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大概是讀小學一二年級的樣子,有一天吃壞了肚子,將中午的飯食全都吐了出來,自己迷迷糊糊地從學校走迴家,爸爸將我送到村裏的衛生所,掛上針水,開了口服藥物才算好了,後來知道口服的藥物叫做“嗎丁啉”。
十幾年前有一則廣告:“消化不良,請嗎丁啉幫忙。” 同期還有一則相似的廣告:“肚子脹、不消化,請服xx牌健胃消食片。”前者在宣傳時,還刻意宣傳增強胃動力。
長大後自己學了中醫才知道,不是所有的“嘔吐”都與胃有關。而有些藥物宣傳也不靠譜,是把“患者”當“消費者”來忽悠而已。
其實,肚子脹氣、不消化、打嗝、嘔吐等症狀,與中醫所講的“氣機紊亂”“氣逆”有直接的關係,下麵我們就從“氣逆”的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氣逆定義
氣逆,顧名思義,是指氣的上升太速、太快或者下降不及,也就是氣機的升降出入出現了反常現象。應降不降會引起氣機上逆或者橫逆的病理變化。“逆”字是與“順”字相反,所以欲知氣逆,須知何謂“氣順”。
所謂“氣順”,即“氣”的正常運行規律。氣的正常運動,傳統中醫稱之為氣的運動,又稱之為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簡單而言稱之為“氣機”。
氣機--氣的運動形式
氣在人體內的作用正如電力對人類社會的作用一樣,沒有了“氣”的機體,將如枯木一般,失去生機,失去活力。氣(炁)在人體由先天元炁、後天脾胃化生水穀之氣,以及唿吸中的清氣所混合形成人體的宗氣、營氣、衛氣等組成,這些攜帶著天德地炁的能量之氣在形成之後即進入了一種運動形態。
《靈樞·五十營》篇:“故人一唿,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吸,脈亦再動,氣行三寸,唿吸定息,氣行六寸。”人們的每一次唿吸,身體內氣都在運行,電力需要經過特定的輸電線路輸送,同樣,氣也有特定的傳輸通道和傳輸方式。這種符合人體規律的氣的運動方式,我們稱之為“氣機”,通常以“升降出入”表示氣機的運行和變化。
何謂“升降出入”
以自然界雨水的變化為例說明,太陽照射水麵,水麵因溫度升高而蒸發為水氣上升,上升至高空遇冷凝結成水滴,進而形成雲再次以雨水的形式下降到地麵。這其中就蘊含著“升與降”的問題。
人體與自然界是一體的,人體之氣的升降也是如此,人體之氣也符合自然界的升降原理。
簡單而言,腎中有一對水火,稱之為腎水腎火,腎火如鍋底之火,對鍋中腎水加熱,腎水蒸騰上升,入肝髒,肝主升,再進入心髒,氣積而化液,通過肺的肅降作用再降入腎中,積液再化氣,再進入一個新的循環之中。所以人體氣機整體的運行規律為“左升右降,中焦為樞紐”。
何謂氣的“出入”?這主要指肺通過唿吸運動與外界進行的天德能量攝入和氣體的交換,當然也包括在開通體表門戶之後直接進行外界能量的交換。
氣機的升降出入對應各髒腑是有所不同的,並非每一個髒腑都兼有“升降出入”,各個髒腑之間氣運協調,共同完成人體的氣機運轉。其中肝肺脾胃在氣機升降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肝髒在氣的運行中主升,將腎水化氣的能量上升至心中。
肺主宣降,一方麵宣發“氣”“津液”至體表,另一方麵肅降,將水穀精微和唿吸清氣向下輸布。脾主升清、胃主降濁,這兩點共同組成了一對升降矛盾,飲食入胃之後,胃受納水穀,脾主化,化生水穀精微,並將其中的能量之氣向上輸布與肺、心,向左輸布於肝。
《黃帝內經》說:“飲入於胃,上輸於脾,脾散其精,上歸於肺......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精於脈......”經過運化的食物、水液,通過胃腸由節律的運動進一步向下運動,在小腸中吸收有形有質的營養和水液,進入大腸形成糟粕而排出體外。下圖為氣機升降模型:
以上是正常的氣在人體內部運動的基本模式,氣機正常,人體各項機能也會隨之正常,人也會處在健康狀態,但是一旦氣機出現異常呢?
從上麵的升降模型中,我們可以窺得一二。在臨床中氣機失常會導致氣滯、氣逆、氣陷,這其中氣逆的表現又尤為突出。從上文的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出,哪個階段容易出現氣逆,哪個階段容易出現氣陷?
