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帶著明哥離開
論如何從青樓開始當上帝師 作者:喵生人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倒也是因此,王文君幾個女孩子們都不再追問這些,教課也認認真真。
時間一長,女人們對先生們也更為信任,王文君她們也順勢教了一些種田的知識。
女人們似乎也明白了王文君幾人的意思,都學的很認真,且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迴去告訴家裏人自己學了什麽。
見此柳姻總算放下心來,順便又給王文君幾人出了新的主意。
女人們被暗示後,紛紛迴去請教男人們種地所學,男人們最受不得那一聲聲的追捧,紛紛故作矜持的將所學賣弄出來。
女人們也借此將自己學的融會貫通,假借聰慧之名,將這些知識光明正大的拿出來用。
七天後,柳姻她們終於重新踏上旅途。
這日夜晚,一行人沒能趕到下一個縣鎮,也沒找到合適願意接受她們的村子,不得已隻得在官道旁找了個尚且平坦的地方,準備過夜。
“準備好藥,弓弩知道嗎?”柳姻檢查著裝備,對著守夜的人仔細叮囑道。
“是,先生。”眾學生們紛紛點頭應下。
見孩子們聽得仔細,再加上準備的裝備對付一般的山賊來說,已經足夠用了,柳姻也就沒再說什麽。
幾人圍在篝火前,吃著幹糧,討論著這些時日的授課經驗。
“說起來,我見過的那幾個女孩子,真的很聰明。”王文君歎了口氣說道,“可惜了。”
卓永年開口問道:“難不成文君你打算收徒了?”
王文君搖了搖頭:“我隻是可惜,我這樣尚且在老師跟前學習,哪能收徒。”
卓永年繼續說道:“那就沒辦法了,她們年紀尚小,老師不會同意帶她們上路的。”
“我也隻是可惜,你說一個小小的村落中,就有這樣的天賦的女孩兒,這天底下有多少滄海遺珠啊。”王文君歎了口氣。
於偉誌突然接口說:“男子中也有很多困於身份家世,無法展露才學的。”
他的出口,令眾人都有些驚訝,畢竟他一向沉默寡言,不怎麽參與到其他人的交流中。
即便這樣,大家也隻有欣喜與他的出口。
“是啊,若非先生,我等何曾認識到,這世間天才如星辰,我等也不過盛於家世而已。”陶博易看著火堆,不由深深歎了口氣。
這番感慨似乎贏得了其他人的共鳴,大家紛紛吐槽起自己曾遇到的世家出身卻不學無術的人,亦或是出身微寒卻極富天分,但困隅身份家世的人。
旁邊的明哥聽著他們的話,眼中隨著火光閃閃爍爍,這些時日柳姻的學生們對他可謂是極為關照,他也能感覺到他們是真心把他當做同伴對待。
他聽著他們討論的世事不公,心中的那個主意越發肯定了。
想了想他又看向旁邊看著學生的柳姻,那雙漂亮的眼中是滿滿的欣慰。
他深深吸了口氣,才對著眾人說道:“我……我……”
他剛開口,眾人就轉頭看向他,隻把他看的有些結巴。
陶博易親和的看著他:“怎麽了?明哥?慢慢說,不著急。”
說著還遞過來一個水袋。
明哥雙手抱著水袋,猶豫了許久,才緩緩說道:“我……我……我知道大家都好奇我在村裏的事情……”
這話一出,眾人更是關懷的看向他。
他們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得,對於明哥的身份已經有了大致的猜測,但是對於這樣生活與社會底層的人,他們也不會露出鄙視的態度,畢竟能夠跟隨柳姻的,哪個不是懷著一分為民的軟心腸。
“我……我是李家第五子……”明哥低著頭看著火堆,緩緩地將身世道明。
安嶺村,是個很奇怪的地方。
這是附近所有的村子對它的印象。
安嶺村奇在嫁進來的女人不管哪裏來的,總是能生下很多男孩兒,怪在,這些男孩兒們總是活到七八歲的時候就會意外身亡,這安嶺村的人家,男孩們每家最多也不過三兩個,總超不出五個來。
可即便如此,安嶺村的人家,總是時不時發上一筆小財,對外卻是說村裏有在外經商的,時不時跟他們分些分紅,隻是沒人見過那位行商而已。
可明哥卻直白的將這份所謂的分紅底細撕的明明白白。
安嶺村哪裏有什麽行商,那一筆筆的銀子,皆是賣掉孩子換來的。
正如歌謠裏所言:“安嶺村,村安嶺,嶺上安著七八鋪,鋪上躺著七八男,一宿賺上七八錢,迴家再養七八男。”
安嶺村,從很早之前就發現,養不起的男孩兒養個差不多年歲的時候,賣到花柳巷能換來不小的一筆銀子,比賣給人牙子劃算太多了。
為什麽不賣女兒呢?
