告知金四,盡管平日裏他們常常鬥嘴,但處理正事時,兩人都十分認真。


    韓通在床板下開啟了一個隱藏的隔間,從中取出一本冊子,對照紙條開始解讀信中的秘密。


    即便正值白天,金四依然點燃了燭火——這是白蓮教的規矩,以防意外發生時迅速銷毀證據。


    剛譯出第一段,韓通的眉頭便緊鎖起來。


    約莫一刻鍾後,密信已被完全解讀。


    金四接過韓通譯好的信,仔細閱讀。


    【唐芊芊假扮宮女失敗,行刺暴露,已身亡。


    我以身犯險,留在宮中,將行刺之罪嫁禍於朱拱栩。


    通知總部偽造我的身份——我和師父蒙寧王府相救,師父不幸犧牲,為報師恩,我助寧王守護朱拱栩於上京。


    】


    信的內容並不多,韓通見金四讀畢,問道:“你有什麽見解?”


    金四答道:“唐嵐兒絕不簡單,我的線人曾在西山偶遇她,據說還有侍女隨行,我以為那侍女是唐芊芊,沒想到唐芊芊竟然死了。


    此事交由壇主裁決吧。


    ”


    說完,金四不待耽誤,帶著唐嵐兒的密信和韓通的譯文,去找壇主。


    離別之際,金四提醒:“做好準備,今晚壇主可能要召見我們。


    ”


    韓通點頭示意明白。


    夜晚,


    在北壇的秘密據點,


    “你對唐芊芊是如何交代的?”


    壇主望著十三娘,語氣平靜地問。


    十三娘尚不知密信一事,


    思慮片刻,如實迴答:“我吩咐唐芊芊,若有契機,可替代唐嵐兒的位置。


    若情況危急,可刺殺朱厚照,使功績歸於北宗。


    ”


    韓通和金四交換了個眼神,


    謎團揭曉了。


    他們曾懷疑是唐嵐兒設計害死了唐芊芊,畢竟北壇強行將唐芊芊送入,唐嵐兒可能伺機報複。


    現在看來,是唐芊芊急於求成,欲將功績據為北壇,卻不料反誤了大事。


    唐嵐兒的信中雖未詳述,隻提及“苦肉計”,但二人憑想象推測,唐嵐兒為了留在宮中,必定費盡心機。


    壇主喚十三娘近前,出示了密信的前半部分。


    十三娘看過之後失聲驚唿:“不可能,唐芊芊絕不會如此急躁,她不會這麽愚蠢的。


    ”


    壇主一腳踹向十三娘,


    十三娘口吐鮮血,


    \"你擅自行動,若非尚有些用處,我定不容你存活。


    \"


    十三妹深知辯解無益,隻能答道:\"感謝壇主手下留情。


    \"


    在這些人眼中,唐嵐兒本應安穩陪在朱厚照左右,如今因十三妹的多言與唐芊芊的愚笨,險些讓唐嵐兒的潛伏計劃化為泡影。


    他們均以為朱厚照對唐嵐兒情有獨鍾,畢竟他曾願以二十萬兩換取。


    誰料朱厚照竟拒絕對唐嵐兒的交換,隨之而來的是一連串令人費解的變故。


    當前最大的難題是,這暗殺的罪名已推給寧王,朝廷必定對寧王起疑,未知又會生出何種風波。


    唐芊芊之死不足掛齒,但如何向總壇解釋這次的失誤?總壇知曉後,又該如何麵對寧王?


    壇主心亂如麻,思來想去,還是如實稟報為妙,此事難以隱瞞,讓總壇去憂慮吧。


    實則他們未曾料到,朱厚照遭刺後並未聲張此事,隻因懼怕弘治不允許他離宮。


    他們以為寧王的謀反之事保密至極,殊不知朱厚照穿越第一天便已知曉。


    朱厚照同樣害怕朝廷打草驚蛇,寧王若不再謀反,留下一顆不定時炸彈,倒不如順其自然,待他自行引爆,反正早爆早解脫。


    白蓮教教主獲知此事後,怒不可遏,如此良機,本是輕而易舉的任務,卻因北壇急功近利,險些搞砸。


    然而,關於寧王暴露的消息,教主選擇秘而不宣。


    寧王雖日日口稱要謀反,實則誌大才疏,得知真相恐嚇破膽,萬一他奏明神願,豈非出賣了唐嵐兒?


    或許朝廷會施加壓力,反而能催促寧王加速謀反之舉。


    白蓮教通知寧王府偽造唐嵐兒的身份,未提及這次的過失。


    寧王渾然不知自己已背上黑鍋,朝廷也未察覺太子遇刺,雙方各自行動。


    唯有白蓮教徒費盡心力。


    始作俑者唐嵐兒還在憂慮,怕教中追查唐芊芊的行蹤。


    原本隻想抹黑唐芊芊,卻不經意間讓教眾深信唐芊芊的行蹤可疑。


    但唐嵐兒明白,隻要她能留在太子身邊,自身便有價值。


    隻要堅持己言,不改口,便無大礙。


    此刻,唐嵐兒有更令她頭疼的事。


    唐嵐兒坐在窗沿,透過窗格注視著窗外的菜園,思索是否要毀掉土豆和玉米。


    若未發現玉米和土豆,便不會有這些煩惱。


    她開始後悔來到太子身邊做臥底。


    都怪太子。


    太子為何要帶上她贈的念珠?


    太子為何要說願以二十萬兩換她?


    若他不做這些,不說這些,她就不會來當臥底。


    真是匪夷所思的情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康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康7並收藏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