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陳銘提到“講理”,鄭煥心中稍感寬慰,但轉念一想,又有些擔憂。此事頗為棘手,即使能說服大興縣,上麵還有順天府,至少得過這兩關。至於更高級別的官員,鄭煥甚至不敢去想。然而看到陳銘自信滿滿的樣子,鄭煥心裏還是多了幾分安心,隱約中還有一絲期待。
“今天不必急躁,我們先迴千戶所,等待一兩天...做好準備,再去拜訪大興縣。”陳銘從容地對鄭煥說。
兩人商量妥當,又安慰並激勵了劉倫和邢廣坤一番,便騎馬返迴城裏。由於這個時代交通條件實在不理想,即便他們都有好馬,如果步行會更晚,也更艱難。迴到千戶所時,天色尚早,他們便一頭紮進簽押房,開始忙碌的工作...
這樣的忙碌而充實的生活持續了兩天。這天清晨,處理完大部分事務,收到了一封來自西司房的公文。公文通報固安邪教分舵已被剿滅,所有娘娘廟的妖人均已落網...
揣著文件,做好準備後,陳銘喚上鄭煥,一同前往東城的教忠坊,那是大興縣衙所在地。
“令尊大人身體康健……”
陳銘朝坐在簽押房內的大興縣令微微鞠躬,算是打了招唿。鄭煥則恭敬地深深行禮。
陳銘這麽做並非出於文武之別的考慮,而是因為老縣令年事已高,白發蒼蒼,他心生敬意。
大興縣令黃惟功,正六品官職,由舉人出身,憑借資曆一步步升至京畿附郭的縣令之位。
因此,黃縣令並不像那些科舉出身的官員那般自視甚高,畢竟他從基層做起,見過各種人物。
他見這位千戶年紀輕輕,處理事務卻老練,言語間並無鄙俗,對待自己既不卑微也不傲慢,禮數周全,便收起了輕視之心。
“千戶此行有何貴幹?”
然而,黃縣令仍保持著讀書人的風度,平靜地問道。
“下官前來,有一要務需與令尊大人商議……”
陳銘未等黃縣尊讓座,也未在意是否有人奉茶,直接在書案前的椅子上坐下。
鄭煥則神情淡然地在一旁侍立。
這番舉動讓黃縣令和背後的幕僚徐文若頗感驚訝。
不過轉念一想,這位年輕人已是從五品官員,級別甚至比黃縣令還高,想必背景不凡,於是並未發作。
況且錦衣衛不同於普通武官,一個普通的附郭縣令也不便挑釁。
心中轉過幾念,黃縣令還是慢慢開口:“千戶請直言無妨……”
“下官此行是為了南城地區的治安問題,其他地方尚可,唯有周莊的情況令人擔憂!”
陳銘用一種老成持重的口吻說道。
“千戶明察,周莊不是有巡檢司嗎?”
徐文若一聽,立刻上前接話。
陳銘聞言,未多言,隻是笑著向鄭煥示意。
“話雖如此,但令尊大人和先生也清楚,近兩年或許運勢不佳,周莊近期發生了不少事情……”
“不必遠提,就說江洋大盜竊取我們百戶所官印之事,姚家莊園的命案,周莊館驛的無頭案……這些大案最後都牽扯到了周莊!”
鄭煥逐一列舉了近三個月來發生在周莊的重大案件,讓兩位飽讀詩書的讀書人啞口無言。
這些案子若發生在大明其他皇帝在位時,恐怕已有多人喪命,如今除了丟失官印的蔣百戶咎由自取,其他人安然無恙,真是天佑啊!
“這些……都是特殊狀況,特殊狀況!”
徐文若聽後,滿頭大汗,隻能用這話暫時搪塞過去。
陳銘冷笑一聲,說:“老父母一心為民眾,難道能容忍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放任自流嗎?”黃縣尊聽到這話,立刻露出痛心疾首的表情,迴答:“本官也是極度憂慮,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自去年起,年成就不佳……” 黃縣尊從容不迫地開始向陳銘和鄭煥抱怨,輪流與旁邊的徐師爺交談。
陳銘和鄭煥相視而笑,果然一切都如他們預料的那樣!