這是每個聽到這件事的人,第一個蹦出腦袋瓜的念頭。
王文君性格最為活潑,也按捺不住的直接張口問道。
不過明哥沒迴她,反倒是柳姻開了口:“安嶺村的女兒養大一些,可以賣出去做童養媳,能收來彩禮不說,萬一嫁個不錯的人家,還可以將兄弟依托於婆家生存,所以安嶺村的女兒們必然會養的精心不說,還會被宣傳宜男相,對嗎?”
眾人又看向明哥,明哥沉默的點了點頭。
見此眾人都有些無言。
“自古就有民間就有溺嬰的習俗,隻是早些年間,如那句詩‘學堂之上無羅裙,棄嬰塔裏無男嬰’,可隨著如今民間賦稅增加,百姓們極難養活孩子,若是某家男嬰過多,為了免除人頭稅,他們寧願溺死男嬰。”柳姻緩緩說道。
聽到她的話,女孩們臉上皆是震驚,男孩們的臉上,也有些意外之色。
明哥默默點了點頭,才說道:“是啊,這附近溺死男嬰的村子也有,我們村裏很早之前也是如此,隻是後來有一個孩子被他母親藏了起來。”
“那孩子長得極為漂亮,長到約莫七八歲的時候,她母親藏不住了,沒轍隻得將孩子帶迴家裏,他父親雖然憤怒,可到底是親骨肉,也已經長到能幹活的年紀,也就同意了。”
“後來,有個行商途經此地,見那孩子貌美,便出錢給孩子父母,夜晚就受用了,那之後那家人開了新的路子,用那孩子接起客來。”
“後來……”
時間一長,女人們對先生們也更為信任,王文君她們也順勢教了一些種田的知識。
女人們似乎也明白了王文君幾人的意思,都學的很認真,且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迴去告訴家裏人自己學了什麽。
見此柳姻總算放下心來,順便又給王文君幾人出了新的主意。
女人們被暗示後,紛紛迴去請教男人們種地所學,男人們最受不得那一聲聲的追捧,紛紛故作矜持的將所學賣弄出來。
女人們也借此將自己學的融會貫通,假借聰慧之名,將這些知識光明正大的拿出來用。
七天後,柳姻她們終於重新踏上旅途。
這日夜晚,一行人沒能趕到下一個縣鎮,也沒找到合適願意接受她們的村子,不得已隻得在官道旁找了個尚且平坦的地方,準備過夜。
“準備好藥,弓弩知道嗎?”柳姻檢查著裝備,對著守夜的人仔細叮囑道。
“是,先生。”眾學生們紛紛點頭應下。
見孩子們聽得仔細,再加上準備的裝備對付一般的山賊來說,已經足夠用了,柳姻也就沒再說什麽。
幾人圍在篝火前,吃著幹糧,討論著這些時日的授課經驗。
“說起來,我見過的那幾個女孩子,真的很聰明。”王文君歎了口氣說道,“可惜了。”
卓永年開口問道:“難不成文君你打算收徒了?”
