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辯論
我,晚唐之主,沉迷修仙 作者:黑馬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嶼官署。
吉備真備在客房焦急地等著,一開始,還有心情欣賞一下屋子裏的陳設和書法作品,等了好久,不見忠王,開始急躁起來,在屋子裏走來走去。
此時,李輔國進來了,笑容滿麵地說:“吉大人,忠王有請,請和雜家一起過去吧。”
“多謝李公公,李公公費心了。”吉備真備將一點碎銀放在李輔國手心裏。
“吉大人,有心了。”李輔國笑容滿麵地說。
“應該的,應該的。”吉備忙說。
看得出來,他是一個中國通。懂得人情世故,各方打點,如何攀關係平事兒。
吉備真備是一個將近五十歲的中年人,他來大唐滿打滿算十八年了。
他倭國一個低級武士家庭出身的孩子,憑著聰明好學,把大唐的音樂、書法、兵法等等學識都帶迴了日本,而且,還創造了日文的片假名,也就是用漢字的部首拚湊出來的字。
此人中途迴國一次,現在又來到大唐,繼續學習深造,想著把大唐的各種技藝都帶迴國去,本來一切都很順利,沒想到忽然遇到了“製裁”。
大批的留學生被告知不能學習技藝了,想迴國的可以迴國,這讓他們接受不了。
很多人覺得莫名其妙,然後開始憎恨起大唐政府來。
吉備在李輔國的帶領下,到了李嶼會客的書房。
隻是,李嶼還沒有來,讓他耐心等待。
李輔國給他上了一壺茶,吉備品了一口,立刻嘴唇還是保持品茶的那種噘嘴,眼睛瞪的溜圓。
讓茶在口腔裏轉了轉,盡量把茶葉的香味留在口裏,最後才舍不得地咽下肚子。
“請問,這是什麽茶?”吉備忙問。
唐朝的茶是什麽味道,他幾乎嚐遍了,這是第一次嚐到這樣甘甜美味的茶。
“本宮的茶。”李輔國想了想說。
“這茶難道是女人所製?”吉備問。
“是啊,是我家四夫人所製,不過最近不是了,但保證是忠王府出的。”李輔國看在紅包的份上,多講了幾句。
“好茶,好茶,和我之前喝到過所有的茶都不相同,太美妙了,天下竟然還有這樣的茶葉。李公公,我願意出最貴的價格買這份製茶的技藝,不知你可否幫忙?”
“那可不行,這隻有我們家夫人才掌握的技藝,連宮女都不傳授,我從何得來。”李輔國搖搖頭。
“好好好,那就等機會,如果有機會,李公公,你隨時來我這裏領取豐厚的報酬,我是什麽價格都出得起的。”吉備豪邁地說道。
“再說,再說。”李輔國現在還沒有膽量做偷雞摸狗,搞小動作的事情。
李輔國走了後,吉備依舊陶醉在品茶之中。
如果這麽好的茶,迴國後給聖武天皇獻上,一定會讓他驚喜的。
不知不覺,把一壺茶給喝完了,但他依然不知道這茶是怎麽做出來的,腦補了很多工藝,但依然覺得不對。
正當他絞盡腦汁的時候。
隻聽得門外一個沙啞的聲音道:“忠王駕到。”
吉備真備忙整理了一下衣服,恭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忠王。
門被一個宮女推開,一襲白衣,玉樹臨風的李嶼走了進來。
李嶼的身後,跟著靖安司丞李泌,秘書監賀知章。
吉備也是第一次見忠王,素聞他喜歡獨居,不問政事,不和武臣來往,喜歡道法。
原本覺得忠王會是那種比較抑鬱,受打擊的樣子,比較愛生悶氣那種。
沒想到,一股強大的氣場讓吉備感覺到一股氣息撲麵而來,差點把他給推倒。
不由得後退了一步,才勉強站穩。
心裏驚訝,這是什麽氣息,這麽強大,差點讓我跪下。
我乃聖武天皇派來的大使,怎麽可能輕易下跪給這些人,大家都是平等的國家。
“見過忠王。”吉備躬身施禮。
“吉大人,免禮免禮。”李嶼說話了,隻聽得吉備耳膜有一種疼痛感。
李嶼說得很慢,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說,但每個字到了他耳旁,簡直如洪鍾大呂,好像被放大了十倍。
“久聞忠王喜歡道家學說,果不其然,讓在下震撼不已。”吉備忙又施禮。
李嶼哈哈一笑,這才恢複了正常,聲音不再那麽讓他受不了。
剛剛他用的是氣息說話,如果再大一點,吉備的耳膜就要疼幾天了。
李嶼在上座坐下,慢條斯理地喝了一口茶,淡淡地問:“不知吉大人來本王這裏有何見教?”