陳銘對著黃縣尊慢慢地說:“唉!老父母的困境,本官明白,感同身受。現在有一個計策可以解決這個困境,還請老父母參考一下。”
“還望千戶指點迷津。”
“表麵看似是人力問題,但這其實歸根結底是金錢問題,有了錢,其他事情自然就能解決了。” 陳銘淡然笑道,道理簡單明了,一聽就懂。
“千戶所言極是,但朝廷對賦稅和徭役都有固定規定,不能隨意改動啊!” 徐師爺聞言急忙勸誡,心裏暗想,這些武官真是膽大妄為,什麽想法都有!
“嗬嗬,徐先生,老父母不必過於擔憂,我有一計,既能解決這個問題,又不會與百姓爭奪利益,還能增加縣衙的收入。” 陳銘輕輕一笑,緩解了一下現場的緊張氣氛,然後頗具誘惑性地慢慢說出。
這話一出,黃縣尊和徐師爺互看了一眼,都顯得有些不敢相信。
這些爪牙手下,擅長抓人抄家,刺探情報,敲詐勒索,怎麽會懂得治理國家呢?
他們到底按照哪個劇本在演?唱的是哪一出戲?
“兩位大人請聽,我們打算接手周莊的所有常規費用和攤派……” 鄭煥見陳銘有意停頓,立刻默契地接過了話頭。
“啊!這不是前朝的不良製度‘包稅製’嗎?” 徐師爺一聽,首先反應過來,連忙揮手阻止。
“徐先生別急,聽我詳細解釋,首先,縣衙的正常稅收我們不管,依舊照收。其次,我們接手的隻是常規費用、陋習和攤派等……這與包稅製完全不同。”
“再者,如果縣衙覺得在周莊收稅麻煩,我們也能提供幫助,這不是問題。” 鄭煥不慌不忙地把早已想好的對策逐一告訴他們。
“聽起來似乎可行,但仔細思考,還有兩個問題!” 徐文若摸著下巴的山羊胡,若有所思地說。
“今天不必急躁,我們先迴千戶所,等待一兩天...做好準備,再去拜訪大興縣。”陳銘從容地對鄭煥說。
兩人商量妥當,又安慰並激勵了劉倫和邢廣坤一番,便騎馬返迴城裏。由於這個時代交通條件實在不理想,即便他們都有好馬,如果步行會更晚,也更艱難。迴到千戶所時,天色尚早,他們便一頭紮進簽押房,開始忙碌的工作...
這樣的忙碌而充實的生活持續了兩天。這天清晨,處理完大部分事務,收到了一封來自西司房的公文。公文通報固安邪教分舵已被剿滅,所有娘娘廟的妖人均已落網...
揣著文件,做好準備後,陳銘喚上鄭煥,一同前往東城的教忠坊,那是大興縣衙所在地。
“令尊大人身體康健……”
陳銘朝坐在簽押房內的大興縣令微微鞠躬,算是打了招唿。鄭煥則恭敬地深深行禮。
陳銘這麽做並非出於文武之別的考慮,而是因為老縣令年事已高,白發蒼蒼,他心生敬意。
大興縣令黃惟功,正六品官職,由舉人出身,憑借資曆一步步升至京畿附郭的縣令之位。
因此,黃縣令並不像那些科舉出身的官員那般自視甚高,畢竟他從基層做起,見過各種人物。
他見這位千戶年紀輕輕,處理事務卻老練,言語間並無鄙俗,對待自己既不卑微也不傲慢,禮數周全,便收起了輕視之心。
“千戶此行有何貴幹?”
