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詢問鄭煥:“我們沿途所見,這些田地都有主人嗎?”


    “哎喲,我家公子,這些田全是優質的灌溉田,且都歸….”鄭煥連忙迴應,還抬手指向天空。


    這暗示顯而易見,這些土地屬於朱姓一族。


    未必是皇帝本人的,但也肯定是皇族成員或皇家莊園的,總之不是普通人敢招惹的。


    “嗬,我問的不是地,我說的是路。”陳銘笑著補充。


    鄭煥一聽,心中稍安,暗想這位公子說話真是讓人提心吊膽,但臉上卻堆起笑容,迴答:“這些路皆是官道,並非私人所有。”


    “官府方麵不會有阻礙吧?”


    “公子多慮了,我這工坊接的便是官府的工程,自然無礙。”


    “那麽,就得麻煩掌櫃先告知官府一聲,我們需要借用這些道路,當然不是全部,也不是長時間占用,每隔二三十步,占用幾尺即可。”陳銘對鄭煥說。


    鄭煥聽後,心中滿是疑惑,這麽點地能做何用?難道是拿來玩泥巴?


    當然,心中雖如此想,他卻不便直言,當下恭敬領命,前往薊鎮管理衙門協調相關事務。


    陳銘原本以為富家小姐找他來,不過是新股東入資,考察他的能力和水行的專業水平罷了。


    這可真是冷鍋裏爆豆子——出乎意料。


    他還意外接到了一項大工程!


    既然工程豐厚,自然有許多事情要做,陳銘立即驅馬迴到工坊旁的小院。


    這裏工具齊全,正好可以抓緊時間開始設計。


    剛進小院,看見芝蘭打扮成小廝模樣,與鄭爍在院中侍立。


    “芝蘭姐這是?”


    “小姐知道公子做事需要助手,商號那邊脫不開身,就讓我和鄭爍過來幫忙。”芝蘭脆聲迴答。


    “那真是太好了,這樣,鄭大哥…” 陳銘說道。


    “公子,我們擔當不起!我們都比小姐低一輩,按輩分,芝蘭姑娘我們都得叫姑姑呢!”鄭爍連忙鞠躬道。


    “嗯?規矩這麽大?不過不必在意,各論各的。”


    “鄭大哥辛苦一下,帶著我親筆信去大王莊,召集水行的兄弟們過來協助…所需人力我已經寫在信上了。”陳銘吩咐。


    鄭爍領命,立刻動身,跨馬疾馳而去……


    陳銘見人員安排妥當,便開始畫圖。


    這次,陳銘沒用鵝毛筆,那東西寫字漂亮,畫圖卻不方便。


    隻見他取出一支手指粗細的硬木筆,筆觸清晰,非常幹脆。


    \"公子的智慧猶如諸葛亮再世,這又是什麽奇妙之物呢?\"芝蘭滿心好奇地詢問。


    \"此物簡單,乃是木條內夾著炭條,不妨稱之為炭棒吧。\"陳銘含笑迴答。


    芝蘭深知目前工場最亟待解決的是水源問題,於是不再多打擾,端上茶水後悄然退下。


    大約兩個時辰過去,夕陽西下,陳銘的圖紙才終於完成。


    吸取上次繪製巽風水龍圖的教訓,陳銘不敢再畫出完全工業化的設計,畢竟他前世專攻機械,對建築圖並不精通。


    於是這次他參考了大明朝那種略帶寫實風格的地圖繪製方法。


    隻見畫上的線條如龍蛇飛舞,描繪的是工場至潮白河的山水地形,因為采用了寫實手法,一目了然。


    圖中河邊有個土堆,土堆中竟有個水塘,最令人驚奇的是,從水塘延伸出幾條如同長蛇般的管道直通鄭家工場。


    鄭子菲看完這幅畫卷,陷入了深思,但不久後,她露出了笑容。


    那笑容讓陳銘覺得整個房間都充滿了香氣,仿佛春天的花朵都綻放了一般。


    \"銘公子為工場費盡心思,小妹在此致以敬意!\"鄭子菲對陳銘正色道。


    \"哎呀,姐姐,你也算是水行的合作夥伴,這不是共享榮光嗎?\"陳銘連忙說,不敢接受這位富家千金的禮數。


    \"公子不僅獻出飛廉泵這般鬼斧神工的發明,還為我們策劃了這遠程取水的大計,真是……\"


    \"千萬不可如此說!我的就是姐姐的,當然,你的還是你的!\"陳銘聞言挑眉,急忙迴應。


    \"嗬……公子說話真有意思!\"芝蘭在一旁打趣道。


    \"公子這麽親切,不如就認作弟弟如何?\"芝蘭歪著頭,笑著對他們說。


    \"你這丫頭,總愛亂說話!\"鄭子菲輕聲責備。


    \"姐姐如同神仙般的人物,如此稱唿豈不是把自己叫老了?如果不嫌棄,就如母親一般叫我阿銘吧?\"陳銘對鄭子菲提議。


    \"嗯,這個好。\"鄭子菲點頭讚同,雙頰微紅。


    三人正交談間,鄭煥匆忙來到小院,滿臉喜悅。


    \"稟告小姐,銘公子,縣衙和薊鎮的相關機構、衛所都已經打點妥當,我們可以直接借用道路了。\"


    \"太好了!等明天張五爹他們一到,我們就能動工,工場的水源問題就能解決。\"陳銘滿懷信心地說。


    次日午後,張五爹和子癡帶著十多位水行的木工與鄭爍一起來到工場,鄭煥、鄭燁等人也一同在場。


    陳銘攤開展示圖,詳細解釋了遠程取水的原理。


    那個土台其實就是後來常見的水塔,水總是流向低處。


    由於土台的高度與工場地勢形成了落差,水自然會順著管道流過去。


    畫上那些如同長蛇的東西,正是由竹木製成的自來水管道。


    不必驚訝,那時已有自來水係統,早在宋代,巴蜀自流井的先民便運用竹木管道輸送天然氣與鹽鹵。


    這些管道被稱為“筧”或“梘”。它們由竹子或木材製成,外層纏繞竹篾,縫隙間塗抹桐油和石灰,用於連接、加固並防止泄漏。這樣的管道,就連天然氣和極具腐蝕性的鹽鹵都能輸送,何況清澈的水呢!因此,當陳銘在大王莊提及此事,眾人立刻心領神會。


    既然已知其用法,大家對這係統相當熟悉,照貓畫虎即可。古代自來水工程的最大挑戰在於水塔,或者說如何高效地將水提升至水塔。一旦水塔蓄滿,其他步驟就輕而易舉了。看過陳銘的圖紙,聽過他的通俗講解,眾人無不讚歎。


    “公子真乃博學之士!”銘吹子癡如是說。


    “公子的學識深不可測!”鄭煥奉上讚美。


    “銘哥,厲害啊!”這質樸的稱讚來自張五爹和木工們。


    “不過,有個大問題,這飛廉泵如何快速運轉恐怕是個難題吧!”


    一句不合時宜的話打破了熱烈的氣氛,眾人望去,說話的是麵紅耳赤的技術宅鄭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小商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雲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雲迪並收藏大宋小商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