“是這樣的,聽聞忠王管理靖安司以後,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有些不適合我國的政策,讓我們雙方交往起來沒有了平等權,非常的不便,在下此次來,就是和忠王商議,站在兩國的立場上,我們是否可以協商解決,本著兩國平等的原則,做出一些雙方都該有的讓步。”吉備站在本國的立場上講話,也是很硬氣的。
如果不是李嶼給他來了一個下馬威,他可能要比這個言辭都要激烈一些。
這已經是溫婉型的第二種方案了。
“倭國不是我大唐的藩國嗎?何來的站在雙方平等的立場上?”李嶼笑著反問道。
“請忠王注意您的言辭,我國早已經改名為日本,也就是日出處之國,也是經過大唐則天皇帝的肯定的,這個名字也是則天皇帝定的,如今忠王再叫倭國,是對我國的不尊敬吧?”吉備不愧是中國通。
“大膽,吉備真備,我要提醒你,這不是兩國朝堂的論政,而是你私下裏請求見忠王一麵,忠王給你這個麵子就已經是看得起你和你的國家了,容不得你在這裏放肆。”李泌站前一步,大聲嗬斥道。
“在下看來,為國家爭取利益,不分場合,既然忠王施行的製裁,在下也是想辯論一番。”吉備依然很有禮貌。
“好,那本王就和你辯論一番,免得你肚子裏委屈。”李嶼笑道。
一旁,賀知章不動聲色地聽著,道:“既然有辯論,不然有個筆記好做備忘,來人,記錄。”
“諾。”一個刀筆吏早就等候,趕緊過來鋪好紙張,攤開筆墨準備記錄。
吉備真備在客房焦急地等著,一開始,還有心情欣賞一下屋子裏的陳設和書法作品,等了好久,不見忠王,開始急躁起來,在屋子裏走來走去。
此時,李輔國進來了,笑容滿麵地說:“吉大人,忠王有請,請和雜家一起過去吧。”
“多謝李公公,李公公費心了。”吉備真備將一點碎銀放在李輔國手心裏。
“吉大人,有心了。”李輔國笑容滿麵地說。
“應該的,應該的。”吉備忙說。
看得出來,他是一個中國通。懂得人情世故,各方打點,如何攀關係平事兒。
吉備真備是一個將近五十歲的中年人,他來大唐滿打滿算十八年了。
他倭國一個低級武士家庭出身的孩子,憑著聰明好學,把大唐的音樂、書法、兵法等等學識都帶迴了日本,而且,還創造了日文的片假名,也就是用漢字的部首拚湊出來的字。
此人中途迴國一次,現在又來到大唐,繼續學習深造,想著把大唐的各種技藝都帶迴國去,本來一切都很順利,沒想到忽然遇到了“製裁”。
大批的留學生被告知不能學習技藝了,想迴國的可以迴國,這讓他們接受不了。
很多人覺得莫名其妙,然後開始憎恨起大唐政府來。
吉備在李輔國的帶領下,到了李嶼會客的書房。
隻是,李嶼還沒有來,讓他耐心等待。
李輔國給他上了一壺茶,吉備品了一口,立刻嘴唇還是保持品茶的那種噘嘴,眼睛瞪的溜圓。
讓茶在口腔裏轉了轉,盡量把茶葉的香味留在口裏,最後才舍不得地咽下肚子。
“請問,這是什麽茶?”吉備忙問。
唐朝的茶是什麽味道,他幾乎嚐遍了,這是第一次嚐到這樣甘甜美味的茶。
“本宮的茶。”李輔國想了想說。
“這茶難道是女人所製?”吉備問。
“是啊,是我家四夫人所製,不過最近不是了,但保證是忠王府出的。”李輔國看在紅包的份上,多講了幾句。
“好茶,好茶,和我之前喝到過所有的茶都不相同,太美妙了,天下竟然還有這樣的茶葉。李公公,我願意出最貴的價格買這份製茶的技藝,不知你可否幫忙?”