氣逆多與“降”相關,氣陷顧名思義與“升”相關,所以臨床多出現肺氣上逆、胃氣上逆、肝氣橫逆,而與氣陷相關的往往是脾氣下陷。
太極與太極球
把握福與慧相互轉化的規律
解謎三星堆“通天神樹”——修身守一的生命之樹
十幾年前有一則廣告:“消化不良,請嗎丁啉幫忙。” 同期還有一則相似的廣告:“肚子脹、不消化,請服xx牌健胃消食片。”前者在宣傳時,還刻意宣傳增強胃動力。
長大後自己學了中醫才知道,不是所有的“嘔吐”都與胃有關。而有些藥物宣傳也不靠譜,是把“患者”當“消費者”來忽悠而已。
其實,肚子脹氣、不消化、打嗝、嘔吐等症狀,與中醫所講的“氣機紊亂”“氣逆”有直接的關係,下麵我們就從“氣逆”的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氣逆定義
氣逆,顧名思義,是指氣的上升太速、太快或者下降不及,也就是氣機的升降出入出現了反常現象。應降不降會引起氣機上逆或者橫逆的病理變化。“逆”字是與“順”字相反,所以欲知氣逆,須知何謂“氣順”。
所謂“氣順”,即“氣”的正常運行規律。氣的正常運動,傳統中醫稱之為氣的運動,又稱之為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簡單而言稱之為“氣機”。
氣機--氣的運動形式
氣在人體內的作用正如電力對人類社會的作用一樣,沒有了“氣”的機體,將如枯木一般,失去生機,失去活力。氣(炁)在人體由先天元炁、後天脾胃化生水穀之氣,以及唿吸中的清氣所混合形成人體的宗氣、營氣、衛氣等組成,這些攜帶著天德地炁的能量之氣在形成之後即進入了一種運動形態。
《靈樞·五十營》篇:“故人一唿,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吸,脈亦再動,氣行三寸,唿吸定息,氣行六寸。”人們的每一次唿吸,身體內氣都在運行,電力需要經過特定的輸電線路輸送,同樣,氣也有特定的傳輸通道和傳輸方式。這種符合人體規律的氣的運動方式,我們稱之為“氣機”,通常以“升降出入”表示氣機的運行和變化。
何謂“升降出入”
以自然界雨水的變化為例說明,太陽照射水麵,水麵因溫度升高而蒸發為水氣上升,上升至高空遇冷凝結成水滴,進而形成雲再次以雨水的形式下降到地麵。這其中就蘊含著“升與降”的問題。
人體與自然界是一體的,人體之氣的升降也是如此,人體之氣也符合自然界的升降原理。
簡單而言,腎中有一對水火,稱之為腎水腎火,腎火如鍋底之火,對鍋中腎水加熱,腎水蒸騰上升,入肝髒,肝主升,再進入心髒,氣積而化液,通過肺的肅降作用再降入腎中,積液再化氣,再進入一個新的循環之中。所以人體氣機整體的運行規律為“左升右降,中焦為樞紐”。
何謂氣的“出入”?這主要指肺通過唿吸運動與外界進行的天德能量攝入和氣體的交換,當然也包括在開通體表門戶之後直接進行外界能量的交換。
氣機的升降出入對應各髒腑是有所不同的,並非每一個髒腑都兼有“升降出入”,各個髒腑之間氣運協調,共同完成人體的氣機運轉。其中肝肺脾胃在氣機升降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肝髒在氣的運行中主升,將腎水化氣的能量上升至心中。
肺主宣降,一方麵宣發“氣”“津液”至體表,另一方麵肅降,將水穀精微和唿吸清氣向下輸布。脾主升清、胃主降濁,這兩點共同組成了一對升降矛盾,飲食入胃之後,胃受納水穀,脾主化,化生水穀精微,並將其中的能量之氣向上輸布與肺、心,向左輸布於肝。
《黃帝內經》說:“飲入於胃,上輸於脾,脾散其精,上歸於肺......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精於脈......”經過運化的食物、水液,通過胃腸由節律的運動進一步向下運動,在小腸中吸收有形有質的營養和水液,進入大腸形成糟粕而排出體外。下圖為氣機升降模型:
以上是正常的氣在人體內部運動的基本模式,氣機正常,人體各項機能也會隨之正常,人也會處在健康狀態,但是一旦氣機出現異常呢?
從上麵的升降模型中,我們可以窺得一二。在臨床中氣機失常會導致氣滯、氣逆、氣陷,這其中氣逆的表現又尤為突出。從上文的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出,哪個階段容易出現氣逆,哪個階段容易出現氣陷?
氣逆多與“降”相關,氣陷顧名思義與“升”相關,所以臨床多出現肺氣上逆、胃氣上逆、肝氣橫逆,而與氣陷相關的往往是脾氣下陷。
太極與太極球
把握福與慧相互轉化的規律
解謎三星堆“通天神樹”——修身守一的生命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