王文君搖了搖頭:“我隻是可惜,我這樣尚且在老師跟前學習,哪能收徒。”
卓永年繼續說道:“那就沒辦法了,她們年紀尚小,老師不會同意帶她們上路的。”
“我也隻是可惜,你說一個小小的村落中,就有這樣的天賦的女孩兒,這天底下有多少滄海遺珠啊。”王文君歎了口氣。
於偉誌突然接口說:“男子中也有很多困於身份家世,無法展露才學的。”
他的出口,令眾人都有些驚訝,畢竟他一向沉默寡言,不怎麽參與到其他人的交流中。
即便這樣,大家也隻有欣喜與他的出口。
“是啊,若非先生,我等何曾認識到,這世間天才如星辰,我等也不過盛於家世而已。”陶博易看著火堆,不由深深歎了口氣。
這番感慨似乎贏得了其他人的共鳴,大家紛紛吐槽起自己曾遇到的世家出身卻不學無術的人,亦或是出身微寒卻極富天分,但困隅身份家世的人。
旁邊的明哥聽著他們的話,眼中隨著火光閃閃爍爍,這些時日柳姻的學生們對他可謂是極為關照,他也能感覺到他們是真心把他當做同伴對待。
他聽著他們討論的世事不公,心中的那個主意越發肯定了。
想了想他又看向旁邊看著學生的柳姻,那雙漂亮的眼中是滿滿的欣慰。
他深深吸了口氣,才對著眾人說道:“我……我……”
他剛開口,眾人就轉頭看向他,隻把他看的有些結巴。
陶博易親和的看著他:“怎麽了?明哥?慢慢說,不著急。”
說著還遞過來一個水袋。
明哥雙手抱著水袋,猶豫了許久,才緩緩說道:“我……我……我知道大家都好奇我在村裏的事情……”
這話一出,眾人更是關懷的看向他。
他們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得,對於明哥的身份已經有了大致的猜測,但是對於這樣生活與社會底層的人,他們也不會露出鄙視的態度,畢竟能夠跟隨柳姻的,哪個不是懷著一分為民的軟心腸。
“我……我是李家第五子……”明哥低著頭看著火堆,緩緩地將身世道明。
安嶺村,是個很奇怪的地方。
這是附近所有的村子對它的印象。
安嶺村奇在嫁進來的女人不管哪裏來的,總是能生下很多男孩兒,怪在,這些男孩兒們總是活到七八歲的時候就會意外身亡,這安嶺村的人家,男孩們每家最多也不過三兩個,總超不出五個來。
可即便如此,安嶺村的人家,總是時不時發上一筆小財,對外卻是說村裏有在外經商的,時不時跟他們分些分紅,隻是沒人見過那位行商而已。
可明哥卻直白的將這份所謂的分紅底細撕的明明白白。
安嶺村哪裏有什麽行商,那一筆筆的銀子,皆是賣掉孩子換來的。
正如歌謠裏所言:“安嶺村,村安嶺,嶺上安著七八鋪,鋪上躺著七八男,一宿賺上七八錢,迴家再養七八男。”
安嶺村,從很早之前就發現,養不起的男孩兒養個差不多年歲的時候,賣到花柳巷能換來不小的一筆銀子,比賣給人牙子劃算太多了。
為什麽不賣女兒呢?
這是每個聽到這件事的人,第一個蹦出腦袋瓜的念頭。
王文君性格最為活潑,也按捺不住的直接張口問道。
不過明哥沒迴她,反倒是柳姻開了口:“安嶺村的女兒養大一些,可以賣出去做童養媳,能收來彩禮不說,萬一嫁個不錯的人家,還可以將兄弟依托於婆家生存,所以安嶺村的女兒們必然會養的精心不說,還會被宣傳宜男相,對嗎?”
眾人又看向明哥,明哥沉默的點了點頭。
見此眾人都有些無言。
“自古就有民間就有溺嬰的習俗,隻是早些年間,如那句詩‘學堂之上無羅裙,棄嬰塔裏無男嬰’,可隨著如今民間賦稅增加,百姓們極難養活孩子,若是某家男嬰過多,為了免除人頭稅,他們寧願溺死男嬰。”柳姻緩緩說道。
聽到她的話,女孩們臉上皆是震驚,男孩們的臉上,也有些意外之色。
明哥默默點了點頭,才說道:“是啊,這附近溺死男嬰的村子也有,我們村裏很早之前也是如此,隻是後來有一個孩子被他母親藏了起來。”
“那孩子長得極為漂亮,長到約莫七八歲的時候,她母親藏不住了,沒轍隻得將孩子帶迴家裏,他父親雖然憤怒,可到底是親骨肉,也已經長到能幹活的年紀,也就同意了。”
“後來,有個行商途經此地,見那孩子貌美,便出錢給孩子父母,夜晚就受用了,那之後那家人開了新的路子,用那孩子接起客來。”
“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