然而,黃縣令仍保持著讀書人的風度,平靜地問道。
“下官前來,有一要務需與令尊大人商議……”
陳銘未等黃縣尊讓座,也未在意是否有人奉茶,直接在書案前的椅子上坐下。
鄭煥則神情淡然地在一旁侍立。
這番舉動讓黃縣令和背後的幕僚徐文若頗感驚訝。
不過轉念一想,這位年輕人已是從五品官員,級別甚至比黃縣令還高,想必背景不凡,於是並未發作。
況且錦衣衛不同於普通武官,一個普通的附郭縣令也不便挑釁。
心中轉過幾念,黃縣令還是慢慢開口:“千戶請直言無妨……”
“下官此行是為了南城地區的治安問題,其他地方尚可,唯有周莊的情況令人擔憂!”
陳銘用一種老成持重的口吻說道。
“千戶明察,周莊不是有巡檢司嗎?”
徐文若一聽,立刻上前接話。
陳銘聞言,未多言,隻是笑著向鄭煥示意。
“話雖如此,但令尊大人和先生也清楚,近兩年或許運勢不佳,周莊近期發生了不少事情……”
“不必遠提,就說江洋大盜竊取我們百戶所官印之事,姚家莊園的命案,周莊館驛的無頭案……這些大案最後都牽扯到了周莊!”
鄭煥逐一列舉了近三個月來發生在周莊的重大案件,讓兩位飽讀詩書的讀書人啞口無言。
這些案子若發生在大明其他皇帝在位時,恐怕已有多人喪命,如今除了丟失官印的蔣百戶咎由自取,其他人安然無恙,真是天佑啊!
“這些……都是特殊狀況,特殊狀況!”
徐文若聽後,滿頭大汗,隻能用這話暫時搪塞過去。
陳銘冷笑一聲,說:“老父母一心為民眾,難道能容忍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放任自流嗎?”黃縣尊聽到這話,立刻露出痛心疾首的表情,迴答:“本官也是極度憂慮,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自去年起,年成就不佳……” 黃縣尊從容不迫地開始向陳銘和鄭煥抱怨,輪流與旁邊的徐師爺交談。
陳銘和鄭煥相視而笑,果然一切都如他們預料的那樣!
陳銘對著黃縣尊慢慢地說:“唉!老父母的困境,本官明白,感同身受。現在有一個計策可以解決這個困境,還請老父母參考一下。”
“還望千戶指點迷津。”
“表麵看似是人力問題,但這其實歸根結底是金錢問題,有了錢,其他事情自然就能解決了。” 陳銘淡然笑道,道理簡單明了,一聽就懂。
“千戶所言極是,但朝廷對賦稅和徭役都有固定規定,不能隨意改動啊!” 徐師爺聞言急忙勸誡,心裏暗想,這些武官真是膽大妄為,什麽想法都有!
“嗬嗬,徐先生,老父母不必過於擔憂,我有一計,既能解決這個問題,又不會與百姓爭奪利益,還能增加縣衙的收入。” 陳銘輕輕一笑,緩解了一下現場的緊張氣氛,然後頗具誘惑性地慢慢說出。
這話一出,黃縣尊和徐師爺互看了一眼,都顯得有些不敢相信。
這些爪牙手下,擅長抓人抄家,刺探情報,敲詐勒索,怎麽會懂得治理國家呢?
他們到底按照哪個劇本在演?唱的是哪一出戲?
“兩位大人請聽,我們打算接手周莊的所有常規費用和攤派……” 鄭煥見陳銘有意停頓,立刻默契地接過了話頭。
“啊!這不是前朝的不良製度‘包稅製’嗎?” 徐師爺一聽,首先反應過來,連忙揮手阻止。
“徐先生別急,聽我詳細解釋,首先,縣衙的正常稅收我們不管,依舊照收。其次,我們接手的隻是常規費用、陋習和攤派等……這與包稅製完全不同。”
“再者,如果縣衙覺得在周莊收稅麻煩,我們也能提供幫助,這不是問題。” 鄭煥不慌不忙地把早已想好的對策逐一告訴他們。
“聽起來似乎可行,但仔細思考,還有兩個問題!” 徐文若摸著下巴的山羊胡,若有所思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