“那可不行,這隻有我們家夫人才掌握的技藝,連宮女都不傳授,我從何得來。”李輔國搖搖頭。
“好好好,那就等機會,如果有機會,李公公,你隨時來我這裏領取豐厚的報酬,我是什麽價格都出得起的。”吉備豪邁地說道。
“再說,再說。”李輔國現在還沒有膽量做偷雞摸狗,搞小動作的事情。
李輔國走了後,吉備依舊陶醉在品茶之中。
如果這麽好的茶,迴國後給聖武天皇獻上,一定會讓他驚喜的。
不知不覺,把一壺茶給喝完了,但他依然不知道這茶是怎麽做出來的,腦補了很多工藝,但依然覺得不對。
正當他絞盡腦汁的時候。
隻聽得門外一個沙啞的聲音道:“忠王駕到。”
吉備真備忙整理了一下衣服,恭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忠王。
門被一個宮女推開,一襲白衣,玉樹臨風的李嶼走了進來。
李嶼的身後,跟著靖安司丞李泌,秘書監賀知章。
吉備也是第一次見忠王,素聞他喜歡獨居,不問政事,不和武臣來往,喜歡道法。
原本覺得忠王會是那種比較抑鬱,受打擊的樣子,比較愛生悶氣那種。
沒想到,一股強大的氣場讓吉備感覺到一股氣息撲麵而來,差點把他給推倒。
不由得後退了一步,才勉強站穩。
心裏驚訝,這是什麽氣息,這麽強大,差點讓我跪下。
我乃聖武天皇派來的大使,怎麽可能輕易下跪給這些人,大家都是平等的國家。
“見過忠王。”吉備躬身施禮。
“吉大人,免禮免禮。”李嶼說話了,隻聽得吉備耳膜有一種疼痛感。
李嶼說得很慢,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說,但每個字到了他耳旁,簡直如洪鍾大呂,好像被放大了十倍。
“久聞忠王喜歡道家學說,果不其然,讓在下震撼不已。”吉備忙又施禮。
李嶼哈哈一笑,這才恢複了正常,聲音不再那麽讓他受不了。
剛剛他用的是氣息說話,如果再大一點,吉備的耳膜就要疼幾天了。
李嶼在上座坐下,慢條斯理地喝了一口茶,淡淡地問:“不知吉大人來本王這裏有何見教?”
“是這樣的,聽聞忠王管理靖安司以後,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有些不適合我國的政策,讓我們雙方交往起來沒有了平等權,非常的不便,在下此次來,就是和忠王商議,站在兩國的立場上,我們是否可以協商解決,本著兩國平等的原則,做出一些雙方都該有的讓步。”吉備站在本國的立場上講話,也是很硬氣的。
如果不是李嶼給他來了一個下馬威,他可能要比這個言辭都要激烈一些。
這已經是溫婉型的第二種方案了。
“倭國不是我大唐的藩國嗎?何來的站在雙方平等的立場上?”李嶼笑著反問道。
“請忠王注意您的言辭,我國早已經改名為日本,也就是日出處之國,也是經過大唐則天皇帝的肯定的,這個名字也是則天皇帝定的,如今忠王再叫倭國,是對我國的不尊敬吧?”吉備不愧是中國通。
“大膽,吉備真備,我要提醒你,這不是兩國朝堂的論政,而是你私下裏請求見忠王一麵,忠王給你這個麵子就已經是看得起你和你的國家了,容不得你在這裏放肆。”李泌站前一步,大聲嗬斥道。
“在下看來,為國家爭取利益,不分場合,既然忠王施行的製裁,在下也是想辯論一番。”吉備依然很有禮貌。
“好,那本王就和你辯論一番,免得你肚子裏委屈。”李嶼笑道。
一旁,賀知章不動聲色地聽著,道:“既然有辯論,不然有個筆記好做備忘,來人,記錄。”
“諾。”一個刀筆吏早就等候,趕緊過來鋪好紙張,攤開筆墨準備記錄。