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又見趙跑跑
重生:掠奪詞條,宋徽宗是我爹 作者:京星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檜沒有迴東京,他也不敢迴去了,直接去了應天府見宋欽宗。
見到宋欽宗後,秦檜一五一十的把齊王怎麽克扣禮物又添油加醋的說了一遍。
聽完這些,宋欽宗勃然大怒。
“趙元,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陛下息怒,完顏元帥還讓我帶來一封書信。”
秦檜見到目的已達到,連忙把完顏宗望的書信拿了出來。
宋欽宗看完完顏宗望的書信後,頓時愁容滿麵,完顏宗望要的太多了,而且還要自己去談。
看著宋欽宗與耿南仲麵如死灰,秦檜連忙說道。
“完顏宗望臨走時,還說了一句,如果湊不齊還可以商議,但是要看到大宋的誠意。”
“誠意,我有,趕緊安排與元帥見麵,我親自去。”
耿南仲連忙勸阻道。
“陛下,不可親身犯險啊,那些金人陰險狡猾,不可不防啊。”
“齊王在東京城連續打敗金人,不趁這個時機議和,就沒有機會了,萬一金人再刀兵相向?”
秦檜看到宋欽宗有意去和談,連忙附和道。
“對。。對,秦大人說的沒有錯,這趙元走大運打了幾次勝仗,我們要運用得當,用好這個籌碼!”
“陛下,是否讓船隊做好撤離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耿南仲見已經勸阻無用,幹脆做好準備,如果談和成功他們就可以返迴東京,如果談不攏立馬開溜,繼續南逃。
宋欽宗點了點頭,又接著說道。
“讓康王趙構帶兵來援,防止金人有變。”
“秦大人,你和我一起去。”
秦檜大喜過望,自己這是要飛黃騰達啊,連忙躬身稱是。
此時,康王趙構正在黃河沿岸渡河,前往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名府。
正在渡河中,突然斥候來報,說是有三千金軍追擊而來。
趙構、範訥等人嚇得麵如白紙,雖然他們足足有八萬人之多,但是真的打仗這一群人還真不如宗澤,他們擅長的隻是嘴炮而已。
此刻,聽到有三千金人來襲,竟然全都慌了神,現在他們正在一個地勢平緩的結冰河麵上渡河。
雖然不結實,但是隻要依次通過,還是可以勉強渡河。
聽到金軍來襲後,全都慌了神,一窩蜂的向河麵跑去,他們的人太多,本來不結實的冰麵,瞬間破裂開來。
不少士兵都掉入河中淹死,還有許多跟隨的文官也墜河而亡。
終於,大部分的士兵在金人到來之前,成功的渡過了河。
趙構繼續急忙的逃往大名府,大名府,城牆高大,城防堅固,金軍南下沒有攻克,隻要逃到那裏就安全了。
金人在後麵也緊跟著渡了河,跟在趙構的後麵,結果大軍不戰自潰,三千金人殺得宋軍丟盔棄甲。
很快康王趙構、範訥、王伯彥等人逃到大名府,此時的八萬大軍還剩一萬多人。
原來的大名府是為了抵抗遼國入侵,作為軍事據點修建的,這兒比相州安全的多,它的堅固程度與太原不相上下。
要是堅守的話,就算完顏宗翰來了,全力進攻也得打個一年半載。
康王到達大名府後,卻仍然驚魂未定,想繼續往東跑,東渡黃河,跑到距離金軍更遠的地方。
原來追擊他們的金軍看到他們跑到大名府後,知道他們拿不下大名府,徘徊幾日後,仿佛像接到什麽命令一樣,向應天府的方向奔去。
“王爺,接到官家密詔,要我們帶兵前往應天府駐紮。”
北道總管顏岐躬身行禮說道。
“為何前往要讓我們前往應天府駐紮?”
趙構不解的問道。
“微臣聽說,可能是官家要和金人請和,就在應天府附近。”
“金人?”
趙構聽說應天府附近還有金人,頓時打起了退堂鼓。
“好的,我知道了。”
他揮揮手讓顏岐退下,看著王伯彥等人。
“王爺,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應天府我認為去不得。”
待顏岐走後,王伯彥迫不及待的說道。
“王爺,既然官家有令,我認為我們可以先出兵,再看情況定奪。”
範訥出列說道,他的意思很明確官家意思不能違抗,但是我們可以見機行事。
看到金人,總不能不讓我們撤退吧。
“臣附議!完顏兀術已經進入了大名府地界,我們應該早做打算。”
剩下的幾名官員紛紛點頭稱是。
“好,明日出兵,見機行事。”
趙構站了起來,看向應天府的方向。
現在完顏兀術已經到了大名府的西麵,經宋軍斥候迴報,完顏銀術可正在往大名府南麵行軍,走的再晚一些,就要被金軍在大名府包餃子了。
完顏兀術的騎兵已經進入大名府後,兵鋒銳利,勢如破竹,他終於又找了熟悉的感覺,三戰三捷。
因為在應天府附近要進行和談,現在大名府與應天府的線路上,大量的金軍鐵騎在附近遊蕩。
與此同時,在東京城附近圍城的金軍消失不見,金軍的撤退速度非常快。
趙元派出了大量的斥候,發現許多原來金軍的營帳已經空無一人,但是他仍然不敢放鬆警惕,畢竟這段時間是曆史上從未出現的時期,
在下午的時候,東京城下出現了一支宋軍的援軍。
“王爺,有一支自稱是南方的勤王軍,說是叫陳規。”
趙元聽後頓時一愣,陳規,這個人的名字怎麽這麽熟悉。
陳規,字元則,密州安丘人,著有《德安守城錄》、
《攻守方略》,這都不是最牛的,這家夥被稱作宋朝打的火器之父。
按照曆史,他現在隻是一個縣令,應該率兵勤王去的汴州,又到蔡州,路上道路受阻返迴。
“走跟我出去看看。”
趙元有點拿不準,是不是遇到同名同姓的人。
在他抵達南門之時,城樓上的士兵正在巡視警戒,見到齊王後,紛紛行禮。
趙元向城下定睛望去,這些勤王軍士兵如同逃難的百姓一般,有的手裏拿著大刀,有的拿著鐵棍和鋤頭。
個個衣衫襤褸,麵黃肌瘦,但是眼睛裏閃耀著堅定的目光。
這些勤王軍士兵一臉好奇的望著眼前這座巨大的城池,青澀的臉龐上有些激動,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到東京。
繁華的東京城,東西橫穿京城的五丈河,河邊的垂柳翩翩起舞,熱鬧的天橋,在他們的想象中東京城就是大宋最好的地方。
當他們看到一個氣宇軒昂的年輕人站在城牆上,士兵向他行禮時,他們在下麵小聲議論著。
“這是官家吧?”
“看這氣質應該是官家。”
“是官家!”
很快人群中開始唿喊,官家來了!
陳規很快聽到人們的唿喊,他們是自發來到東京勤王,一路上雖然信息閉塞,但是也聽說官家沒在東京。
“縣令陳規拜見大人,不知道大人尊姓大名?”
他一臉納悶的看向城牆,隻見城牆上的年輕人正一臉笑容的看著他。
見到宋欽宗後,秦檜一五一十的把齊王怎麽克扣禮物又添油加醋的說了一遍。
聽完這些,宋欽宗勃然大怒。
“趙元,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陛下息怒,完顏元帥還讓我帶來一封書信。”
秦檜見到目的已達到,連忙把完顏宗望的書信拿了出來。
宋欽宗看完完顏宗望的書信後,頓時愁容滿麵,完顏宗望要的太多了,而且還要自己去談。
看著宋欽宗與耿南仲麵如死灰,秦檜連忙說道。
“完顏宗望臨走時,還說了一句,如果湊不齊還可以商議,但是要看到大宋的誠意。”
“誠意,我有,趕緊安排與元帥見麵,我親自去。”
耿南仲連忙勸阻道。
“陛下,不可親身犯險啊,那些金人陰險狡猾,不可不防啊。”
“齊王在東京城連續打敗金人,不趁這個時機議和,就沒有機會了,萬一金人再刀兵相向?”
秦檜看到宋欽宗有意去和談,連忙附和道。
“對。。對,秦大人說的沒有錯,這趙元走大運打了幾次勝仗,我們要運用得當,用好這個籌碼!”
“陛下,是否讓船隊做好撤離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耿南仲見已經勸阻無用,幹脆做好準備,如果談和成功他們就可以返迴東京,如果談不攏立馬開溜,繼續南逃。
宋欽宗點了點頭,又接著說道。
“讓康王趙構帶兵來援,防止金人有變。”
“秦大人,你和我一起去。”
秦檜大喜過望,自己這是要飛黃騰達啊,連忙躬身稱是。
此時,康王趙構正在黃河沿岸渡河,前往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名府。
正在渡河中,突然斥候來報,說是有三千金軍追擊而來。
趙構、範訥等人嚇得麵如白紙,雖然他們足足有八萬人之多,但是真的打仗這一群人還真不如宗澤,他們擅長的隻是嘴炮而已。
此刻,聽到有三千金人來襲,竟然全都慌了神,現在他們正在一個地勢平緩的結冰河麵上渡河。
雖然不結實,但是隻要依次通過,還是可以勉強渡河。
聽到金軍來襲後,全都慌了神,一窩蜂的向河麵跑去,他們的人太多,本來不結實的冰麵,瞬間破裂開來。
不少士兵都掉入河中淹死,還有許多跟隨的文官也墜河而亡。
終於,大部分的士兵在金人到來之前,成功的渡過了河。
趙構繼續急忙的逃往大名府,大名府,城牆高大,城防堅固,金軍南下沒有攻克,隻要逃到那裏就安全了。
金人在後麵也緊跟著渡了河,跟在趙構的後麵,結果大軍不戰自潰,三千金人殺得宋軍丟盔棄甲。
很快康王趙構、範訥、王伯彥等人逃到大名府,此時的八萬大軍還剩一萬多人。
原來的大名府是為了抵抗遼國入侵,作為軍事據點修建的,這兒比相州安全的多,它的堅固程度與太原不相上下。
要是堅守的話,就算完顏宗翰來了,全力進攻也得打個一年半載。
康王到達大名府後,卻仍然驚魂未定,想繼續往東跑,東渡黃河,跑到距離金軍更遠的地方。
原來追擊他們的金軍看到他們跑到大名府後,知道他們拿不下大名府,徘徊幾日後,仿佛像接到什麽命令一樣,向應天府的方向奔去。
“王爺,接到官家密詔,要我們帶兵前往應天府駐紮。”
北道總管顏岐躬身行禮說道。
“為何前往要讓我們前往應天府駐紮?”
趙構不解的問道。
“微臣聽說,可能是官家要和金人請和,就在應天府附近。”
“金人?”
趙構聽說應天府附近還有金人,頓時打起了退堂鼓。
“好的,我知道了。”
他揮揮手讓顏岐退下,看著王伯彥等人。
“王爺,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應天府我認為去不得。”
待顏岐走後,王伯彥迫不及待的說道。
“王爺,既然官家有令,我認為我們可以先出兵,再看情況定奪。”
範訥出列說道,他的意思很明確官家意思不能違抗,但是我們可以見機行事。
看到金人,總不能不讓我們撤退吧。
“臣附議!完顏兀術已經進入了大名府地界,我們應該早做打算。”
剩下的幾名官員紛紛點頭稱是。
“好,明日出兵,見機行事。”
趙構站了起來,看向應天府的方向。
現在完顏兀術已經到了大名府的西麵,經宋軍斥候迴報,完顏銀術可正在往大名府南麵行軍,走的再晚一些,就要被金軍在大名府包餃子了。
完顏兀術的騎兵已經進入大名府後,兵鋒銳利,勢如破竹,他終於又找了熟悉的感覺,三戰三捷。
因為在應天府附近要進行和談,現在大名府與應天府的線路上,大量的金軍鐵騎在附近遊蕩。
與此同時,在東京城附近圍城的金軍消失不見,金軍的撤退速度非常快。
趙元派出了大量的斥候,發現許多原來金軍的營帳已經空無一人,但是他仍然不敢放鬆警惕,畢竟這段時間是曆史上從未出現的時期,
在下午的時候,東京城下出現了一支宋軍的援軍。
“王爺,有一支自稱是南方的勤王軍,說是叫陳規。”
趙元聽後頓時一愣,陳規,這個人的名字怎麽這麽熟悉。
陳規,字元則,密州安丘人,著有《德安守城錄》、
《攻守方略》,這都不是最牛的,這家夥被稱作宋朝打的火器之父。
按照曆史,他現在隻是一個縣令,應該率兵勤王去的汴州,又到蔡州,路上道路受阻返迴。
“走跟我出去看看。”
趙元有點拿不準,是不是遇到同名同姓的人。
在他抵達南門之時,城樓上的士兵正在巡視警戒,見到齊王後,紛紛行禮。
趙元向城下定睛望去,這些勤王軍士兵如同逃難的百姓一般,有的手裏拿著大刀,有的拿著鐵棍和鋤頭。
個個衣衫襤褸,麵黃肌瘦,但是眼睛裏閃耀著堅定的目光。
這些勤王軍士兵一臉好奇的望著眼前這座巨大的城池,青澀的臉龐上有些激動,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到東京。
繁華的東京城,東西橫穿京城的五丈河,河邊的垂柳翩翩起舞,熱鬧的天橋,在他們的想象中東京城就是大宋最好的地方。
當他們看到一個氣宇軒昂的年輕人站在城牆上,士兵向他行禮時,他們在下麵小聲議論著。
“這是官家吧?”
“看這氣質應該是官家。”
“是官家!”
很快人群中開始唿喊,官家來了!
陳規很快聽到人們的唿喊,他們是自發來到東京勤王,一路上雖然信息閉塞,但是也聽說官家沒在東京。
“縣令陳規拜見大人,不知道大人尊姓大名?”
他一臉納悶的看向城牆,隻見城牆上的年輕人正一臉笑容的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